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錄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跽(蹲膜禮拜擎合掌跪胡坐也)方謂身之福也。
誦言講法。
悅人進己。
方謂口之福也。
愛惡絕向。
忌克不入。
方謂心之福也。
曾不知手足之所措。
詞論之所及。
念慮之所經。
興意介益。
孚于惠心。
省罪引慝(所謂忏悔也)則謂福矣。
故五谷不易。
其種百行。
不反其報。
仲尼莊生雲夷齊仁而餓死(伯夷叔齊。
遼東孤竹君之二子。
父死讓位歸周。
聞武王伐纣。
叩馬首而谏不從。
乃隐首山之陽。
不食周粟以至餓卒也)尾生信而溺死(尾生與女子約于橋下。
未至而水爆漲生。
恐失信不移而至溺死也)伍胥忠而伏劍死(伍員字子胥相吳谏夫差不納西施王不聽。
乃伏劍死。
越音收吳也)以為外事無必(必專也定也)斯實滞名害德。
失乎中庸之道。
非謂以善召禍也。
昔大士坐道樹戰天魔。
業之然也(如來于菩提樹下成道破四魔所謂天魔蘊魔煩惱魔死魔)處岩穴灑足血。
業之然也。
造濱州食馬麥。
業之然也。
故語今報則善酬往業豈滅。
禮曰。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自睛也)曾子吊之曰。
吾聞朋友喪其明則哭之。
曾子哭。
子夏亦哭曰。
天乎餘之無罪曾子怒曰。
商爾何為無罪也(商子夏名)吾與爾事夫子于洙泗之間。
退而老于西河之上(華陰之地也)使西河之人疑爾為夫子。
爾罪一也。
喪爾親使民未有聞。
爾罪二也。
喪爾子喪爾明。
爾罪三也(一不稱師。
二于親恩薄。
三于子厚是罪也)而曰何自謂無罪欤。
夫如曾氏始謂見天地之心。
知禍福之萌矣。
石骀仲卒(衛太夫石碏之後)無嫡子有庶子六人。
蔔所以為後者(吉者從之)沐浴佩王則兆(齊潔求吉兆也)五人沐浴佩玉。
石祁子曰。
孰有執親之喪。
而沐浴佩玉者乎。
不沐浴佩玉(心王且知禮)石祁子兆衛人。
以龜為有知也。
是知業理冥奧。
儒辨此世。
釋通三世。
一張一弛範圍天下備矣。
而經亦雲誤殺誤報。
甞有山間比丘。
誤蹈一蟻。
蟻死為野豕觸石而崩。
比丘亦誤死于是也。
而世有色雖仁而行違。
言雖澤而心诐(诐險也。
所謂色厲而内荏言僞而辯也)衒聲名冐祿利。
知善且蔽。
忌惡而黨。
舍人急己。
輔高弱下。
力行僭賢。
畏罪矯容。
滅裂行其事。
恢張希其報。
都不見其功過相磨恩害相補。
上智審諸己。
中智求諸人。
下智昏昏然。
皆謂其損益自然也。
夫李廣不封侯(李廣。
隴西人。
号漢飛将軍。
善射手不虛發。
甞射石虎。
應弦沒羽。
戰蕃殺戮至甚。
以此竟不封侯)白起死杜卸(白起。
秦将。
善野戰坑。
趙降卒四十萬。
竟死于杜卸驿也)虞诩相朝歌(漢虞經善斷獄。
诩即其後也。
诩奏帝以雍州三郡為屯田省也。
竟不得其死)雖保節忠主。
而皆要功害物。
故将死之日方始省其前過者也 住持行第十四(泥龛塑像佛寶也。
黃卷赤軸法寶。
圓頂方袍僧寶。
此乃住持之道也) 簠簋俎豆(皆宗廟祭器也)制度文章。
為禮之器。
升降上下。
周旋褐襲(褐裘上服也。
禮雲。
