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初輸入附錄一:漢明求法說辨僞
關燈
小
中
大
金剛曼陀羅莫高窟第465窟元金剛曼陀羅,曼陀羅主尊是大幅上樂金剛,男女雙身,相互緊抱,勾腿交臂,嘴角相親。
腳下各踩一人,一仰一伏。
漢明求法說,最初見者為西晉王浮之《老子化胡經》。
王浮蓋一妖妄道士,造為老子出關西度流沙之說,指彼佛陀為老子弟子也。
其書經六朝唐數次禁毀,稍有識者皆知其妄,獨所造漢明求法說,反由佛教徒為之傳播。
洵一怪事也。
其述此事概略雲: “永平七年甲子,星晝現于西方,明帝夢神人,因傅毅之對,知為胡王太子成佛之瑞應,即遣張骞等經三十六國至舍衛,值佛已涅磐,乃寫其經,以永平十八年歸。
” 此種記載之荒謬,一望而知。
莫如張骞姓名,蓋以二百年前之人物,插入此劇本中,其固陋太可憐矣。
但尤有極強之反證,為世人所罕注意者,則西域交通之曆史也。
考《後漢書西域傳》雲: “王莽篡位,貶易王侯。
由是西域怨叛,與中國遂絕,并複役屬匈奴。
……永平中,北虜乃脅諸國共寇河西郡縣,城門晝閉。
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帥北征,……遂通西域,……西域自絕六十五載,乃複通焉。
” 此記西域通絕年歲,謹嚴詳明。
永平七年,正西域受脅匈奴、構亂猖獗之時,下距十六年之複通且十歲,安能有遣使經三十六國入印度之時。
其不學杜撰,正與攀引張骞同一愚謬耳。
即此一反證,而漢明求法說,已根本推翻,無複成立之餘地。
然則王浮曷為造此說耶?彼不外欲證成其佛陀為老子後學之說。
因佛經中言佛出世、成道、涅磐、皆有六種震動等瑞應,因謂恒星晝現,為佛成道之象,強派佛陀為漢明帝時人耳。
故又言漢使至而佛已涅磐也。
然則彼又曷為必托諸明帝耶?則永平八年賜楚王英之诏書,為其作僞取資之動機,殆可斷言。
蓋此诏書,必為當時佛教徒所最樂稱道。
因此不知不覺間,将漢明帝與佛教生出關系,僞造故實者,遂因而托之,殊不思彼诏書中,“浮屠”、“伊蒲塞”、“桑門”等新名詞已累累滿紙,豈待聞傅毅之對而始知世間有所謂佛耶! 其次,踵述此說者,為東晉初年石虎著作郎王度奏議,有“漢明感夢,初傳其道”二語(見《高僧傳》卷九《佛圖澄傳》)。
又次,則袁宏《後漢紀》(卷十)雲: “帝夢見金人長大,頂有日月光,……而問其道,遂于中國圖其形像。
” 其言皆極簡單,不過姑沿俗說而已。
又次,則《四十二章經序》記此事漸鋪張擴大矣。
此序見梁僧祐《出三藏記》卷六,注雲“未詳作者”。
然《四十二章經》,實吳晉人僞作(詳下)。
其序又當在經後,殆出東晉無疑。
序雲: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明日問群臣:此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臣聞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殆将其神也。
于是上悟,即遣使者張骞、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氏國寫取佛經《四十二章》,在十四石函中。
” 此序當注意者,則于“使者張骞”外,添出秦景、王遵等十二人,又所寫經有《四十二章》之目。
奉使之地,乃易印度為月氏,殆作此序者較博雅,知張骞僅曾到月氏,未到印度,故毅然矯正前失耶。
秦景之名,蓋影射受經伊存之博士弟子秦景憲而漏卻一字。
又誤記其官,而别造一博士弟子名王遵者,實則羽林中郎将,漢家并無此官名也。
複次,踵此序而增飾之者,則《牟子理惑論》也。
