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春秋及周書洛诰。

    今反以郡大于縣。

    是則非春秋已前道經乎。

    誣惘迷謬不可觀。

    而可笑也。

      十二稱南無佛者。

    化胡經雲。

    老化胡。

    王不受其教。

    老子曰。

    王若不信。

    吾南入天竺化諸國。

    其道大興。

    自此已南無尊于佛者。

    胡王猶不信受曰。

    若南化天竺。

    吾當稽首稱南無佛。

    又流沙塞有加夷國。

    常為劫盜。

    胡王患之。

    使男子守塞常憂。

    因号男為憂婆塞。

    女子又畏加夷所掠。

    兼憂其夫為夷所困。

    乃因号憂婆夷。

     臣笑曰。

    胡言南無。

    此言歸命。

    亦雲救我。

    胡言憂婆塞。

    此言善信男也。

    憂婆夷者。

    雲善信女也。

    若以老子言。

    佛出于南。

    便雲南無佛者。

    若出于西方。

    可雲西無佛乎。

    若言。

    男子守塞可名憂塞。

    女子憂夫恐夷可名為憂夷。

    未知婆者。

     複可憂其祖母乎。

    如此依字釋诂。

    醜拙困辱。

    大可笑也。

     十三鳥迹前文者。

    洞神三皇經。

    稱西域仙人曰皇文者。

    乃是三皇已前鳥。

    迹之始文章也。

    又雲。

    三皇者。

    則三洞之尊神。

    大有之祖氣。

    天皇主氣。

    地皇主神。

    人皇主生。

    三合成德萬物化生。

     臣笑曰。

    南極真人問事品稱。

    靈寶真文三十六卷。

    在玉京山玄台玉室。

    真文大字滿中。

    天地淪沒萬成萬壞。

    真文獨明。

    此之真文。

    即三洞文也。

    三皇即三洞之尊神。

    必不在三洞之後。

    爾時未有鳥獸。

    何得雲三皇已前鳥迹之始文也。

    若以伏羲為三皇者。

    案淮南子雲。

    皇帝使倉颉睹鳥迹造文字。

    此則止在皇帝之時。

    何得雲三皇已前鳥文之始乎。

      十四張骞取經者。

    化胡經曰。

    迦葉菩薩雲。

    如來滅後五百歲。

    吾來東遊以道授韓平子。

    白日升天。

    又二百年。

    以道授張陵。

    又二百年。

    以道授建平子。

    又二百年。

    以授午室。

    爾後漢末陵遲不奉吾道。

    至漢明永平七年甲子歲。

    星晝現西方夜。

    明帝夢神人長一丈六尺項有日光。

    旦問群臣。

    傅毅曰。

    西方胡王太子成道佛号佛。

    明帝即遣張骞等。

    窮河源。

    經三十六國至舍衛。

    佛已涅槃。

    寫經六十萬五千言。

    至永平十八年乃還。

     臣笑曰。

    漢書雲。

    張陵者後漢順帝時人。

    客學于蜀。

    入鶴鳴山為蛇所吞。

    計順帝。

    乃是明帝七世之孫。

    理不在明帝之前百餘年也。

    又雲。

    明帝遣張骞尋河源者。

    此亦妄作。

    案漢書。

    張骞為前漢武帝尋河源。

    雲何後漢明帝。

    複遣尋耶。

    不知骞是何長仙乎。

    代代受使。

    一何苦哉。

    可笑其妄引也。

      十五日月普集者。

    諸天内音第三宗飄天八字文曰。

    澤落覺菩台緣大羅。

    千天真皇人解曰。

    澤者天中山名。

    衆龍所窟落覺者道君之内名。

    菩台者真人之隐号。

     玉台處澤山之陽。

    三萬日月明其左右。

    羅漢月夫人。

    大劫既災。

    諸天日月會玉台之下。

    大千世界之分。

    天下改易大千洞然。

     臣笑曰。

    濟苦經雲。

    乾坤洞然之後。

    乃使巨靈胡亥造山川玄中造日月。

    昆山南三十兆裡複有昆山。

    如是次第有千昆山。

    名小千界。

    複有千小千。

    名中千界。

     複有千中千。

    名一大千世界。

    計大千世界中有百億日月。

    又經雲。

    大劫既交天地改易。

    日月星辰無有存者。

    若其普集則百億俱來。

    何為但三千而至。

    若餘不集者為是災所不及。

    為是本界阙少。

    若必少者。

    地上凡人。

    尚蒙日月之照。

    天上福勝。

    如何獨無照乎。

    又日月之下。

    乃是欲界。

    下人不名大羅上界災所不及。

    今不來者。

    理其然乎。

    将知造此經者。

    惟聞大千之名。

    迷于日月之數。

    故其然哉。

     十六大上尊貴者。

    文始傳稱。

    老子與尹喜遊天上。

    入九重白門天帝見老便拜。

    老命喜與天帝相禮。

    老子曰。

    太上尊貴。

    克日引見。

    太土在玉京山七寶宮。

     出諸天上。

    寂寂冥冥清遠矣。

     臣笑曰。

    神仙傳雲。

    吳郡沈義白日登仙。

    四百年後還家。

    說雲。

    初上天時欲見天帝。

    尊貴不可見。

    遂先見太上。

    在正殿坐。

    男女侍數百人。

    如此狀明。

    則知太上劣于天帝矣。

    言大上尊貴治在衆天之上者妄也。

    今據九天生神章。

