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錄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釋賓問第八(假設賓主之問答以釋吾門之疑滞也)
向方士适石林之館(向方士者假設。
若烏有先生亡是公之類)膜跪造(膜跪拜也。
穆天子傳雲膜跪受之。
郭璞雲。
若今胡人禮佛也)述于主人曰。
吾之生也罹乎百憂。
甞他日在異室有牢醴有琴瑟有詩書備燕。
好謌詠乎先王之風。
猶慊乎未樂。
今聿來高居。
松桂寂寥。
環堵虛白。
鄙悋之心祛矣(慊恨也。
久居俗網。
每厭繁雜。
一來蕭寺幽虛暢然者也)将幸味金仙之旨。
暢無生之篇(佛經贊無生理)飲歠法喜(法華經雲。
法喜禅悅食。
餐飲法味自然飽足)沐浴甘露。
朗煩素于秋照。
擢華耀于春滋。
心顔雖懇。
非敢以觊如之何(既沐玄風。
道心滋茂。
心貌雖有情懇。
請問未敢。
觊望如何)主人曰。
餘病廢久矣。
覩流世若瞑眩不悅乎厥躬(說命雲。
若藥弗瞑眩。
則厥疾弗瘳。
今我病世人廢棄已久。
覩流世之徒于我瞢然不相顧悅也)退藏于山林。
居乃積蘇編茨(蘇草也茨茅也)衣乃弊褐麁純(褐毛也。
純絲也。
論語雲。
今也純儉)食乃單盂隻豆。
岩流沉沉。
與凫鹿為群。
夫何道之可觀事之可詢欤。
但金石之和。
随拊擊之。
良能小大舒速。
或亦果應(樂無善聲。
随拊擊而則奏。
人無言對。
逐把問以相酬也)賓降拜(以謝主人許問)主人避不敏(避位謙也敏達也)既複席。
賓曰。
漢夢未占。
音譯未通。
此方先有得聞至教者乎(自漢明已前。
此方還有知西方有佛者無)主人曰。
遼哉何吾之知也(遼遠也。
向吾之知謙也)但觸石之雲生于膚寸(公羊傳雲。
雲因觸石而生。
膚寸而合。
四指曰膚。
兩指曰寸)射鲋之水負于艅艎(艅艎吳王舡名。
言射鲋小水能載大舡也)何期不然也。
昔大聖遊婆阇國。
其國在南海。
去方夏未之遠也(南海去洛未過萬裡)微流之風何莫及斯。
故周穆王遇西極化人老聖稱古皇先生(老子西升經雲。
竺幹有古皇先生)孔丘推西方有大聖者(子雲。
西方有大聖人。
不言而自理)佛圖澄知臨淄石下有舊像右露盤。
揵陀呵見盤鸱山中有古寺基址。
安得不有見聞者乎(此皆預有見聞者也)迨漢武元狩初(前漢第五主元狩年)命霍去病北伐匈奴。
過居延擒休屠王(屠音除)獲金人以為大神。
列于甘泉宮。
陳香火以禮事之三年。
鑿昆明池(漢武元狩三年減隴西上郡戍卒之半及弄法者谪之。
使穿昆明池。
西京雜記雲。
池中刻石為魚至遇雷雨魚常鳴吼上有艛船數百戈矛照燭三輔故事雲廣三百二十畝。
初穿得黑灰。
帝将以問東方朔也)得黑灰問東方朔。
朔曰。
此非臣能知。
陛下可問西域胡道人。
暨張骞大夏還。
知有申毒國(漢書張骞傳音。
即印度同)山海經雲。
身毒之民。
偎人而愛人。
郭璞注雲。
則天竺浮圖所興之處也。
亦曰印度。
印度月名也。
彼月有千名。
茲乃一焉(若此方蟾蜍桂影氷輸金盤等彼土取以為國名具臨照義也)哀帝世。
景憲往大月氏。
受浮圖經月氏王使太子口授之也。
劉向雲。
餘遍尋群策。
往往見有佛經。
及鴻嘉之年(漢成帝世)撰列仙傳(兩卷)雲。
吾搜檢藏書緬尋太史創造列仙圖。
黃帝已下六世迄于今。
得仙道者七百餘人。
向檢虛實定得一百四十六人。
其七十四人已見佛經矣。
以是而推周化為秦。
秦滅漢興。
至于永平實千年矣。
自此之前何不聞也(答漢夢未占等也)賓曰。
在昔庵園按地。
靈鹫騰光。
聖衆滿于虛空(維摩居士以方丈室性庵園見佛。
釋迦說法華經于靈鹫山。
放光動地)道場周于法界(法華曾上三變土田周于法界也)姬孔之典于何不載。
秦洛之人未甞預會。
将無大聖頗欤。
