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
先亦無因。
雲何造作之後。
乃有中邊之别乎。
又上真之氣為癡為黠。
若其癡也。
不應入土能言。
如其黠也。
應識五苦八難。
如何不樂善樂而貪為苦難乎。
推此諸條。
可笑之深也。
五明五佛并興者。
文始傳雲。
老子以上皇元年下為周師。
無極元年乘青牛薄闆車度關。
為尹喜說五千文曰。
吾遊天地之間。
汝未得道。
不可相随。
當誦五千文萬遍。
耳當洞聽目當洞視。
身能飛行六通四達。
期于成都。
喜依言獲之。
既訪相見。
至罽賓檀特山中。
乃至王以水火燒沈。
老子乃坐蓮華中誦經如故。
王求哀悔過。
老子推尹喜為師。
語王曰。
吾師号佛。
佛事無上。
道王從受化。
男女髡發不娶于妻。
是無上道承佛威神。
委尹喜為罽賓國佛。
号明光儒童。
臣笑曰。
廣說品雲。
始老國王聞天尊說法。
與妻子俱得須陀洹果。
清和國王聞之與群臣造天尊所。
皆白日升天。
王為梵天之首。
号玄中法師。
其妻聞法同飛為妙梵天王。
後生罽賓号憤陀力王。
殺害無道。
玄中法師須化度之化生李氏之胎。
八十二年剖左腋。
生而白首。
經三月乘白鹿與尹喜西遊隐檀特。
三年憤陀力王獵見便燒沈。
老子不死。
王伏便剃發改衣。
姓釋名法号沙門。
成果為釋迦牟尼佛。
至漢世法流東秦。
又文始傳。
老子化胡推尹喜為師而化胡。
消水經雲。
尹喜推老子為師也。
文始傳雲。
吾師号佛。
佛事無上道。
又雲。
無上道承佛威神委尹喜為佛。
推此衆途師弟亂矣。
何名教之存乎。
又化胡消水經皆言。
老子化罽賓身自為佛。
廣說品。
憤陀力王老之妻也。
得道号釋迦牟尼佛。
即秦漢所流者。
玄妙篇雲。
老子入關至天竺維衛國。
入于夫人清妙口中。
至後年四月八日剖左腋而生。
舉手曰。
天上天下惟我為尊。
三界皆苦何可樂者。
尋罽賓一國乃有五佛俱出。
一是尹喜号儒童者。
二是老子化罽賓者。
三老子之妻憤陀王号釋迦者。
四老子在維衛作佛。
亦号釋迦。
五白淨王子悉達作佛。
複号釋迦。
案文始傳雲。
五百年一賢千年一聖。
今五佛并出。
不覺煩乎。
若言聖人能分身化物。
說經亦必多方。
何為老化則多。
經惟二卷不變。
至于儒童尹喜憤陀佛經。
無聞于今。
但是白淨王子所說。
以此推之。
老喜為佛。
虛妄可曝。
且老經秘說不許人聞。
前後相番誠有遠意。
然老能作佛。
止是一人道士。
不知奉佛惑之甚矣。
如父為道士。
豈以道人子為道士。
豈以道人故。
而不認其父乎。
六五練生屍者。
五練經雲。
滅度者用色缯。
天子一匹。
公王一丈。
庶民五尺。
上金五兩而作一龍。
庶民用鐵五色石五枚。
以書玉文。
通夜露埋。
深三尺。
女青文曰。
九祖幽魂即出長夜入光明天。
供其廚飯三十二年。
還其故形而更生矣。
臣笑曰。
三元品中天地大水三宮九府九宮一百二十曹。
罪福功行。
考官書之無有差錯。
善者益壽惡者奪算。
豈有不因業行直用五尺缯。
而令九祖幽魂入光明天。
三十二年還故形耶。
不然之談。
于斯可見。
計五練之文。
出天地未分之前。
至今亦應用者。
則三十二年後穿冢而出也。
耳目所知。