    太上住在玄都宮也。

    其玉清宮在玄都之上。

    何重宮複在玉清之上。

    便高玄都兩重矣。

    而老子雲。

    太上治在衆天之上者。

    何謬如斯。

     十七五谷為刳命之鑿者。

    化胡經雲。

    三皇修道人皆不死。

    上古時。

    天生甘露地生醴泉。

    食飲長生。

    中古來天生五氣地出五味。

    食之延年。

    下古世薄天生風雨地養百獸。

    人捕食之。

    吾傷此際。

    故嘗百谷以食兆民。

    于是三皇各奉粟五鬥為信。

    茫世世子孫不絕五谷生神州。

     臣笑曰。

    五符經雲。

    三仙王告皇帝曰。

    人所以壽孝者。

    不食五谷故也。

    大有經曰。

    五谷刳命之鑿。

    臭五谷命促縮。

    此糧入腹無希久壽。

    汝欲不死腸中無屎。

     五府經雲。

    黃精者三陽之氣。

    上太清宮。

    食之甘美。

    又長生也。

    未解老子何不嘗此。

    而嘗五谷腐人之腸乎。

    又三皇者皆神人也。

    何以不令子孫王于長生之國。

    而以五鬥谷請子孫王于神州。

    求刳命腐腸之短壽乎又可笑耳。

     十八老子作佛者。

    玄妙内篇雲。

    老子入關往維衛國。

    入清妙夫人口中。

    後剖左腋生。

    行七步曰。

    天上天下惟我為尊。

    于是乃有佛法。

     臣笑曰。

    化胡經雲。

    老化罽賓一切奉佛。

    老曰。

    卻後百年。

    兜率天上更有真佛。

    托生舍衛白淨王宮。

    吾于爾時。

    亦遣尹喜下生從佛。

    号曰阿難。

    造十二部經。

    老子去後百年。

    舍衛國王果生太子。

    六年苦行成道。

    号佛字釋迦文。

    四十九年欲入涅槃。

    老子複見于世号迦葉。

    在雙樹間。

    為諸大衆請啟如來三十六問訖。

      佛便涅槃。

    迦葉菩薩焚燒佛屍。

    取舍利分國造塔。

    阿育王又起八萬四千塔。

    即以事推。

    老子本不作佛。

    若作佛者。

    豈可老還自燒老屍而起塔耶。

    且可一笑。

    且老子諸經多雲作佛。

    或作國師。

    豈可天下國師。

    與佛必待伯陽乎。

    度人化俗。

    要須李耳耶。

    若雲佛不能作要須道者。

    從始氣以來。

    獨一老子。

    不許餘人悟大道而為國師耶。

    是則老為自伐惟我能也。

    然佛經。

    人人行行皆得佛果。

    道經不述。

    惟一老君。

    如何佛教如此之弘。

    道經如斯之隘乎。

    且妄言虛述首尾無據。

    蜀記。

    張陵蛇啖。

    而注白日升天。

    漢書。

    劉安伏钺。

    乃言長生不死道家誣老子作佛。

    讵可怪哉。

     又造天地經雲。

    西化胡王。

    老子變形而去。

    左目為日。

    右目為月。

    案玄妙經雲。

    老子乘日精入清妙口中。

    是則老子乘一目之精而入口也。

    計大道洞神何所不在。

    乃要憑一精而入胎乎。

    若必藉精。

    精依于首。

    若乘頭入。

    兩眼俱來。

    今乃乘一眼而入。

    使成偏見之大道乎。

    亦可笑也。

     十九敕瞿昙遣使者。

    老子化胡歌曰。

    我在舍衛時。

    約敕瞿昙身。

    汝共摩诃薩。

    赍經來東秦。

    曆落神州界。

    迫至東海間。

    廣宣世尊法。

    教授聾俗人。

    與子威神法。

    化道滿千年。

    年滿時當還。

    慎莫戀東秦。

    無令天帝怒。

    太上蹋地瞋。

      臣笑曰。

    案瞿昙者。

    即釋迦也。

    化胡經雲。

    周莊本初三年太歲丙辰。

    白淨王子既得正覺。

    号佛釋迦。

    老子見其去世恐人懈怠。

    複下多羅聚落。

    号曰迦葉。

    親近于佛。

    焚屍取骨。

    起塔分布。

    若如上文。

    釋迦未生。

    不得預遣瞿昙往東土也。

     如其已生成佛者。

    中間無容。

    得受迦葉之約敕充千年之使乎。

    豈有菩薩親侍于佛而敕佛為使乎。

    又周莊一政。

    止有一十五年。

    元年乙酉全無丙辰。

    本初之号何謬如斯。

    足令掩耳。

    亦使太上蹋地而瞋乎。

     二十以酒脯事邪求道者。

    度人妙經稱。

    三界魔王各有歌辭。

    誦之百遍名度南宮。

    千遍魔王保迎。

    萬遍飛升大空。

    過三界登仙公。

    又玄中精經。

    道士受誡符錄。

    置五嶽位設酒脯再拜。

     臣笑曰。

    觀身大誡雲。

    道學不得祠祀鬼神及向禮拜。

    既是欲界魔王。

    未度諸有。

    焉能誦通百遍度南宮耶。

      又案三張之法。

    春秋二分祭社祠^8□。

    冬夏兩至同俗祠祀。

    兵符社契軍将交兵。

    都無戒勸之文。

    此之神社。

    為神為道。

    若是神者。

    道士不拜。

    如其道也。

    不設酒脯。

    豈有口誦魔言身行禮祭。

    求出三界。

    良可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