傳者張欤(佛既放光周遍法界。
何故京洛無有見聞之者。
為如大聖化有偏頗。
為如傳者開張虛誕乎)主人曰。
魚潛不知乎水人陸不覩其風。
非可知而知居之而不知也。
非可見而見居之而不見也。
況方諸酌月。
非方諸則謂無月矣(方諸者。
王充論衡雲。
水鏡也。
十一月王子日夜半子時。
煉五方石鑄如盤盂。
向月得水也。
高誘雲。
陰燧似大蛤。
熟摩拭以向月水下得數石也)陽燧爍日。
非陽燧則謂無日乎(有珠映日光。
以艾嵩承之則得火。
謂之陽燧。
又有以流黃等藥鑄鏡。
承日亦出火。
承月出水。
圓者号陽燧。
方者号方諸。
日月恒而方諸等忽阙則水火不獲。
如佛普現而無緣者或不覩聞也)寔由靈變在心而外應乎物。
惟心之不變者。
其何得耶(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心變而覩物。
無虛起也)。
禮雲。
心不在焉。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食而不知其味。
故知昔信不在彼非宜聞見也(昔此方人未信。
故或縱覩光門地動不以為意。
故不記也)縱有抱信獨得者言之。
則人責之以詭妄焉(衆所無緣不覩。
其或有緣之士獨得見聞。
則人必責之以怪妄。
豈能共信者也)加乎歲序曠矣。
編簡漏矣(而況年代綿曆。
書冊亡墜。
豈能備知)或周史知非中國之事。
故乃不書也(凡為史官。
各記本國之事。
此非中國之事。
又君子慎疑。
故不書也)孔聖嫌無受道之器。
故不語也(嫌也。
孔子謙己無受道之器。
故不欲言)豈以阙于史記則謂無欤。
夫折柱立極貫虹夾烏騰娥昏見繞樞騎尾(昔女娲與共工氏争天下。
頭觸不周山天柱折也。
又斷鳌足以立極又女娲感虹光貫日而生颛顼春秋時有雲如赤鳥夾日而飛三日又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恒娥竊之以奔月中也出易略。
又電繞樞星而黃帝生。
又傳說死精神上為星同于列宿在尾宿上故雲騎)而覆載是一。
三光攸同。
彼西域不見不書。
則誠亦謂華言為不實欤。
若彼疑果非則此疑何是。
若彼信為實則此信何虛。
然華夏六典。
敦簡務要。
嬰于秦滅。
尚不備聞(古之書籍。
本以簡要。
又遭暴秦焚爇。
往事豈得備聞乎)如唐虞二世。
尚書但存數篇(但存堯典等五篇)商周盛化。
詩頌能餘幾什。
此重刑德猶有所阙。
況彼象外所逸而能備哉。
故堯師尹壽。
舜事務光。
周孔亦所不載。
孔丘言道見乎莊氏(五經不言并出莊子)老聃知禮存乎戴聖(戴德字近君傳禮号大戴禮。
至信都太傅。
戴聖字次君傳禮号小戴禮。
以博士論石渠至九江太守)向使此書煨燼。
則豈知二聖窮禮知道耶(苦在暴秦焚盡。
則此豈能窮之乎)賓曰。
蘭騰至國。
人追黑灰以訊之。
蘭雲。
劫燒之餘灰也。
而實獲其事欤(實是劫火灰耶)主人曰。
言存人往。
焉識其心(此言傳來雖存。
其人已無。
安能知彼所答之意心在于何)仲尼雲。
情欲信辯欲巧是辯也(此之所答。
但是蘭之辯對也)或亦貞而不諒也(貞正也。
諒信也。
意雖正言未必執信也)夫劫火所焚。
大地悉盡。
然既卻複。
安有燼乎(劫火之際。
大地炎輝。
燒至初禅。
然後卻複。
豈有灰燼也。
是知劫火無灰也)昔莊周以仲尼之智非至兇不為侮。
故遠取東陵寓辭見意(盜跖居東陵也)而蘭亦以釋氏之玄非駭耳不為變。
故托劫燒開辟其教(人以驚聽為異。
故将開化。
以此亦權而動之)蓋君子以德義為信也(君子義然後信。
信近于義言可複也)若使隻言常火。
則曼倩豈将讓欤(曼倩方朔。
字向。
若答以隻言是常火。
則豈夫于方朔所讓乎)故撫無以導實。
廢近以征遠(其欲化之故先權指于無而誘之廢近常火遠征劫火)使人渴聞其所新。
