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榮。
其弊一也。
仆聞釆椽土^8□之儉。
唐堯之所以字民。
瓊室玉台之盛。
商辛之所以敗俗。
況如來行惟少欲德本大悲。
隻應宴坐于冢間。
經行于樹下。
何宜飾九層之刹。
建七寶之台。
不愍作者之勞。
不慚居者之逸。
非所以自約。
其弊二也。
仆聞無自伐功老聃之極教。
不贊己德惟佛之格言。
勞謙則君子終吉。
克讓則聖人上美。
必若内德充盛自然外響。
馳應賓侶坐緻揄揚。
豈況佛心澄靜亡諸得失之咎。
如何獨許世尊之号。
不欲推人。
然彼群經莫二之宗。
各談第一之稱。
自生牟楯。
将何以通。
非所以自遜其弊三也。
仆聞情存兩寶心慎四知。
方曰通人之雅懷。
廉士之高節。
或散之于宗族。
或棄之于山水。
況玄道清淨。
反俗沙門而複縱無厭之求。
貪有為之利。
勸俗人則令不留髓腦。
論^8□施則便無讓分毫。
或勝貴經過。
或上客至止。
不将虛心而接待。
先陳出手之倍數。
此乃有識之同疾。
海内之共知。
非所以自廉。
其弊四也。
仆直言雖苦可為藥石。
惟先生高見覽以詳之。
先生曰。
吾子不笑何謂道耶。
子但好其所以同。
甯知其所以異。
徒欲圯毀未損金剛。
吾道弘邃豈可輕矣。
吾聞萬機斯總。
聖皇所以稱大。
百川是納。
巨壑所以為深。
王則不聯于細民。
海則無遺于小水。
況吾師大道曠無不濟。
有心盡攝未簡怨親。
自當品戒德之小大。
混族類之高下。
故有除糞庸人。
翻涉不生之位。
應書貴士。
倒墜無間之獄。
内秘難識外相孰知。
子何自擅為铨衡。
吾未相許為水鏡。
若但以貌取人。
失之遠矣。
遂使叔向伏鬷蔑之語。
長者悟沙彌之說。
且複窮通有運否泰無恒。
或始榮而後辱。
或初微而後盛。
異轍紛輪。
可略言也。
至如立錐無地。
非慕堯舜之德。
餘圖不紹。
豈傅湯武之聖。
讵知吞并六國。
其先好馬牧人。
約法三章。
則惟亡命亭長。
樊灌起販屠之肆。
伊呂出廚釣之間。
曆代因循高門相襲。
遂為四海強族五陵。
貴氏冠冕陵雲風流。
蓋世暨若朝陽晞露羨皂隸之難留。
宿草負霜混蝼蟻之莫别。
是知用與不用虎鼠何常。
尋末窮本人倫一概。
那忽輕以乘軒蔑茲甕牖。
雖複才方周旦。
亦何足觀。
嘗試言之。
朝市虛煩身心空弊。
智者同棄賢人共鄙。
但覺斯懷之可入。
所以避地而歸來。
吾則厭來苦而知昨非。
子便耽往欲而惑今是。
甯自安貧樂道少賤多能。
奚用太廟之犧牛。
豎子之烹雁。
吾今素質自居默念無雜。
不假導于仁義。
豈亂想于繁華。
固亦騎遺牝牡自忘寝膳。
讵守寒溫之小才。
音義之薄技。
修心可以報德。
何局定省之儀。
弘化可以接引。
甯止俯仰之事。
此吾所謂一勝也。
吾師空閑樂處不惟聚落。
輕微矜納豈獨珠璎。
是以栖形五山遊神三住。
或受童士。
或餐馬麥。
贊淨心之小施。
譏雜相之多舍。
庶令藉此而建善根。
因茲而表誠信。
斯自束修大體供養恒式。
豈佛身之欲須。
乃含生之達志。
但以凡俗難悟憍嫉未除。
競獻名寶利收多福。
所以玉槃高刹。
掩日聳于半天。
繡桷飛甍。
連雲被于寓内。
争名好尚。
善将焉在。
着相寡識。
遂及乎斯。
雖乖至真之理。
足感榮華之樂。
生民惟此為功。
如來亦何抑說。
此吾所謂二勝也。
吾聞談無價之奇寶。
冀欲拯貧。
贊不死之神香。
隻将愈疾。
但衆生信邪巫之狂藥。
舍正覺之甘露。
困毒已深懷迷自久。
吾師之出世也。
本許救濟為功。
知我者希無容緘默。
使物識真以回向。
何是非而自取。
若夫二佛不并于世。
兩日不共于天。
厥号無等庶弘至教。
