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間。
乍行乍止。
皆裘毼駝馬之像。
及旌旗槊纛之形。
易貌移質倏忽千變。
遙瞻極著。
漸近而微。
法師初睹謂為賊衆。
漸近見滅乃知妖鬼。
又聞空中聲言。
勿怖勿怖。
由此稍安。
經八十餘裡見第一烽。
恐候者見乃隐伏沙溝。
至夜方發。
到烽西見水下飲。
盥手訖欲取皮囊盛水。
有一箭飒來幾中于膝。
須臾更一箭來知為他見。
乃大言曰。
我是僧從京師來。
汝莫射我。
即牽馬向烽。
烽上人亦開門而出。
相見知是僧。
将入見校尉王祥。
祥命爇火令看曰。
非我河西僧。
實似京師來也。
具問行意。
法師報曰。
校尉頗聞涼州人說有僧玄奘欲向婆羅門國求法不。
答曰。
聞承奘師已東還。
何因到此。
法師引示馬上章疏及名字。
彼乃信。
仍言西路艱遠師終不達。
今亦不與師罪。
弟子炖煌人欲送師向炖煌。
彼有張皎法師。
欽賢尚德見師必喜。
請就之。
法師對曰。
奘桑梓洛陽少而慕道。
兩京知法之匠。
吳蜀一藝之僧。
無不負笈從之窮其所解對揚談論。
亦忝為時宗欲養己修名。
豈劣檀越炖煌耶。
然恨佛化經有不周。
義有所阙。
故無貪性命。
不憚艱危。
誓往西方。
遵求遺法。
檀越不相勵勉專勸退還。
豈謂同厭塵勞共樹涅槃之因也。
必欲拘留任即刑罰。
奘終不東移一步以負先心。
祥聞之憫然曰。
弟子多幸得逢遇師。
敢不随喜。
師疲倦且卧待明。
自送指示塗路。
遂拂筵安置至曉。
法師食訖祥使人盛水及麨餅。
自送至十餘裡。
雲師從此路徑向第四烽。
彼人亦有善心。
又是弟子骨肉。
姓王名伯隴。
至彼可言弟子遣師來。
泣拜而别。
既去夜到第四烽。
恐為留難欲默取水而過。
至水未下間飛箭已至。
還如前報。
即急向之。
彼亦下來入烽。
烽官相問。
答欲往天竺路由于此。
第一烽王祥校尉故遣相過。
彼聞歡喜留宿。
更施大皮囊及馬麥。
相送雲。
師不須向第五烽。
彼人疏率恐生異圖。
可于此去百裡許。
有野馬泉。
更取水。
從是已去。
即莫賀延碛長八百餘裡。
古曰沙河。
上無飛鳥下無走獸。
複無水草。
是時顧影唯一但念觀音菩薩及般若心經。
初法師在蜀見一病人。
身瘡臭穢衣服破污。
慜将向寺施與衣服飲食之直。
病者慚愧乃授法師此經。
因常誦習至沙河間。
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
雖念觀音不能令去。
及誦此經發聲皆散。
在危獲濟實所憑焉。
時行百餘裡失道。
覓野馬泉不得。
下水欲飲袋重失手覆之。
千裡行資一朝斯罄。
又失路盤回不知所趣。
乃欲東歸還第四烽。
行十餘裡自念。
我先發願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
今何故來。
甯可就西而死。
豈歸東而生。
于是旋辔專念觀音西北而進。
是時四顧茫然人鳥俱絕。
夜則妖魑舉火爛若繁星。
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
雖遇如是心無所懼。
但苦水盡渴不能前。
是時四夜五日無一渧沾喉口腹幹燋。
幾将殒絕不複能進。
遂卧沙中默念觀音。
雖困不舍。
啟菩薩曰。
玄奘此行不求财利無冀名譽。
但為無上正法來耳。
仰惟菩薩慈念群生以救苦為務。
此為苦矣。
甯不知耶。
如是告時心心無辍。
至第五夜半忽有涼風觸身。
冷快如沐寒水。
遂得目明馬亦能起。
體既蘇息。
得少睡眠。
即于睡中夢一大神長數丈。
執戟麾曰。
何不強行而更卧也。
法師驚寤進發行可十裡。
