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二十一佛邪亂政者。

    化胡經佛興胡域。

    西方金氣剛而無禮。

    神州之士。

    □其儀法起立浮圖。

    處處專尚背本趣末。

    辭言迂蕩不合妙法。

    飾雕經像以诳王臣。

    緻天下水旱兵革相伐。

    不過十年災變普出。

    五星失度山河崩竭。

    王化不平皆由佛亂。

    帝主不事宗廟。

    庶人不享其先。

    所以神祇道氣。

    不可複理。

      臣笑曰。

    智慧罪根品雲。

    元始天尊曰。

    我于上皇元年半劫。

    度人延命萬八千年。

    我去後人心頹壞淫祀邪神。

    殺生禱祈更相殘害。

    自取夭傷壽無定年。

    以此推之。

    淫祀邪神萬神歡喜。

    氣與道合應獲福利。

    雲何命促壽無定年。

    又漢明以前。

     佛法未行道氣隆盛。

    何乃兵戈屢作水旱相尋。

    雨血山崩饑荒薦集。

    更有桀纣炮烙生靈。

    自明帝後佛法行來五百餘年。

    甯有妖災虐政甚于前者。

    以今驗古。

    誰有诳欺。

    事彰竹帛。

    不可掩也。

    鸾乃庸疏。

    頗尋兩教。

    道法謙退。

    行僞以顯佛真。

    佛法澄正。

    存理而開物性。

    若不如此通道。

    則可笑殺人。

     二十二樹木聞誡枯死者。

    老子百八十戒重律雲。

    吾戒大重。

    向樹說之則枯。

     向畜說之則死。

    又靈寶經雲。

    玄素之道。

    古人修之延年益壽。

    今人修之消年損命。

     又道士受三五将軍禁厭之法。

    有怨憎者癞狂殒命。

    又度國王品。

    東方開明招真神身着黑帻。

    有玄文身廣百步。

    頭柱天主食邪魔口容山。

    朝食五百暮啖三千五十五合衣吞。

    臣笑曰。

    三元大誡雲天尊說十誡十善等法。

    無量人得道。

    誡雲。

    不得懷惡心。

    聞誡生謗得罪。

    今樹木無情。

    不慮獲罪起謗。

    何須戒之令枯。

    若必枯死。

    此則有知。

    若有知者。

    聞法應悟。

    然無此理。

    何用斯言。

    公知今人修則損命災毒已行。

    大道寬容檢而不檢。

    緻令殃延後代而不收錄之耶。

     又案三張之術畏鬼科曰。

    左佩太極章。

    右佩昆吾鐵。

    指日則停空。

    拟鬼千裡血。

    又造黃神赤章殺鬼。

    朱章殺人。

    或為塗炭齋者。

    黃土泥面。

    驢^8□泥中懸頭着拄。

    打拍使熟。

    自晉義熙中。

    道士王公期除打拍法。

    而陸修靜猶以黃土泥額。

     反縛懸頭。

    如此淫祀衆淫同笑。

    又案漢婕妤。

    帝疑其詛。

    對曰。

    若鬼神有知。

    不受無理之詛。

    如其無知。

    詛之何益。

    故不為此。

    以事推測。

    常人之智尚識達之。

     況鬼有靈聰明正直而受愚厭者。

    未之有也。

    今觀其文。

    詞義無取。

    有同俗巫解奏之曲。

    何期大道。

    若此容而不非乎。

    将不耽嗜糟汁湎淫終歲。

    以理推誠。

    豈得爾耶。

      二十三起禮北方為始者。

    依十誡十四持身經雲。

    北方禮一拜。

    北方為始。

    東向而周十方。

    想見太上真形。

      臣笑曰。

    文始傳雲。

    老子與尹喜遊天上。

    喜欲見太上。

    老曰。

    太上在大羅天玉京。

    山極幽遠。

    可遙禮阙。

    遂不見而還。

    以此推之。

    玄都玉京太上所住。

    今在上方。

    何不以上為首。

    而浪禮北方耶。

    然道生東陽也。

    何不東方為始。

    佛生西陰也。

    北亦陰也。

    前已鄙之。

    今複尊量而前禮乎。

    又罪根品雲。

    大上道君同陽館中稽首禮元始天尊問十善等法。

    此誡乃天尊所說。

    何以不禮天尊。

    而想見太上乎。

     舍本逐末。

    誰之咎也。

      二十四害親求道者。

    老子消水經雲。

    老子語尹喜曰。

    若求學道。

    先去五情。

     一父母。

    二妻子。

    三情色。

    四财寶。

    五官爵。

    若除者與吾西行。

    喜精銳。

    因斷七人首持來。

    老笑曰。

    吾試子心。

    不可為事。

    所殺非親乃禽獸耳。

    伏視七頭為七寶。

    七屍為七禽。

    喜疑反家。

    七親皆存。

    又造立天地記雲。

    老子化胡。

    胡王不伏。

    老子打殺。

    胡王七子國人一分。

     臣笑曰。

    三元誡雲。

    道學不得懷挾惡心。

    不孝父母。

    不愛妻子。

    計喜所殺父母。

    如知是幻。

    何得懷疑反視。

    如其實心依誡懷惡已犯重罪。

    何況斬二親之首乎。

    又胡王不伏。

    殺其七子。

    亦以甚矣。

    又殺國人一分。

    何斯不仁之深乎。

    若作法于後代。

