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錄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論業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業征索求理白論)
覺皇有業智力(佛有無漏淨業。
八識四智等。
又示相門中有九業報。
一梵志女孫陀利謗佛。
二旃遮婆女系木杅謗佛懷姙。
三提婆達多推山厭佛。
四迸木槍刺佛足。
五琉璃王害釋種佛亦頭痛。
六受阿耆達多婆羅門請佛九十日食馬麥。
七冷風動佛背痛入六年苦行。
九入婆羅聚落乞食空缽而回。
又冬至前後八日夜寒索衣。
又患熱令阿難在後執扇等)哀哉有生貌異音殊苦樂愚智尊卑壽夭。
故大昭業理。
用啟人惑(良由起異類見。
造異類業受異類報也)小聖之所不及。
況非聖者乎。
而有诪張忿懫者(诪張诳也。
忿儨怒也)自謂得一之見人莫吾之若也所謂命矣。
非業之由也(有一類背悷之。
徒不信業報。
皆言天命者也)禮曰。
天命之謂性。
得之自是。
不得之自是。
以聽天命(外典稱業為天命。
子雲。
命矣。
夫修短之性命。
皆自是天之所注也)仲尼曰。
道之将行也欤命也。
道之将廢也欤命也。
公伯僚其如命何(公伯僚魯人毀仲尼于叔孫武叔夫子故有是言也)子夏曰。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死生總報業。
富貴别報業)魯公欲見孟子(魯平公将見孟轲。
以其賢德故也)嬖人臧倉毀于公而止。
孟子聞之曰。
天也(孟子雲。
君不見我。
自是天命未會。
非臧倉能止)是知由業故不然矣(以緣業為天命也)且仁者克己。
不仁者害人。
仁者危甚累棋。
不仁者安過覆盂(積善殃咎。
若比幹之徒。
為惡諧偶。
若曹操之類)禍福篾征。
其在耳目。
故唐虞聖德。
但自一己(翼善傳聖。
曰堯以丹朱不肖而絕。
仁聖盛明。
曰舜以商均不嗣而絕也)厲幽昏淫。
祚延七百(暴虐無親曰厲。
壅遏不通曰幽。
皆周王也。
雖昏猶延數世)三桓陵僭。
世執魯政(季孫上卿。
叔孫中卿。
孟孫下卿)夷吾匡輔。
嗣絕齊史(夷吾齊管仲也。
佐桓公九合諸侯。
尊獎王室。
齊國音無後嗣也)騷為天問(三闾大夫屈原也。
着離騷經。
故謂騷人有天問也)班賦通幽(班固。
字孟堅。
着通幽賦。
傷賢良不用也。
并在文選也)李推運命。
其不為此欤(李蕭遠有運命論也)故金仙之門。
其孰能辯之。
由是群言師師。
若妖厲憑舌(前有诪張之士述之。
皆言是命。
不是于業。
後之承信。
若巫觋之傳妖厲也)使君子大人聞之。
猶若投杼(曾參母織。
有告參殺人。
母初不信。
再告。
母疑。
三告。
母投杼而走。
以參仁孝。
報者不過三。
母尚信之。
今此不經之言。
傳者不過三。
達人君子亦須信之。
況餘者)時袒右肩士。
愀然不怿。
徂履砺刃。
将斬其疑(時有偏祖釋子。
洞明業理。
覩其迷謬。
遂砺智鋒。
将決其疑網也)曰若稱命不稱業。
其蔽也固(蔽塞固執也)夫業者生乎運動者也(運動者即發行之謂也)動有違順(善與善順。
