卷第十一

關燈


    不化而自行。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若三王五帝必是大聖。

    孔丘豈容隐而不說。

    便有匿聖之愆以此挍量。

    推佛為大聖也。

    老子西升經雲。

    吾師化遊天竺善入泥洹。

    符子雲。

    老氏之師名釋迦文。

    直就孔老經書。

    師敬佛處文證不少。

    豈奕一人所能謗讟。

    昔公孫龍着堅白論。

    罪三皇非五帝。

    至今讀之。

    人猶切齒以為前鑒。

    良可悲夫。

     主上至聖欽明。

    方欲放馬休牛轼闾封墓。

    興皇王之風。

    開釋老之化。

    狂簡之說尤可焚之。

    若言帝王無佛則大治年長。

    有佛則虐政祚短者。

    案堯舜獨治不及子孫。

    夏殷周秦王政數改。

    蕭牆内起逆亂相尋。

    爾時無佛何因運短。

    但琳預居堯世。

    日用莫知。

    在外見不便事。

    恐蕃國遠聞。

    謂華夏無識。

    夫子曰。

    言滿天下無口過。

    行滿天下無怨惡。

    言之者欲使無罪。

    聞之者足以自誡。

    傅弈出言不遜。

    聞者悉驚。

    有穢國風特損華俗。

    謹錄丹款冒以啟聞。

    伏惟。

      大王殿下。

    天挺英靈自然岐嶷。

    風神穎越器局含弘。

    好善為樂邁彼東平。

    溫易是歡更方西楚。

    加以阿衡百揆式序六條。

    德既褰羅仁兼裂網。

    開康莊之第。

    坐荀卿之賓。

    起修竹之園。

    宴文雅之客。

    莫不詩極緣情而賦窮體物。

    信可譽形朝野美貫前英者焉。

    但琳等内顧阙如方圓寡用。

    念傅弈下愚之甚。

    愧凡僧秃丁之呵。

     惡之極也。

    罪莫大焉。

    自尊盧赫胥已來。

    天地開辟之後。

    未有如奕之狂悖也。

    不任斷骨痛心之至。

    謹錄奕害事。

    辄述鄙詞。

    件答如左。

    塵黩威嚴伏增殒絕。

    謹啟。

     奕雲。

    海内勤王者少。

    樂私者多。

    乃外事胡佛内生邪見。

    剪剃發膚回換衣服。

    出臣子之門。

    入僧尼之戶。

    立谒王庭坐看膝下。

    不忠不孝聚結連房。

    且佛在西域。

    言妖路遠。

    舍親逐财畏壯慢老。

    重富強而輕貧弱。

    愛少美而賤耆年。

    以幻惑而作藝能。

    以矯诳而為宗旨。

    然佛為一姓之家鬼也。

    作鬼不兼他族。

    豈可催驅生漢供給死胡。

    賤此明珠貴彼魚目。

    違離嚴父而敬他人。

    何有跪十個泥胡而為卿相。

    置一盆殘飯得作帝王。

    據佛邪說不近人情。

    且佛猾稽。

    大言不及栴孟。

    奢侈造作罪深桀纣。

    入家破家入國破國者。

    對曰夫出家者内辭親愛外舍官榮。

    志求無上菩提。

    願出生死苦海。

    所以棄朝宗之服。

    披福田之衣。

    行道以報四恩。

    立德以資三有。

    此其之大意也。

    若言佛為胡鬼。

    僧是秃丁者。

    案孔老經書漢魏已來内外史籍。

    略引孔老師敬佛處。

    文證如左。

    以答邪人。

    冀其伏罪。

    道士法輪經言。

    若見沙門思念無量。

    願早出身以習佛真。

      又雲。

    若見佛圖思念無量。

    當願一切普入法門。

     太上清淨消魔寶真安志智慧本願大戒上品經四十九願雲。

    若見沙門尼。

    當願一切明解法度得道如佛。

     老子升玄經雲。

    天尊告道陵。

    使往東方詣佛受法。

     道士張陵别傳雲。

    陵在鹄鳴山中。

    供養金像轉讀佛經。

    升玄又雲。

    東方如來遣善勝大士。

    詣太上曰。

    如來聞子為張陵說法。

    故遣我來看子。

    語張陵曰。

    卿随我往詣佛所。

    當令子得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陵即禮大士。

    随往佛所。

     老子西升經雲。

    吾師化遊天竺善入泥洹。

    智慧觀身大戒經雲。

    道學當念遊大梵流影宮禮佛。

     升玄經雲。

    若有沙門欲來聽經觀齋。

    供主不得計飲食費遏截不聽。

    當推置上坐道士經師自在其下。

    升玄又雲。

    道士設齋供。

    若比丘來者可推為上坐。

    好設供養道士經師自在其下。

    若沙門尼來聽法者。

    當穩處安置推為上座。

    供主如法供養。

    不得遮止。

     化胡經雲。

    願采優昙花。

    願燒栴檀香。

    供養千佛身。

    稽首禮定光。

    又雲。

    佛生何以晚。

    泥洹一何早。

    不見釋迦文。

    心中常懊惱。

     靈寶消魔安志經雲。

    道以齋為先。

    勤行當作佛(新本并改雲勤行登金阙)故設大法橋。

    普度諸人物。

     老子大權菩薩經雲。

    老子是迦葉菩薩。

    化遊震旦。

     靈寶法輪經雲。

