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關燈
小
中
大
,蓋有生必有死也。
我佛慈悲,開示八萬四千法蘊,以超越輪回、解脫生死為指歸,而于人中廣為宣說,勿求人天福報,吾國所譯經論中,已詳言之矣!惟于度亡之道,則尚未有專經。
世俗以壽生血盆太陽太陰眼光竈神胎骨分珠妙沙等僞經報答死者,是以死者為已入地獄,或已為餓鬼,藥不對症,從有仁人孝子,無裨死者于萬一,是誠大可哀憐也!中陰救度,無上乘中,有多種密法。
死者靈識,在此時期,昏迷複清醒,清醒又昏迷,救之之道,端在其清醒之際,如法指導,且在使其數數清醒,而勿令長久昏迷,俾多得指導之機會。
菩提學會,現已從藏文譯述其法,隻以密法限于戒律,須有師承,未經如法灌頂,不得妄授,雖付刊印,未敢流通。
今閱張居士所重譯中陰救度法,我佛救濟群倫之醒醐妙寶,乃亦見于歐西文字之中,佛法不可思議,于斯益信也!張居士願有人能取藏文原本更校治之,使臻美善,此誠本會之責也,請以此為息壤。
丙子秋臨海屈映光序于上海菩提學會 蓮菩提謹附贅白: 屈大開士此序文,為已排妥前面諸序後所收到,故雖為與本編極關切之一序,反而居殿。
但可留餘地,便贅瑣談,祈以非侮為幸。
按本書英文本中,正文之下附注極多。
全書共有二百六十餘面,除纂述者伊文思博士自弁言一首圖像說明數頁,及另一巫綽夫約翰博士,取此書與印度教之瑜伽等比論、一篇長序文外,伊博士于正文以前,尚有一極長之緒論。
正文以後,更有極長之餘論。
其緒論内容目次如下:(一)巴多脫卓法之重要(二)表法原文作符号說,(三)中陰七七之奧義,(四)五大地水火風空根本五大之密教義,(五)正智略解,(六)西藏葬送儀,(七)中陰境界略說,(八)中陰現相之心理說,(九)冥判說,(十)轉生說,(十一)宇宙觀,(十二)根本教義之提綱,(十三)本書手鈔原本述要,(十四)巴多脫卓法之源流,(十五)本書之英譯及纂集。
其餘論内容目如下:(一)瑜伽學說,(二)丹特羅學略論,(三)曼特羅即真言學略論,(四)上師與弟子及灌頂攝受略說,(五)實相說,(六)南北兩傳之佛教及與基督教之比較,(七)中世紀基督教之冥判說。
以上緒論餘論及其開首弁序等文,占本書大半之篇幅,極具精采,且十九皆為學密乘尤其學藏密者必讀之文字。
雖其用意在極力介紹正知見于西洋學者,然敢謂其中亦甚多為吾東洋佛非佛徒尚未及知或不免誤解之處。
即以文藝論,亦斐然一偉大著作品。
蓮菩提牽于俗緣,且須修學有定課,世出世學,根底又極劣,今惟勉譯是法之正文而已,然甚盼國中大德,如菩提學會中不乏通習藏英文之學者,對于本法,或即取此原書英文本,全部譯出,或取他種藏文刻本,譯成巨帙,使無上醍醐之中陰妙法,放大光明于中土,且不緻令吾華對于彼早應與吾人連體之密教典乘,反落他人之後,似亦當務之急者。
又此書譯英之達瓦喇嘛,先為英國駐藏政治官覓聘作譯人,後為英政府招緻任印度喀耳克塔大學之藏文總教授,英藏賴以多所溝通,已有年所。
反觀吾國,絕未聞有設藏文科目于何者之大學,此而如再不疾起直追,迎頭趕上,區區之愚,誠恐藏方之向我,障礙滋多,而大好邊陲,前途黯淡,在此不在彼,則又豈非吾國朝野上下所當共同注意者耶! 中陰救度密法重譯述緣 夫三界如火宅,衆生沒在苦,我能仁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興于世。
其一大事因緣者,最簡單言之,無非拯拔群倫,出穢若愚迷之輪回生死,登常樂我淨之涅槃智岸。
已既利濟,還當同樣利濟他人而已。
教自天竺。
金口圓宣,初固無何大小等乘之分别也。
洎自雙林息照,結集分流——執拘于業力之片面理事者,有如今之南傳教;誇大于般若之玄深高調者,有如今之東行教;獨其晚成于西藏之北傳一脈,則小大融通,有如我宗喀巴祖師之菩提道次第廣論所弘明者。
近歲以來,世漸明藏傳佛教之博大精深,醇正完備,匪特東洋,即在歐西甚不乏佛徒中志士學人,舍漢日南洋大小諸宗,而砥砺研求于西藏佛教之經律論密者,豈無故哉?! 蓋藏傳佛教,歸納所謂小大諸乘為下中上三士之整個菩提道,而一梯以階之。
經緯于性相中觀華嚴等以為學之基,而趣求四級密乘乃至無上瑜伽以克行之證.其步伐組織,理論實踐,實超越于南東二傳遠甚也。
當慨乎吾國自晚宋以降,舉凡文化宗教,乃至科哲,所以委靡不振者,有三大病根:一喜自貢高,二故步自封,三因循苟