而欲誘之于善也。
夫渴聞則緻疑。
緻疑則必求詣理。
理詣則不遠而複(詣實也)其若虞機張省筈得于度也(太甲文也。
幾弩牙也。
虞度也。
将發箭先度其機合發之必中。
若将開化導須使必歸也)賓曰。
佛出于戎。
教被戎人。
華風為戎。
不亦陋哉。
主人曰。
無然之矣。
無然之矣。
君子所居尚不為陋。
何言聖人欤(論語。
子欲之九夷。
或曰。
陋如之何。
孔子曰。
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
君子尚爾。
聖人居之。
即化固不為陋)夫皇天無親。
惟德是輔。
學無常師。
主善為師(主親也。
有善則從意而從之)天下之善一也。
安可以堤封為限哉(但以利濟為心。
豈以封域為限)故大禹姬文聖王也(大禹出西羌生于石細。
今茂州路也。
周文生于邠皆戎羌)由餘日磾賢臣也(由餘。
戎使至秦。
秦築宮室。
由餘譏之雲。
若非鬼工則須人造也。
金日碑。
漢武時蕃人。
在漢宮甚賢也)生不在中夏。
太康周幽荒君也(太康夏王好田遊。
五子作歌以谏之。
十旬不返也。
周幽王寵褒姒以滅身也)寒浞申侯悖臣也(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
滅羿而立。
申侯滅周幽王也)生不在四夷。
豈以邦域而論賢鄙哉。
而黃帝登昆侖。
老聖适流沙(黃帝登昆侖山。
問道廣成子。
老子适流沙。
尋釋迦文也)俱貴其所聞。
慕其所同。
而後往也(同聲相應同道相求)夫胡馬服皂(皂隸養馬賤職)胡樂張廷(如琵琶羌笛等)胡琮充府(琮璧出異域)未則雲陋耶。
故希出俗之道。
當為背俗之儀(圓頂方袍也)處其儀而不欲勉其道者。
中才已上适恥也(處無塵之地。
作背俗之儀。
不能進德修業。
而遑遑于财利之鄉。
上士顧之恥也)而孔聖雲。
不敢毀傷者。
蓋言為眚召害之誡也(眚過也。
害災也。
孝經。
身體發膚不敢毀傷。
蓋
若烏有先生亡是公之類)膜跪造(膜跪拜也。
穆天子傳雲膜跪受之。
郭璞雲。
若今胡人禮佛也)述于主人曰。
吾之生也罹乎百憂。
甞他日在異室有牢醴有琴瑟有詩書備燕。
好謌詠乎先王之風。
猶慊乎未樂。
今聿來高居。
松桂寂寥。
環堵虛白。
鄙悋之心祛矣(慊恨也。
久居俗網。
每厭繁雜。
一來蕭寺幽虛暢然者也)将幸味金仙之旨。
暢無生之篇(佛經贊無生理)飲歠法喜(法華經雲。
法喜禅悅食。
餐飲法味自然飽足)沐浴甘露。
朗煩素于秋照。
擢華耀于春滋。
心顔雖懇。
非敢以觊如之何(既沐玄風。
道心滋茂。
心貌雖有情懇。
請問未敢。
觊望如何)主人曰。
餘病廢久矣。
覩流世若瞑眩不悅乎厥躬(說命雲。
若藥弗瞑眩。
則厥疾弗瘳。
今我病世人廢棄已久。
覩流世之徒于我瞢然不相顧悅也)退藏于山林。
居乃積蘇編茨(蘇草也茨茅也)衣乃弊褐麁純(褐毛也。
純絲也。
論語雲。
今也純儉)食乃單盂隻豆。
岩流沉沉。
與凫鹿為群。
夫何道之可觀事之可詢欤。
但金石之和。
随拊擊之。
良能小大舒速。
或亦果應(樂無善聲。
随拊擊而則奏。
人無言對。
逐把問以相酬也)賓降拜(以謝主人許問)主人避不敏(避位謙也敏達也)既複席。
賓曰。
漢夢未占。
音譯未通。
此方先有得聞至教者乎(自漢明已前。
此方還有知西方有佛者無)主人曰。
遼哉何吾之知也(遼遠也。
向吾之知謙也)但觸石之雲生于膚寸(公羊傳雲。
雲因觸石而生。
膚寸而合。
四指曰膚。
兩指曰寸)射鲋之水負于艅艎(艅艎吳王舡名。
言射鲋小水能載大舡也)何期不然也。
昔大聖遊婆阇國。
其國在南海。
去方夏未之遠也(南海去洛未過萬裡)微流之風何莫及斯。
故周穆王遇西極化人老聖稱古皇先生(老子西升經雲。
