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錄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工拙。
而性命有可易不可易也。
故君子知運命之不可易。
而樂天知命。
小人不知則踰己躁動(不知道無以為君子)是以禍福安危居然可見矣。
其有謂吉兇恒理由命不由運者。
斯不足斷矣(運有否泰吉兇山人者也)夫冬草覆而不死。
何甞不由運乎(由運用而可免也)有以性能則命通由運不由命者。
斯亦不足斷矣(有便倚運動不信宿。
業則亦不可也)夫寒木溉而不滋(滋潤灌也。
如古柏澆水。
豈便滋茂。
蓋力堅故也)何甞不由命乎。
夫兩信完。
方可謂之達奧。
是以信有運則業之信矣。
信有命則果之信矣(運乃業因。
命則業果)信運命而不信業果者。
何異聞朝三暮四則怒。
聞朝四暮三則喜乎(莊子雲。
如雲朝三暮四之言。
衆狙皆怒。
卻雲朝四暮三。
則衆狙盡喜。
而不知名異而事同者也)故此方先聖儒。
雖不顯言于業果。
而陰以運命之(隲定也。
以運命暗定業理故也)名殊而義一耳。
易曰。
知幾其神乎。
莊氏雲。
萬物出于幾。
陰符雲。
心生于幾死于幾(本作物見物而幾生也。
心能發幾。
目能見幾。
生死之心在于物。
成敗之幾見于目也。
張湛雲。
幾者群有之始。
動之所崇也)幾者動之微。
蓋言于業運也。
或曰業興于動其報理均。
曷有輕重定不定乎(所發業是同。
何有輕重等受報不定者乎)曰。
心有喜怒。
事有恩酷(能發之心行有不同)故形不忍乎色。
逞炮烙于心(纣之無道。
改炮烙之刑。
行刳斮之虐。
此業之重也)而書雲。
宥過無大刑過無小(宥放也。
不以罪大而不赦不以過小而不殺也)經雲。
為團鐵小亦沈水。
為缽鐵大亦能浮。
莫不以是(業雖重而悔猛亦免。
業雖輕而不忏亦受)又若以三業三時合離為八(身口意單名離三業俱等名合離合二種兼三業三時為入三時三世也)兼之則重。
差之則輕(三業同發名重。
不同發名輕)輕則不定。
重乃定矣。
由是瓶沙餒于逆子(瓶沙即頻婆娑羅王)釋黨死于兇王(琉璃王也)堯聰明而洪水(湯湯洪水蕩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等)湯仁德而大旱(湯以仁德而有天下。
七年大旱。
禱于桑林等也)張毅.單豹.以養求生。
俱不能生(齊人張毅者。
畏慎之士也。
見高門懸簿無不走也。
年四十以内熱之病而卒。
此過之于躁滞外也。
單豹者。
魯人。
岩居飲水不與民共利。
年七十而有嬰兒之色。
不幸遇餓虎食之。
此滞于内也。
豹養其内。
虎食其外。
毅養其外。
病攻其内。
俱求生不得生也)薄俱羅周後稷。
不以養求生。
俱反其生。
蓋運命之定也(薄俱羅。
此雲善容。
曾施一诃梨勒。
九十一劫不患頭痛。
遭後母方便殺之。
經五難不死。
出家後。
目不視女人。
身不入尼寺。
不為女人說一句法。
無憂王知其少欲。
施其塔一金錢。
湧地不受也。
周後稷。
帝喾之子。
姜原所生。
生而毛。
遂棄之深山寒氷陋巷。
三棄不死。
因名棄。
善播種仕堯。
至十五代孫文王得天下)黑風飄而獲濟(有商人入海。
遇黑風飄入羅剎鬼國。
俱念佛而皆獲免也)富羅正而長謝(有比丘。
見輪王威勢愛之。
晝夜精勤求之。
佛恐不得解脫。
欲謝其千輪之福。