此論見《弘明集》卷一,舊題漢牟融撰,實則東晉劉宋間人僞作。
(詳下)其叙此事,前半全同《四十二章經
腳下各踩一人,一仰一伏。
漢明求法說,最初見者為西晉王浮之《老子化胡經》。
王浮蓋一妖妄道士,造為老子出關西度流沙之說,指彼佛陀為老子弟子也。
其書經六朝唐數次禁毀,稍有識者皆知其妄,獨所造漢明求法說,反由佛教徒為之傳播。
洵一怪事也。
其述此事概略雲: “永平七年甲子,星晝現于西方,明帝夢神人,因傅毅之對,知為胡王太子成佛之瑞應,即遣張骞等經三十六國至舍衛,值佛已涅磐,乃寫其經,以永平十八年歸。
” 此種記載之荒謬,一望而知。
莫如張骞姓名,蓋以二百年前之人物,插入此劇本中,其固陋太可憐矣。
但尤有極強之反證,為世人所罕注意者,則西域交通之曆史也。
考《後漢書西域傳》雲: “王莽篡位,貶易王侯。
由是西域怨叛,與中國遂絕,并複役屬匈奴。
……永平中,北虜乃脅諸國共寇河西郡縣,城門晝閉。
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帥北征,……遂通西域,……西域自絕六十五載,乃複通焉。
” 此記西域通絕年歲,謹嚴詳明。
永平七年,正西域受脅匈奴、構亂猖獗之時,下距十六年之複通且十歲,安能有遣使經三十六國入印度之時。
其不學杜撰,正與攀引張骞同一愚謬耳。
即此一反證,而漢明求法說,已根本推翻,無複成立之餘地。
然則王浮曷為造此說耶?彼不外欲證成其佛陀為老子後學之說。
因佛經中言佛出世、成道、涅磐、皆有六種震動等瑞應,因謂恒星晝現,為佛成道之象,強派佛陀為漢明帝時人耳。
故又言漢使至而佛已涅磐也。
然則彼又曷為必托諸明帝耶?則永平八年賜楚王英之诏書,為其作僞取資之動機,殆可斷言。
蓋此诏書,必為當時佛教徒所最樂稱道。
因此不知不覺間,将漢明帝與佛教生出關系,僞造故實者,遂因而托之,殊不思彼诏書中,“浮屠”、“伊蒲塞”、“桑門”等新名詞已累累滿紙,豈待聞傅毅之對而始知世間有所謂佛耶! 其次,踵述此說者,為東晉初年石虎著作郎王度奏議,有“漢明感夢,初傳其道”二語(見《高僧傳》卷九《佛圖澄傳》)。
又次,則袁宏《後漢紀》(卷十)雲: “帝夢見金人長大,頂有日月光,……而問其道,遂于中國圖其形像。
” 其言皆極簡單,不過姑沿俗說而已。
又次,則《四十二章經序》記此事漸鋪張擴大矣。
此序見梁僧祐《出三藏記》卷六,注雲“未詳作者”。
然《四十二章經》,實吳晉人僞作(詳下)。
其序又當在經後,殆出東晉無疑。
序雲: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明日問群臣:此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臣聞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殆将其神也。
于是上悟,即遣使者張骞、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氏國寫取佛經《四十二章》,在十四石函中。
” 此序當注意者,則于“使者張骞”外,添出秦景、王遵等十二人,又所寫經有《四十二章》之目。
奉使之地,乃易印度為月氏,殆作此序者較博雅,知張骞僅曾到月氏,未到印度,故毅然矯正前失耶。
秦景之名,蓋影射受經伊存之博士弟子秦景憲而漏卻一字。
又誤記其官,而别造一博士弟子名王遵者,實則羽林中郎将,漢家并無此官名也。
複次,踵此序而增飾之者,則《牟子理惑論》也。
此論見《弘明集》卷一,舊題漢牟融撰,實則東晉劉宋間人僞作。
(詳下)其叙此事,前半全同《四十二章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