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錄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甚暢。
寄語于寺僧曰。
勿令寺業有廢。
自是空中依時有磬聲也(今蜀之卭州霧中山。
及彭州金閣寺。
空中皆有贊呗磬聲等)廣州法獻創寺于藏微山。
有二童子攜手來。
歌曰。
藏微有道德。
歡樂方未央(未央秦宮)歌訖忽然不見之也。
夫神以誠感。
道由神助。
匪誠何德。
匪神何怙。
故祯應之所翔。
宜勵乎未翔者耳。
齊周颙于鐘山雷次宗舊館立草堂寺。
或謂之山茨。
求慧約為寺任。
約以邑居雖近而蕭條物外冥賞素誠。
便有終焉之托。
颙歎曰。
山茨約主。
清虛滿世。
梁武造光宅寺。
诏法雲為寺主。
創立僧制。
雅有後範。
雲之有孝德。
又以業行承天之休荷國寵光。
夫孝者。
事殁如事生。
思親如不欲生。
曾子以事親聞執親之喪。
水漿不入口者七日。
高柴以思親。
泣血三年。
未甞見齒(言泣無聲。
如血出也。
笑之微故不見齒)雲無僧旻之讓。
則殆乎不勝喪矣(法雲持母喪。
幾至毀滅。
僧旻勉之。
方進食也)沙彌歲覃思法華。
甞造幽岩。
豎石為聽徒。
執松枝獨講。
故其後首出此經。
雖有衆師難能偕也。
甞于一寺散講。
感得天花如雪滿空而飄于堂内。
罷坐乃去。
時有一僧。
願欲齊雲。
夢神人誡曰。
雲法師燈明佛時已講此經。
宜速措汝意(措置罷也)勿圖非望也。
今法門之季人向其意(各趣向己意也)前哲遺列。
後生何顧。
背德向利。
易進難退。
恒觇常住。
若膏腴則賂求其司(觇竊視也。
用财求主務也)既得之握彼公符暢乎有位。
遂緻專蒙造次不肅僧命。
紊六和之秩。
夷九仞之功。
洎儲廪空虛。
田蕪已綠(此明将常住寺務句當翻緻破。
使莊田荒廢。
便則謀求退免也)或則謀老。
或則辭疾。
府寺曾不察其殿最。
省其奸直(漢書音義雲。
上功曰最。
下功曰殿。
奸邪也。
直正也)遽則遂其背就。
緻使狡夫得計甚矣。
且彼之菆爾也(菆爾小輩也)處俗猶俟乎人治。
豈服缁則能為物緻治乎。
但府寺始以貨選。
而彼負罪亦終以貨免。
或衆所不蔽。
稱其罪以告。
而訊獄者。
且頗反陷于告者于理也(蔽蓋也。
頗偏也。
初求主持。
以财而求之。
及侵使後。
以财而求免。
或為僧訟之于官。
官亦以情幸反加罪于告者。
此皆公中長惡然也)甞未谕于府邑。
既籍其田業列為庭旅(谕曉也。
籍借也。
古十一而稅。
民耕十畝之田。
公借其力耕一畝為貢賦庭。
實旅百則進貢也)或以方外期之。
或以飛行視之(公府顧僧侶。
或謂方外出俗之士。
或謂神仙高士相顧也。
則宜選賢任能也)緻于政化之外。
莫有選賢勸能。
俾其維葺(蓋以公府以物外之人而不治之也)是使福門隕墜人神太息。
得非有土而漏其威惠耶。
庶缁之獄繩乎公府。
衆首罪也(衆僧有罪。
令公府正之。
是僧之罪也)衆首務理豪勢沮之。
俗官之罪也(僧田無故。
為公家侵撓。
官人過也)有二罪而不讨亂何有止焉。
或有假釋氏之官籍。
規僧田之法蔭。
勞務所及。
雀躍掉頭。
以為甯居逸體(或主持院舍。