何為羲皇已來。
不聞道士死屍九祖從地出者耶。
不然之狀。
又可笑也。
今郊野古冢。
亦有穴開焉。
非道土祖父更生之處乎。
亦右啟齒。
七觀音侍道者。
有道士造老像。
二菩薩侍之。
一曰金剛藏。
二曰觀世音。
又道士服黃布帔。
或似服帊通身被之。
偷佛僧袈裟法服之相。
其服黃帔。
乃是古賢之衣。
橫被加前兩帶者。
今悉削除。
學僧服像。
臣笑曰。
案諸天内音八字文曰。
梵形落空九重推前。
天真皇人。
解曰。
梵形者。
元始天尊。
于龍漢之世号也。
至赤明年。
号觀音矣。
又案蜀記雲。
張陵避瘧丘社中。
得□鬼之術。
自造符書以诳百姓。
為大蛇所吞。
弟子恥之。
雲白日升天。
陵子衡為系師。
衡子魯為嗣師。
以祖妖法惑亂天下。
漢書雲。
劉焉以魯為督義司馬。
遂殺漢中太守蘇固。
便得漢中。
鬼道化人。
時傳黃衣當王。
魯遂令其部衆改着黃衣巾帔。
代漢之徵。
自爾至今黃服不絕。
像服沙門。
良可悲也。
且立身之本。
忠孝為先。
子像父侍天地不立。
觀音極位大士。
老子不及大賢。
而令祖父立侍子孫是不孝也。
又襲張魯逆人之服。
是不忠也。
既挾不忠不孝。
何足踵焉。
八佛生西陰者。
老子序雲。
陰陽之道化成萬物。
道生于東。
為木陽也。
佛生于西。
為金陰也。
道父佛母。
道天佛地。
道生佛死道因佛緣。
并一陰一陽不相離也。
佛者道之所生。
大乘守善道者。
自然無所從生。
佛會大坐。
法地方也。
道會小坐。
法天圓也。
道人不兵者。
乃是陰氣女人像也。
故不加兵役。
道作兵者。
可知道人見天子王侯不拜。
像女人深宮不幹政也。
道士見天子守令拜者。
以幹政為臣僚也。
道會飲酒者無過也。
佛會不飲。
以女人飲酒犯七出也。
道會不齋。
以主生生須食也。
佛會持齋。
以主死死不食也。
又以女人節食也。
道人獨坐。
以女人守一也。
道士聚宿故無所制也。
臣笑曰。
文始傳雲。
道生東木男也。
佛生西金女也。
今以五行推之。
則金能刻木。
木以金為官鬼。
金以木為妻财。
推此則佛是道之官鬼。
道是佛之妻财也。
又雲。
道生佛者理則不然。
陰陽五行豈有生金之木。
故知道不生佛。
道人大坐。
以是道之官府。
道士小坐。
以上逼于官也。
道人不兵租者。
以本王種故免也。
道士庶賤兵租是常。
道經若此。
若免兵租便違道教。
又靈寶大誡雲。
道士不飲酒不幹貴。
如何故違犯大誡乎。
後之纭纭。
全無指的。
又雲。
道士以齋為死法。
故不齋者。
何不飽食終日養此形骸。
而興絕粒服氣以求長生之術乎。
卒不見之終。
為捕影之論矣。
又雲。
道人獨卧道士聚宿。
據此合氣。
黃書不可妄乎。
九日月周徑者。
文始傳雲。
天去地四十萬九千裡。
日月直度各三千裡。
周回六千裡。
天地午子相去九千萬萬裡。
卯酉四隅亦爾轉形。
濟苦經雲。
昆侖山高一萬五千裡。
臣笑曰。
依濟苦經雲。
天地相去萬萬五千裡。
與前文始。
全所不同。
文始傳雲。
日月周圍六千裡。
徑三千裡。
據法則圍九千裡。
如何但止六千耶。
又天圓地方道家恒述。
今四隅與方等量。
則天地俱圓矣。
化胡雲。
佛法上限止極三十三天。
不及道之八十一天上也。
又雲。
昆山九重重相去九千裡。
