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錄卷第五

關燈
之道也。

    見于母母拜之。

    見于兄弟兄弟拜之。

    成□而具為禮也)介冑者不拜。

    皆不失君親之敬也。

    況儒有不臣天子不仕諸侯者乎(若巢許四皓等)若乃摩耶假壽待為佛母。

    聖既誕矣。

    還形于天(華嚴經。

    過去未來諸佛皆以摩耶為母。

    生佛既了。

    遂歸于天)母子有裕。

    奚非福乎。

    昔夏啟生而母化為石(帝王世紀曰。

    鲧納葉氏女曰修已山行見流星意感。

    又吞意茨三年不産。

    後破背而生禹。

    今蜀汶山廣葉縣有地名石細。

    乃禹母化石處。

    又禹欲通轅山。

    謂塗山女曰。

    饷我聞锺鼓聲而來。

    禹躍石能中鼓聲女往饷見禹方化動。

    而至嵩山下化為石女。

    方孕啟禹曰。

    我子石也。

    歸破而生啟母化為石也)伊尹生而母為空桑(伊尹湯相生而母化為空桑)豈則不祥耶。

    故二教直辯于此生。

    釋教統示于他生。

    如彼二母化為桑石。

    精魂何往。

    聖母俯瞰日月下哀。

    人世實則福履将之矣。

    賓曰。

    虐魏門誅于内信。

    昏周不類于玄侶(魏太武拓跋焘。

    太延五年滅法。

    有藏沙門者死。

    周武宇文邕。

    建德二年滅佛教玄僧也類享)使統宇嗷嗷王澤竭焉。

    始若有逞終則遄害(二王初滅法。

    似協于志。

    尋亦終于惡疾也)彼何至于此哉。

    主人曰。

    沴氣蒸而五義敗矣。

    奸邪作而萬靈怒矣(五行既敗。

    百神是怒)故天之所助者順也。

    人之所助者信也。

    匪信匪順。

    人天合誅焉。

    得不亡乎(書雲。

    天作孽猶可逃。

    自作孽不可逭)初魏太祖太宗(太祖拓跋珪。

    太宗柘跋嗣。

    号明帝。

    太祖武帝長子)笃于因緣之教。

    沙門法果。

    戒行精純。

    開演法籍。

    太祖诏為沙門統。

    太宗彌加崇敬。

    授以輔國宜城子忠信侯安城公盡辭焉。

    帝幸其居。

    以門狹不容輿辇。

    诏廣之。

    八十而卒。

    帝親臨其喪。

    贈老壽将軍(皆旌帝之寵也)趙靈公世祖即位(太武皇帝)初遵行之。

    每引高德沙門。

    與之譚論。

    四月八日輿像于廣衢。

    帝禦門臨檻。

    散花稽颡緻敬。

    但以八歲在極。

    訪國政于司徒崔皓。

    皓極言莊老。

    深蠧釋宗。

    帝雅信重求方術士。

    及得天師寇謙。

    诏諸州鎮立道壇。

    會蓋吳反于杏城。

    關中騷擾。

    太延五年己卯。

    帝西伐長安(後魏時都平城)時沙門有種麥于寺中者禦驺牧。

    帝入寺觀馬。

    從官窺便。

    室有财産弓矢牧守。

    富豪所寄藏物萬計。

    時帝年二十四。

    春秋方富。

    寡于理學。

    覩其事符于崔皓之言。

    由是下诏。

    焚破經像。

    惟留台下四寺如長安。

    太平真君五年。

    又下诏。

    王公已下至于庶人。

    有私養沙門者。

    限其年二月十五日。

    過期不出。

    沙門身死。

    容者誅一門。

    時宗恭奉太子監國表谏。

    刑殺沙門濫酷。

    又非圖像之罪。

    今宜罷其道。

    杜諸寺門。

    世不修奉。

    土木丹青自然毀滅。

    奏不行。

    是歲太子晃師沙門玄高皓谮皆死(與太子皆也)七年春三月。

    诏佛法一切蕩除。

    沙門無少長悉坑之。

    宗恭言雖不用猶緩宣诏命令。

    遠近各得秘藏。

    逃匿為計。

    皓死于十一年間。

    武帝彌留。

    為閹人宗愛所害(後魏初都平城。

    姓拓跋。

    至孝文皇帝乃遷都洛陽。

    方改姓元氏。

    西魏依宇文泰都長安。

