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錄卷第一

關燈
而自信乎。

    蠢識信向物類知歸。

    得非不化而自行乎)蕩蕩乎人無能名焉(此乃仲尼以知西方有佛。

    故此答太宰也)是知儒道昭融如日在天。

    而能謙虛若此。

    蓋釋師之黨潛化着矣。

    三教玄同彛倫克諧。

    但法被乎多方。

    經籍出乎多門。

    釋宗以因果。

    老氏以虛無。

    仲尼以禮樂。

    沿淺以洎深。

    籍微而為着。

    各适當時之器。

    相資為美。

    其猶天地四時不以麰荠故不春(大麥也。

    荠甘菜也)菱苕故不秋(菱苕草屬也)故儒教漸至也。

    殷湯改祝。

    孔釣不綱(桀君無道。

    置網祝日。

    從天地四方來者皆入吾此網。

    殷湯除其三面。

    唯開一面改祝日。

    請負命者投吾此網。

    論語雲。

    子釣而不網。

    但以一釣取之。

    雖殺不多。

    此皆儒教漸行不殺之文也)老教中至也。

    一曰慈。

    二曰儉。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此道教謂之三寶也)釋教極至也。

    自鳥獸刍土違而必懲(律文之誡也)如有用釋教者。

    使人居乎漏盡。

    如有用老教者。

    使民至于沖和。

    如有用孔教者。

    使民登乎仁壽。

    是以大聖生于盛王(謂周昭之代)五天之人。

    千乘之邑。

    百乘之君。

    階于聖智者也(千乘之邑。

    百乘之君。

    謂淨飯王之諸侯也。

    以佛生之世國皆證果齊聖者也)二教生乎衰世。

    而大道踬于陵夷(自周第十二主幽王寵褒姒。

    失禦天下。

    平王遷都洛邑。

    諸侯專征禮樂崩壞。

    謂之衰周也)故老聖潛其龍德隐于柱下。

    紫氣浮關邁于流沙(老子為周柱下史見周德淩遲。

    遂出關往流沙。

    因為關令尹喜說道德二篇也)仲尼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

    自衛返魯而修春秋。

    感其靈應。

    反袂拭面。

    稱吾道窮。

    皆非其志也(仲尼以魯哀公十一年自衛返魯。

    十四年西狩獲麟而修春秋也)而知道者關尹也。

    知儒道者顔回也。

    行二教者百王也。

    老氏為高仙。

    仲尼為素王。

    聖謀洋洋與天地而無窮者也。

    時有愠見者曰(此乃假賓主問)若不貶二教已甚矣而胡德之欤(胡何也。

    乃可教而何德之有)餘謂彼不知矛楯者也(昔有賣矛楯者。

    雙誇其功。

    言楯則矛刺不入。

    言矛則能穿十楯。

    或雲賣汝矛而穿汝楯。

    如何彼無詞矣)吾經以二士為至化今鄙之(為迦葉為老子。

    儒童為仲尼也)則何反其義哉。

    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大聖示滅焉。

    是日也黑雲四起。

    大風動地。

    西方有白虹十二道。

    南北通貫。

    連夜不滅。

    王問太史扈多。

    扈多曰。

    西方有大聖人滅。

    是其衰相耳。

    初穆王聞西方有聖人。

    又亟覩光氣(亟數也)慮非周道所宜(慮其聖人來侵土墳也)命呂侯會諸侯于塗山(塗山在會稽吳越分野呂侯呂級也)以備其變至。

    是靡不大啟沃也(今聞西方聖人滅無不慶悅也)昔大聖顧托大龜氏法藏(大龜氏則大迦葉姓。

    受如來之顧命也)事畢詣于雙林道場(即俱屍那城跋提河畔也)末命七寶床上。

    北首而卧。

    于靜夜中寂然無聲。

    正遍知月隐于大涅盤山(佛身喻月。

    圓寂喻山)萬彙号恸。

    泉填嶽墜。

    惡星驟堕。

    諸河返流。

    阿難心沒憂海。

    羅睺羅但觀無常。

    有學無學怆然悠逝。

    諸天稱曰。

    苦哉其娑羅林(梵雲娑羅。

    此雲堅固。

    淩冬不凋也)四雙八隻合為二樹。

    垂條下掩。

    離離皓素如白鶴色。

    以是謂之鶴樹也。

    勁葉含霜淩冬不凋。

    故謂之堅固林也。

    初大聖将複乎無為(則未滅前)發毘舍離至于南河岸上。

    履大方石。

    顧阿難曰。

    此吾最後望金剛座及王舍城。

    所留之迹也(毘舍離國在恒河南中天竺界七百裡。

    賢聖于中結集處。

    即毘耶離國也)故今石上有佛雙趾。

    長尺有咫(一尺八寸也)廣三之一(闊六寸也)下有千輻輪相。

    指端萬字花文及瓶魚等。

    光爛爛焉(至今石上有此文見)自古邪徒毀而還複原。

    茲聖人寄迹以表教。

    教存而迹不亡。

    觀者泣其依然則長想之懷有在矣。

    周之二月今十二月也(周朝十一月建子之月為歲首。

    則今十二月乃是周之二月也)十五日西土之晦也(西國于一月三十日内。

    分前十五日為白月。

    後十五日為黑月。

    自月一日為白月朔十五日為白月晦。

    自十六日為黑月朔盡日為黑月晦也)彼十二月各以星名呼之(正月利咀啰。

    二月吠舍佉。

    三月逝瑟咤。

    四月頞沙茶。

    五月室啰伐拏。

    六月波啰缽陀。

    七月頞濕縛庾阇。

    八月迦剌底迦。

    九月伽始啰。

    十月報沙。

    十一月磨佉。

    十二月頗勒窭拏也)星始為朔。

    星盡為晦。

    故此十六日當彼之朔也。

    合三十日成(前十五日白月。

    後十五日為黑月也)半月前号黑魄死(謂月初黑景漸消也)後半月号白明生也(謂十六日時月光正盛)分十二月為三時。

    肇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為熱際(謂夏正也)自是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為雨際。