山有四面。
面有一天。
故四九三十六天。
第一重帝釋居之。
今計昆山高一萬五千裡。
而有九重。
重高九千。
則高八萬一千。
而言萬五千者。
何太乖各。
大可笑也。
十昆侖飛浮者。
文始傳雲。
萬萬億萬萬歲。
一大水昆侖飛浮。
爾時飛仙迎取天王及善民。
安之山上。
複萬萬億歲大火起。
爾時聖人飛迎天王及人。
安于山上。
臣笑曰。
濟苦經雲。
天地劫燒洞然空蕩。
清氣為天濁氣為地。
乃使巨靈胡亥造立山川日月如前。
昆山飛浮容可迎人安山之上。
若天地洞然山為火焚。
義不獨立。
如何迎取王人安山上乎。
又度人妙經雲。
五億重天之上大羅之天。
有玉京山。
災所不及。
計太上慈愍。
何不迎之以在玉京乎。
若看死不迎。
是不慈也。
若不能迎。
是欺詐也。
又度人本行經雲。
道言我随劫生死。
然大上道君。
居大羅之上。
災所不及。
猶雲随劫生死。
自餘飛仙。
如何迎取天王善人。
安于山上令免死者。
深大愚騃。
又可笑也。
十一法道天置官者。
五符經雲。
中黃道君曰。
天生萬物人為貴也。
人身苞含天地無所不法。
立天子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九州百二十郡千二百縣也。
膽為天子大道君。
脾為皇後。
心為太尉。
左腎為司徒。
右腎為司空。
封八神及臍為九卿珠樓神十二胃神十二三焦神三。
合為二十七大夫。
四支神為八十一。
元士合之百二十。
以法郡數也。
又肺為尚書府。
肝為蘭台府。
臣笑曰。
檢道經州縣之名。
文似近代所出。
古縣大而郡小。
見于
先亦無因。
雲何造作之後。
乃有中邊之别乎。
又上真之氣為癡為黠。
若其癡也。
不應入土能言。
如其黠也。
應識五苦八難。
如何不樂善樂而貪為苦難乎。
推此諸條。
可笑之深也。
五明五佛并興者。
文始傳雲。
老子以上皇元年下為周師。
無極元年乘青牛薄闆車度關。
為尹喜說五千文曰。
吾遊天地之間。
汝未得道。
不可相随。
當誦五千文萬遍。
耳當洞聽目當洞視。
身能飛行六通四達。
期于成都。
喜依言獲之。
既訪相見。
至罽賓檀特山中。
乃至王以水火燒沈。
老子乃坐蓮華中誦經如故。
王求哀悔過。
老子推尹喜為師。
語王曰。
吾師号佛。
佛事無上。
道王從受化。
男女髡發不娶于妻。
是無上道承佛威神。
委尹喜為罽賓國佛。
号明光儒童。
臣笑曰。
廣說品雲。
始老國王聞天尊說法。
與妻子俱得須陀洹果。
清和國王聞之與群臣造天尊所。
皆白日升天。
王為梵天之首。
号玄中法師。
其妻聞法同飛為妙梵天王。
後生罽賓号憤陀力王。
殺害無道。
玄中法師須化度之化生李氏之胎。
八十二年剖左腋。
生而白首。
經三月乘白鹿與尹喜西遊隐檀特。
三年憤陀力王獵見便燒沈。
老子不死。
王伏便剃發改衣。
姓釋名法号沙門。
成果為釋迦牟尼佛。
至漢世法流東秦。
又文始傳。
老子化胡推尹喜為師而化胡。
消水經雲。
尹喜推老子為師也。
文始傳雲。
吾師号佛。
佛事無上道。
又雲。
無上道承佛威神委尹喜為佛。
推此衆途師弟亂矣。
何名教之存乎。
又化胡消水經皆言。
老子化罽賓身自為佛。
廣說品。
憤陀力王老之妻也。
得道号釋迦牟尼佛。