    東魏撤洛陽宮阙都邺城也)初崔寇同從駕。

    寇争而崔不從。

    寇曰。

    卿今促年壽滅門戶矣(竟臨誅仍令溲其口小便也)周高祖以沙門應黑谶。

    初太祖黑泰挾魏西奔。

    衣物旗幟盡尚黑。

    于後沙門并着黃衣。

    齊民尤忌。

    而周人以為莫黑匪烏誅烏姓也。

    莫黑匪豆誅窦姓也。

    有衛元嵩反服(蜀新繁縣人。

    反服上狀沙汰)黃冠張賓相耦耕(耦對耕以墾于宗教春秋二五耦晉國)帝躬受符箓。

    天和四年己醜春三月。

    大集三教有嘉聞者。

    并文武二千餘人。

    佥議興廢不克定。

    夏四月诏司隸甄鸾詳較之。

    五年鸾上笑道論(在藏)。

    帝以彰露道法訛醜甚矣俾燎之。

    道安獻二教論。

    帝謀稍寝。

    至建德三年夏五月。

    資二教相毀其計複行。

    釋李同棄于刍狗(刍狗草作狗也。

    老子道經以萬物為刍狗也)坑像誅人不可聞也。

    六年春周師克齊。

    自以為滅教之佑(建德六年正月十九日平北齊。

    得秦制傳玉玺。

    方四寸。

    文曰。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得州五十五。

    郡一百六十一。

    縣三百八十五。

    戶三百萬二千五百二十八。

    口三千萬二千八百八十六。

    二月師還)七年改元曰宣政。

    是歲不及甞。

    而崩于雲陽也(甞秋祭也。

    六月帝崩。

    太子赟立日宣帝改元宣政。

    又改大成大象年。

    荒淫酒色入市人稅各一錢。

    尋立太子為帝。

    自稱天元皇帝)夫貪夫重利。

    何顧于君親。

    如商臣蒯瞶無避惡也(商臣楚成王太子也。

    弑父仍加惡谥。

    父目不瞑。

    改谥為成。

    乃瞑受唅。

    蒯瞶衛靈公太子欲殺母。

    南子不捷遂奔公薨乃立蒯瞶之子辄。

    父子相攻争國出入相殺。

    豈避于惡名也)拓跋以谮言而殺元子(太子晃為宗愛谮雲淫于内。

    帝怒。

    晃懼誅将謀逆。

    帝乃詐死。

    使召太子至。

    以鐵籠罩之撻三百。

    遂殺之擲棘中。

    常侍宗愛尋害帝)宇文以猜忌而害家宰(晉公宇文護。

    為太宰執政。

    帝疑忌之。

    建德元年三月。

    帝自以簡擊殺之于宮内。

    帝自總萬機)彼尚鲸鲵于骨肉。

    而豈能仁恕于道德乎(鲸鲵之魚大而好鬪)故今三尺童子無不抵掌太息于其事也(抵掌擊手掌而譚說也)哀彼二武不得為鬼。

    何厚顔于祖考乎。

    賓曰。

    魏靈太後造浮圖。

    罄億兆之産。

    屹若造化。

    人實保之。

    天若棄之。

    故一朝為災。

    煙焰赩乎九垓。

    蒸焦貫于重垠。

    未喻天意可得辯乎。

    主人曰。

    夫物以合度為德。

    失度為孽。

    為德則常。

    為孽則亡。

    胡氏孽矣。

    過于大壯故也。

    豈神鬼之庸蓋人力也。

    其高千尺。

    其層有九。

    剎上金瓶容二十五斛。

    金承露盤一十一重。

    四角鐵鎖四道引剎。

    并垂金铎如一斛器。

    四面各有三門。

    間以六窓。

    朱扉镂镮。

    繡柱金鋪。

    秋風朗夜熠爚耀空。

    铿锵之響聞十餘裡。

    延袤博敞。

    登降峥嵘。

    居閻浮提為第一也(易曰。

    古者穴居而野處。

    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

    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蓋取諸大壯未有違謙越禮能其壯者也)雖盛則極矣。

    而南有強鄰。

    中分日月(時太後居洛陽。

    武金陵)國有奸臣。

    求主之瘼(謂爾朱榮之類)金玉既竭。

    物役亦苦。

    其後爾朱乘釁。

