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錄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朗.虞願。
魏張普濟.李玚.楊衒之。
齊劉晝。
梁荀濟(此實心毀教不信之士也)夫信者靜乃一心昭窮萬化。
或未遺所存。
要報求施。
重因緣之理。
笃敬戒之心。
退無納隍之酷進緻含光之美(隍坑也。
若緻于坑也)其不信者神用匪虛。
鄙識濁慮。
或惡幢塔崇侈。
法籍宏奧。
僧居垲(垲高淨也)法徒尊大。
摅已之憾(攎舒也)悖乎楊言。
驷不及舌。
陷乎邪黨。
哀哉。
然有過乎信者。
如齊文慧太子竟陵王。
梁高祖陳文宣二帝。
魏文成.獻文.孝文.齊高洋(北齊也。
此諸信等皆見弘明集)或開演金偈。
或捐擲寶位。
或縱民入道。
或竭國起寺(今大宋皇帝造金銀字大藏經數藏。
雕藏經印闆一十三萬餘闆。
嚴飾天下寺舍。
每年祠部牒度僧八千餘人也。
太宗初登極度天下系帳童子出家)其有過于不信者。
如拓跋(魏武焘)宇文(周武)崔皓(後魏)傅弈(唐初)為災孽魃彗焉。
其有君主議及沙汰者。
此實絜揚清之美。
非不信之士也。
昔桓玄教曰(教令也)沙門有能申述經诰。
暢說義理。
戒禁修整。
足以宣紀大化其有違于此者。
悉令罷道。
遠公與桓公書曰。
佛教陵遲。
穢雜日久。
每一尋至。
慨憤盈懷。
常恐運出非意淪湑将及(淪湑漸漬也)竊見清澄諸道人教實應本心。
夫泾以渭分。
則清濁殊勢。
枉以直正。
則不仁自遠。
此命既行。
則二理斯得。
然後令飾僞者絕假道之路。
懷真者無負俗之嫌。
道俗交通。
三寶複隆矣(古者沙汰總有二意。
一為崇重教門惡其渝濫。
故澄汰奸冗務令清淨。
宋世祖.王度.顔延之.蕭暮之.周朗.虞願.張普惠李玚.衛元嵩.顧觀.那子才.高道讓.盧思道.唐高祖十四人也。
二為憎嫉昌顯危身挾怨。
故須除蕩以暢胸襟。
魏太武.周高祖.蔡暮.劉晝.楊衒之.荀濟章.仇于陀.劉惠琳.範缜.傅弈.王文同十一人。
實心毀滅也)玄教于是不及廬山。
夫血胎粒食者。
信不信何二焉。
但人禀五材正氣者。
必保乎正性正命(賢者禀五行之清氣)克昭懋行(能明勉勵之行)其憑福田。
故乃信也。
禀冷氣者。
必僻恣淫愎(愎悷也)滅沒天理。
其假禍亡。
故不信也。
若使唐虞元凱夏殷伊傅(唐虞堯舜也。
元凱十六相。
夏禹殷湯也。
伊尹傳說也)周之十亂(亂治也。
太公周公召公畢公榮公南宮括散宜生太颠閻天文母十人也)漢之三傑(張良。
蕭何。
韓信)仰眄金容。
俯聆玉軸。
則未甞不信。
興五内言動群有彼何然。
蓋為善惟日不足故也(此等雖未偶教興。
若遇之心大崇信也)若使桀.纣.莊.跖.陽貨.子臧.視之。
瞽如聽之聩如(桀夏□也。
纣殷□□也。
莊蹻楚蜀惡賊盜跖魯暴賊。
陽貨季桓子家臣暴虐于魯。
子臧鄭子臧也。
瞽聞善不足化也)彼何哉然。
蓋兇人為不善。
亦惟日不足故也。
惟生之有涯。
體非金石。
樂未備志。
哀以繼之。
老聖稱身為大患。
仲尼歎交臂若失(浮生流速何足貴也)而釋教何雠誠心務損不為福始。