馬忽異路制之不回。
經數裡忽見青草數畝。
下馬恣食。
去草十步欲回轉。
又到一池水。
甘澄鏡澈。
即而就飲。
身命重全人馬俱得蘇息。
計此應非舊水草。
固是菩薩慈悲為生。
其至誠通神皆此類也。
即就草池一日停息。
後日盛水取草進發。
更經兩日方出流沙到伊吾矣。
此等危難百千不能備序。
既至伊吾止一寺。
寺有漢僧三人。
中有一老者。
衣不及帶。
跣足出迎。
抱法師哭哀号鲠咽不能已已言。
豈期今日重見鄉人。
法師亦對之傷泣。
自外胡僧胡王悉來參谒。
王請屆所居備陳供養。
時高昌王麴文泰使人先在伊吾。
是日欲還。
适逢法師歸告其王。
王聞即日發使。
敕伊吾王遣法師來。
仍簡上馬數十匹。
遣貴臣驅駝設頓迎候。
比停十餘日。
王使至陳王意。
拜請殷勤。
法師意欲取可汗浮圖過。
既為高昌所請辭不獲免。
于是遂行涉南碛。
經六日至高昌界白力城。
時日已暮。
法師欲停城中。
官人及使者曰。
王城在近請進。
數換良馬前去。
法師先所乘赤馬留使後來。
即以其夜雞鳴時到王城。
門司啟王。
王敕開門。
法師入城。
王與侍人前後列燭。
自出宮迎法師入後院坐一重閣寶帳中。
拜問甚厚。
雲弟子自聞師名喜忘寝食。
量準塗路知師今夜必至。
與妻子皆未眠讀經敬待。
須臾王妃共數十侍女又來禮拜。
是時漸欲将曉。
言久疲倦欲眠。
王始還宮。
留數黃門侍宿。
旦法師未起。
王已至門。
率妃已下俱來禮問。
王雲。
弟子思量碛路艱阻。
師能獨來甚為奇也。
流淚稱歎不能已。
已遂設食解齋訖。
而宮側别有道場。
王自引法師居之。
遣閹人侍衛。
彼有彖法師曾學長安。
善知法相。
王珍之。
命來與法師相見。
少時出。
又命國統王法師。
年逾八十。
共法師同處。
仍遣勸住勿往西方。
法師不許。
停十餘日欲辭行。
王曰。
已令統師
乍行乍止。
皆裘毼駝馬之像。
及旌旗槊纛之形。
易貌移質倏忽千變。
遙瞻極著。
漸近而微。
法師初睹謂為賊衆。
漸近見滅乃知妖鬼。
又聞空中聲言。
勿怖勿怖。
由此稍安。
經八十餘裡見第一烽。
恐候者見乃隐伏沙溝。
至夜方發。
到烽西見水下飲。
盥手訖欲取皮囊盛水。
有一箭飒來幾中于膝。
須臾更一箭來知為他見。
乃大言曰。
我是僧從京師來。
汝莫射我。
即牽馬向烽。
烽上人亦開門而出。
相見知是僧。
将入見校尉王祥。
祥命爇火令看曰。
非我河西僧。
實似京師來也。
具問行意。
法師報曰。
校尉頗聞涼州人說有僧玄奘欲向婆羅門國求法不。
答曰。
聞承奘師已東還。
何因到此。
法師引示馬上章疏及名字。
彼乃信。
仍言西路艱遠師終不達。
今亦不與師罪。
弟子炖煌人欲送師向炖煌。
彼有張皎法師。
欽賢尚德見師必喜。
請就之。
法師對曰。
奘桑梓洛陽少而慕道。
兩京知法之匠。
吳蜀一藝之僧。
無不負笈從之窮其所解對揚談論。
亦忝為時宗欲養己修名。
豈劣檀越炖煌耶。
然恨佛化經有不周。
義有所阙。
故無貪性命。
不憚艱危。
誓往西方。
遵求遺法。
檀越不相勵勉專勸退還。
豈謂同厭塵勞共樹涅槃之因也。
必欲拘留任即刑罰。
奘終不東移一步以負先心。
祥聞之憫然曰。
弟子多幸得逢遇師。
敢不随喜。
師疲倦且卧待明。
自送指示塗路。
遂拂筵安置至曉。
法師食訖祥使人盛水及麨餅。
自送至十餘裡。
雲師從此路徑向第四烽。
彼人亦有善心。
又是弟子骨肉。
姓王名伯隴。
至彼可言弟子遣師來。
泣拜而别。
既去夜到第四烽。
恐為留難欲默取水而過。
至水未下間飛箭已至。
還如前報。
即急向之。
彼亦下來入烽。
烽官相問。
答欲往天竺路由于此。
第一烽王祥校尉故遣相過。
彼聞歡喜留宿。
更施大皮囊及馬麥。