即秦漢所流者。
玄妙篇雲。
老子入關至天竺維衛國。
入于夫人清妙口中。
至後年四月八日剖左腋而生。
舉手曰。
天上天下惟我為尊。
三界皆苦何可樂者。
尋罽賓一國乃有五佛俱出。
一是尹喜号儒童者。
二是老子化罽賓者。
三老子之妻憤陀王号釋迦者。
四老子在維衛作佛。
亦号釋迦。
五白淨王子悉達作佛。
複号釋迦。
案文始傳雲。
五百年一賢千年一聖。
今五佛并出。
不覺煩乎。
若言聖人能分身化物。
說經亦必多方。
何為老化則多。
經惟二卷不變。
至于儒童尹喜憤陀佛經。
無聞于今。
但是白淨王子所說。
以此推之。
老喜為佛。
虛妄可曝。
且老經秘說不許人聞。
前後相番誠有遠意。
然老能作佛。
止是一人道士。
不知奉佛惑之甚矣。
如父為道士。
豈以道人子為道士。
豈以道人故。
而不認其父乎。
六五練生屍者。
五練經雲。
滅度者用色缯。
天子一匹。
公王一丈。
庶民五尺。
上金五兩而作一龍。
庶民用鐵五色石五枚。
以書玉文。
通夜露埋。
深三尺。
女青文曰。
九祖幽魂即出長夜入光明天。
供其廚飯三十二年。
還其故形而更生矣。
臣笑曰。
三元品中天地大水三宮九府九宮一百二十曹。
罪福功行。
考官書之無有差錯。
善者益壽惡者奪算。
豈有不因業行直用五尺缯。
而令九祖幽魂入光明天。
三十二年還故形耶。
不然之談。
于斯可見。
計五練之文。
出天地未分之前。
至今亦應用者。
則三十二年後穿冢而出也。
耳目所知。
何為羲皇已來。
不聞道士死屍九祖從地出者耶。
不然之狀。
又可笑也。
今郊野古冢。
亦有穴開焉。
非道土祖父更生之處乎。
亦右啟齒。
七觀音侍道者。
有道士造老像。
二菩薩侍之。
一曰金剛藏。
二曰觀世音。
又道士服黃布帔。
或似服帊通身被之。
偷佛僧袈裟法服之相。
其服黃帔。
乃是古賢之衣。
橫被加前兩帶者。
今悉削除。
學僧服像。
臣笑曰。
案諸天内音八字文曰。
梵形落空九重推前。
天真皇人。
解曰。
梵形者。
元始天尊。
于龍漢之世号也。
至赤明年。
号觀音矣。
又案蜀記雲。
張陵避瘧丘社中。
得□鬼之術。
自造符書以诳百姓。
為大蛇所吞。
弟子恥之。
雲白日升天。
陵子衡為系師。
衡子魯為嗣師。
以祖妖法惑亂天下。
漢書雲。
劉焉以魯為督義司馬。
遂殺漢中太守蘇固。
便得漢中。
鬼道化人。
時傳黃衣當王。
魯遂令其部衆改着黃衣巾帔。
代漢之徵。
自爾至今黃服不絕。
像服沙門。
良可悲也。
且立身之本。
忠孝為先。
子像父侍天地不立。
觀音極位大士。
老子不及大賢。
而令祖父立侍子孫是不孝也。
又襲張魯逆人之服。
是不忠也。
既挾不忠不孝。
何足踵焉。
八佛生西陰者。
老子序雲。
陰陽之道化成萬物。
道生于東。
為木陽也。
佛生于西。
為金陰也。
道父佛母。
道天佛地。
道生佛死道因佛緣。
并一陰一陽不相離也。
佛者道之所生。
大乘守善道者。
自然無所從生。
佛會大坐。
法地方也。
道會小坐。
法天圓也。
道人不兵者。
乃是陰氣女人像也。
故不加兵役。
道作兵者。
可知道人見天子王侯不拜。
像女人深宮不幹政也。
道士見天子守令拜者。
以幹政為臣僚也。
道會飲酒者無過也。
佛會不飲。
以女人飲酒犯七出也。
