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關燈
小
中
大
雲何一法中,而生種種見?如此功業,由行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證,無有是處;自诳诳他,彼此俱墜。
努力努力!細細審之,隻是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得如是者,即入涅槃,證無生法忍,亦名不二法門、亦名無诤、亦名一行三昧。
何以故?畢竟清淨,無我人故;不起愛憎,是二性空,是無所見,即是真如無得之辯。
此論不傳無信,唯傳同見同行,當觀前人有誠信心,堪任不退者,如是之人,乃可為說,示之令悟。
吾作此論,為有緣人,非求名利,隻如諸佛所說,千經萬論,隻為衆生迷故,心行不同,随邪應說,即有差别;如論究竟解脫理者,隻是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永寂如空,畢竟清淨,自然解脫;汝莫求虛名,口說真如,心似猿猴,即言行相違,名為自诳,當堕惡道;莫求一世虛名快樂,不覺長劫受殃。
努力努力!衆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衆生時,過去諸佛如微塵數,一切衆生總應度盡,何故我等,至今流浪生死,不得成佛;當知衆生自度,佛不能度。
努力努力自修!莫倚他佛力。
經雲:夫求法者,不著佛求。
問:于來世中,多有雜學之徒,雲何共住?答:但和其光,不同其業,同處不同住。
經雲:随流而性常也。
隻如學道者,自為大事因緣解脫之事,俱勿輕未學,敬學如佛;不高己德,不疾彼能;自察于行,不舉他過;于一切處,悉無妨礙,自然快樂也。
重說偈雲: 忍辱第一道先須除我人事來無所受即真菩提身 金剛經雲: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又雲:不取亦不舍,永斷于生死;一切處無心,即名諸佛子。
涅槃經雲:如來證涅槃,永斷于生死。
偈曰: 我今意況大好他人罵時無惱無言不說是非涅槃生死同道 識達自家本宗猶來無有青草一切妄想分别将知世人不了 寄言凡夫末代除卻心中蒿草我今意況大寬不語無事心安 從容自在解脫東西去易不難終日無言寂寞念念向理思看 自然逍遙見道生死定不相幹我今意況大奇不向世上侵欺 榮華總是虛诳弊衣粗食充饑道逢世人懶語世人鹹說我疾 外道瞪瞪暗鈍心中明若琉璃默契羅侯密行非汝凡夫所知 吾恐汝等不會了真解脫理,再示汝等。
問:維摩經雲: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雲何是淨心?答:以畢竟淨為淨。
問:雲何是畢竟淨為淨?答:無淨無無淨,即是畢竟淨。
問:雲何是無淨無無淨?答: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
即名無淨也。
得無淨時,亦不得作無淨想,即是無無淨也。
問:修道者,以何為證?答:畢竟證為證。
問:雲何是畢竟證?答: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問:雲何是無證?雲何是無無證?答:于外不染色聲等,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即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即名無證也;得此無證之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證即名無無證也。
問:雲何解脫心?答:無解脫心,亦無無解脫心,即名真解脫也。
經雲: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者是有,非法是無也;但不取有無,即真解脫。
問:雲何得道?答:以畢竟得為得。
問:雲何是畢竟得?答:無得無無得,是名畢竟得。
問:雲何是畢竟空?答:無空無無空,即名畢竟空。
問:雲何是真如定?答:無定無無定,即名真如定。
經雲: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定法如來可說。
經雲:雖修空不以空為證,不得作空想,即是也。
雖修定不以定為證,不得作淨想,即是也。
若得定得淨,得一切處無心之時,即作得如是想者,皆是妄想,即被系縛,不名解脫;若得如是之時,了了自知得自在,即不得将此為證,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脫。
經雲:若起一精一進心,是妄非一精一進;若能心不妄,一精一進無有涯。
問:雲何是中道?答:無中間、亦無二邊,即中道也。
雲何是二邊?答: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邊。
雲何名彼心此心?答:外縛色聲,名為彼心;内起妄念,名為此心。
若于外不染色,即名無彼心;内不生妄念,即名無此心。
此非二邊也。
心既無二邊,中亦何有哉?得如是者,即名中道,真如來道。
如來道者,即一切覺人解脫也。
經雲:虛空無中邊,諸佛身亦然。
然一切色空者,即一切處無心也。
一切處無心者,即一切色性空,二義無别,亦名色空,亦名色無法也。
汝若離一切處無心,得菩提、解脫、涅槃、寂滅、禅定、見性者,非也。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槃、寂滅、禅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何以故?金剛經雲: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問:若有修一切諸行俱足成就,得受記否?答:不得。
問:若以一切法無修,得成就、得受記否?答:不得。
問:若恁麼時當以何法而得受記?答: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即得受記。
何以故?維摩經雲: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涅槃經雲:佛告迦葉:諸行是常,無有是處。
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即名受記。
所言一切處無心者,無憎愛心是。
言憎愛者,見好事不起愛心,即名無愛心也;見惡事亦不起憎心,即名無憎心也。
無愛者,即名無染心,即是色性空也。
色性空者,即是萬緣俱絕。
萬緣俱絕者,自然解脫。
汝細看之,若未惺惺了時,即須早問,勿使空度。
汝等若依此教修,不解脫者,吾即終身為汝受大地獄。