我佛慈悲,開示八萬四千法蘊,以超越輪回、解脫生死為指歸,而于人中廣為宣說,勿求人天福報,吾國所譯經論中,已詳言之矣!惟于度亡之道,則尚未有專經。
世俗以壽生血盆太陽太陰眼光竈神胎骨分珠妙沙等僞經報答死者,是以死者為已入地獄,或已為餓鬼,藥不對症,從有仁人孝子,無裨死者于萬一,是誠大可哀憐也!中陰救度,無上乘中,有多種密法。
死者靈識,在此時期,昏迷複清醒,清醒又昏迷,救之之道,端在其清醒之際,如法指導,且在使其數數清醒,而勿令長久昏迷,俾多得指導之機會。
菩提學會,現已從藏文譯述其法,隻以密法限于戒律,須有師承,未經如法灌頂,不得妄授,雖付刊印,未敢流通。
今閱張居士所重譯中陰救度法,我佛救濟群倫之醒醐妙寶,乃亦見于歐西文字之中,佛法不可思議,于斯益信也!張居士願有人能取藏文原本更校治之,使臻美善,此誠本會之責也,請以此為息壤。
丙子秋臨海屈映光序于上海菩提學會 蓮菩提謹附贅白: 屈大開士此序文,為已排妥前面諸序後所收到,故雖為與本編極關切之一序,反而居殿。
但可留餘地,便贅瑣談,祈以非侮為幸。
按本書英文本中,正文之下附注極多。
全書共有二百六十餘面,除纂述者伊文思博士自弁言一首圖像說明數頁,及另一巫綽夫約翰博士,取此書與印度教之瑜伽等比論、一篇長序文外,伊博士于正文以前,尚有一極長之緒論。
正文以後,更有極長之餘論。
其緒論内容目次如下:(一)巴多脫卓法之重要(二)表法原文作符号說,(三)中陰七七之奧義,(四)五大地水火風空根本五大之密教義,(五)正智略解,(六)西藏葬送儀,(七)中陰境界略說,(八)中陰現相之心理說,(九)冥判說,(十)轉生說,(十一)宇宙觀,(十二)根本教義之提綱,(十三)本書手鈔原本述要,(十四)巴多脫卓法之源流,(十五)本書之英譯及纂集。
其餘論内容目如下:(一)瑜伽學說,(二)丹特羅學略論,(三)曼特羅即真言學略論,(四)上師與弟子及灌頂攝受略說,(五)實相說,(六)南北兩傳之佛教及與基督教之比較,(七)中世紀基督教之冥判說。
以上緒論餘論及其開首弁序等文,占本書大半之篇幅,極具精采,且十九皆為學密乘尤其學藏密者必讀之文字。
雖其用意在極力介紹正知見于西洋學者,然敢謂其中亦甚多為吾東洋佛非佛徒尚未及知或不免誤解之處。
即以文藝論,亦斐然一偉大著作品。
蓮菩提牽于俗緣,且須修學有定課,世出世學,根底又極劣,今惟勉譯是法之正文而已,然甚盼國中大德,如菩提學會中不乏通習藏英文之學者,對于本法,或即取此原書英文本,全部譯出,或取他種藏文刻本,譯成巨帙,使無上醍醐之中陰妙法,放大光明于中土,且不緻令吾華對于彼早應與吾人連體之密教典乘,反落他人之後,似亦當務之急者。
又此書譯英之達瓦喇嘛,先為英國駐藏政治官覓聘作譯人,後為英政府招緻任印度喀耳克塔大學之藏文總教授,英藏賴以多所溝通,已有年所。
反觀吾國,絕未聞有設藏文科目于何者之大學,此而如再不疾起直追,迎頭趕上,區區之愚,誠恐藏方之向我,障礙滋多,而大好邊陲,前途黯淡,在此不在彼,則又豈非吾國朝野上下所當共同注意者耶! 中陰救度密法重譯述緣 夫三界如火宅,衆生沒在苦,我能仁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興于世。
其一大事因緣者,最簡單言之,無非拯拔群倫,出穢若愚迷之輪回生死,登常樂我淨之涅槃智岸。
已既利濟,還當同樣利濟他人而已。
教自天竺。
金口圓宣,初固無何大小等乘之分别也。
洎自雙林息照,結集分流——執拘于業力之片面理事者,有如今之南傳教;誇大于般若之玄深高調者,有如今之東行教;獨其晚成于西藏之北傳一脈,則小大融通,有如我宗喀巴祖師之菩提道次第廣論所弘明者。
近歲以來,世漸明藏傳佛教之博大精深,醇正完備,匪特東洋,即在歐西甚不乏佛徒中志士學人,舍漢日南洋大小諸宗,而砥砺研求于西藏佛教之經律論密者,豈無故哉?! 蓋藏傳佛教,歸納所謂小大諸乘為下中上三士之整個菩提道,而一梯以階之。
經緯于性相中觀華嚴等以為學之基,而趣求四級密乘乃至無上瑜伽以克行之證.其步伐組織,理論實踐,實超越于南東二傳遠甚也。
當慨乎吾國自晚宋以降,舉凡文化宗教,乃至科哲,所以委靡不振者,有三大病根:一喜自貢高,二故步自封,三因循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