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關燈
十七地論以釋衆疑。

    即今之瑜伽師地論也。

    又言昔法顯智嚴亦一時之士。

    皆能求法導利群生。

    豈使高迹無追清風絕後。

    大丈夫會當繼之。

    于是結侶陳表有曌不許。

    諸人鹹退。

    唯法師不屈。

    既方事孤遊。

    又承西路艱險。

    乃自試其心以人間衆苦。

    種種調伏堪任不退。

    然始入塔啟請申其意。

    願乞衆聖冥加。

    使往還無梗。

    初法師之生也。

    母夢法師著白衣西去。

    母曰。

    汝是我子今欲何去。

    答曰。

    為求法故去。

    此則遊方之先兆也。

    貞觀三年秋八月。

    将欲首塗又求祥瑞。

    乃夜夢見大海中有蘇迷盧山。

    四寶所成極為嚴麗。

    意欲登山。

    而洪濤洶湧。

    又無船筏。

    不以為懼。

    乃決意而入。

    忽見石蓮華湧乎波外應足而生。

    卻而觀之随足而滅。

    須臾至山下。

    又峻峭不可上。

    試踴身自騰有抟飙飒至。

    扶而上升到山頂。

    四望廓然無複擁礙。

    喜而寤焉。

    遂即行矣。

    時年二十六也。

    時有秦州僧孝達。

    在京學涅槃經。

    功畢還鄉。

    遂與俱去至秦州停一宿。

    逢蘭州伴。

    又随去至蘭州一宿。

    遇涼州人送官馬歸。

    又随去至彼。

    停月餘日。

    道俗請開涅槃攝論及般若經。

    法師皆為開發。

    涼州為河西都會。

    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侶往來無有停絕。

    時開講日盛。

    有其人皆施珍寶稽颡贊歎歸還。

    各向其君長稱歎法師之美雲。

    欲西來求法于婆羅門國。

    以是西域諸城無不預發歡心嚴灑而待。

    散會之日珍施豐厚。

    金銀之錢口馬無數。

    法師受一半燃燈。

    餘外并施諸寺。

    時國政尚新。

    疆場未遠。

    禁約百姓不許出蕃。

    時李大亮為涼州都督。

    既奉嚴敕防禁特切。

    有人報亮雲。

    有僧從長安來欲向西國。

    不知何意。

    亮懼追法師問來由。

    法師報雲。

    欲西求法。

    亮聞之逼還京。

    彼有惠威法師。

    河西之領袖神悟聰哲。

    既重法師辭理。

    複聞求法之志深生随喜。

    密遣二弟子。

    一曰惠琳。

    二曰道整。

    竊送向西。

    自是不敢公出。

    乃晝伏夜行遂至瓜州。

    時刺史獨孤達聞法師至甚歡。

    供事殷厚。

    法師因訪西路。

    或有報雲。

    從此北行五十餘裡。

    有瓠蘆河下廣上狹。

    洄波甚急深不可渡。

    上置玉門關路必由之。

    即西境之襟喉也。

    關外西北又有五烽候望者居之。

    各相去百裡。

    中無水草。

    五烽之外即莫賀延碛伊吾國境。

    聞之愁愦。

    所乘之馬又死不知計出。

    沉默經月餘。

    未發之間涼州訪牒又至雲。

    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

    所在州縣宜嚴候捉。

    州吏李昌崇信之士。

    心疑法師。

    遂密将牒呈雲。

    師不是此耶。

    法師遲疑未報。

    昌曰。

    師須實語必是弟子為圖之。

    法師乃具實而答。

    昌聞深贊希有。

    曰師實能爾者為師毀卻文書。

    即于前裂壞之。

    仍雲。

    師須早去。

    自是益增憂惘所從二小僧。

    道整先向炖煌。

    唯惠琳在。

    知其不堪遠涉亦放還。

    遂貿易得馬一匹。

    但苦無人相引。

    即于所停寺彌勒像前啟請。

    願得一人相引渡關。

    其夜寺有胡僧達摩夢法師坐一蓮華向西而去。

    達摩私怪旦而來白。

    法師心喜為得行之征。

    然語達摩雲。

    夢為虛妄何足涉言。

    更入道場禮請。

    俄有一胡人來入禮佛。

    逐法師行二三匝。

    問其姓名。

    雲姓石字槃陀。

    此胡即請受戒。

    乃為授五戒。

    胡甚喜辭還。

    少時赍餅果更來。

    法師見其明健貌又恭肅。

    遂告行意。

    胡人許諾言。

    送師過五烽。

    法師大喜。

    乃更貿衣資為買馬而期焉。

    明日日欲下遂入草間。

    須臾彼胡更與一胡老翁。

    乘一瘦老赤馬相逐而至。

    法師心不怿。

    少胡曰。

    此翁極谙西路。

    來去伊吾三十餘反。

    故共俱來。

    望有平章耳。

    胡公因說西路險惡沙河阻遠。

    鬼魅熱風過無達者。

    徒侶衆多猶數迷失。

    況師單獨如何可行。

    願自斟量勿輕身命。

    法師報曰。

    貧道為求大法發趣西方。

    若不至婆羅門國終不東歸。

    縱死中途非所悔也。

    胡翁曰。

    師必去可乘我此馬。

    此馬往反伊吾已十五度。

    健而知道。

    師馬少不堪遠涉。

    法師乃竊念。

    在長安将發志西方日。

    有術人何弘達者。

    誦咒占觀多有所中。

    法師令占行事。

    達曰。

    師得去。

    去狀似乘一老赤瘦馬漆鞍橋前有鐵。

    既睹胡人所乘馬瘦赤鞍漆有鐵。

    與何言合。

    心以為當。

    遂換馬。

    胡翁歡喜禮敬而别。

    于是裝束。

    與少胡夜發。

    三更許到河遙見玉關。

    去關上流十裡許。

    兩岸可闊丈餘。

    傍有胡椒樹叢。

    胡乃斬木為橋。

    布草填沙。

    驅馬而過。

    法師既渡而喜。

    因解駕停憩。

    與胡人相去可五十餘步。

    各下褥而眠。

    少時胡人乃拔刀而起徐向法師。

    未到十步許又回。

    不知何意。

    疑有異心。

    即起誦經念觀音菩薩。

    胡人見已還卧遂眠。

    天欲明法師喚令起。

    取水盥漱解齋訖欲發。

    胡人曰。

    弟子将前途險遠又無水草。

    唯五烽下有水。

    必須夜到偷水而過。

    但一處被覺即是死人。

    不如歸還用為安隐。

    法師确然不回。

    乃俯仰而進。

    露刃張弓命法師前行。

    法師不肯居前。

    胡人自行數裡而住曰。

    弟子不能去。

    家累既大。

    而王法不可幹也。

    法師知其意遂任還。

    胡人曰。

    師必不達。

    如被擒捉相引奈何。

    法師報曰。

    縱使切割此身如微塵者終不相引。

    為陳重誓。

    其意乃上。

    與馬一匹勞謝而别。

    自是孑然孤遊沙漠矣。

    唯望骨聚馬糞等漸進。

    頃間忽有軍衆數百隊滿沙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