而處禍先真所謂能惡不能善之失也。
若彼果有。
雖欲自絕。
何傷于日月乎(若彼教門所說。
因果實本有。
汝縱毀之亦何能傷其道。
子貢曰。
人雖欲自絕。
何傷于日月乎)若彼果無。
慕立虛善。
足以遠害(若佛教所說因果之事本無。
虛求善譽。
亦足遠害也)夫虛去殺猶愈屠釣。
虛辍财猶愈竊盜。
虛潔己猶愈濁濫。
帷箔不修(謂不治閨門)況孰知其必不虛哉。
而釋教竊财貨财也。
食肉貨肉也。
害人貨要目領也(貨賣交易也。
今切他财。
當亦還财。
今食其肉。
當亦被他食。
今害人之要日領當卻遭害。
是交易之道也。
領項也)苟使不貨。
善則實矣(誠能不盜不殺等。
稱自為善。
其事實也)其言既實。
其人豈虛乎。
佛圖澄.衡嶽思大。
能遠視多生(皆得先觀)支林.道安能。
博識強學。
劉遺民.劉虬。
弓旌不顧(皆晉之高士。
辭榮者也。
古招士以弓旌也)許詢.宗炳。
繿縷畢歲。
豈佛法無其實。
而能使彼建志不拔耶(此皆賢明之士。
情豈謬哉)昔武德初。
大臣不圖迩臣希旨(高祖時。
傅弈以唐出李姓。
以老子為祖。
遂谮之令澄汰也)。
以帝系發自玄元。
文明廣大與天下鹹一。
将害我教。
蜂虿且毒。
貝錦有章(貝錦文飾之詞也)惟帝時聰明終罔攸蔽(罔無也。
攸所也。
蔽暗也。
傅弈等雖扇惑聖。
聰帝無所暗蔽也)彼娼嫉不克彥聖之夫(娼貪也。
嫉蠧也。
克勝也。
彥聖法淋道宣等。
彼傅弈情雖貪蠧。
終不能勝彼者也)庸其德。
無所膚浸(偾僵也。
用殕其兇德使浸潤之谮。
膚受之愬不能行焉)杲杲愛日。
将墜複舉。
霭霭油雲。
既散又族(佛日沈而又明。
慧雲散而複聚)實有唐宗廟社稷之靈也。
克保于子孫黎民之福也。
夫天地邦域。
以元牧司之(天生蒸民樹之司牧)以鬼神綏之(綏安也。
神者聰明正直福善禍淫者也)苟人君失理。
則靈神是舍(神尼傳。
宇文氏毀滅佛法。
神尼見善神皆西去。
後果國滅也。
近柴氏毀鎮州銅大悲。
緻惡疾而終也)不保于山川。
山川匪甯。
則災禍作矣故天反其常。
地載其妖。
人懷其亂。
稼穑病矣(山崩川竭。
星辰失度。
地動山鳴。
賊盜競起。
妖怪作興。
水旱為沴也)粢盛何有焉。
昔桀纣周幽(桀夏癸也寵末嬉。
纣殷辛也寵姐己。
周幽寵褒姒。
皆以美色昏亂朝政。
而失天下也)酒池肉林。
作奇技淫巧。
以悅婦人(纣有酒池肉林醩山脯丘。
有炮烙之刑。
斮朝涉之胫。
剖賢人之心。
刳剔孕婦等)為虐不及于神祇。
尚山崩川震。
星流鬼哭。
況剪除善道。
萬靈無依。
讵得鳴鳳造于郊玉燭為之調太階如砥乎(堯時鳳巢阿閣。
四時和謂之玉燭)于時高業沙門慧淨。
法琳洎宿儒望彥。
瑤華疊綷(綷五色之文也。
子對反)金奏諧響。
懷之以德。
強之以義。
淬砺矛斧。
傾塞巢穴。
有門下典儀李師政。
撰内德通命正邪論三篇。
舉其所惑。
詳校黜剝(文在古弘明集第十四卷也)文而有據最備斯作足以毘贊真門。
闡楊玄極。
後世觀者宜杜口塞淵。
不複疑謗。
但文沈隐不為凡淺之所知也(近代有歸正論。
及釋教廢興記等。
亦其事也)且忠臣孝子。
宜徼福防害(繳求也)以保君親。
敬恭禱祀。