惡與善違)成乎善惡(福業為善。
非福為惡)善惡锺乎報施(施戒善相應。
殺盜惡際會)然後有性命窮通生焉(于總報外有窮通。
貧富修短聰暗端正醜陋。
皆名别報業也)但機運之業。
有于輕重。
而性命之報。
有于今後(順現業名今重也。
順生順後業名後則輕也)必若弗假乎業。
而受命惟天。
則何天道之賦命。
而不均其厚薄(若人等皆由天命。
何故其道不均)必若業唯運動。
不能招命。
則祭豈有福。
暴豈有傷乎(今以宿行定招名業。
善惡現感名命。
若唯有業者則合宿緣。
感無移改豈得現見。
祭祀者獲福。
兇暴者受殃。
皆非宿業所感也祀者但是冥助而已。
兇暴者亦是順現别報也)詩曰。
莫莫葛藟。
施于條枚。
豈弟君子。
求福不回。
斯言何設欤(詩大雅旱麓之卒章也。
旱山名。
麓足也。
取其不違先祖求福之道。
回違也)然往世之業有定不定。
而感今世性命有變不變(業于時報有定不定。
性命有變不變。
若順現變為蛇等。
别報則變。
總報不變也)其業若定。
所感之命确乎不改。
其業若不定。
而所感之命則可損益之耳(如憑善力轉重令輕等惡亦如是)然今世之業有定不定。
而令昔世所感性命有變不變。
其業若定。
能改昔因(如善業能改昔世之惡日)不定之命緻有窮通(不定之命。
謂别報也。
本以惡故窮。
今以善力改之故通也)其業若不定。
則一乎否泰耳(謂不定能改也)夫舍利弗.阿那律。
遇佛為法醫。
遇耆婆為世醫而不蠲于宿瘵(瘵病也。
如舍利弗血痢。
良醫雲可食藕。
乃令目連往漫陀羅池中取藕食之等。
阿那律喪目等。
皆宿業也)顔回.闵損。
遇孔丘着德行。
遇諸侯務賢智。
而不去其貧夭。
蓋往世所感之命定也。
故今世行善。
不能益之也(顔回。
字子淵。
弟子魯人也。
顔路之子。
家貧。
三十早亡。
闵損。
字子骞亦魯人。
有孝行家貧。
遭後母所苦。
為李氏家費宰)跋難陀忮求而福盛(跋難陀比丘。
富盛有金錢數億也)阿育王酷恣而威強(育王殺戮無度。
置地獄等。
而威震海隅。
遇沙門毱多化之。
建八萬四千塔也)季氏出君死于牖下(季桓子逐出魯昭公音死于幹侯而攝祭祀終獲死于魯國)盜跖餔腸終于上壽(盜跖為賊。
于東陵日殺行人。
取心肝為餔。
孔子不能化之。
竟獲其死也)蓋往世所感之命定也。
今世不善不能損之也(此以宿有善業現。
惡不能掩之也)末利獻食為國夫人(末利夫人。
釋官庶生極醜。
父王不欲見。
乃咨蹉供佛。
念誦不暇。
佛為見身。
變獲端嚴。
波斯匿王取為夫人)舡闆讓死為海神授命(大莊嚴論說。
有比丘。
泛海遇風損舡。
少年比丘獲一舡闆。
見上座沒。
念雲。
佛今敬上座。
遂以闆讓之。
海神覩見歡喜。
俱推出海而得存活也)趙盾愍于翳桑(趙宣子出見翳桑餓人問之。
雲不食三日矣。
乃取食以飼之。
後為晉靈嗾獓咬之。
翳桑靈辄殺獓扶輪救之而出也)漂母哀于淮陰(淮陰侯韓信。
未遇饑甚。
見老母漂絮投之。
母饷之。
後佐漢封淮陰侯。
母已死。
開墳以千金投内也)皆今世善業之定也。
往世之命不定。
故能變衰從盛也(自末利已下。
此順現善業也)樵客指熊而臂落(經律異相雲。
有樵夫入山。
值大雪寒極。
白熊收入窟。
至雪霁下山見獵人。
刀引之示其熊處。