非如君子之小聖事謙讓之風者。
已然至理同歸逐情異說。
是經稱最各應宜聞。
此吾所謂三勝也。
吾聞不趍四民之利。
莫緻百送之金。
但大患未亡有待須養。
吾稱乞士。
則受之以知足。
子名施主。
則傾之以國城。
何容責我之貪。
非不自揣己之悭蔽。
是驗。
分财相得獨應管鮑乎。
吾聞天王武庫出給。
尚不由臣下。
況吾師福物與。
甯獨任凡僧。
本雖四輩而來。
今屬三寶而用。
為道興供義乖行福。
既為十方常住。
非曰私拟諸己。
自專則法律不許。
請衆則和合無由。
子何德以能消。
吾何情而敢擅。
隻懼我之同咎。
豈欲貪利者哉。
竊以粒重七斤。
投水則煙火騰沸。
飯餘一□。
與人則群類充滿。
佛猶無□于饑犬。
甯有惜于人焉。
是知辄用固以招愆。
回施許而獲益。
真是衆生之薄福。
判非吾師之褊心。
至如餓鬼不□川流。
病人不覺美味。
罪關于餓病。
豈流味之無也。
竊聞功臣事主。
粟帛不次而酬勳。
明王責躬。
蒼旻不言而□德。
子不能自慨之無感。
專謗吾師之不惠。
持此饕餮何以為人。
至若鄭侯傾産于交遊。
田君布心于賓客。
空規豪蕩之聲勢。
讵拟福田而攉揚。
此吾所謂四勝也。
吾雖言不足而理有餘。
子但驚所未聞惑于不見。
吾之所說子可悟矣。
公子曰。
先生雖高談自雪終類守株。
所論報應何其悠眇。
仆聞開辟混元分剖清濁。
薄淳異禀愚聖派流。
至如首足之方圓。
翔潛之鱗羽。
命分修短身名寵辱。
莫非自然之造化。
讵是宿業之能為。
竊見景行不虧。
夭身世而嬰禍。
狂勃無禮。
竟天年而享福。
遭随若斯因果何驗。
且氣息則聚生散死。
形神則上歸下沉。
萬事寥廓百年已矣。
何處天宮誰為地獄。
庸人之所信。
達士未之言。
先生猶惑系風。
請更量也。
先生曰。
公子辯士哉。
見何膚淺。
所談不踰百世。
所曆無
其弊一也。
仆聞釆椽土^8□之儉。
唐堯之所以字民。
瓊室玉台之盛。
商辛之所以敗俗。
況如來行惟少欲德本大悲。
隻應宴坐于冢間。
經行于樹下。
何宜飾九層之刹。
建七寶之台。
不愍作者之勞。
不慚居者之逸。
非所以自約。
其弊二也。
仆聞無自伐功老聃之極教。
不贊己德惟佛之格言。
勞謙則君子終吉。
克讓則聖人上美。
必若内德充盛自然外響。
馳應賓侶坐緻揄揚。
豈況佛心澄靜亡諸得失之咎。
如何獨許世尊之号。
不欲推人。
然彼群經莫二之宗。
各談第一之稱。
自生牟楯。
将何以通。
非所以自遜其弊三也。
仆聞情存兩寶心慎四知。
方曰通人之雅懷。
廉士之高節。
或散之于宗族。
或棄之于山水。
況玄道清淨。
反俗沙門而複縱無厭之求。
貪有為之利。
勸俗人則令不留髓腦。
論^8□施則便無讓分毫。
或勝貴經過。
或上客至止。
不将虛心而接待。
先陳出手之倍數。
此乃有識之同疾。
海内之共知。
非所以自廉。
其弊四也。
仆直言雖苦可為藥石。
惟先生高見覽以詳之。
先生曰。
吾子不笑何謂道耶。
子但好其所以同。
甯知其所以異。
徒欲圯毀未損金剛。
吾道弘邃豈可輕矣。
吾聞萬機斯總。
聖皇所以稱大。
百川是納。
巨壑所以為深。
王則不聯于細民。
海則無遺于小水。
況吾師大道曠無不濟。
有心盡攝未簡怨親。
自當品戒德之小大。
混族類之高下。
故有除糞庸人。
翻涉不生之位。
應書貴士。
倒墜無間之獄。
内秘難識外相孰知。
子何自擅為铨衡。
吾未相許為水鏡。
若但以貌取人。
失之遠矣。
遂使叔向伏鬷蔑之語。
長者悟沙彌之說。
且複窮通有運否泰無恒。
或始榮而後辱。
或初微而後盛。
異轍紛輪。
可略言也。
至如立錐無地。
非慕堯舜之德。
餘圖不紹。
豈傅湯武之聖。
讵知吞并六國。
