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錄卷第七

關燈
害蟻。

    罪重殺人(如特起上品瞋心害蟻。

    重于誤意殺人)。

    雖于事則微。

    而緣情則極。

    皆聖人至責之詞也。

    故經雲。

    我說須陀洹人得成佛。

    汝不解我意(據回心修行說)我說不成佛汝亦不解我意也(據定性灰身未回心者說)夫皇聖照機。

    卷舒無必(必專必也)有以教起從人。

    故前說人天。

    後以谛緣而損之也(人天謂五戒十善等。

    谛謂四谛也。

    緣謂十二緣生也)前說谛緣。

    後以一乘而損之也(令舍羊鹿趣大白牛)損至無損乃歸。

    曰大道有以教不從人。

    如華嚴前會。

    小聖在席。

    視聽之所昧塞也(初八會。

    雖小聖在席。

    而不見不聞。

    蓋非其境。

    至第九會。

    方見聞也)有以人不從教。

    如初轉法輪。

    十二億衆發無上道意(佛初成道。

    謂提謂長者說法。

    有十二億衆得無生法忍)攝末歸本。

    無量人天得法眼淨。

    夫如是不鈎深不達矣。

    昔仲尼修春秋陳褒貶。

    而遊夏之徒莫敢措以一詞。

    豈不以智不及乎。

    至若問仁問政聞斯行。

    諸所問是一。

    所告不同(如論語)雖萬流俱潤。

    而不滓其源也。

    故曰信近于義言可複也(有義不必信。

    可審覆之也)昔大菽氏(目幹連也上。

    古有仙。

    居山寂處。

    常采菉豆而食。

    因以為姓。

    曰采菽氏。

    尊者之母是其族也)記七日後雨(記七日當雨而不雨。

    則目連觀不細也)牸牛白犢終用克爽(又記。

    婆羅門家牸牛生犢。

    額白而尾白。

    此皆目連之麤心也)五百無學。

    同以天眼讨論天地。

    皆二三其說。

    蓋分理事亦或乖也。

    夫十二分教。

    如晝夜有時。

    寒暑有月。

    醫藥味分。

    阙則寡力。

    多則無要(已上皆不可阙法亦如是)婆沙謂如三周偱曆四聖谛數。

    若論之不極也(三周數四谛謂減緣減行觀也)夫大乘我不障小果。

    彼犢子衆(上古有仙。

    染牸而生。

    故謂犢子部)或執之。

    而人皆謂随眠性我。

    吾弗信也。

    故天親造對法論。

    所宗有二。

    蓋不以一宗為盡善之門矣(天親本在有部宗出家。

    說義多宗經部也)法勝造毘昙心論雲。

    若生諸煩惱是聖說有漏。

    達磨多羅謂其生字濫于滅道。

    乃别制雜毘昙心論雲。

    若增諸煩惱是聖說有漏也。

    無着造般若論。

    天親二之(無着菩薩造金剛般若論。

    天親菩薩亦造故雲二也)以伯仲以師資以行位。

    天親俱弗先也(無着.天親.師子覺.三兄弟也。

    北天竺留婁沙富羅國人。

    此雲丈夫土。

    是天帝戰修羅處也。

    俱在薩婆多出家。

    無着先悟大乘。

    往兜率宮請彌勒說瑜伽。

    後勸天親令悟大乘也)所不然者。

    止以無着智障未除。

    而撾不及于馬腹。

    尺有短于寸者也(智障所知障也。

    左傳雲。

    雖鞭之長不及。

    馬腹也。

    喻無着雖造論猶有所不到)清辯與諸徒。

    誓于修羅窟俟龍華成道。

    方拟問津焉。

    謂今彌勒未是遍知也(清辯菩薩以芥子擊修羅窟。

    隐候彌勒佛下生。

    将問不決之事。

    今彌勒菩薩未是至聖者也)後德光假龍軍而得見所不緻拜。

    又索之以形儀焉(得至兜率見彌勒不禮以其作天人相也)先是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說。