吾若诳汝者,吾當所生處為師子虎狼所食。
汝若不依教,自勤修,即不知也;一失人身,萬劫不複。
努力努力!須合知爾。
努力努力!細細審之,隻是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得如是者,即入涅槃,證無生法忍,亦名不二法門、亦名無诤、亦名一行三昧。
何以故?畢竟清淨,無我人故;不起愛憎,是二性空,是無所見,即是真如無得之辯。
此論不傳無信,唯傳同見同行,當觀前人有誠信心,堪任不退者,如是之人,乃可為說,示之令悟。
吾作此論,為有緣人,非求名利,隻如諸佛所說,千經萬論,隻為衆生迷故,心行不同,随邪應說,即有差别;如論究竟解脫理者,隻是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永寂如空,畢竟清淨,自然解脫;汝莫求虛名,口說真如,心似猿猴,即言行相違,名為自诳,當堕惡道;莫求一世虛名快樂,不覺長劫受殃。
努力努力!衆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衆生時,過去諸佛如微塵數,一切衆生總應度盡,何故我等,至今流浪生死,不得成佛;當知衆生自度,佛不能度。
努力努力自修!莫倚他佛力。
經雲:夫求法者,不著佛求。
問:于來世中,多有雜學之徒,雲何共住?答:但和其光,不同其業,同處不同住。
經雲:随流而性常也。
隻如學道者,自為大事因緣解脫之事,俱勿輕未學,敬學如佛;不高己德,不疾彼能;自察于行,不舉他過;于一切處,悉無妨礙,自然快樂也。
重說偈雲: 忍辱第一道先須除我人事來無所受即真菩提身 金剛經雲: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又雲:不取亦不舍,永斷于生死;一切處無心,即名諸佛子。
涅槃經雲:如來證涅槃,永斷于生死。
偈曰: 我今意況大好他人罵時無惱無言不說是非涅槃生死同道 識達自家本宗猶來無有青草一切妄想分别将知世人不了 寄言凡夫末代除卻心中蒿草我今意況大寬不語無事心安 從容自在解脫東西去易不難終日無言寂寞念念向理思看 自然逍遙見道生死定不相幹我今意況大奇不向世上侵欺 榮華總是虛诳弊衣粗食充饑道逢世人懶語世人鹹說我疾 外道瞪瞪暗鈍心中明若琉璃默契羅侯密行非汝凡夫所知 吾恐汝等不會了真解脫理,再示汝等。
問:維摩經雲: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雲何是淨心?答:以畢竟淨為淨。
問:雲何是畢竟淨為淨?答:無淨無無淨,即是畢竟淨。
問:雲何是無淨無無淨?答: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
即名無淨也。
得無淨時,亦不得作無淨想,即是無無淨也。
問:修道者,以何為證?答:畢竟證為證。
問:雲何是畢竟證?答: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問:雲何是無證?雲何是無無證?答:于外不染色聲等,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即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即名無證也;得此無證之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證即名無無證也。
問:雲何解脫心?答:無解脫心,亦無無解脫心,即名真解脫也。
經雲: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者是有,非法是無也;但不取有無,即真解脫。
問:雲何得道?答:以畢竟得為得。
問:雲何是畢竟得?答:無得無無得,是名畢竟得。
問:雲何是畢竟空?答:無空無無空,即名畢竟空。
問:雲何是真如定?答:無定無無定,即名真如定。
經雲: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定法如來可說。
經雲:雖修空不以空為證,不得作空想,即是也。
雖修定不以定為證,不得作淨想,即是也。
若得定得淨,得一切處無心之時,即作得如是想者,皆是妄想,即被系縛,不名解脫;若得如是之時,了了自知得自在,即不得将此為證,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脫。
經雲:若起一精一進心,是妄非一精一進;若能心不妄,一精一進無有涯。
問:雲何是中道?答:無中間、亦無二邊,即中道也。
雲何是二邊?答: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邊。
雲何名彼心此心?答:外縛色聲,名為彼心;内起妄念,名為此心。
若于外不染色,即名無彼心;内不生妄念,即名無此心。
此非二邊也。
心既無二邊,中亦何有哉?得如是者,即名中道,真如來道。
如來道者,即一切覺人解脫也。
經雲:虛空無中邊,諸佛身亦然。
然一切色空者,即一切處無心也。
一切處無心者,即一切色性空,二義無别,亦名色空,亦名色無法也。
汝若離一切處無心,得菩提、解脫、涅槃、寂滅、禅定、見性者,非也。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槃、寂滅、禅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何以故?金剛經雲: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問:若有修一切諸行俱足成就,得受記否?答:不得。
問:若以一切法無修,得成就、得受記否?答:不得。
問:若恁麼時當以何法而得受記?答: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即得受記。
何以故?維摩經雲: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涅槃經雲:佛告迦葉:諸行是常,無有是處。
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即名受記。
所言一切處無心者,無憎愛心是。
言憎愛者,見好事不起愛心,即名無愛心也;見惡事亦不起憎心,即名無憎心也。
無愛者,即名無染心,即是色性空也。
色性空者,即是萬緣俱絕。
萬緣俱絕者,自然解脫。
汝細看之,若未惺惺了時,即須早問,勿使空度。
汝等若依此教修,不解脫者,吾即終身為汝受大地獄。
吾若诳汝者,吾當所生處為師子虎狼所食。
汝若不依教,自勤修,即不知也;一失人身,萬劫不複。
努力努力!須合知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