    葛仙公生始數日。

    有外國沙門。

    見仙公禮拜。

    抱持而語仙公父母曰。

    此兒是西方善思菩薩。

    今來漢地教化衆生。

    當遊仙道白日升天。

    仙公自語弟子雲。

    吾師姓波閱宗。

    字維那诃。

    西域人也。

      仙人請問衆聖難經雲。

    葛仙公告弟子曰。

    吾昔與釋道徵竺法開張太鄭思遠等四人。

    同時發願。

    道徵法開。

    二人願為沙門。

    張太鄭思遠願為道士。

    仙公起居注雲。

    于時生在葛尚書家。

    尚書年逾八十。

    始有此一子。

    時有沙門。

    自稱天竺僧。

     于市大買香。

    市人怪問僧曰。

    我昨夜夢見善思菩薩下生葛尚書家。

    吾将此香浴之。

    到生時僧至燒香。

    右繞七匝禮拜恭敬。

    沐浴而止。

    仙公請問上經雲。

    與沙門道士言則志于道。

    上品大戒經挍量功德品雲。

    施佛塔廟得千倍報。

    布施沙門得百倍報。

    升玄内教經雲。

    或複有人。

    平常之時不肯作福。

    見沙門道士說法勸善。

    了無從意雲雲。

      道士陶隐居。

    禮佛文一卷。

      智慧本願本戒上品經曰。

    施散佛僧中食塔寺。

    一錢已上皆二萬四千倍。

    功少報多。

    世世賢明玩好不絕。

    七祖皆得入無量佛國。

      仙。

    公請問經雲。

    複有凡人行是功德。

    願為沙門道士大博士。

    至後生便為沙門。

    大學佛法為衆法師。

     複有一人。

    見沙門道士齋靜讀經。

    乃笑曰。

    彼向空吟經。

    欲何希耶。

    虛腹日中一食。

    此罪人耳。

    道士乃慈心喻之。

    故執意不釋。

    死入地獄考毒五苦。

     仙公請問經雲。

    五經儒俗之業。

    道佛各歎其教大歸善也。

     太上靈寶真一勸誡法輪妙經雲。

    吾曆觀諸天。

    從無數劫來。

    見道士百姓男子女人。

    已得無上正真之道。

    高仙真人自然。

    十方佛皆受前世勤苦求道。

    不可稱計。

      法輪妙經雲。

    道言。

    夫轉輪不滅。

    得還生人中。

    大智慧明達者。

    從無數劫來。

    學已成真人高仙自然。

    十方佛者莫不從行業所緻也。

      右錄道經師敬佛文如前。

     案周書異記雲。

    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

    江河泉池忽然泛漲。

     井水皆溢出。

    宮殿人舍山川大地。

    鹹悉震動。

    其夜五色光氣入貫太微。

    遍于西方盡作青紅色。

    周昭王問太史蘇由。

    是何祥也。

    由對曰。

    有大聖人。

    生于西方。

    故現此瑞。

    昭王曰。

    于天下何如。

    由曰。

    即時無他。

    一千年外聲教被及此土。

    昭王即遣镌石記之。

    埋在南郊天祠前。

    當此之時。

    佛初生王宮也。

    穆王即位三十二年。

    見西方數有光氣。

    先聞蘇由所記。

    知西方有聖人處世。

    穆王不達其理。

    恐非周道所宜。

    即與相國呂侯。

    西入會諸侯于塗山。

    以禳光變。

    當此之時。

    佛久已處世。

    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歲二月十五日平旦。

    暴風忽起。

    發損人舍。

    傷折樹木。

     山川大地。

    皆悉震動。

    午後天陰雲黑。

    西方有白虹十二道。

    南北通過連夜不滅。

     穆王問太史扈多曰。

    是何徵也。

    對曰。

    西方有大聖人滅度。

    衰相現耳。

    穆王大悅曰。

    朕常懼于彼。

    今已滅度朕何憂也。

    當此之時。

    佛入涅槃。

     史錄曰。

    吳太宰嚭問于孔子曰。

    孰為聖人乎。

    孔子曰。

    西方之人有聖者焉。

     不治而不亂。

    不言而自信。

    不化而自行。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右錄孔書稱歎佛文如前。

     弈雲。

    僧尼六十已下。

    簡使用民。

    則兵強人衆。

     弈雲。

    寺多僧衆。

    損費為甚。

    絓\是寺舍。

    請給孤老貧民無宅義士。

    三萬戶州唯置一寺。

    草堂土塔以安經像。

    遣胡僧二人傳示胡法。

      奕雲。

    西域胡者。

    惡泥而生。

    便事泥瓦。

    今猶毛臊。

    人面而獸心。

    土枭道人。

    驢騾四色。

    貪逆之惡種。

    佛生西方。

    非中國之正俗。

    蓋妖魅之邪氣。

     弈雲。

    庖犧已下一十五代。

    父子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