或管領莊田。
減刻衆僧。
侵損常住。
結托州縣。
依附形勢。
峻設堤防。
使論訟者莫得其勝。
然後嚴潔鞍乘。
華麗僮仆。
雀躍掉頭。
深為得意也)得志遂性。
其在我而已。
寺有損益。
不驅不馳。
寺有貨植。
不躬不親。
寺有锺磬。
不孝不擊。
寺有庭戶。
不掃不灑。
于财與難。
但苟而已矣(但苟且而已)此乃法族之懸疣。
人流之骈指也(五指更生一指。
謂之骈指。
無用也。
今以此喻之也)夫出家者。
務以行其法而為形容。
不以謀其利而為形容。
故能随時高下。
所在益物。
如南熏而和萬品。
如蒼精之福一方(角宿。
曰壽星。
亦曰老人星。
乃蒼龍之精。
見則為福)何但氣遏飄風。
力制奔馬。
勇于安己。
廉于取善耶。
故中人慕下浸而成俗(習以成性故也)使匡弘統理者。
終鮮其人矣。
夫夏殷之末。
何至皆誅靡不化為惡也。
唐虞之際。
何至皆封靡不化為善也(桀纣之民比屋可誅。
唐虞之民比屋可封)今大法将墜。
吾黨從偷(偷薄也又苟且也)靡不化為不肖耳。
其或方将就夫教源刬鑿其弊。
疏流導波。
造舟為梁(造舟維舟為橋也)複支賈之綱紐(支遁等賈惠遠也)追雲約之礎構(法雲惠約之徒也)固亦非今之所尚也。
或有業行薄崇器望微彰(若今負一經一論之徒。
或吟味蘊識之子等)裒其有利則無所謝于衆務則曰妨道去維持之意驟作辭于飾(必為之辭以求苟免)此乃族庖之折刃。
未得良庖之投刃也(莊子族庖初學解牛必折其刃。
若良庖目無全牛曰投刃無所損也)君子不器。
此器者也(不方圓也)上善若水。
此不若水者也。
天學道者。
先乎行後其守。
行礙乃守。
守通則行。
當行而守。
是謂矯。
竊夫庶官為理。
知賢授材。
省謗申冤(得人則省謗。
無滞則申冤)去苛務惠。
此六者。
濟生民之至矣。
而師表法望鎮重方隅。
何莫放其徒若是焉。
至若結攬賢能。
分勞析司。
不潤于身。
不虐于衆。
總百過歸于己。
推衆善歸于他。
恩先于有功。
後施于平民。
令行于所親。
後及于所疎。
心夷愛憎。
事均榮醜。
泛逸乎若不系之舟。
逍遙乎若遨若遊。
安得不為道哉。
殷大夫周柱史漆園吏(彭祖老子莊子也)皆祿位之士也。
在濁若珠投于水。
履寵若風過于草。
何甞以外事而汩于道德乎(和其光而同其塵也)昔孔蔑為邑怨乎三失(孔蔑。
孔子兄之子也。
與子賤俱事孔子。
孔子過蔑而問之。
汝仕何得何亡。
曰未有所得。
所亡者三。
王事若聾學焉得習。
是學不明也。
俸祿少饘粥不及親戚。
是骨肉益疎也。
公事多急。
不得吊喪問疾。
是朋友之道阙也。
有此三失)密子賤為邑喜于三得(密不齊也。
孔子往問之。
曰。
所得者三也。
始言之今得而行之。
是學益明也。
俸祿所供被及親戚。
骨肉益親也。
雖有公事而兼以吊喪問疾。
是朋友信薦也。
孔子喟然歎曰。
君子哉若人。
魯無君子者。
斯焉取斯也)仲尼稱密為君子。
非薎之有也。
悲夫有累之質。
百年人世。
在凡籍乎官寺。
在聖隸乎仙寺。
居官寺者甯辭以人事處之耶。
其有仙寺。
而莫吾能适也(如卭州大邑縣霧中山。
有五百羅漢居三學山聖燈。
峨眉山普賢菩薩等。
又如感通傳。
有僧亡名至竹林仙寺等是皆)昔竺昙猷造天台。
赤城圓通往邺東。