竺幹有古皇先生)孔丘推西方有大聖者(子雲。
西方有大聖人。
不言而自理)佛圖澄知臨淄石下有舊像右露盤。
揵陀呵見盤鸱山中有古寺基址。
安得不有見聞者乎(此皆預有見聞者也)迨漢武元狩初(前漢第五主元狩年)命霍去病北伐匈奴。
過居延擒休屠王(屠音除)獲金人以為大神。
列于甘泉宮。
陳香火以禮事之三年。
鑿昆明池(漢武元狩三年減隴西上郡戍卒之半及弄法者谪之。
使穿昆明池。
西京雜記雲。
池中刻石為魚至遇雷雨魚常鳴吼上有艛船數百戈矛照燭三輔故事雲廣三百二十畝。
初穿得黑灰。
帝将以問東方朔也)得黑灰問東方朔。
朔曰。
此非臣能知。
陛下可問西域胡道人。
暨張骞大夏還。
知有申毒國(漢書張骞傳音。
即印度同)山海經雲。
身毒之民。
偎人而愛人。
郭璞注雲。
則天竺浮圖所興之處也。
亦曰印度。
印度月名也。
彼月有千名。
茲乃一焉(若此方蟾蜍桂影氷輸金盤等彼土取以為國名具臨照義也)哀帝世。
景憲往大月氏。
受浮圖經月氏王使太子口授之也。
劉向雲。
餘遍尋群策。
往往見有佛經。
及鴻嘉之年(漢成帝世)撰列仙傳(兩卷)雲。
吾搜檢藏書緬尋太史創造列仙圖。
黃帝已下六世迄于今。
得仙道者七百餘人。
向檢虛實定得一百四十六人。
其七十四人已見佛經矣。
以是而推周化為秦。
秦滅漢興。
至于永平實千年矣。
自此之前何不聞也(答漢夢未占等也)賓曰。
在昔庵園按地。
靈鹫騰光。
聖衆滿于虛空(維摩居士以方丈室性庵園見佛。
釋迦說法華經于靈鹫山。
放光動地)道場周于法界(法華曾上三變土田周于法界也)姬孔之典于何不載。
秦洛之人未甞預會。
将無大聖頗欤。
傳者張欤(佛既放光周遍法界。
何故京洛無有見聞之者。
為如大聖化有偏頗。
為如傳者開張虛誕乎)主人曰。
魚潛不知乎水人陸不覩其風。
非可知而知居之而不知也。
非可見而見居之而不見也。
況方諸酌月。
非方諸則謂無月矣(方諸者。
王充論衡雲。
水鏡也。
十一月王子日夜半子時。
煉五方石鑄如盤盂。
向月得水也。
高誘雲。
陰燧似大蛤。
熟摩拭以向月水下得數石也)陽燧爍日。
非陽燧則謂無日乎(有珠映日光。
以艾嵩承之則得火。
謂之陽燧。
又有以流黃等藥鑄鏡。
承日亦出火。
承月出水。
圓者号陽燧。
方者号方諸。
日月恒而方諸等忽阙則水火不獲。
如佛普現而無緣者或不覩聞也)寔由靈變在心而外應乎物。
惟心之不變者。
其何得耶(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心變而覩物。
無虛起也)。
禮雲。
心不在焉。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食而不知其味。
故知昔信不在彼非宜聞見也(昔此方人未信。
故或縱覩光門地動不以為意。
故不記也)縱有抱信獨得者言之。
則人責之以詭妄焉(衆所無緣不覩。
其或有緣之士獨得見聞。
則人必責之以怪妄。
豈能共信者也)加乎歲序曠矣。
編簡漏矣(而況年代綿曆。
書冊亡墜。
豈能備知)或周史知非中國之事。
故乃不書也(凡為史官。
各記本國之事。
此非中國之事。
又君子慎疑。
故不書也)孔聖嫌無受道之器。
故不語也(嫌也。
孔子謙己無受道之器。
故不欲言)豈以阙于史記則謂無欤。
夫折柱立極貫虹夾烏騰娥昏見繞樞騎尾(昔女娲與共工氏争天下。
頭觸不周山天柱折也。
又斷鳌足以立極又女娲感虹光貫日而生颛顼春秋時有雲如赤鳥夾日而飛三日又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恒娥竊之以奔月中也出易略。
又電繞樞星而黃帝生。
又傳說死精神上為星同于列宿在尾宿上故雲騎)而覆載是一。
三光攸同。
彼西域不見不書。
