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诘經卷下

關燈
無德者。

    以合聚度人民。

    是為十德。

    而以發意取彼。

    彼菩薩曰。

    為以幾法行無瘡痏從此忍界到他佛土。

    維摩诘曰。

    有八法行。

    菩薩為無瘡痏從此忍界到他佛土。

    何等八。

    為衆設恥避亂羞望。

    為一切人任苦忍诤。

    為諸善本以救衆生。

    為不距衆人而愛敬。

    菩薩所未聞經恣聽不亂。

    不嫉彼供不謀自利。

    常省己過不訟彼短。

    自檢第一以學衆經。

    是為八。

    當此維摩诘與衆會及文殊師利說法時。

    滿百千人發無上正真道意。

    十千菩薩逮得法忍。

     菩薩行品第十一 是時佛說法于奈氏之園。

    其場忽然廣博嚴事。

    一切衆會皆見金色。

    賢者阿難問佛言。

    世尊。

    是為誰先瑞應。

    而此場地廣博嚴事。

    一切衆會皆見金色。

    佛告阿難。

    是維摩诘文殊師利大衆欲來故先為此瑞應。

    于是維摩诘報文殊師利。

    吾欲詣如來。

    此諸大人可共見佛禮事供養。

    文殊師利言。

    善哉行矣宜知是時。

    是時維摩诘。

    即如其象而為神足。

    使一切衆立其右掌。

    并諸師子座共行詣佛。

    既到諸菩薩皆避坐而下。

    稽首佛足卻住一面。

    諸大弟子釋梵四天王。

    稽首佛足皆住一面。

    于是世尊問訊諸菩薩。

    使各複坐。

    即悉受教衆坐已定。

    佛語賢者舍利弗言。

    汝已見菩薩大士之所為乎。

    對曰唯然已見。

    佛言。

    以何等相而知其轉。

    對曰其轉不可念知。

    非意所圖非度所測。

    我睹其為不可思議。

    阿難問佛。

    今所聞香自昔未有。

    是為何香。

    佛言。

    是彼菩薩身毛孔之香也。

    舍利弗告賢者阿難我等一切諸毛孔亦得是香。

    阿難言。

    此所從出。

    曰是維摩诘從香積佛取飯。

    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

    阿難問曰是香氣轉能久如。

    維摩诘答言。

    至此飯消。

    曰此飯者幾時而消。

    答曰此飯住止至七日七夜。

    後乃消化而随所語。

    若弟子行者。

    服食此飯不得道終不消。

    其食此飯而中止者則不消也。

    新行大道而服食此飯。

    不得法忍則亦不消。

    若得法忍而食此飯。

    至一生補處其飯乃消。

    譬如阿難。

    阿昏陀藥其香遍一室。

    皆作蜜香氣。

    悉消衆毒藥氣乃歇。

    此飯如是未孚即消。

    至諸垢毒一切除盡飯氣乃消。

    阿難曰。

    彼以佛事作此飯耶。

    佛言。

    如是如是。

    阿難。

    或有佛土以光明作佛事。

    或有佛土以菩薩作佛事。

    有以如來色相名号現作佛事。

    有以衣食苑園棚閣而作佛事。

    有以示現神通變化而作佛事。

    有以虛靜空無寂寞為作佛事。

    而使達士得入律行。

    有以影向夢幻水月野馬曉喻文說而作佛事。

    有以清淨無身無得無言無取而為衆人作佛事。

    若此阿難。

    不有是義及諸所有。

    亦不為人作佛事也。

    以此四魔八十四垢。

    百千種人為之疲勞。

    是故諸佛為作佛事故。

    此阿難名為佛法。

    随所行入之法門。

    菩薩得入此門者。

    若得一切好大佛土不以喜悅。

    得不好土而亦不避。

    其近如來即益起敬。

    妙哉一切佛法。

    以等度人而佛土不同。

    譬如有佛土有地若幹道。

    所覆蓋不若幹也。

    如是阿難。

    有諸如來為若幹像。

    其無礙慧不若幹也。

    正等阿難。

    如來身色威相性大戒定慧解度知見事。

    力無所畏及佛法慈悲護安。

    受行壽量說法度人。

    是故名為等正覺。

    名為如來。

    名為佛。

    此三句者其義甚廣。

    使吾以劫之壽。

    未能周竟三千大千申暢其義。

    以知衆生之意。

    上智多聞得念總持。

    為一切人說此三句之義。

    窮劫未能竟。

    此為等正覺為如來為佛者也。

    是故阿難。

    佛道無量如來智辯不可思議。

    阿難白佛。

    願今已後無稱我為上智多聞。

    佛言。

    阿難。

    汝起疲厭之意。

    于弟子中為最多聞。

    比諸菩薩未有見焉。

    菩薩志願所作彌多。

    一切海淵尚可測量。

    菩薩智慧諸持定念。

    種種所得不可稱度。

    阿難。

    汝且觀菩薩行。

    是維摩诘一時所現德善之本。

    彼諸弟子緣一覺者。

    一切變化于百千劫不能現也。

    于是衆香世界菩薩來者。

    皆叉手言。

    如來名等吾甚思念無有遺忘。

    于此佛土終不起想。

    又如世尊諸佛權道不可思議。

    以度人故。

    為随所欲而現佛土之好。

    願佛贈我以佛之法。

    遺遷于彼土當念如來。

    佛告諸菩薩言。

    有盡不盡門。

    汝等當學。

    何謂為盡。

    謂其有數。

    何謂不盡。

    謂為無數。

    如菩薩者不盡于數不住無數。

    以何于數而不動者。

    謂之大慈不動大悲不舍。

    性以和樂而不荒。

    見人而悅奉事聖衆。

    惠施軀命以受正法。

    種善無厭分德不住。

    學法不懈說教不忘。

    供事佛勸。

    所生不恐具受不慢。

    不輕未學不為塵埃。

    守真化生欣樂受決。

    安身以力安彼以悅。

    禅定為學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