其先好馬牧人。
約法三章。
則惟亡命亭長。
樊灌起販屠之肆。
伊呂出廚釣之間。
曆代因循高門相襲。
遂為四海強族五陵。
貴氏冠冕陵雲風流。
蓋世暨若朝陽晞露羨皂隸之難留。
宿草負霜混蝼蟻之莫别。
是知用與不用虎鼠何常。
尋末窮本人倫一概。
那忽輕以乘軒蔑茲甕牖。
雖複才方周旦。
亦何足觀。
嘗試言之。
朝市虛煩身心空弊。
智者同棄賢人共鄙。
但覺斯懷之可入。
所以避地而歸來。
吾則厭來苦而知昨非。
子便耽往欲而惑今是。
甯自安貧樂道少賤多能。
奚用太廟之犧牛。
豎子之烹雁。
吾今素質自居默念無雜。
不假導于仁義。
豈亂想于繁華。
固亦騎遺牝牡自忘寝膳。
讵守寒溫之小才。
音義之薄技。
修心可以報德。
何局定省之儀。
弘化可以接引。
甯止俯仰之事。
此吾所謂一勝也。
吾師空閑樂處不惟聚落。
輕微矜納豈獨珠璎。
是以栖形五山遊神三住。
或受童士。
或餐馬麥。
贊淨心之小施。
譏雜相之多舍。
庶令藉此而建善根。
因茲而表誠信。
斯自束修大體供養恒式。
豈佛身之欲須。
乃含生之達志。
但以凡俗難悟憍嫉未除。
競獻名寶利收多福。
所以玉槃高刹。
掩日聳于半天。
繡桷飛甍。
連雲被于寓内。
争名好尚。
善将焉在。
着相寡識。
遂及乎斯。
雖乖至真之理。
足感榮華之樂。
生民惟此為功。
如來亦何抑說。
此吾所謂二勝也。
吾聞談無價之奇寶。
冀欲拯貧。
贊不死之神香。
隻将愈疾。
但衆生信邪巫之狂藥。
舍正覺之甘露。
困毒已深懷迷自久。
吾師之出世也。
本許救濟為功。
知我者希無容緘默。
使物識真以回向。
何是非而自取。
若夫二佛不并于世。
兩日不共于天。
厥号無等庶弘至教。
非如君子之小聖事謙讓之風者。
已然至理同歸逐情異說。
是經稱最各應宜聞。
此吾所謂三勝也。
吾聞不趍四民之利。
莫緻百送之金。
但大患未亡有待須養。
吾稱乞士。
則受之以知足。
子名施主。
則傾之以國城。
何容責我之貪。
非不自揣己之悭蔽。
是驗。
分财相得獨應管鮑乎。
吾聞天王武庫出給。
尚不由臣下。
況吾師福物與。
甯獨任凡僧。
本雖四輩而來。
今屬三寶而用。
為道興供義乖行福。
既為十方常住。
非曰私拟諸己。
自專則法律不許。
請衆則和合無由。
子何德以能消。
吾何情而敢擅。
隻懼我之同咎。
豈欲貪利者哉。
竊以粒重七斤。
投水則煙火騰沸。
飯餘一□。
與人則群類充滿。
佛猶無□于饑犬。
甯有惜于人焉。
是知辄用固以招愆。
回施許而獲益。
真是衆生之薄福。
判非吾師之褊心。
至如餓鬼不□川流。
病人不覺美味。
罪關于餓病。
豈流味之無也。
竊聞功臣事主。
粟帛不次而酬勳。
明王責躬。
蒼旻不言而□德。
子不能自慨之無感。
專謗吾師之不惠。
持此饕餮何以為人。
至若鄭侯傾産于交遊。
田君布心于賓客。
空規豪蕩之聲勢。
讵拟福田而攉揚。
此吾所謂四勝也。
吾雖言不足而理有餘。
子但驚所未聞惑于不見。
吾之所說子可悟矣。
公子曰。
先生雖高談自雪終類守株。
所論報應何其悠眇。
仆聞開辟混元分剖清濁。
薄淳異禀愚聖派流。
至如首足之方圓。
翔潛之鱗羽。
命分修短身名寵辱。
莫非自然之造化。
讵是宿業之能為。
竊見景行不虧。
夭身世而嬰禍。
狂勃無禮。
竟天年而享福。
遭随若斯因果何驗。
且氣息則聚生散死。
形神則上歸下沉。
萬事寥廓百年已矣。
何處天宮誰為地獄。
庸人之所信。
達士未之言。
先生猶惑系風。
請更量也。
先生曰。
公子辯士哉。
見何膚淺。
所談不踰百世。
所曆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