    自是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為寒際。

    涼暑之風稍與此曆象會耳。

    古者三代之正有所取舍。

    夏後氏尚黑建寅為正(夏禹姒姓。

    名文命。

    以天錫玄珪之瑞。

    以建寅之月為武首。

    号人正。

    祭祀旌旗衣服皆尚黑。

    以平旦為朔也)殷人尚白建醜為正(殷湯子姓。

    名履。

    字天乙有白狼銜鈎之瑞。

    以建醜之月為歲首。

    号地正。

    祭祀旌旗衣服皆尚白。

    以五更時為朔也)周人尚赤建子為正(周姬姓。

    名發。

    有火流王屋之瑞。

    以建子之月為歲首号天正。

    祭祀旌旗衣服皆尚赤。

    以夜半為朔也)而大聖在乎周年。

    故得以十一月言正。

    異乎今之世也(佛既生周代。

    凡經中所有年月。

    皆取周朝正朔。

    與今建寅夏正别也)是月也天地否閉。

    龍蛇斯蟄。

    微陽潛布于下泉。

    匃萌未達于上土。

    以茲生者應氣運而來。

    以茲滅者應代謝而去也(北山和尚以佛滅乃用周正涅盤。

    與今之二月十五日涅盤别也。

    句萌則物初生如鈎也。

    萌生也)夫居終而不能死者非聖人也(聖人與物無滞。

    其生也示相同凡。

    其滅也示化歸真。

    雖現生而無生。

    雖示滅而非滅也)既死而不能生者非聖人也(此方緣盡見化他方非同小聖灰身而已故雲常在靈鹫山而實不滅度也)非死非生而能死生者。

    是謂大聖人也(本不屬于生死而示同生死。

    真大聖也)而六合之間。

    萬類職之。

    未捐于有為。

    未窳于無為。

    生而複生。

    未始有極。

    而聖人應生者。

    亦何有極焉(職主也。

    捐舍也。

    窳憜也。

    佛是萬類之主。

    而未舍于有為故示相。

    未怠憜于無為故化終而歸寂。

    此方緣盡他方化故未有極盡者也)是以大聖生可生之世。

    滅可滅之世。

    生滅在物。

    固不在己也(示相生滅。

    真本元無。

    故雲而衆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隐)八日而生。

    表始華而就滿也(周四月佛生是今二月也。

    物正榮華。

    八日者月漸圓滿也)十五日而滅者。

    顯自盈而之虧也(以十五日月圓之極。

    慮衆生起常見。

    故現無常十六之後。

    月漸虧也)滿則滋華。

    虧則害盈(以八日漸滿故滋于榮也。

    以十五日後漸虧故害盈也)揆其日。

    是以見生滅之有為耳。

    又方晝而誕。

    反晝而逝者。

    蓋生顯死晦。

    旦勤夕逸之征也(佛生以晝入滅以夜者。

    蓋生則顯明也。

    死則晦暗也。

    又生居旦必有勤勞之用。

    死居夕乃是閑逸之義也)嗟乎群生紛紛若乎在夢。

    或有見佛生者滅者近者久者體常存者本不生者(随心所悟不同。

    化相雖有多般。

    法身本無生滅也)譬同室而異夢。

    彼夢者不知彼所夢也。

    且有大覺而後知彼所夢者也(有聖教說。

    佛以四月八日生。

    七月十五日降生。

    二月八日逾城。

    十二月八日成道。

    二月十五日入滅。

    又有聖教。

    以二月八日生。

    二月八日逾城。

    二日八日入滅。

    又有以二月八日生。

    十二月八日逾城。

    十月八日成道。

    十二月十五日入滅。

    諸部所記不同。

    如一室而異夢也)果有其分而異者不能合其同而同者不能離其異也(以今四月八日生者。

    據夏正說以二月八日生。

    據周正說即今北山和尚是也。

    俱以二月八日。

    乃天竺小乘别部所計也)有以莊王十年為佛生時。

    按據魯史。

    曲裁經意。

    但多穿鑿之美(此乃費長房。

    以周莊王十年是魯莊公四年。

    恒星不見。

    星殒如雨。

    便為佛生。

    此乃據春秋妄為穿鑿也。

    佛生是周第四主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

    莊王是第十五主也。

    又恒星不見。

    是四月五日。

    乃是佛滅度後。

    文殊菩薩于雪山化五百仙人而歸本國。

    光明掩于恒星不見也)有以三月十五日為佛滅時。

    蓋西域他俾羅部之言。

    餘則不然也。

    老聖為秦佚之吊。

    若複歸周也(莊子雲秦佚入吊。

    老子三号而出也)仲尼夢奠于兩楹(仲尼雲。

    夏後氏葬于東楹。

    周人葬于西楹。

    殷人于兩楹之間。

    吾殷人之後。

    其亡乎遂卒也)俯萬化而同盡也。

    天智出宇宙。

    死齊宇宙。

    其真耶其權耶。

    真則象聖。

    權則乃聖。

    匪真匪權。

    則以見起滅之心矣(宇宙者天地也。

    若人智出天地。

    而生死與天地萬物同者。

    問其是真耶是權耶。

    若是真則象稱于聖矣。

    若是權化亦乃得為聖焉。

    除斯之外若不屬。

    真之與權則無由達生死之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