乃為一正富羅。
富羅矩靴輪王業謝也)桑谷匪殷宗之禍(殷太戊以伊尹子伊陟為相。
桑谷共生于朝一且大拱懼而修德。
桑谷死三年。
重譯而至者十六國。
乃稱中宗)熒惑退宋都之災(火星見宋之分野。
景公懼而修德。
火星乃退三舍也)文王錫武王三齡(齡壽也。
武王夢上帝之九齡文王賜之三齡故至九十三也)秦穆赦孟明再死。
蓋運命之不定也(秦将孟盟伐晉兩度。
過河不利。
秦穆赦之。
後焚舟而往晉不出。
乃雪前恥而歸)摭茲理例考之人事。
豈雲無業哉(此皆業理分明之事)其有恃重玄者。
以為雁序。
羽羔跪乳。
烏黝鹇白。
棘尖齹方。
蘭馨莸臭。
彼則自然之數也(此皆外道所計自然義故也)。
豈由業乎。
重空人撫衽告之曰。
不然也。
夫老聖雲自然者其道也。
至道與萬物同體。
故曰萬物自然(萬物與至道不即離)即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者寂然無體也。
神無方而易無體在陰以生在陽以成。
故曰一陰一陽之謂也)莊氏雲。
在瓦礫在稊稗。
非謂萬物無因緣之義也(觸目皆道故也)夫禀性命者。
以業運為因緣(有情者。
皆憑宿業熏習為因緣也)處外物者。
以氣數為因緣(無情者。
憑根種為因。
陰陽氣數為緣也)故羔雁征之于業習(雁序羔跪皆由業習也)齹棘求之于水土(假水土為增上緣也)烏反哺枭反噬。
蓋前生之行逆順之餘習也。
橘榮南而枳蕃北。
蓋随風土之所變也(江南種之成橘。
江北種之成枳也)夫水潤下。
火炎上。
金從革。
木曲直。
土爰稼穑。
水。
火苦。
金辛。
木酸。
土甘。
因五氣成五質。
播為五味。
凝為五色流五音。
然後錯而雜之。
剛柔強微。
所禀有異。
萬象生焉。
何異因緣之義乎(上皆洪範文義也)若又責以造化之本。
陰陽何施。
而孕育繁。
委使玄黃異視宮微分聽者。
則其酷矣(若一一窮究。
則其品類繁酷矣)夫萬物始于太極。
無因緣相構觸類成象不生而生(萬物本不生。
緣會而生)生于不生(道本無生。
萬物憑之而生)陰陽無心(造之非我。
理自玄應。
故曰無心)天地無功(老子雲。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宰(故雲絕聖棄智大盜乃止擲玉毀珠小盜不起也)今古莫知夢幻之理。
于焉得矣。
故老氏雲。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無名者。
妙道之本。
權輿天地也。
有名者。
滋生萬物。
故名曰母也)莊氏雲。
大塊噫氣。
其名為風(文如海雲。
大塊自然也。
噫吐氣貌也)由是。
象帝之先。
不可得而有始也。
若又責以外物觸氣流形。
内命亦何業之由者(外雲如因無情擊觸。
内命而起愛憎。
豈是業耶)誠不足類也。
夫外物無心。
無心則業。
内命懷情。
懷情則業起。
故飄瓦之與投瓦。
俱及于人則有怒不怒也。
何斯之無别乎(劉子雲。
飄瓦擊人。
虛舟觸己。
雖有忮心。
而不怒者。
以彼無情于擊鲷也)或曰。
善惡之業。
報施必臻。
故易曰。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
必有餘殃。
何瞽生舜。
舜生均。
鲧生禹耶(瞽之頑而生舜聖。
舜之聖而生均不肖。
鲧之兇而生禹聖。
此義何在)對曰。
