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悟佛果禅師語錄卷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
心便是佛。
故雲佛語心乃是宗也。
此宗無門乃是法門。
古人太殺老婆拖泥涉水。
若一舉便透。
猶較些子。
或窮研義理。
卒摸索不著。
示智祖禅德 世尊拈華迦葉微笑。
二祖禮拜達磨傳心。
豈有他哉。
箭鋒相拄也。
當其神契理禦。
非言思所測。
唯知有向上宗風者證之。
雖千萬億載。
猶旦暮爾。
是故乃佛乃祖求人初不草草。
要是純剛打就利根上智。
然後提其要擊其節。
如膠投漆。
舉一明三阿辘辘地。
無窠窟絕滲漏底。
始可首肯。
更須淘煉。
到盤錯交加人所不能窮诘辨别處。
綽綽然遊刃有餘。
當受用時。
浸淫露手段。
有超宗越格。
不傍師旨獨出胸襟。
壁立千仞驚群敵勝。
方堪付授。
法既不輕道亦尊嚴。
所謂源深流長也。
從上古德。
動盡平生。
或三十二十年。
靠個入處。
期徹頭徹尾去。
志既有力用心堅确。
是以成就得來擲地金聲。
大丈夫兒。
攀上景仰不得不然。
彼既能爾。
我豈不能耶。
況透脫死生窮未來際。
一得永得當深固根本。
根本既固。
枝葉不得不郁茂。
但于一切時令長在。
勿使走作。
湛湛澄澄吞爍群象。
四大六根皆家具爾。
況知見語言解會耶。
一時到底放下。
到至實平常大安穩處。
了無纖芥可得。
隻恁随處輕安真無心道人也。
保任此無心究竟佛亦不存。
喚甚作衆生菩提亦不立。
喚甚作煩惱翛然永脫。
應時納祐。
遇茶吃茶遇飯吃飯。
縱處阛阓如山林。
初無二種見。
假使緻之蓮華座上。
亦不生忻。
抑之九泉之下。
亦不起厭。
随處建立又是赢得邊事。
何有于我哉。
大迦葉雲。
法法本來法。
無法無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不法。
古人得旨之後。
多深藏不欲人知。
恐生事也。
抑不得已被人捉出。
亦不牢讓。
蓋無心矣。
至于垂慈示方便。
亦隻随家豐儉。
如俱胝一指。
打地唯打地。
秘魔擎叉。
無業莫妄想。
面壁降魔。
舞笏骨剉。
初不拘格轍勝負。
唯務要人各知歸休歇。
不起見刺向鬼窟裡弄精魂。
卓卓叮咛到脫體安隐之地。
乃妙旨也。
伶利漢。
腳跟須點地。
脊梁要硬似鐵。
遊人間世幻視萬緣。
把住作主不徇人情。
截斷人我脫去知解。
直下以見性成佛直指妙心為階梯。
及至作用應緣不落窠臼。
辦一片長久。
守寂淡身心。
于塵勞中透脫去。
乃善之又善者也。
示諸禅人 道本無言。
法本不生。
以無言言顯不生法。
更無第二頭。
才拟追捕。
已蹉過也。
是故祖師西來特唱此事。
隻貴言外體取機外薦取。
自非上上根器。
何能蓦爾承當得。
然有志于是者。
豈計程限。
要須立處孤危。
辦得一刀兩段。
猛利身心放下複子靠著個似咬豬狗惡手段底。
盡情将從前學解露布粘皮貼肉知見。
一倒打揲。
卻使胸次空勞勞地。
己思不露一物不為。
便能徹底契證。
與從上來不移易一毫發許。
直得如此。
更須知有向上超師作略始得。
所以古者問佛向上。
答非佛。
又答。
方便呼為佛。
則見性成佛乃筌蹄爾。
是中雲何指東畫西。
直須密契自能将護。
方得灑灑落落。
更說甚證涅槃契生死。
皆增語也。