石鼓慧寶寓宿岩室(皆仙寺也)莫不有師長有威儀。
将欲寄形彼不我留。
故人間往往聞絕壁深林锺聲梵響神燈奇像者。
斯可征也。
是以僧居每于說戒。
解夏日不得不清嚴法宇。
整衆翼翼。
俨若在乎聖人之前。
入大乘論雲。
賓頭盧羅睺羅等一十六人大阿羅漢。
恭承遺顧。
遂行人裡(佛滅後。
罽賓國勝軍王難提蜜多羅尊者為之舉出十六大阿羅漢也)近世梓潼郡有大長老律師胡氏。
亦感通之流也。
郡南鄙有靈鹫山。
胡領徒而夏安居說戒。
夜人數則定。
籌數每過。
衆莫識其然(僧每以十五日夜及月盡夜。
令一人誦戒經必行籌。
先數僧有幾人。
沙彌幾人。
令知籌數多少)夏既末有二三胡沙門。
出山至路隅與穑人揮手相别。
律師聞而奔走。
其徒四騁挍。
其去則不遠。
然而莫得見之矣。
夫聖人之心自我人心。
鬼神之靈自我人靈(至誠感于神明也)慧璇患講居無水。
将徙其屬山神謂之吐溜(如梓州慧義寺無水。
有僧神曉。
念金剛經。
期以七日。
至期果獲迸泉出。
今見在)僧範說戒夜寓宿他寺。
觀豎義者廢其事。
靈祇怒而仆之。
斯誠與調不可僭矣。
梁慧超為大僧正好山水翼從之聲聞于數裡。
居則羅列童仆。
顧王侯之不若彼豈為僧正欤。
夫僧正當正己以為政。
匪廉則何有于正乎。
道達之為南兖州僧正。
罷任唯五束故紙奚廉與濁之不相概也(概猶平也。
平鬥斛者)僧旻不為大會。
謂門人弟子曰。
大會雖有一時起發之功。
吾寡乏手力。
米樵菜湯。
踐蹈澆炙。
傷害極衆。
如假官力。
使役雖衆。
彌難盡意。
故吾不為也。
議者曰。
靜者善其動。
動者善其靜。
是為周濟之士(形躁好靜質柔愛剛之道也。
又如以寬濟猛之義也)若靜
寄語于寺僧曰。
勿令寺業有廢。
自是空中依時有磬聲也(今蜀之卭州霧中山。
及彭州金閣寺。
空中皆有贊呗磬聲等)廣州法獻創寺于藏微山。
有二童子攜手來。
歌曰。
藏微有道德。
歡樂方未央(未央秦宮)歌訖忽然不見之也。
夫神以誠感。
道由神助。
匪誠何德。
匪神何怙。
故祯應之所翔。
宜勵乎未翔者耳。
齊周颙于鐘山雷次宗舊館立草堂寺。
或謂之山茨。
求慧約為寺任。
約以邑居雖近而蕭條物外冥賞素誠。
便有終焉之托。
颙歎曰。
山茨約主。
清虛滿世。
梁武造光宅寺。
诏法雲為寺主。
創立僧制。
雅有後範。
雲之有孝德。
又以業行承天之休荷國寵光。
夫孝者。
事殁如事生。
思親如不欲生。
曾子以事親聞執親之喪。
水漿不入口者七日。
高柴以思親。
泣血三年。
未甞見齒(言泣無聲。
如血出也。
笑之微故不見齒)雲無僧旻之讓。
則殆乎不勝喪矣(法雲持母喪。
幾至毀滅。
僧旻勉之。
方進食也)沙彌歲覃思法華。
甞造幽岩。
豎石為聽徒。
執松枝獨講。
故其後首出此經。
雖有衆師難能偕也。
甞于一寺散講。
感得天花如雪滿空而飄于堂内。
罷坐乃去。
時有一僧。
願欲齊雲。
夢神人誡曰。
雲法師燈明佛時已講此經。
宜速措汝意(措置罷也)勿圖非望也。
今法門之季人向其意(各趣向己意也)前哲遺列。
後生何顧。
背德向利。
易進難退。
恒觇常住。
若膏腴則賂求其司(觇竊視也。
用财求主務也)既得之握彼公符暢乎有位。
遂緻專蒙造次不肅僧命。
紊六和之秩。