舉手指之。
随指臂落也)比丘啖而腸穿(有逐羊奔寺見比丘指示之乃殺之以啖比丘食已遍于皮下走穿腸而卒。
出辯正論)裡克見讨于弑君(晉獻公寵孋姬。
而逐群公子。
殺申生太子立奚齊。
裡克殺之。
國人又立卓子。
克又殺之而迎夷吾立之。
是為惠公。
惠公至自秦。
謂裡克曰。
子殺二君與一大夫。
謂荀息也。
乃自殺。
即惠公讨之故也)張祿逞志于魏相(張祿。
範睢也。
與須賈入秦。
秦悅之。
須賈歸谮之于魏齊。
魏齊乃飲酒。
次打之齒折。
沈溷中活而奔秦。
改稱張祿。
秦拜為相。
後謀收魏。
魏齊令須賈奉使祿。
乃令須賈作驢。
仍今取魏齊。
魏齊出奔至死。
竟喪于魏也)皆今世不善業之定也(此皆順現業不善之報也)往世之命不定。
故能化存為亡也(前世壽本未盡為今世業令盡而受現果故也)提婆達多害聖出足血(推山傷佛足)破僧倫必受泥犁之一劫。
蓋方生不善業之定也(亦順現不善定業也)阿阇世弑父。
見于佛。
信于法。
免無擇之大苦(阿阇世王弑父頻婆娑羅王。
地獄苦見身患惡瘡。
歸心告佛。
佛以光照而瘡愈。
反為說法。
免地獄之苦也。
無擇獄名。
不擇善惡故也)蓋方生不善業之不定也(因忏悔而罪滅矣。
此乃時報俱不定也)故顔闵之貧夭。
酬往因之不善。
其德行可為來生之善報。
季跖之富壽。
酬往因之善業。
其逆暴可為來生之重苦。
誠不足疑矣。
夫不龜手藥是一。
而榮賤各異(龜皴坼也。
有賣藥以治之。
所獲甚少。
南人鬻其方。
歸而獻于君。
值征所用。
大得其祿也。
出莊子)削諸侯地是一。
而興亡不同(秦始皇削奪諸侯地而不封。
漢軍入秦。
無救者而亡也。
麗食其見漢王勸令封諸侯地。
及張良至。
遽止之。
于帳中借筋為籌劃之言不可。
遂不封。
漢果興也)實由機運有
八識四智等。
又示相門中有九業報。
一梵志女孫陀利謗佛。
二旃遮婆女系木杅謗佛懷姙。
三提婆達多推山厭佛。
四迸木槍刺佛足。
五琉璃王害釋種佛亦頭痛。
六受阿耆達多婆羅門請佛九十日食馬麥。
七冷風動佛背痛入六年苦行。
九入婆羅聚落乞食空缽而回。
又冬至前後八日夜寒索衣。
又患熱令阿難在後執扇等)哀哉有生貌異音殊苦樂愚智尊卑壽夭。
故大昭業理。
用啟人惑(良由起異類見。
造異類業受異類報也)小聖之所不及。
況非聖者乎。
而有诪張忿懫者(诪張诳也。
忿儨怒也)自謂得一之見人莫吾之若也所謂命矣。
非業之由也(有一類背悷之。
徒不信業報。
皆言天命者也)禮曰。
天命之謂性。
得之自是。
不得之自是。
以聽天命(外典稱業為天命。
子雲。
命矣。
夫修短之性命。
皆自是天之所注也)仲尼曰。
道之将行也欤命也。
道之将廢也欤命也。
公伯僚其如命何(公伯僚魯人毀仲尼于叔孫武叔夫子故有是言也)子夏曰。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死生總報業。
富貴别報業)魯公欲見孟子(魯平公将見孟轲。
以其賢德故也)嬖人臧倉毀于公而止。
孟子聞之曰。
天也(孟子雲。
君不見我。
自是天命未會。
非臧倉能止)是知由業故不然矣(以緣業為天命也)且仁者克己。
不仁者害人。
仁者危甚累棋。
不仁者安過覆盂(積善殃咎。
若比幹之徒。