襲所不人公門上必加褐狐白裘錦衣以褐之是也)為禮之文。
锺鼓管磬(锺金鼓革管竹磬石也)羽鑰幹戚(羽翟牌也。
鑰如笛而三孔。
此文舞之禮也。
幹楯也。
戚玉戚钺斧也。
此武舞之禮也)為樂之器。
屈伸俯仰。
綴兆舒疾。
為樂之文。
置茲則禮樂廢矣。
繕寫缋刻。
香台法幾。
為道德之器。
髠袒拜遶。
禅講齋戒。
為道之文。
弛茲則道德微矣(弛廢也。
微匿也)音佛升忉利三月(佛生七日。
摩耶生忉利天。
佛往過夏為母說法也)優陀延王(南海王也)懷不歸之詠。
目連以三十二匠往瞻相好。
刻紫檀為像。
王洎國人若與神對。
像設之興。
自此始也。
佛初成道。
居樹王下。
賈人奉食(佛初成道。
帝履富婆長者。
将五百乘車賈販至山下。
風雨甚。
山神告之。
如來成道。
可往供養。
遂至山也)請示作福。
大聖授以發爪。
令歸國起塔。
塔廟之興。
自此始也。
成道踰年。
化力風行。
降象頭山。
入王舍大城(此雲上第。
瓶沙所統)瓶沙王率統内官士庶。
禦于郊野。
因以迦蘭陀竹園為佛寶舍(迦蘭陀。
此雲好聲鳥。
昔有王出獵樹下睡。
有大蛇出自樹。
将螫彼王。
此鳥悲鳴以覺王。
因舍此園。
令鳥居止。
今王舍以建寺也。
有雲。
迦蘭是鼠非也)佛勅為僧居。
伽藍之興。
自此始也。
正法有二。
謂教與證。
教資持說。
證在修行。
不持則真文阙矣。
不說則至理擁矣。
不修則聖嗣絕矣。
故世親雲。
法無久近。
随三人住世(經師律師論師三人。
又持說證三人)人在法在。
人亡法亡也。
或謂正像千年。
末法十倍之。
此但舉其大限。
示興喪之于天下也。
或以大聖雲有如法衆說戒則我法住矣。
由律師持律。
故佛法住壽五千年(戒經雲。
若不持禁戒。
如所應布薩。
喻如日。
沒時。
世界皆暗瞑)此乃舉益以彰勸也。
故經律論為住持之教本。
僧财食為住持之功烈。
務教而法衆盛矣。
宣功而金界治矣。
故使至道淳懿凝味不散。
如大羹之在鼎(祭宗廟之羹也。
不緻五味。
故左傳雲。
大羹不緻)靈神降祉。
此住持之法度也。
天三學孔揚德輶鴻毛(孔甚也。
輶輕也。
言所習光華。
若鴻毛之輕舉也)人思服道善。
故能久欲使真風玄緒取陵夷于天下。
又不可得也。
西域知事僧揔曰。
羯磨陀那此方為維那。
亦以悅衆呼之也。
彼國克艱于厥位。
先聖征賢。
則仁人次之(維那者掌事僧。
西國求之甚難。
多以賢人為之。
其次以仁人次之也)而中國之聖。
不顯于聖。
惟德惟行。
求諸己乎。
于無恒者輕諾者。
諒則有阙(若用不恒輕易之徒信為阙。
則罔有始終也)既虞覆餗(餗糁也)亦果敗類。
故與夫無良為任。
使下民化之。
甯為聚盜之薮也(主掌僧田。
非其才器。
惟貪貨賄。
不務修葺。
若任官非其人州縣不治。
甯居冠盜之薮不甚此也)佛在世。
飲光統衆于靈山。
身子莅事于竹林。
淚沓婆摩羅年十六得阿羅漢。
其後念身不牢固。
請知僧務。
大聖憫其誠願(願謹願也)命僧差之。
既懃于職于衣食。
乃孜孜不暇給。
先物後已。
率籲玄侶(籲和也。
玄侶僧也)流聞暢乎八方。
皇覺懿乃嘉績。
贊曰。
我弟子為僧知房舍卧具差次請食。
沓婆摩羅為第一也。
罽賓有長老達磨多羅。
手爨于僧廚。
客比丘二人。
自遠欲展勤。
初不識之。