精謹藥石。
何必知其無益而故務也(隻如秦皇好道。
漢帝求
魏張普濟.李玚.楊衒之。
齊劉晝。
梁荀濟(此實心毀教不信之士也)夫信者靜乃一心昭窮萬化。
或未遺所存。
要報求施。
重因緣之理。
笃敬戒之心。
退無納隍之酷進緻含光之美(隍坑也。
若緻于坑也)其不信者神用匪虛。
鄙識濁慮。
或惡幢塔崇侈。
法籍宏奧。
僧居垲(垲高淨也)法徒尊大。
摅已之憾(攎舒也)悖乎楊言。
驷不及舌。
陷乎邪黨。
哀哉。
然有過乎信者。
如齊文慧太子竟陵王。
梁高祖陳文宣二帝。
魏文成.獻文.孝文.齊高洋(北齊也。
此諸信等皆見弘明集)或開演金偈。
或捐擲寶位。
或縱民入道。
或竭國起寺(今大宋皇帝造金銀字大藏經數藏。
雕藏經印闆一十三萬餘闆。
嚴飾天下寺舍。
每年祠部牒度僧八千餘人也。
太宗初登極度天下系帳童子出家)其有過于不信者。
如拓跋(魏武焘)宇文(周武)崔皓(後魏)傅弈(唐初)為災孽魃彗焉。
其有君主議及沙汰者。
此實絜揚清之美。
非不信之士也。
昔桓玄教曰(教令也)沙門有能申述經诰。
暢說義理。
戒禁修整。
足以宣紀大化其有違于此者。
悉令罷道。
遠公與桓公書曰。
佛教陵遲。
穢雜日久。
每一尋至。
慨憤盈懷。
常恐運出非意淪湑将及(淪湑漸漬也)竊見清澄諸道人教實應本心。
夫泾以渭分。
則清濁殊勢。
枉以直正。
則不仁自遠。
此命既行。
則二理斯得。
然後令飾僞者絕假道之路。
懷真者無負俗之嫌。
道俗交通。
三寶複隆矣(古者沙汰總有二意。
一為崇重教門惡其渝濫。
故澄汰奸冗務令清淨。
宋世祖.王度.顔延之.蕭暮之.周朗.虞願.張普惠李玚.衛元嵩.顧觀.那子才.高道讓.盧思道.唐高祖十四人也。
二為憎嫉昌顯危身挾怨。
故須除蕩以暢胸襟。
魏太武.周高祖.蔡暮.劉晝.楊衒之.荀濟章.仇于陀.劉惠琳.範缜.傅弈.王文同十一人。
實心毀滅也)玄教于是不及廬山。
夫血胎粒食者。
信不信何二焉。
但人禀五材正氣者。
必保乎正性正命(賢者禀五行之清氣)克昭懋行(能明勉勵之行)其憑福田。
故乃信也。
禀冷氣者。
必僻恣淫愎(愎悷也)滅沒天理。
其假禍亡。
故不信也。
若使唐虞元凱夏殷伊傅(唐虞堯舜也。
元凱十六相。
夏禹殷湯也。
伊尹傳說也)周之十亂(亂治也。
太公周公召公畢公榮公南宮括散宜生太颠閻天文母十人也)漢之三傑(張良。
蕭何。
韓信)仰眄金容。
俯聆玉軸。
則未甞不信。
興五内言動群有彼何然。
蓋為善惟日不足故也(此等雖未偶教興。
若遇之心大崇信也)若使桀.纣.莊.跖.陽貨.子臧.視之。
瞽如聽之聩如(桀夏□也。
纣殷□□也。
莊蹻楚蜀惡賊盜跖魯暴賊。
陽貨季桓子家臣暴虐于魯。
子臧鄭子臧也。
瞽聞善不足化也)彼何哉然。
蓋兇人為不善。
亦惟日不足故也。
惟生之有涯。
體非金石。
樂未備志。
哀以繼之。
老聖稱身為大患。
仲尼歎交臂若失(浮生流速何足貴也)而釋教何雠誠心務損不為福始。
而處禍先真所謂能惡不能善之失也。
若彼果有。
雖欲自絕。
何傷于日月乎(若彼教門所說。
因果實本有。
汝縱毀之亦何能傷其道。
子貢曰。
人雖欲自絕。