為惡諧偶。
若曹操之類)禍福篾征。
其在耳目。
故唐虞聖德。
但自一己(翼善傳聖。
曰堯以丹朱不肖而絕。
仁聖盛明。
曰舜以商均不嗣而絕也)厲幽昏淫。
祚延七百(暴虐無親曰厲。
壅遏不通曰幽。
皆周王也。
雖昏猶延數世)三桓陵僭。
世執魯政(季孫上卿。
叔孫中卿。
孟孫下卿)夷吾匡輔。
嗣絕齊史(夷吾齊管仲也。
佐桓公九合諸侯。
尊獎王室。
齊國音無後嗣也)騷為天問(三闾大夫屈原也。
着離騷經。
故謂騷人有天問也)班賦通幽(班固。
字孟堅。
着通幽賦。
傷賢良不用也。
并在文選也)李推運命。
其不為此欤(李蕭遠有運命論也)故金仙之門。
其孰能辯之。
由是群言師師。
若妖厲憑舌(前有诪張之士述之。
皆言是命。
不是于業。
後之承信。
若巫觋之傳妖厲也)使君子大人聞之。
猶若投杼(曾參母織。
有告參殺人。
母初不信。
再告。
母疑。
三告。
母投杼而走。
以參仁孝。
報者不過三。
母尚信之。
今此不經之言。
傳者不過三。
達人君子亦須信之。
況餘者)時袒右肩士。
愀然不怿。
徂履砺刃。
将斬其疑(時有偏祖釋子。
洞明業理。
覩其迷謬。
遂砺智鋒。
将決其疑網也)曰若稱命不稱業。
其蔽也固(蔽塞固執也)夫業者生乎運動者也(運動者即發行之謂也)動有違順(善與善順。
惡與善違)成乎善惡(福業為善。
非福為惡)善惡锺乎報施(施戒善相應。
殺盜惡際會)然後有性命窮通生焉(于總報外有窮通。
貧富修短聰暗端正醜陋。
皆名别報業也)但機運之業。
有于輕重。
而性命之報。
有于今後(順現業名今重也。
順生順後業名後則輕也)必若弗假乎業。
而受命惟天。
則何天道之賦命。
而不均其厚薄(若人等皆由天命。
何故其道不均)必若業唯運動。
不能招命。
則祭豈有福。
暴豈有傷乎(今以宿行定招名業。
善惡現感名命。
若唯有業者則合宿緣。
感無移改豈得現見。
祭祀者獲福。
兇暴者受殃。
皆非宿業所感也祀者但是冥助而已。
兇暴者亦是順現别報也)詩曰。
莫莫葛藟。
施于條枚。
豈弟君子。
求福不回。
斯言何設欤(詩大雅旱麓之卒章也。
旱山名。
麓足也。
取其不違先祖求福之道。
回違也)然往世之業有定不定。
而感今世性命有變不變(業于時報有定不定。
性命有變不變。
若順現變為蛇等。
别報則變。
總報不變也)其業若定。
所感之命确乎不改。
其業若不定。
而所感之命則可損益之耳(如憑善力轉重令輕等惡亦如是)然今世之業有定不定。
而令昔世所感性命有變不變。
其業若定。
能改昔因(如善業能改昔世之惡日)不定之命緻有窮通(不定之命。
謂别報也。
本以惡故窮。
今以善力改之故通也)其業若不定。
則一乎否泰耳(謂不定能改也)夫舍利弗.阿那律。
遇佛為法醫。
遇耆婆為世醫而不蠲于宿瘵(瘵病也。
如舍利弗血痢。
良醫雲可食藕。
乃令目連往漫陀羅池中取藕食之等。
阿那律喪目等。
皆宿業也)顔回.闵損。
遇孔丘着德行。
遇諸侯務賢智。
而不去其貧夭。
蓋往世所感之命定也。
故今世行善。
不能益之也(顔回。
字子淵。
弟子魯人也。
顔路之子。
家貧。
三十早亡。
闵損。
字子骞亦魯人。
有孝行家貧。
遭後母所苦。
為李氏家費宰)跋難陀忮求而福盛(跋難陀比丘。