    但言壽命長遠而已。

    遠公歎曰。

    佛是至極。

    至極則無變。

    無變之理豈有窮耶。

    遂着法性論(廬山遠也)羅什見曰。

    邊國人未有經。

    便闇與理合。

    豈不妙哉。

    竺道生講泥洹經。

    謂一闡提人皆得成佛舊學以為邪說。

    擯之投于虎丘。

    尋往廬山。

    洎大本經至。

    果與玄契(泥洹經說。

    有一類闡提無種性終不成佛。

    及涅盤後分經至。

    一切衆生皆得成佛。

    果符生公之義也)生乃登法座。

    論義數番。

    麈尾紛然而墜。

    隐機順化。

    生昔不死有待故也(大本經未至。

    生故待之。

    今既至乃卒。

    時人号之忍死生也)生今之死待竟故也。

    向無生公落诠之知。

    則昭昭佛性隐。

    于無知之輩矣。

    國初玄奘至西域。

    以花請觀自在像曰。

    若一切衆生實有佛性。

    惟所散花挂菩薩頸。

    乃辄如其願。

    今謂。

    若使奘有生公之知。

    則不應有是祝也。

    傥祝之不吉。

    将不信乎。

    夫蔔者決猶預定嫌疑。

    不疑何蔔。

    易雲。

    中心疑者其詞枝。

    奘非其枝乎(校散也。

    奘公不合有疑散之道)若為物而然者。

    蓋是導物為疑。

    乃攜人之心矣(奘本不疑。

    恐後人疑。

    故示此以導之也。

    攜離散也。

    内堕散後來之疑心也)昙延撰涅盤疏。

    慮匪葉于聖衷。

    置疏于舍利塔前。

    焚香請征驗其疏。

    與舍利放光。

    通三晝夜聯照不絕。

    而淨影之徒未之允也。

    長已所制終于并驅。

    夫望舒既禦不假載燧(望舒月光也。

    月光既出。

    行者不假執炬)翳号既族甯期私灑(翳号雲雷也。

    雲雷既布。

    甘澤普滋也)而阖戶之家華釭特舉(月影雖流蘭釭尚照)營圃之叟绠自溉(芸蔬不可不灌)良以。

    遐光不燭隩。

    驟雨不滋本。

    各惟所利為美故也。

    議者以遠則文句惬當。

    延則标舉宏贍。

    學者彈其美。

    該善而求諸不以感靈。

    得延而廢遠也(彈也。

    北遠與昙延俱。

    着涅盤經疏。

    延則文詞博贍。

    遠則言旨簡當。

    後多傳遠疏。

    不以延疏。

    有放光之靈故也)故古雲。

    雖有挈瓶之智。

    而守不假器(杜預雲。

    挈瓶小智也。

    雖小智所守不可假人也)其在法義匠焉。

    今有行事。

    皆尚中天為美。

    梵語皆以新經為正。

    詳夫。

    五天諸國王制各異。

    況年世今古風俗治亂。

    原夫。

    大聖随其至邦。

    因事演教。

    豈得同其律度一彼量衡(量鬥也衡稱也)故由旬俱盧舍。

    遠近殊說(八俱盧舍為一由旬。

    或雲十六裡。

    或四十裡。

    遠近不同也)安居置閏。

    延促多類(安居有七。

    前安居四月十六日。

    中安居十七至五月十五日。

    後安居五月十六日。

    分四心念對首忘成及界。

    及界有四。

    一足及界。

    二足及界。

    一足及藍。

    二足及藍。

    并前為七也。

    于五衆比丘.比丘尼.式叉.沙彌.沙彌尼。

    前安居五七三十五。

    後亦三十五。

    成七十。

    中安居隻有心念對首二二五十也。

    共成八十。

    安居心念謂獨住無人作法也。

    對首如常忘成偶忘至十七日欲明方記亦成安居。

    中安居一月故無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