聖人舉天理而立教。
語其多而不語其少也。
語其順而不語其違也(聖人舉慶善殃惡者。
乃天地常理也。
又言之則順不可言善招惡豈導物乎)故公劉洎王季克生聖嗣。
至于文王大造于周邦(周自後稷播種。
德及黎民。
公劉世守其官不窟迂西戎。
至季曆生聖子文王生武王。
而得天下三十七帝八百餘年。
皆積善流慶之道故也)弗父何洎正考父克邁仁德。
至仲尼光定文教(湯之後微子啟封宋。
至弗父何讓位厲公。
因賜孔姓。
至正考父三命益恭世修仁德。
至孔子蘊聖多能光顯文教者也)是以考曆象授人時者貞其所次式恒其紀(貞正式用也。
曆象日月五星為七政也)其或俶擾錯亂變化為兇。
祉誠則災異也。
若又或以聲不代響。
形不貿影(貿易也。
形不能代易于影)安有祖考施而子孫當其報者(自作自受。
各不相均)則義可得詳焉。
夫善惡以類相資而不相代。
故先人以福施。
後世以福繼之。
非無福者而為其子孫矣。
先人以禍施。
後世以禍繼之。
非無禍者而為其子孫矣。
故龍與雲合。
虎與風合(龍吟則雲起。
虎嘯則風生)銅山崩而景锺震(漢殿锺震。
蜀銅山崩。
似類相應也)葭灰消而月暈缺(淮南子雲。
随灰而月暈缺。
注雲。
以取蘆灰環月缺其一面。
則月暈亦阙)蓋應會之數矣(以類相感故也)。
常俚以殘淫寇。
傷生破産。
方謂身之罪也(常俚鄙俗也。
寇盜劫也。
則淫盜殺皆身業行也)訾言勃詐。
淩犯君親。
方謂口之罪也(語集也)機慮無法。
潛毒懷虐。
方謂心之罪也(意業也)曾不知有百行乖儀。
五常失守。
處俗于忠孝不至。
出家于慈悲不厚。
釁生于微。
積而成形。
則為罪矣(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常俚以徇物捐軀。
蹲膜擎
而性命有可易不可易也。
故君子知運命之不可易。
而樂天知命。
小人不知則踰己躁動(不知道無以為君子)是以禍福安危居然可見矣。
其有謂吉兇恒理由命不由運者。
斯不足斷矣(運有否泰吉兇山人者也)夫冬草覆而不死。
何甞不由運乎(由運用而可免也)有以性能則命通由運不由命者。
斯亦不足斷矣(有便倚運動不信宿。
業則亦不可也)夫寒木溉而不滋(滋潤灌也。
如古柏澆水。
豈便滋茂。
蓋力堅故也)何甞不由命乎。
夫兩信完。
方可謂之達奧。
是以信有運則業之信矣。
信有命則果之信矣(運乃業因。
命則業果)信運命而不信業果者。
何異聞朝三暮四則怒。
聞朝四暮三則喜乎(莊子雲。
如雲朝三暮四之言。
衆狙皆怒。
卻雲朝四暮三。
則衆狙盡喜。
而不知名異而事同者也)故此方先聖儒。
雖不顯言于業果。
而陰以運命之(隲定也。
以運命暗定業理故也)名殊而義一耳。
易曰。
知幾其神乎。
莊氏雲。
萬物出于幾。
陰符雲。
心生于幾死于幾(本作物見物而幾生也。
心能發幾。
目能見幾。
生死之心在于物。
成敗之幾見于目也。
張湛雲。
幾者群有之始。
動之所崇也)幾者動之微。
蓋言于業運也。
或曰業興于動其報理均。
曷有輕重定不定乎(所發業是同。
何有輕重等受報不定者乎)曰。
心有喜怒。
事有恩酷(能發之心行有不同)故形不忍乎色。
逞炮烙于心(纣之無道。
改炮烙之刑。
行刳斮之虐。
此業之重也)而書雲。
宥過無大刑過無小(宥放也。
不以罪大而不赦不以過小而不殺也)經雲。
為團鐵小亦沈水。
為缽鐵大亦能浮。
莫不以是(業雖重而悔猛亦免。