相送雲。
師不須向第五烽。
彼人疏率恐生異圖。
可于此去百裡許。
有野馬泉。
更取水。
從是已去。
即莫賀延碛長八百餘裡。
古曰沙河。
上無飛鳥下無走獸。
複無水草。
是時顧影唯一但念觀音菩薩及般若心經。
初法師在蜀見一病人。
身瘡臭穢衣服破污。
慜将向寺施與衣服飲食之直。
病者慚愧乃授法師此經。
因常誦習至沙河間。
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
雖念觀音不能令去。
及誦此經發聲皆散。
在危獲濟實所憑焉。
時行百餘裡失道。
覓野馬泉不得。
下水欲飲袋重失手覆之。
千裡行資一朝斯罄。
又失路盤回不知所趣。
乃欲東歸還第四烽。
行十餘裡自念。
我先發願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
今何故來。
甯可就西而死。
豈歸東而生。
于是旋辔專念觀音西北而進。
是時四顧茫然人鳥俱絕。
夜則妖魑舉火爛若繁星。
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
雖遇如是心無所懼。
但苦水盡渴不能前。
是時四夜五日無一渧沾喉口腹幹燋。
幾将殒絕不複能進。
遂卧沙中默念觀音。
雖困不舍。
啟菩薩曰。
玄奘此行不求财利無冀名譽。
但為無上正法來耳。
仰惟菩薩慈念群生以救苦為務。
此為苦矣。
甯不知耶。
如是告時心心無辍。
至第五夜半忽有涼風觸身。
冷快如沐寒水。
遂得目明馬亦能起。
體既蘇息。
得少睡眠。
即于睡中夢一大神長數丈。
執戟麾曰。
何不強行而更卧也。
法師驚寤進發行可十裡。
馬忽異路制之不回。
經數裡忽見青草數畝。
下馬恣食。
去草十步欲回轉。
又到一池水。
甘澄鏡澈。
即而就飲。
身命重全人馬俱得蘇息。
計此應非舊水草。
固是菩薩慈悲為生。
其至誠通神皆此類也。
即就草池一日停息。
後日盛水取草進發。
更經兩日方出流沙到伊吾矣。
此等危難百千不能備序。
既至伊吾止一寺。
寺有漢僧三人。
中有一老者。
衣不及帶。
跣足出迎。
抱法師哭哀号鲠咽不能已已言。
豈期今日重見鄉人。
法師亦對之傷泣。
自外胡僧胡王悉來參谒。
王請屆所居備陳供養。
時高昌王麴文泰使人先在伊吾。
是日欲還。
适逢法師歸告其王。
王聞即日發使。
敕伊吾王遣法師來。
仍簡上馬數十匹。
遣貴臣驅駝設頓迎候。
比停十餘日。
王使至陳王意。
拜請殷勤。
法師意欲取可汗浮圖過。
既為高昌所請辭不獲免。
于是遂行涉南碛。
經六日至高昌界白力城。
時日已暮。
法師欲停城中。
官人及使者曰。
王城在近請進。
數換良馬前去。
法師先所乘赤馬留使後來。
即以其夜雞鳴時到王城。
門司啟王。
王敕開門。
法師入城。
王與侍人前後列燭。
自出宮迎法師入後院坐一重閣寶帳中。
拜問甚厚。
雲弟子自聞師名喜忘寝食。
量準塗路知師今夜必至。
與妻子皆未眠讀經敬待。
須臾王妃共數十侍女又來禮拜。
是時漸欲将曉。
言久疲倦欲眠。
王始還宮。
留數黃門侍宿。
旦法師未起。
王已至門。
率妃已下俱來禮問。
王雲。
弟子思量碛路艱阻。
師能獨來甚為奇也。
流淚稱歎不能已。
已遂設食解齋訖。
而宮側别有道場。
王自引法師居之。
遣閹人侍衛。
彼有彖法師曾學長安。
善知法相。
王珍之。
命來與法師相見。
少時出。
又命國統王法師。
年逾八十。
共法師同處。
仍遣勸住勿往西方。
法師不許。
停十餘日欲辭行。
王曰。
已令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