就前問曰。
大聖尊德。
今止何處。
達磨指雲。
在彼最上房住。
二比丘如其言将往。
而達磨遽以神力先複本坐。
比丘後至。
默識是前所見者。
接足緻敬已。
問曰。
大德名滿閻浮。
胡為躬燀薪蒸(燀燒也。
大曰薪。
小曰蒸)任茲厮役耶。
達磨喟然曰(喟然歎息也)汝既有問。
吾則何隐。
吾所念累劫受生死苦。
險難長遠。
洎五百世為狗。
惟飽兩食。
況餘惡道。
若使吾頭可燃者。
吾并燃之。
矧茲燃火。
及餘支乎。
中夏姚秦世。
棄俗者十室而半。
羅什入關。
學徒籯糧(籯籠屬)不遠千裡而至者三千。
因立道為僧正。
慧遠為悅衆(維那也)法欽慧斌掌僧錄(主簿書。
若今僧判也)給車輿吏人。
僧正祑同侍中。
餘别有差。
震旦有僧官。
自秦始也。
魏世立監福曹又改為昭玄司。
備有官屬。
以斷僧務。
周齊革為崇玄署(北齊。
後周。
若功德司也)東魏高齊尚其統。
宋齊梁陳尚其正。
而複寺三官(若今三綱)屬其統正焉。
隋革周命。
弘法尤盛。
天下三藏。
分置十統。
今國家罷統立兩錄。
而司于京邑(僧錄掌京城。
外州别立僧正)其三綱特以德望求人也。
藍摩國塔。
昔與諸國分舍利而營之。
歲久地荒。
惟野象銜芳薦實。
以牙除。
以鼻拚灑。
而有遊方沙門。
感其事。
遂反戒為策勤。
谛葺舊址。
總衆役于厥躬也(反戒舍戒也。
策勤沙彌。
何為然以有戒則掘地圻樹露地燃火皆為破戒。
故不可作興葺之事也)晉道敬王右軍之曾孫。
捿若耶山立懸溜精舍。
反戒如藍摩之事焉。
故仁人為善。
天下同矣。
不仁為不善。
亦天下同矣(吉人為善。
惟日不足。
兇人為不善。
亦惟日不足)崔慧元營寺于武陵。
既殁。
武當山下有見者。
神色
誦言講法。
悅人進己。
方謂口之福也。
愛惡絕向。
忌克不入。
方謂心之福也。
曾不知手足之所措。
詞論之所及。
念慮之所經。
興意介益。
孚于惠心。
省罪引慝(所謂忏悔也)則謂福矣。
故五谷不易。
其種百行。
不反其報。
仲尼莊生雲夷齊仁而餓死(伯夷叔齊。
遼東孤竹君之二子。
父死讓位歸周。
聞武王伐纣。
叩馬首而谏不從。
乃隐首山之陽。
不食周粟以至餓卒也)尾生信而溺死(尾生與女子約于橋下。
未至而水爆漲生。
恐失信不移而至溺死也)伍胥忠而伏劍死(伍員字子胥相吳谏夫差不納西施王不聽。
乃伏劍死。
越音收吳也)以為外事無必(必專也定也)斯實滞名害德。
失乎中庸之道。
非謂以善召禍也。
昔大士坐道樹戰天魔。
業之然也(如來于菩提樹下成道破四魔所謂天魔蘊魔煩惱魔死魔)處岩穴灑足血。
業之然也。
造濱州食馬麥。
業之然也。
故語今報則善酬往業豈滅。
禮曰。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自睛也)曾子吊之曰。
吾聞朋友喪其明則哭之。
曾子哭。
子夏亦哭曰。
天乎餘之無罪曾子怒曰。
商爾何為無罪也(商子夏名)吾與爾事夫子于洙泗之間。
退而老于西河之上(華陰之地也)使西河之人疑爾為夫子。
爾罪一也。
喪爾親使民未有聞。
爾罪二也。
喪爾子喪爾明。
爾罪三也(一不稱師。
二于親恩薄。
三于子厚是罪也)而曰何自謂無罪欤。
夫如曾氏始謂見天地之心。
知禍福之萌矣。