    則令求道者皆殺二親妻子矣。

    又不可以一王不伏而濫誅半國之人乎。

     進退二三。

    可笑怪也。

     二十五延生符者。

    三元品雲。

    紫微宮青延生符書八方則八氣應之便成人。

    毀符以燒者。

    人随煙化為氣。

    其文四萬劫一出。

     臣笑曰。

    文始傳雲。

    萬億萬億歲一大水。

    昆侖飛浮。

    有仙飛迎天王善人。

    安之山上。

    乃至前前萬萬歲。

    天地混沌如雞子黃。

    名曰一劫。

    案大水之日天人不死。

    不應迎之山上。

     又濟苦經。

    乾坤洞然之後。

    潰然空蕩。

    計一劫之時。

    人物不存。

    其延生符四萬劫乃出。

    豈可四萬劫中絕無天人。

    幽幽冥冥。

    何其遠也。

    又萬萬止是一億。

    億億止是一兆。

    止言一億兆年而雲。

    萬億萬億者。

    蓋新學造經。

    不知數之大小耳。

     二十六椿與劫齊者。

    洞玄東方青帝頌曰。

    九五不常居。

    天地有傾危。

    大劫終一椿。

    百六乘運回。

     臣笑曰。

    大水既漂。

    昆侖飛浮。

    後有大火。

    金鐵融地無草。

    乃至萬萬億歲。

     天地如雞子黃。

    總名一劫。

    然椿是世木。

    以世火燒之則灰。

    值劫火便絕。

    而言大劫齊椿者。

    一何謬欤。

    亦可笑矣。

     二十七随劫生死者。

    如度命妙經雲。

    大劫交周。

    天崩地淪。

    欲界滅無。

    太平道經佛法華大小品。

    周遊上下十八天中。

    在色界内至大劫交。

    其文乃沒。

    其玉清上道三洞神經真文玉字。

    出于元始。

    在二十八天無色界上大羅玉京山玄台災所不及。

    故自然之文。

    與運同生同滅。

    能奉之七祖生天。

    轉輪聖王代代不絕。

      臣笑曰。

    度人本行經雲。

    道言自元始開光以來。

    赤明元年。

    經九千餘億劫。

     度一恒沙衆生。

    爾後至上皇元年。

    度人無量。

    我随劫生死。

    世世不絕。

    恒與靈寶同出。

    經久劫終九氣。

    政運托胎。

    洪氏積三千餘年。

    至赤明開通歲在甲子。

    誕于扶力。

    蓋天複與靈寶同出度人。

    無始天尊以我因緣。

    賜我太上之号。

    在玄都玉京以此推之。

    真文在玉京災所不及。

    而雲自然之文。

    與運同生同滅。

    同生同滅豈非災也。

     又雲。

    我與靈寶同時出沒。

    又雲。

    我随劫生死。

    計靈寶運滅。

    太上随亡。

    而雲長生不死。

    此為妄也。

    又玉京在衆天之上災所不及。

    理合可疑。

    一切形色無有存者。

    玉京玉台斯為色界。

    色界非常。

    玉京豈存。

    又赤明甲子之号。

    殊同河漢之實矣。

     二十八服丹成金色者。

    神仙金液經雲。

    金液還丹。

    太上所服。

    而神今燒水銀。

    還複為丹。

    服之得仙。

    白日升天。

    求仙不得。

    此道徒自苦耳(燒丹成水銀。

     燒水銀成丹。

    故曰還丹)昔韓終服之。

    面作金色。

     又佛身黃金色者。

    蓋道法驗也。

    令身内外剛堅如金。

    故号佛金剛身也。

      臣笑曰。

    文始傳雲。

    太上老子太一元君。

    此二聖亦可為一身。

    金液經雲。

    太一者惟有中黃丈夫及太一君此二仙人主也。

    飲金液升天為大神調陰陽矣。

     尋韓終未服金液。

    止是常人既服升天。

    即老君是也。

    而老君為太上萬真之主。

    何所不能而乃須金液後調陰陽乎。

     又太一大神成者多少調陰陽者複須幾人。

    若言服者。

    皆得何其多耶。

    又丹與水銀遍地皆有。

    火燒成丹。

    作之不難。

    何為道士不服白日升天。

    為天仙之主而辛苦叩齒。

    虛過一生良可哀哉。

    若不服者。

    明知為丹所誤。

    故捕影之談耳。

     又雲。

    佛身金色由丹所成。

    此乃不須行因一炷丹。

    得邪見之重。

    可為悲夫。

     二十九偷改佛經為道經者。

    如妙真偈雲。

    假使聲聞衆。

    其數如恒沙。

    盡思共度量。

    不能測道智。

     臣笑曰。

    此乃改法華佛智為道智耳。

    自餘并同諸文非一。

    昔有問道士顧歡歡答。

    靈寶妙經天文大字出于自然。

    本非法華。

    乃是羅什與僧肇。

    改我道經為法華也。

    且靈寶偷于法華可诳東夏。

    法華之異靈寶。

    不殊西域。

    今譯人所出不爽經文。

    以此推之。

    故知偷改為實。

    且佛經博約詞義宏深。

    千卷百部無重文者。

    不同老經自無别計。

    倚傍佛經開張卷部。

    且五千之文全無及佛。

    佛之八藏亦不論道。

      自餘後作皆竊佛經。

    後自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