業雖輕而不忏亦受)又若以三業三時合離為八(身口意單名離三業俱等名合離合二種兼三業三時為入三時三世也)兼之則重。
差之則輕(三業同發名重。
不同發名輕)輕則不定。
重乃定矣。
由是瓶沙餒于逆子(瓶沙即頻婆娑羅王)釋黨死于兇王(琉璃王也)堯聰明而洪水(湯湯洪水蕩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等)湯仁德而大旱(湯以仁德而有天下。
七年大旱。
禱于桑林等也)張毅.單豹.以養求生。
俱不能生(齊人張毅者。
畏慎之士也。
見高門懸簿無不走也。
年四十以内熱之病而卒。
此過之于躁滞外也。
單豹者。
魯人。
岩居飲水不與民共利。
年七十而有嬰兒之色。
不幸遇餓虎食之。
此滞于内也。
豹養其内。
虎食其外。
毅養其外。
病攻其内。
俱求生不得生也)薄俱羅周後稷。
不以養求生。
俱反其生。
蓋運命之定也(薄俱羅。
此雲善容。
曾施一诃梨勒。
九十一劫不患頭痛。
遭後母方便殺之。
經五難不死。
出家後。
目不視女人。
身不入尼寺。
不為女人說一句法。
無憂王知其少欲。
施其塔一金錢。
湧地不受也。
周後稷。
帝喾之子。
姜原所生。
生而毛。
遂棄之深山寒氷陋巷。
三棄不死。
因名棄。
善播種仕堯。
至十五代孫文王得天下)黑風飄而獲濟(有商人入海。
遇黑風飄入羅剎鬼國。
俱念佛而皆獲免也)富羅正而長謝(有比丘。
見輪王威勢愛之。
晝夜精勤求之。
佛恐不得解脫。
欲謝其千輪之福。
乃為一正富羅。
富羅矩靴輪王業謝也)桑谷匪殷宗之禍(殷太戊以伊尹子伊陟為相。
桑谷共生于朝一且大拱懼而修德。
桑谷死三年。
重譯而至者十六國。
乃稱中宗)熒惑退宋都之災(火星見宋之分野。
景公懼而修德。
火星乃退三舍也)文王錫武王三齡(齡壽也。
武王夢上帝之九齡文王賜之三齡故至九十三也)秦穆赦孟明再死。
蓋運命之不定也(秦将孟盟伐晉兩度。
過河不利。
秦穆赦之。
後焚舟而往晉不出。
乃雪前恥而歸)摭茲理例考之人事。
豈雲無業哉(此皆業理分明之事)其有恃重玄者。
以為雁序。
羽羔跪乳。
烏黝鹇白。
棘尖齹方。
蘭馨莸臭。
彼則自然之數也(此皆外道所計自然義故也)。
豈由業乎。
重空人撫衽告之曰。
不然也。
夫老聖雲自然者其道也。
至道與萬物同體。
故曰萬物自然(萬物與至道不即離)即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者寂然無體也。
神無方而易無體在陰以生在陽以成。
故曰一陰一陽之謂也)莊氏雲。
在瓦礫在稊稗。
非謂萬物無因緣之義也(觸目皆道故也)夫禀性命者。
以業運為因緣(有情者。
皆憑宿業熏習為因緣也)處外物者。
以氣數為因緣(無情者。
憑根種為因。
陰陽氣數為緣也)故羔雁征之于業習(雁序羔跪皆由業習也)齹棘求之于水土(假水土為增上緣也)烏反哺枭反噬。
蓋前生之行逆順之餘習也。
橘榮南而枳蕃北。
蓋随風土之所變也(江南種之成橘。
江北種之成枳也)夫水潤下。
火炎上。
金從革。
木曲直。
土爰稼穑。
水。
火苦。
金辛。
木酸。
土甘。
因五氣成五質。
播為五味。
凝為五色流五音。
然後錯而雜之。
剛柔強微。
所禀有異。
萬象生焉。
何異因緣之義乎(上皆洪範文義也)若又責以造化之本。
陰陽何施。
而孕育繁。
委使玄黃異視宮微分聽者。
則其酷矣(若一一窮究。