富盛有金錢數億也)阿育王酷恣而威強(育王殺戮無度。
置地獄等。
而威震海隅。
遇沙門毱多化之。
建八萬四千塔也)季氏出君死于牖下(季桓子逐出魯昭公音死于幹侯而攝祭祀終獲死于魯國)盜跖餔腸終于上壽(盜跖為賊。
于東陵日殺行人。
取心肝為餔。
孔子不能化之。
竟獲其死也)蓋往世所感之命定也。
今世不善不能損之也(此以宿有善業現。
惡不能掩之也)末利獻食為國夫人(末利夫人。
釋官庶生極醜。
父王不欲見。
乃咨蹉供佛。
念誦不暇。
佛為見身。
變獲端嚴。
波斯匿王取為夫人)舡闆讓死為海神授命(大莊嚴論說。
有比丘。
泛海遇風損舡。
少年比丘獲一舡闆。
見上座沒。
念雲。
佛今敬上座。
遂以闆讓之。
海神覩見歡喜。
俱推出海而得存活也)趙盾愍于翳桑(趙宣子出見翳桑餓人問之。
雲不食三日矣。
乃取食以飼之。
後為晉靈嗾獓咬之。
翳桑靈辄殺獓扶輪救之而出也)漂母哀于淮陰(淮陰侯韓信。
未遇饑甚。
見老母漂絮投之。
母饷之。
後佐漢封淮陰侯。
母已死。
開墳以千金投内也)皆今世善業之定也。
往世之命不定。
故能變衰從盛也(自末利已下。
此順現善業也)樵客指熊而臂落(經律異相雲。
有樵夫入山。
值大雪寒極。
白熊收入窟。
至雪霁下山見獵人。
刀引之示其熊處。
舉手指之。
随指臂落也)比丘啖而腸穿(有逐羊奔寺見比丘指示之乃殺之以啖比丘食已遍于皮下走穿腸而卒。
出辯正論)裡克見讨于弑君(晉獻公寵孋姬。
而逐群公子。
殺申生太子立奚齊。
裡克殺之。
國人又立卓子。
克又殺之而迎夷吾立之。
是為惠公。
惠公至自秦。
謂裡克曰。
子殺二君與一大夫。
謂荀息也。
乃自殺。
即惠公讨之故也)張祿逞志于魏相(張祿。
範睢也。
與須賈入秦。
秦悅之。
須賈歸谮之于魏齊。
魏齊乃飲酒。
次打之齒折。
沈溷中活而奔秦。
改稱張祿。
秦拜為相。
後謀收魏。
魏齊令須賈奉使祿。
乃令須賈作驢。
仍今取魏齊。
魏齊出奔至死。
竟喪于魏也)皆今世不善業之定也(此皆順現業不善之報也)往世之命不定。
故能化存為亡也(前世壽本未盡為今世業令盡而受現果故也)提婆達多害聖出足血(推山傷佛足)破僧倫必受泥犁之一劫。
蓋方生不善業之定也(亦順現不善定業也)阿阇世弑父。
見于佛。
信于法。
免無擇之大苦(阿阇世王弑父頻婆娑羅王。
地獄苦見身患惡瘡。
歸心告佛。
佛以光照而瘡愈。
反為說法。
免地獄之苦也。
無擇獄名。
不擇善惡故也)蓋方生不善業之不定也(因忏悔而罪滅矣。
此乃時報俱不定也)故顔闵之貧夭。
酬往因之不善。
其德行可為來生之善報。
季跖之富壽。
酬往因之善業。
其逆暴可為來生之重苦。
誠不足疑矣。
夫不龜手藥是一。
而榮賤各異(龜皴坼也。
有賣藥以治之。
所獲甚少。
南人鬻其方。
歸而獻于君。
值征所用。
大得其祿也。
出莊子)削諸侯地是一。
而興亡不同(秦始皇削奪諸侯地而不封。
漢軍入秦。
無救者而亡也。
麗食其見漢王勸令封諸侯地。
及張良至。
遽止之。
于帳中借筋為籌劃之言不可。
遂不封。
漢果興也)實由機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