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诘經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香積佛品第十
于是賢者舍利弗心念。
日時欲過。
此諸大人當于何食。
維摩诘知其意而應曰。
唯然賢者。
若如來說八解之行。
豈雜欲食而聞法乎。
要聞法者當為先食。
是時維摩诘即如其像正受三昧。
上方界分去此刹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佛土。
有佛名香積如來至真等正覺。
世界曰衆香。
一切弟子及諸菩薩皆見其國。
香氣普薰十方佛國諸天人民。
比諸佛土其香最勝。
而彼世界無有弟子緣一覺名。
彼如來不為菩薩說法。
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
經行香地苑園皆香。
菩薩飲食則皆衆香。
其香周流無量世界。
時彼佛諸菩薩方坐食。
有天子學大乘字香淨。
住而侍焉。
一切大衆皆見香積如來與諸菩薩坐食。
維摩诘問衆菩薩言。
諸族姓子誰能緻彼佛飯。
皆曰不能。
即複問文殊師利。
卿此衆中未悉了乎。
答曰如佛所言。
未知當學。
于是維摩诘不起于座。
居衆會前化作菩薩。
光像分明。
而告之曰。
汝行從此佛土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世界。
到衆香刹香積佛所。
往必見食。
則禮佛足如我辭曰。
維摩诘言。
願得世尊所食之餘。
欲于忍界施作佛事令此懈廢之人得弘大意。
亦使如來名聲普聞。
即化菩薩居衆會前。
上升上方忽然不現。
舉衆皆見其去。
而化菩薩到衆香界禮彼佛足言。
維摩诘菩薩稽首世尊足下。
敬問無量興居輕利。
遊步康強少承福慶。
願得世尊所食之餘。
欲于忍界施作佛事。
令此懈廢之人得弘大意。
亦使如來名聲普聞。
彼諸菩薩皆愕然曰。
此人奚來何等世界有懈廢人。
即以問佛。
香積報曰。
下方去此度如四十二江河沙刹。
得忍世界。
有佛名釋迦文漢言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
于五濁刹以法解說懈廢之人。
彼有菩薩名維摩诘。
說上法語。
今遣化來稱揚我名。
彼菩薩曰。
其人何如乃作是化。
德力無畏神足若斯。
佛言甚大。
一切世界皆遣化往。
化作佛事以立衆人。
于是香積如來。
以滿缽香飯一切香具。
與化菩薩。
時彼九萬菩薩俱發聲言。
我等欲詣忍土見釋迦文。
彼佛報言。
往族姓子。
赍爾忍香入彼世界。
無以仁故有放逸意。
自持汝所樂行。
勿念彼國菩薩不如。
無得于彼生廢退意而有勞想。
所以者何。
佛土虛空。
諸佛世尊欲度人故為現其刹耳。
化菩薩既受飯與諸大人俱承佛聖旨。
及維摩诘化。
須臾從彼已來在維摩诘舍。
維摩诘即化為九萬師子床嚴好如前。
諸菩薩皆坐訖。
化菩薩奉佛具足之飯與維摩诘。
飯香一切薰維耶離。
及三千大千世界皆有美香。
時維耶離諸梵志居士尊者月蓋等。
聞是香氣。
皆得未曾有自然之法。
身意快然。
具足八萬四千人入維摩诘舍。
觀其室中菩薩甚多。
睹師子座高大嚴好。
見皆大喜。
悉禮菩薩諸大弟子卻住一面。
諸香地天人色行天人皆來詣舍。
維摩诘謂耆年舍利弗諸大弟子言。
賢者可食如來之飯。
惟大悲味無有限行以縛意也。
有異弟子念此飯少。
而此大衆人人當食。
化菩薩曰。
四海有竭此飯無盡。
使衆人食抟若須彌。
猶不能盡是不可盡。
所以者何。
無有盡戒至于定慧解度知見。
如來之飯終不可盡。
于是缽飯悉飽衆會飯故不盡。
諸菩薩大弟子天與人。
食此飯已氣走安身。
譬如一切安養國中諸菩薩也。
其香所薰毛孔皆安。
亦如衆香之國香徹八難。
于是維摩诘問衆香菩薩言。
諸族姓子。
香積如來雲何說法。
彼菩薩曰。
我土如來無文字說。
但以其香。
而諸菩薩自入律行。
菩薩各各坐香樹下。
其香皆薰一切同等。
悉得一切香德之定。
堪任得定。
菩薩一切行無所著。
彼諸菩薩問維摩诘。
今世尊釋迦文雲何現法。
維摩诘曰。
此土人民剛強難化。
故佛為說剛強之語。
是趣地獄。
是趣畜生鬼神之道。
是為由身由言由意惡行之報。
至于不善惡行滋多。
故為之說若幹法要。
以化其粗犷之意。
譬如象馬[怡-台+龍]悷不調。
着之羁絆加諸杖痛然後調良。
如是難化诪張之人。
為以一切苦谏之言乃得入律。
彼菩薩曰。
未曾有。
如世尊釋迦文。
乃忍以聖大之意。
解貧貪之人。
及其菩薩亦能勞謙。
止斯佛土甚可奇也。
維摩诘曰。
如卿等言。
此土菩薩于五罰世以大悲利人民。
多于彼國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諸族姓子。
此忍世界有十德之法為清淨。
彼土無有。
何等十。
以布施攝貧窮。