雖然隻山僧恁麼道。
也未可取為極則。
始免佛病祖病。
大丈夫漢。
圖心要參。
豈可立限劑耶。
但辦卻深信一往向前。
未有不腳踏著實地者。
日新日新日日新。
日損日損日日損退步到底便是也至了是亦不立此正是作工夫處。
示蔣待制 襄陽郡王常侍。
參沩山大圓得旨。
有僧從沩山來。
常侍問。
山頭老漢有何言句。
僧雲。
人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山豎拂子。
常侍雲。
山中如何領解。
僧雲。
山中商量。
即色明心。
附物顯理。
常侍雲。
會便會。
著甚死急。
汝速去。
侍有書與老師。
僧馳書回。
沩山折見畫一圓相。
于中書個日字。
沩山呵呵大笑雲。
誰知吾千裡外有個知音。
仰山雲。
也隻未在。
沩山雲。
子又作麼生。
仰山于地上作一圓相。
書個日字。
以腳抹之而去。
看他得底人步驟趣向。
豈守窠窟耶。
個裡若善觀其變。
則能原其心。
既能原其心。
則有自由分。
既有自由分。
則不随他去也。
既不随他去。
何往而不自得哉。
每接士大夫。
多言塵事萦絆未暇。
及此待稍撥剔了。
然後存心體究。
此雖誠實之言。
隻以塵勞為務。
頭出頭沒爛骨董地。
熟了隻喚作塵事。
更待撥卻塵緣。
方可趣入。
其所謂終日行而未嘗行。
終日用而未嘗用。
豈是塵勞之外。
别有此段大因緣耶。
殊不知。
大寶聚上放大寶光輝天焯地。
不自省悟承當。
更去外求轉益辛勤。
豈為至要。
若具大根器。
不必看古人言句公案。
但隻從朝起正卻念靜卻心。
凡所指呼作為一番。
作為一番再更提起審詳看。
從何處起是個甚物作為。
得如許多。
當塵緣中一透。
一切諸緣靡不皆是。
何待撥剔。
即此便可超宗越格。
于
心便是佛。
故雲佛語心乃是宗也。
此宗無門乃是法門。
古人太殺老婆拖泥涉水。
若一舉便透。
猶較些子。
或窮研義理。
卒摸索不著。
示智祖禅德 世尊拈華迦葉微笑。
二祖禮拜達磨傳心。
豈有他哉。
箭鋒相拄也。
當其神契理禦。
非言思所測。
唯知有向上宗風者證之。
雖千萬億載。
猶旦暮爾。
是故乃佛乃祖求人初不草草。
要是純剛打就利根上智。
然後提其要擊其節。
如膠投漆。
舉一明三阿辘辘地。
無窠窟絕滲漏底。
始可首肯。
更須淘煉。
到盤錯交加人所不能窮诘辨别處。
綽綽然遊刃有餘。
當受用時。
浸淫露手段。
有超宗越格。
不傍師旨獨出胸襟。
壁立千仞驚群敵勝。
方堪付授。
法既不輕道亦尊嚴。
所謂源深流長也。
從上古德。
動盡平生。
或三十二十年。
靠個入處。
期徹頭徹尾去。
志既有力用心堅确。
是以成就得來擲地金聲。
大丈夫兒。
攀上景仰不得不然。
彼既能爾。
我豈不能耶。
況透脫死生窮未來際。
一得永得當深固根本。
根本既固。
枝葉不得不郁茂。
但于一切時令長在。
勿使走作。
湛湛澄澄吞爍群象。
四大六根皆家具爾。
況知見語言解會耶。
一時到底放下。
到至實平常大安穩處。
了無纖芥可得。
隻恁随處輕安真無心道人也。
保任此無心究竟佛亦不存。
喚甚作衆生菩提亦不立。
喚甚作煩惱翛然永脫。
應時納祐。
遇茶吃茶遇飯吃飯。
縱處阛阓如山林。
初無二種見。
假使緻之蓮華座上。
亦不生忻。
抑之九泉之下。
亦不起厭。
随處建立又是赢得邊事。
何有于我哉。
大迦葉雲。
法法本來法。