石骀仲卒(衛太夫石碏之後)無嫡子有庶子六人。
蔔所以為後者(吉者從之)沐浴佩王則兆(齊潔求吉兆也)五人沐浴佩玉。
石祁子曰。
孰有執親之喪。
而沐浴佩玉者乎。
不沐浴佩玉(心王且知禮)石祁子兆衛人。
以龜為有知也。
是知業理冥奧。
儒辨此世。
釋通三世。
一張一弛範圍天下備矣。
而經亦雲誤殺誤報。
甞有山間比丘。
誤蹈一蟻。
蟻死為野豕觸石而崩。
比丘亦誤死于是也。
而世有色雖仁而行違。
言雖澤而心诐(诐險也。
所謂色厲而内荏言僞而辯也)衒聲名冐祿利。
知善且蔽。
忌惡而黨。
舍人急己。
輔高弱下。
力行僭賢。
畏罪矯容。
滅裂行其事。
恢張希其報。
都不見其功過相磨恩害相補。
上智審諸己。
中智求諸人。
下智昏昏然。
皆謂其損益自然也。
夫李廣不封侯(李廣。
隴西人。
号漢飛将軍。
善射手不虛發。
甞射石虎。
應弦沒羽。
戰蕃殺戮至甚。
以此竟不封侯)白起死杜卸(白起。
秦将。
善野戰坑。
趙降卒四十萬。
竟死于杜卸驿也)虞诩相朝歌(漢虞經善斷獄。
诩即其後也。
诩奏帝以雍州三郡為屯田省也。
竟不得其死)雖保節忠主。
而皆要功害物。
故将死之日方始省其前過者也 住持行第十四(泥龛塑像佛寶也。
黃卷赤軸法寶。
圓頂方袍僧寶。
此乃住持之道也) 簠簋俎豆(皆宗廟祭器也)制度文章。
為禮之器。
升降上下。
周旋褐襲(褐裘上服也。
禮雲。
襲所不人公門上必加褐狐白裘錦衣以褐之是也)為禮之文。
锺鼓管磬(锺金鼓革管竹磬石也)羽鑰幹戚(羽翟牌也。
鑰如笛而三孔。
此文舞之禮也。
幹楯也。
戚玉戚钺斧也。
此武舞之禮也)為樂之器。
屈伸俯仰。
綴兆舒疾。
為樂之文。
置茲則禮樂廢矣。
繕寫缋刻。
香台法幾。
為道德之器。
髠袒拜遶。
禅講齋戒。
為道之文。
弛茲則道德微矣(弛廢也。
微匿也)音佛升忉利三月(佛生七日。
摩耶生忉利天。
佛往過夏為母說法也)優陀延王(南海王也)懷不歸之詠。
目連以三十二匠往瞻相好。
刻紫檀為像。
王洎國人若與神對。
像設之興。
自此始也。
佛初成道。
居樹王下。
賈人奉食(佛初成道。
帝履富婆長者。
将五百乘車賈販至山下。
風雨甚。
山神告之。
如來成道。
可往供養。
遂至山也)請示作福。
大聖授以發爪。
令歸國起塔。
塔廟之興。
自此始也。
成道踰年。
化力風行。
降象頭山。
入王舍大城(此雲上第。
瓶沙所統)瓶沙王率統内官士庶。
禦于郊野。
因以迦蘭陀竹園為佛寶舍(迦蘭陀。
此雲好聲鳥。
昔有王出獵樹下睡。
有大蛇出自樹。
将螫彼王。
此鳥悲鳴以覺王。
因舍此園。
令鳥居止。
今王舍以建寺也。
有雲。
迦蘭是鼠非也)佛勅為僧居。
伽藍之興。
自此始也。
正法有二。
謂教與證。
教資持說。
證在修行。
不持則真文阙矣。
不說則至理擁矣。
不修則聖嗣絕矣。
故世親雲。
法無久近。
随三人住世(經師律師論師三人。
又持說證三人)人在法在。
人亡法亡也。
或謂正像千年。
末法十倍之。
此但舉其大限。
示興喪之于天下也。
或以大聖雲有如法衆說戒則我法住矣。
由律師持律。
故佛法住壽五千年(戒經雲。
若不持禁戒。
如所應布薩。
喻如日。
沒時。
世界皆暗瞑)此乃舉益以彰勸也。
故經律論為住持之教本。