以敬戒攝無禮。
以忍辱攝強暴。
以精進攝懈怠。
以一心攝亂意。
以智慧攝惡智。
以悔過度八難。
以大乘樂遍行。
以種德本濟
日時欲過。
此諸大人當于何食。
維摩诘知其意而應曰。
唯然賢者。
若如來說八解之行。
豈雜欲食而聞法乎。
要聞法者當為先食。
是時維摩诘即如其像正受三昧。
上方界分去此刹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佛土。
有佛名香積如來至真等正覺。
世界曰衆香。
一切弟子及諸菩薩皆見其國。
香氣普薰十方佛國諸天人民。
比諸佛土其香最勝。
而彼世界無有弟子緣一覺名。
彼如來不為菩薩說法。
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
經行香地苑園皆香。
菩薩飲食則皆衆香。
其香周流無量世界。
時彼佛諸菩薩方坐食。
有天子學大乘字香淨。
住而侍焉。
一切大衆皆見香積如來與諸菩薩坐食。
維摩诘問衆菩薩言。
諸族姓子誰能緻彼佛飯。
皆曰不能。
即複問文殊師利。
卿此衆中未悉了乎。
答曰如佛所言。
未知當學。
于是維摩诘不起于座。
居衆會前化作菩薩。
光像分明。
而告之曰。
汝行從此佛土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世界。
到衆香刹香積佛所。
往必見食。
則禮佛足如我辭曰。
維摩诘言。
願得世尊所食之餘。
欲于忍界施作佛事令此懈廢之人得弘大意。
亦使如來名聲普聞。
即化菩薩居衆會前。
上升上方忽然不現。
舉衆皆見其去。
而化菩薩到衆香界禮彼佛足言。
維摩诘菩薩稽首世尊足下。
敬問無量興居輕利。
遊步康強少承福慶。
願得世尊所食之餘。
欲于忍界施作佛事。
令此懈廢之人得弘大意。
亦使如來名聲普聞。
彼諸菩薩皆愕然曰。
此人奚來何等世界有懈廢人。
即以問佛。
香積報曰。
下方去此度如四十二江河沙刹。
得忍世界。
有佛名釋迦文漢言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
于五濁刹以法解說懈廢之人。
彼有菩薩名維摩诘。
說上法語。
今遣化來稱揚我名。
彼菩薩曰。
其人何如乃作是化。
德力無畏神足若斯。
佛言甚大。
一切世界皆遣化往。
化作佛事以立衆人。
于是香積如來。
以滿缽香飯一切香具。
與化菩薩。
時彼九萬菩薩俱發聲言。
我等欲詣忍土見釋迦文。
彼佛報言。
往族姓子。
赍爾忍香入彼世界。
無以仁故有放逸意。
自持汝所樂行。
勿念彼國菩薩不如。
無得于彼生廢退意而有勞想。
所以者何。
佛土虛空。
諸佛世尊欲度人故為現其刹耳。
化菩薩既受飯與諸大人俱承佛聖旨。
及維摩诘化。
須臾從彼已來在維摩诘舍。
維摩诘即化為九萬師子床嚴好如前。
諸菩薩皆坐訖。
化菩薩奉佛具足之飯與維摩诘。
飯香一切薰維耶離。
及三千大千世界皆有美香。
時維耶離諸梵志居士尊者月蓋等。
聞是香氣。
皆得未曾有自然之法。
身意快然。
具足八萬四千人入維摩诘舍。
觀其室中菩薩甚多。
睹師子座高大嚴好。
見皆大喜。
悉禮菩薩諸大弟子卻住一面。
諸香地天人色行天人皆來詣舍。
維摩诘謂耆年舍利弗諸大弟子言。
賢者可食如來之飯。
惟大悲味無有限行以縛意也。
有異弟子念此飯少。
而此大衆人人當食。
化菩薩曰。
四海有竭此飯無盡。
使衆人食抟若須彌。
猶不能盡是不可盡。
所以者何。
無有盡戒至于定慧解度知見。
如來之飯終不可盡。
于是缽飯悉飽衆會飯故不盡。
諸菩薩大弟子天與人。
食此飯已氣走安身。
譬如一切安養國中諸菩薩也。
其香所薰毛孔皆安。
亦如衆香之國香徹八難。
于是維摩诘問衆香菩薩言。
諸族姓子。
香積如來雲何說法。
彼菩薩曰。
我土如來無文字說。
但以其香。
而諸菩薩自入律行。
菩薩各各坐香樹下。
其香皆薰一切同等。
悉得一切香德之定。
堪任得定。
菩薩一切行無所著。
彼諸菩薩問維摩诘。
今世尊釋迦文雲何現法。
維摩诘曰。
此土人民剛強難化。
故佛為說剛強之語。
是趣地獄。
是趣畜生鬼神之道。
是為由身由言由意惡行之報。
至于不善惡行滋多。
故為之說若幹法要。
以化其粗犷之意。
譬如象馬[怡-台+龍]悷不調。
着之羁絆加諸杖痛然後調良。
如是難化诪張之人。
為以一切苦谏之言乃得入律。
彼菩薩曰。
未曾有。
如世尊釋迦文。
乃忍以聖大之意。
解貧貪之人。
及其菩薩亦能勞謙。
止斯佛土甚可奇也。
維摩诘曰。
如卿等言。
此土菩薩于五罰世以大悲利人民。
多于彼國百千劫行。
所以者何。
諸族姓子。
此忍世界有十德之法為清淨。
彼土無有。
何等十。
以布施攝貧窮。
以敬戒攝無禮。
以忍辱攝強暴。
以精進攝懈怠。
以一心攝亂意。
以智慧攝惡智。
以悔過度八難。
以大乘樂遍行。
以種德本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