則其品類繁酷矣)夫萬物始于太極。
無因緣相構觸類成象不生而生(萬物本不生。
緣會而生)生于不生(道本無生。
萬物憑之而生)陰陽無心(造之非我。
理自玄應。
故曰無心)天地無功(老子雲。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宰(故雲絕聖棄智大盜乃止擲玉毀珠小盜不起也)今古莫知夢幻之理。
于焉得矣。
故老氏雲。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無名者。
妙道之本。
權輿天地也。
有名者。
滋生萬物。
故名曰母也)莊氏雲。
大塊噫氣。
其名為風(文如海雲。
大塊自然也。
噫吐氣貌也)由是。
象帝之先。
不可得而有始也。
若又責以外物觸氣流形。
内命亦何業之由者(外雲如因無情擊觸。
内命而起愛憎。
豈是業耶)誠不足類也。
夫外物無心。
無心則業。
内命懷情。
懷情則業起。
故飄瓦之與投瓦。
俱及于人則有怒不怒也。
何斯之無别乎(劉子雲。
飄瓦擊人。
虛舟觸己。
雖有忮心。
而不怒者。
以彼無情于擊鲷也)或曰。
善惡之業。
報施必臻。
故易曰。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
必有餘殃。
何瞽生舜。
舜生均。
鲧生禹耶(瞽之頑而生舜聖。
舜之聖而生均不肖。
鲧之兇而生禹聖。
此義何在)對曰。
聖人舉天理而立教。
語其多而不語其少也。
語其順而不語其違也(聖人舉慶善殃惡者。
乃天地常理也。
又言之則順不可言善招惡豈導物乎)故公劉洎王季克生聖嗣。
至于文王大造于周邦(周自後稷播種。
德及黎民。
公劉世守其官不窟迂西戎。
至季曆生聖子文王生武王。
而得天下三十七帝八百餘年。
皆積善流慶之道故也)弗父何洎正考父克邁仁德。
至仲尼光定文教(湯之後微子啟封宋。
至弗父何讓位厲公。
因賜孔姓。
至正考父三命益恭世修仁德。
至孔子蘊聖多能光顯文教者也)是以考曆象授人時者貞其所次式恒其紀(貞正式用也。
曆象日月五星為七政也)其或俶擾錯亂變化為兇。
祉誠則災異也。
若又或以聲不代響。
形不貿影(貿易也。
形不能代易于影)安有祖考施而子孫當其報者(自作自受。
各不相均)則義可得詳焉。
夫善惡以類相資而不相代。
故先人以福施。
後世以福繼之。
非無福者而為其子孫矣。
先人以禍施。
後世以禍繼之。
非無禍者而為其子孫矣。
故龍與雲合。
虎與風合(龍吟則雲起。
虎嘯則風生)銅山崩而景锺震(漢殿锺震。
蜀銅山崩。
似類相應也)葭灰消而月暈缺(淮南子雲。
随灰而月暈缺。
注雲。
以取蘆灰環月缺其一面。
則月暈亦阙)蓋應會之數矣(以類相感故也)。
常俚以殘淫寇。
傷生破産。
方謂身之罪也(常俚鄙俗也。
寇盜劫也。
則淫盜殺皆身業行也)訾言勃詐。
淩犯君親。
方謂口之罪也(語集也)機慮無法。
潛毒懷虐。
方謂心之罪也(意業也)曾不知有百行乖儀。
五常失守。
處俗于忠孝不至。
出家于慈悲不厚。
釁生于微。
積而成形。
則為罪矣(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常俚以徇物捐軀。
蹲膜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