僧财食為住持之功烈。
務教而法衆盛矣。
宣功而金界治矣。
故使至道淳懿凝味不散。
如大羹之在鼎(祭宗廟之羹也。
不緻五味。
故左傳雲。
大羹不緻)靈神降祉。
此住持之法度也。
天三學孔揚德輶鴻毛(孔甚也。
輶輕也。
言所習光華。
若鴻毛之輕舉也)人思服道善。
故能久欲使真風玄緒取陵夷于天下。
又不可得也。
西域知事僧揔曰。
羯磨陀那此方為維那。
亦以悅衆呼之也。
彼國克艱于厥位。
先聖征賢。
則仁人次之(維那者掌事僧。
西國求之甚難。
多以賢人為之。
其次以仁人次之也)而中國之聖。
不顯于聖。
惟德惟行。
求諸己乎。
于無恒者輕諾者。
諒則有阙(若用不恒輕易之徒信為阙。
則罔有始終也)既虞覆餗(餗糁也)亦果敗類。
故與夫無良為任。
使下民化之。
甯為聚盜之薮也(主掌僧田。
非其才器。
惟貪貨賄。
不務修葺。
若任官非其人州縣不治。
甯居冠盜之薮不甚此也)佛在世。
飲光統衆于靈山。
身子莅事于竹林。
淚沓婆摩羅年十六得阿羅漢。
其後念身不牢固。
請知僧務。
大聖憫其誠願(願謹願也)命僧差之。
既懃于職于衣食。
乃孜孜不暇給。
先物後已。
率籲玄侶(籲和也。
玄侶僧也)流聞暢乎八方。
皇覺懿乃嘉績。
贊曰。
我弟子為僧知房舍卧具差次請食。
沓婆摩羅為第一也。
罽賓有長老達磨多羅。
手爨于僧廚。
客比丘二人。
自遠欲展勤。
初不識之。
就前問曰。
大聖尊德。
今止何處。
達磨指雲。
在彼最上房住。
二比丘如其言将往。
而達磨遽以神力先複本坐。
比丘後至。
默識是前所見者。
接足緻敬已。
問曰。
大德名滿閻浮。
胡為躬燀薪蒸(燀燒也。
大曰薪。
小曰蒸)任茲厮役耶。
達磨喟然曰(喟然歎息也)汝既有問。
吾則何隐。
吾所念累劫受生死苦。
險難長遠。
洎五百世為狗。
惟飽兩食。
況餘惡道。
若使吾頭可燃者。
吾并燃之。
矧茲燃火。
及餘支乎。
中夏姚秦世。
棄俗者十室而半。
羅什入關。
學徒籯糧(籯籠屬)不遠千裡而至者三千。
因立道為僧正。
慧遠為悅衆(維那也)法欽慧斌掌僧錄(主簿書。
若今僧判也)給車輿吏人。
僧正祑同侍中。
餘别有差。
震旦有僧官。
自秦始也。
魏世立監福曹又改為昭玄司。
備有官屬。
以斷僧務。
周齊革為崇玄署(北齊。
後周。
若功德司也)東魏高齊尚其統。
宋齊梁陳尚其正。
而複寺三官(若今三綱)屬其統正焉。
隋革周命。
弘法尤盛。
天下三藏。
分置十統。
今國家罷統立兩錄。
而司于京邑(僧錄掌京城。
外州别立僧正)其三綱特以德望求人也。
藍摩國塔。
昔與諸國分舍利而營之。
歲久地荒。
惟野象銜芳薦實。
以牙除。
以鼻拚灑。
而有遊方沙門。
感其事。
遂反戒為策勤。
谛葺舊址。
總衆役于厥躬也(反戒舍戒也。
策勤沙彌。
何為然以有戒則掘地圻樹露地燃火皆為破戒。
故不可作興葺之事也)晉道敬王右軍之曾孫。
捿若耶山立懸溜精舍。
反戒如藍摩之事焉。
故仁人為善。
天下同矣。
不仁為不善。
亦天下同矣(吉人為善。
惟日不足。
兇人為不善。
亦惟日不足)崔慧元營寺于武陵。
既殁。
武當山下有見者。
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