無法無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不法。
古人得旨之後。
多深藏不欲人知。
恐生事也。
抑不得已被人捉出。
亦不牢讓。
蓋無心矣。
至于垂慈示方便。
亦隻随家豐儉。
如俱胝一指。
打地唯打地。
秘魔擎叉。
無業莫妄想。
面壁降魔。
舞笏骨剉。
初不拘格轍勝負。
唯務要人各知歸休歇。
不起見刺向鬼窟裡弄精魂。
卓卓叮咛到脫體安隐之地。
乃妙旨也。
伶利漢。
腳跟須點地。
脊梁要硬似鐵。
遊人間世幻視萬緣。
把住作主不徇人情。
截斷人我脫去知解。
直下以見性成佛直指妙心為階梯。
及至作用應緣不落窠臼。
辦一片長久。
守寂淡身心。
于塵勞中透脫去。
乃善之又善者也。
示諸禅人 道本無言。
法本不生。
以無言言顯不生法。
更無第二頭。
才拟追捕。
已蹉過也。
是故祖師西來特唱此事。
隻貴言外體取機外薦取。
自非上上根器。
何能蓦爾承當得。
然有志于是者。
豈計程限。
要須立處孤危。
辦得一刀兩段。
猛利身心放下複子靠著個似咬豬狗惡手段底。
盡情将從前學解露布粘皮貼肉知見。
一倒打揲。
卻使胸次空勞勞地。
己思不露一物不為。
便能徹底契證。
與從上來不移易一毫發許。
直得如此。
更須知有向上超師作略始得。
所以古者問佛向上。
答非佛。
又答。
方便呼為佛。
則見性成佛乃筌蹄爾。
是中雲何指東畫西。
直須密契自能将護。
方得灑灑落落。
更說甚證涅槃契生死。
皆增語也。
雖然隻山僧恁麼道。
也未可取為極則。
始免佛病祖病。
大丈夫漢。
圖心要參。
豈可立限劑耶。
但辦卻深信一往向前。
未有不腳踏著實地者。
日新日新日日新。
日損日損日日損退步到底便是也至了是亦不立此正是作工夫處。
示蔣待制 襄陽郡王常侍。
參沩山大圓得旨。
有僧從沩山來。
常侍問。
山頭老漢有何言句。
僧雲。
人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山豎拂子。
常侍雲。
山中如何領解。
僧雲。
山中商量。
即色明心。
附物顯理。
常侍雲。
會便會。
著甚死急。
汝速去。
侍有書與老師。
僧馳書回。
沩山折見畫一圓相。
于中書個日字。
沩山呵呵大笑雲。
誰知吾千裡外有個知音。
仰山雲。
也隻未在。
沩山雲。
子又作麼生。
仰山于地上作一圓相。
書個日字。
以腳抹之而去。
看他得底人步驟趣向。
豈守窠窟耶。
個裡若善觀其變。
則能原其心。
既能原其心。
則有自由分。
既有自由分。
則不随他去也。
既不随他去。
何往而不自得哉。
每接士大夫。
多言塵事萦絆未暇。
及此待稍撥剔了。
然後存心體究。
此雖誠實之言。
隻以塵勞為務。
頭出頭沒爛骨董地。
熟了隻喚作塵事。
更待撥卻塵緣。
方可趣入。
其所謂終日行而未嘗行。
終日用而未嘗用。
豈是塵勞之外。
别有此段大因緣耶。
殊不知。
大寶聚上放大寶光輝天焯地。
不自省悟承當。
更去外求轉益辛勤。
豈為至要。
若具大根器。
不必看古人言句公案。
但隻從朝起正卻念靜卻心。
凡所指呼作為一番。
作為一番再更提起審詳看。
從何處起是個甚物作為。
得如許多。
當塵緣中一透。
一切諸緣靡不皆是。
何待撥剔。
即此便可超宗越格。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