    震動瀍洛河橋之下衣冠葬于魚鼈矣(太後不修德政。

    爾朱榮等抗表雲。

    今海内皆言。

    先帝為鸩毒所害。

    奉未言之兒。

    以臨四海。

    榮乃率衆渡河遂至洛陽。

    使騎拘太後及少主等。

    并沈于河)昔後趙尚書張離張良各起一大塔。

    佛圖澄謂之曰。

    事佛在于清淨無欲。

    慈矜為心。

    檀越宣奉大法。

    貪悋未已。

    畋獵無度。

    積聚無窮。

    方受見世之罪。

    何福報之可希。

    耶離等後并被誅。

    惟人心無寄。

    故托塔像以辯理詣則宜見聖人慈恕之心矣。

    若外伐佞善。

    内秘殘虐。

    必業害所锺。

    非聖力而能黨之也。

    且大聖割肌塗膚。

    等情無二(如來有三平等。

    一左以旃檀塗。

    右以利刀割。

    中一人非塗非割。

    如來于此三人心皆平等)曷可以一塔而與其非善乎。

    故為善者當以善至善。

    不可以非善至善。

    書雲。

    牝雞無晨。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荒哉胡後索元氏之家矣(牧誓文也。

    以婦人知國政。

    喻母雞代雄雞鳴則人家當蕭索也。

    喻胡後知政)雖欲樹不世之功。

    而實營家之不造焉(後魏靈太後胡氏。

    宣武之後孝明之母也。

    曰胡充華。

    尊為皇後。

    孝明幼。

    太後臨朝稱制。

    淫亂于朝。

    命侍臣射不能者罰之。

    自射針孔中之大悅。

    大臣宣淫有揚白花者有才貌。

    後逼之。

    白花懼禍及乃奔梁。

    太後追思不已。

    令文士作歌詞。

    日夜令宮人連唱踏聲甚凄切矣。

    黃門侍郎元順谏之。

    明帝崩後臨朝)書曰。

    黍稷非馨。

    明德惟馨。

    易曰。

    東鄰殺牛。

    不如西鄰之禴。

    祭言鬼神享于克誠。

    而況聖人乎。

    或有謂不道之财為善猶愈于濟惡不宜顯貶者。

    彼乃阿利容非輕本重末之士也。

    夫沙門貯販為像。

    律家不禮(不重非道也)狐丘盜财為食。

    義士卻吐(袁精目者。

    甞饑于道。

    狐丘之見而饷之。

    因問。

    子何人也。

    曰。

    我狐丘之。

    憫子饑竊父飯以饷子也。

    曰。

    吾義士也。

    不食子無義之食。

    遂兩手據地嘔之而死矣。

    出列子也)禮曰。

    父母既沒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

    此之謂禮。

    是知财由不義不為福也。

    若使誠如所論。

    蓋小人于不道中自辯優劣。

    其由賞兇酗之子以不繼父為德(不紹父兇酗為德)胠箧之盜。

    以能行仁義為賢(鬼谷子曰。

    胠箧探囊胠旁也。

    從傍開取物為胠也)非是昭犬典之流訓也。

    賓曰。

    梁武盡志弘宣。

    名冠宇宙。

    宜天勳遐統降天永命何分崩離析骨肉相殘。

    非畢世而有裕乎(梁武帝蕭衍受齊禅。

    志崇佛教。

    宗廟素食。

    身披法服。

    舍身入寺。

    臣下具錢贖歸。

    至侯景作逆。

    石頭城陷憤悶而崩。

    簡文孝元并皆遇害也)主人曰。

    曆數在天。

    知微在聖。

    而賢者猶其昧之。

    況謏才之所宜言乎(謏寡薄也)大統蕭氏。

    膺大寶之位。

    行聖人之教。

    或不見聖人之心遠矣。

    夫服文彩帶利劍。

    負扆以臨群後。

    何必損已為台隸乎(台隸賤者。

    又作皂隸通)必若厭黃屋齊卑宮(齊好也)胡不曆有德而高讓。

    履金繩而不返(胡何也。

    祇園以金繩界地)豈俟君臣之請欤(梁武居萬乘之尊。

    三度舍身沒常住以供賤隸。

    朝臣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