夷九仞之功。
洎儲廪空虛。
田蕪已綠(此明将常住寺務句當翻緻破。
使莊田荒廢。
便則謀求退免也)或則謀老。
或則辭疾。
府寺曾不察其殿最。
省其奸直(漢書音義雲。
上功曰最。
下功曰殿。
奸邪也。
直正也)遽則遂其背就。
緻使狡夫得計甚矣。
且彼之菆爾也(菆爾小輩也)處俗猶俟乎人治。
豈服缁則能為物緻治乎。
但府寺始以貨選。
而彼負罪亦終以貨免。
或衆所不蔽。
稱其罪以告。
而訊獄者。
且頗反陷于告者于理也(蔽蓋也。
頗偏也。
初求主持。
以财而求之。
及侵使後。
以财而求免。
或為僧訟之于官。
官亦以情幸反加罪于告者。
此皆公中長惡然也)甞未谕于府邑。
既籍其田業列為庭旅(谕曉也。
籍借也。
古十一而稅。
民耕十畝之田。
公借其力耕一畝為貢賦庭。
實旅百則進貢也)或以方外期之。
或以飛行視之(公府顧僧侶。
或謂方外出俗之士。
或謂神仙高士相顧也。
則宜選賢任能也)緻于政化之外。
莫有選賢勸能。
俾其維葺(蓋以公府以物外之人而不治之也)是使福門隕墜人神太息。
得非有土而漏其威惠耶。
庶缁之獄繩乎公府。
衆首罪也(衆僧有罪。
令公府正之。
是僧之罪也)衆首務理豪勢沮之。
俗官之罪也(僧田無故。
為公家侵撓。
官人過也)有二罪而不讨亂何有止焉。
或有假釋氏之官籍。
規僧田之法蔭。
勞務所及。
雀躍掉頭。
以為甯居逸體(或主持院舍。
或管領莊田。
減刻衆僧。
侵損常住。
結托州縣。
依附形勢。
峻設堤防。
使論訟者莫得其勝。
然後嚴潔鞍乘。
華麗僮仆。
雀躍掉頭。
深為得意也)得志遂性。
其在我而已。
寺有損益。
不驅不馳。
寺有貨植。
不躬不親。
寺有锺磬。
不孝不擊。
寺有庭戶。
不掃不灑。
于财與難。
但苟而已矣(但苟且而已)此乃法族之懸疣。
人流之骈指也(五指更生一指。
謂之骈指。
無用也。
今以此喻之也)夫出家者。
務以行其法而為形容。
不以謀其利而為形容。
故能随時高下。
所在益物。
如南熏而和萬品。
如蒼精之福一方(角宿。
曰壽星。
亦曰老人星。
乃蒼龍之精。
見則為福)何但氣遏飄風。
力制奔馬。
勇于安己。
廉于取善耶。
故中人慕下浸而成俗(習以成性故也)使匡弘統理者。
終鮮其人矣。
夫夏殷之末。
何至皆誅靡不化為惡也。
唐虞之際。
何至皆封靡不化為善也(桀纣之民比屋可誅。
唐虞之民比屋可封)今大法将墜。
吾黨從偷(偷薄也又苟且也)靡不化為不肖耳。
其或方将就夫教源刬鑿其弊。
疏流導波。
造舟為梁(造舟維舟為橋也)複支賈之綱紐(支遁等賈惠遠也)追雲約之礎構(法雲惠約之徒也)固亦非今之所尚也。
或有業行薄崇器望微彰(若今負一經一論之徒。
或吟味蘊識之子等)裒其有利則無所謝于衆務則曰妨道去維持之意驟作辭于飾(必為之辭以求苟免)此乃族庖之折刃。
未得良庖之投刃也(莊子族庖初學解牛必折其刃。
若良庖目無全牛曰投刃無所損也)君子不器。
此器者也(不方圓也)上善若水。
此不若水者也。
天學道者。
先乎行後其守。
行礙乃守。
守通則行。
當行而守。
是謂矯。
竊夫庶官為理。
知賢授材。
省謗申冤(得人則省謗。
無滞則申冤)去苛務惠。
此六者。
濟生民之至矣。
而師表法望鎮重方隅。