道會不齋。
以主生生須食也。
佛會持齋。
以主死死不食也。
又以女人節食也。
道人獨坐。
以女人守一也。
道士聚宿故無所制也。
臣笑曰。
文始傳雲。
道生東木男也。
佛生西金女也。
今以五行推之。
則金能刻木。
木以金為官鬼。
金以木為妻财。
推此則佛是道之官鬼。
道是佛之妻财也。
又雲。
道生佛者理則不然。
陰陽五行豈有生金之木。
故知道不生佛。
道人大坐。
以是道之官府。
道士小坐。
以上逼于官也。
道人不兵租者。
以本王種故免也。
道士庶賤兵租是常。
道經若此。
若免兵租便違道教。
又靈寶大誡雲。
道士不飲酒不幹貴。
如何故違犯大誡乎。
後之纭纭。
全無指的。
又雲。
道士以齋為死法。
故不齋者。
何不飽食終日養此形骸。
而興絕粒服氣以求長生之術乎。
卒不見之終。
為捕影之論矣。
又雲。
道人獨卧道士聚宿。
據此合氣。
黃書不可妄乎。
九日月周徑者。
文始傳雲。
天去地四十萬九千裡。
日月直度各三千裡。
周回六千裡。
天地午子相去九千萬萬裡。
卯酉四隅亦爾轉形。
濟苦經雲。
昆侖山高一萬五千裡。
臣笑曰。
依濟苦經雲。
天地相去萬萬五千裡。
與前文始。
全所不同。
文始傳雲。
日月周圍六千裡。
徑三千裡。
據法則圍九千裡。
如何但止六千耶。
又天圓地方道家恒述。
今四隅與方等量。
則天地俱圓矣。
化胡雲。
佛法上限止極三十三天。
不及道之八十一天上也。
又雲。
昆山九重重相去九千裡。
山有四面。
面有一天。
故四九三十六天。
第一重帝釋居之。
今計昆山高一萬五千裡。
而有九重。
重高九千。
則高八萬一千。
而言萬五千者。
何太乖各。
大可笑也。
十昆侖飛浮者。
文始傳雲。
萬萬億萬萬歲。
一大水昆侖飛浮。
爾時飛仙迎取天王及善民。
安之山上。
複萬萬億歲大火起。
爾時聖人飛迎天王及人。
安于山上。
臣笑曰。
濟苦經雲。
天地劫燒洞然空蕩。
清氣為天濁氣為地。
乃使巨靈胡亥造立山川日月如前。
昆山飛浮容可迎人安山之上。
若天地洞然山為火焚。
義不獨立。
如何迎取王人安山上乎。
又度人妙經雲。
五億重天之上大羅之天。
有玉京山。
災所不及。
計太上慈愍。
何不迎之以在玉京乎。
若看死不迎。
是不慈也。
若不能迎。
是欺詐也。
又度人本行經雲。
道言我随劫生死。
然大上道君。
居大羅之上。
災所不及。
猶雲随劫生死。
自餘飛仙。
如何迎取天王善人。
安于山上令免死者。
深大愚騃。
又可笑也。
十一法道天置官者。
五符經雲。
中黃道君曰。
天生萬物人為貴也。
人身苞含天地無所不法。
立天子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九州百二十郡千二百縣也。
膽為天子大道君。
脾為皇後。
心為太尉。
左腎為司徒。
右腎為司空。
封八神及臍為九卿珠樓神十二胃神十二三焦神三。
合為二十七大夫。
四支神為八十一。
元士合之百二十。
以法郡數也。
又肺為尚書府。
肝為蘭台府。
臣笑曰。
檢道經州縣之名。
文似近代所出。
古縣大而郡小。
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