則誠亦謂華言為不實欤。
若彼疑果非則此疑何是。
若彼信為實則此信何虛。
然華夏六典。
敦簡務要。
嬰于秦滅。
尚不備聞(古之書籍。
本以簡要。
又遭暴秦焚爇。
往事豈得備聞乎)如唐虞二世。
尚書但存數篇(但存堯典等五篇)商周盛化。
詩頌能餘幾什。
此重刑德猶有所阙。
況彼象外所逸而能備哉。
故堯師尹壽。
舜事務光。
周孔亦所不載。
孔丘言道見乎莊氏(五經不言并出莊子)老聃知禮存乎戴聖(戴德字近君傳禮号大戴禮。
至信都太傅。
戴聖字次君傳禮号小戴禮。
以博士論石渠至九江太守)向使此書煨燼。
則豈知二聖窮禮知道耶(苦在暴秦焚盡。
則此豈能窮之乎)賓曰。
蘭騰至國。
人追黑灰以訊之。
蘭雲。
劫燒之餘灰也。
而實獲其事欤(實是劫火灰耶)主人曰。
言存人往。
焉識其心(此言傳來雖存。
其人已無。
安能知彼所答之意心在于何)仲尼雲。
情欲信辯欲巧是辯也(此之所答。
但是蘭之辯對也)或亦貞而不諒也(貞正也。
諒信也。
意雖正言未必執信也)夫劫火所焚。
大地悉盡。
然既卻複。
安有燼乎(劫火之際。
大地炎輝。
燒至初禅。
然後卻複。
豈有灰燼也。
是知劫火無灰也)昔莊周以仲尼之智非至兇不為侮。
故遠取東陵寓辭見意(盜跖居東陵也)而蘭亦以釋氏之玄非駭耳不為變。
故托劫燒開辟其教(人以驚聽為異。
故将開化。
以此亦權而動之)蓋君子以德義為信也(君子義然後信。
信近于義言可複也)若使隻言常火。
則曼倩豈将讓欤(曼倩方朔。
字向。
若答以隻言是常火。
則豈夫于方朔所讓乎)故撫無以導實。
廢近以征遠(其欲化之故先權指于無而誘之廢近常火遠征劫火)使人渴聞其所新。
而欲誘之于善也。
夫渴聞則緻疑。
緻疑則必求詣理。
理詣則不遠而複(詣實也)其若虞機張省筈得于度也(太甲文也。
幾弩牙也。
虞度也。
将發箭先度其機合發之必中。
若将開化導須使必歸也)賓曰。
佛出于戎。
教被戎人。
華風為戎。
不亦陋哉。
主人曰。
無然之矣。
無然之矣。
君子所居尚不為陋。
何言聖人欤(論語。
子欲之九夷。
或曰。
陋如之何。
孔子曰。
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
君子尚爾。
聖人居之。
即化固不為陋)夫皇天無親。
惟德是輔。
學無常師。
主善為師(主親也。
有善則從意而從之)天下之善一也。
安可以堤封為限哉(但以利濟為心。
豈以封域為限)故大禹姬文聖王也(大禹出西羌生于石細。
今茂州路也。
周文生于邠皆戎羌)由餘日磾賢臣也(由餘。
戎使至秦。
秦築宮室。
由餘譏之雲。
若非鬼工則須人造也。
金日碑。
漢武時蕃人。
在漢宮甚賢也)生不在中夏。
太康周幽荒君也(太康夏王好田遊。
五子作歌以谏之。
十旬不返也。
周幽王寵褒姒以滅身也)寒浞申侯悖臣也(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
滅羿而立。
申侯滅周幽王也)生不在四夷。
豈以邦域而論賢鄙哉。
而黃帝登昆侖。
老聖适流沙(黃帝登昆侖山。
問道廣成子。
老子适流沙。
尋釋迦文也)俱貴其所聞。
慕其所同。
而後往也(同聲相應同道相求)夫胡馬服皂(皂隸養馬賤職)胡樂張廷(如琵琶羌笛等)胡琮充府(琮璧出異域)未則雲陋耶。
故希出俗之道。
當為背俗之儀(圓頂方袍也)處其儀而不欲勉其道者。
中才已上适恥也(處無塵之地。
作背俗之儀。
不能進德修業。
而遑遑于财利之鄉。
上士顧之恥也)而孔聖雲。
不敢毀傷者。
蓋言為眚召害之誡也(眚過也。
害災也。
孝經。
身體發膚不敢毀傷。
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