何莫放其徒若是焉。
至若結攬賢能。
分勞析司。
不潤于身。
不虐于衆。
總百過歸于己。
推衆善歸于他。
恩先于有功。
後施于平民。
令行于所親。
後及于所疎。
心夷愛憎。
事均榮醜。
泛逸乎若不系之舟。
逍遙乎若遨若遊。
安得不為道哉。
殷大夫周柱史漆園吏(彭祖老子莊子也)皆祿位之士也。
在濁若珠投于水。
履寵若風過于草。
何甞以外事而汩于道德乎(和其光而同其塵也)昔孔蔑為邑怨乎三失(孔蔑。
孔子兄之子也。
與子賤俱事孔子。
孔子過蔑而問之。
汝仕何得何亡。
曰未有所得。
所亡者三。
王事若聾學焉得習。
是學不明也。
俸祿少饘粥不及親戚。
是骨肉益疎也。
公事多急。
不得吊喪問疾。
是朋友之道阙也。
有此三失)密子賤為邑喜于三得(密不齊也。
孔子往問之。
曰。
所得者三也。
始言之今得而行之。
是學益明也。
俸祿所供被及親戚。
骨肉益親也。
雖有公事而兼以吊喪問疾。
是朋友信薦也。
孔子喟然歎曰。
君子哉若人。
魯無君子者。
斯焉取斯也)仲尼稱密為君子。
非薎之有也。
悲夫有累之質。
百年人世。
在凡籍乎官寺。
在聖隸乎仙寺。
居官寺者甯辭以人事處之耶。
其有仙寺。
而莫吾能适也(如卭州大邑縣霧中山。
有五百羅漢居三學山聖燈。
峨眉山普賢菩薩等。
又如感通傳。
有僧亡名至竹林仙寺等是皆)昔竺昙猷造天台。
赤城圓通往邺東。
石鼓慧寶寓宿岩室(皆仙寺也)莫不有師長有威儀。
将欲寄形彼不我留。
故人間往往聞絕壁深林锺聲梵響神燈奇像者。
斯可征也。
是以僧居每于說戒。
解夏日不得不清嚴法宇。
整衆翼翼。
俨若在乎聖人之前。
入大乘論雲。
賓頭盧羅睺羅等一十六人大阿羅漢。
恭承遺顧。
遂行人裡(佛滅後。
罽賓國勝軍王難提蜜多羅尊者為之舉出十六大阿羅漢也)近世梓潼郡有大長老律師胡氏。
亦感通之流也。
郡南鄙有靈鹫山。
胡領徒而夏安居說戒。
夜人數則定。
籌數每過。
衆莫識其然(僧每以十五日夜及月盡夜。
令一人誦戒經必行籌。
先數僧有幾人。
沙彌幾人。
令知籌數多少)夏既末有二三胡沙門。
出山至路隅與穑人揮手相别。
律師聞而奔走。
其徒四騁挍。
其去則不遠。
然而莫得見之矣。
夫聖人之心自我人心。
鬼神之靈自我人靈(至誠感于神明也)慧璇患講居無水。
将徙其屬山神謂之吐溜(如梓州慧義寺無水。
有僧神曉。
念金剛經。
期以七日。
至期果獲迸泉出。
今見在)僧範說戒夜寓宿他寺。
觀豎義者廢其事。
靈祇怒而仆之。
斯誠與調不可僭矣。
梁慧超為大僧正好山水翼從之聲聞于數裡。
居則羅列童仆。
顧王侯之不若彼豈為僧正欤。
夫僧正當正己以為政。
匪廉則何有于正乎。
道達之為南兖州僧正。
罷任唯五束故紙奚廉與濁之不相概也(概猶平也。
平鬥斛者)僧旻不為大會。
謂門人弟子曰。
大會雖有一時起發之功。
吾寡乏手力。
米樵菜湯。
踐蹈澆炙。
傷害極衆。
如假官力。
使役雖衆。
彌難盡意。
故吾不為也。
議者曰。
靜者善其動。
動者善其靜。
是為周濟之士(形躁好靜質柔愛剛之道也。
又如以寬濟猛之義也)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