何傷于日月乎)若彼果無。
慕立虛善。
足以遠害(若佛教所說因果之事本無。
虛求善譽。
亦足遠害也)夫虛去殺猶愈屠釣。
虛辍财猶愈竊盜。
虛潔己猶愈濁濫。
帷箔不修(謂不治閨門)況孰知其必不虛哉。
而釋教竊财貨财也。
食肉貨肉也。
害人貨要目領也(貨賣交易也。
今切他财。
當亦還财。
今食其肉。
當亦被他食。
今害人之要日領當卻遭害。
是交易之道也。
領項也)苟使不貨。
善則實矣(誠能不盜不殺等。
稱自為善。
其事實也)其言既實。
其人豈虛乎。
佛圖澄.衡嶽思大。
能遠視多生(皆得先觀)支林.道安能。
博識強學。
劉遺民.劉虬。
弓旌不顧(皆晉之高士。
辭榮者也。
古招士以弓旌也)許詢.宗炳。
繿縷畢歲。
豈佛法無其實。
而能使彼建志不拔耶(此皆賢明之士。
情豈謬哉)昔武德初。
大臣不圖迩臣希旨(高祖時。
傅弈以唐出李姓。
以老子為祖。
遂谮之令澄汰也)。
以帝系發自玄元。
文明廣大與天下鹹一。
将害我教。
蜂虿且毒。
貝錦有章(貝錦文飾之詞也)惟帝時聰明終罔攸蔽(罔無也。
攸所也。
蔽暗也。
傅弈等雖扇惑聖。
聰帝無所暗蔽也)彼娼嫉不克彥聖之夫(娼貪也。
嫉蠧也。
克勝也。
彥聖法淋道宣等。
彼傅弈情雖貪蠧。
終不能勝彼者也)庸其德。
無所膚浸(偾僵也。
用殕其兇德使浸潤之谮。
膚受之愬不能行焉)杲杲愛日。
将墜複舉。
霭霭油雲。
既散又族(佛日沈而又明。
慧雲散而複聚)實有唐宗廟社稷之靈也。
克保于子孫黎民之福也。
夫天地邦域。
以元牧司之(天生蒸民樹之司牧)以鬼神綏之(綏安也。
神者聰明正直福善禍淫者也)苟人君失理。
則靈神是舍(神尼傳。
宇文氏毀滅佛法。
神尼見善神皆西去。
後果國滅也。
近柴氏毀鎮州銅大悲。
緻惡疾而終也)不保于山川。
山川匪甯。
則災禍作矣故天反其常。
地載其妖。
人懷其亂。
稼穑病矣(山崩川竭。
星辰失度。
地動山鳴。
賊盜競起。
妖怪作興。
水旱為沴也)粢盛何有焉。
昔桀纣周幽(桀夏癸也寵末嬉。
纣殷辛也寵姐己。
周幽寵褒姒。
皆以美色昏亂朝政。
而失天下也)酒池肉林。
作奇技淫巧。
以悅婦人(纣有酒池肉林醩山脯丘。
有炮烙之刑。
斮朝涉之胫。
剖賢人之心。
刳剔孕婦等)為虐不及于神祇。
尚山崩川震。
星流鬼哭。
況剪除善道。
萬靈無依。
讵得鳴鳳造于郊玉燭為之調太階如砥乎(堯時鳳巢阿閣。
四時和謂之玉燭)于時高業沙門慧淨。
法琳洎宿儒望彥。
瑤華疊綷(綷五色之文也。
子對反)金奏諧響。
懷之以德。
強之以義。
淬砺矛斧。
傾塞巢穴。
有門下典儀李師政。
撰内德通命正邪論三篇。
舉其所惑。
詳校黜剝(文在古弘明集第十四卷也)文而有據最備斯作足以毘贊真門。
闡楊玄極。
後世觀者宜杜口塞淵。
不複疑謗。
但文沈隐不為凡淺之所知也(近代有歸正論。
及釋教廢興記等。
亦其事也)且忠臣孝子。
宜徼福防害(繳求也)以保君親。
敬恭禱祀。
精謹藥石。
何必知其無益而故務也(隻如秦皇好道。
漢帝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