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五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于是。
世尊複告彼曰。
五比丘。
有五欲功德可愛.可樂.可意所念。
善欲相應。
雲何為五。
眼知色。
耳知聲。
鼻知香。
舌知味。
身知觸。
五比丘。
愚癡凡夫而不多聞。
不見善友。
不知聖法。
不禦聖法。
彼觸染貪著。
憍慠受入。
不見災患。
不見出要。
而取用之。
當知彼随弊魔。
自作弊魔。
堕弊魔手。
為魔網纏。
魔罥所纏。
不脫魔纏。
五比丘。
猶如野鹿。
為纏所纏。
當知彼随獵師。
自作獵師。
堕獵師手。
為獵師網纏。
獵師來已。
不能得脫。
如是。
五比丘。
愚癡凡夫而不多聞。
不見善友。
不知聖法。
不禦聖法。
彼于此五欲功德觸染貪著。
憍慠受入。
不見災患。
不見出要。
而取用之。
當知彼随弊魔。
自作弊魔。
堕弊魔手。
為魔網纏。
魔纏所纏。
不脫魔纏。
五比丘。
多聞聖弟子見善知識。
而知聖法。
又禦聖法。
彼于此五欲功德。
不觸.不染.不貪.不著。
亦不憍慠.不受入。
見災患。
見出要。
而取用之。
當知彼不随弊魔。
不自作魔。
不堕魔手。
不為魔網所纏。
不為魔纏所纏。
便解脫魔纏。
五比丘。
猶如野鹿得脫于纏。
當知彼不随獵師。
不自在獵師。
不堕獵師手。
不為獵師網所纏。
獵師來已。
則能得脫。
如是。
五比丘。
多聞聖弟子見善知識而知聖法。
又禦聖法。
彼于此五欲功德。
不觸.不染.不貪.不著。
亦不見憍慠.不受入。
見災患。
見出要。
而取用之。
當知彼不随弊魔。
不自在魔。
不堕魔手。
不為魔網所纏。
不為魔纏所纏。
便解脫魔纏。
五比丘。
若時如來出興于世。
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号佛.衆祐。
彼斷。
乃至五蓋.心穢.慧羸。
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禅成就遊。
彼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修學漏盡智通作證。
彼知此苦如真。
知此苦習.知此苦滅.知此苦滅道如真。
知此漏如真。
知此漏習.知此漏滅.知此漏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彼于爾時自在行。
自在住.自在坐.自在卧。
所以者何。
彼自見無量惡不善法盡。
是故彼自在行.自在住.自在坐.自在卧。
五比丘。
猶如無事無人民處。
彼有野鹿。
自在行.自在住.自在伏.自在卧。
所以者何。
彼野鹿不在獵師境界。
是故自在行.自在住.自在伏.自在卧。
如是。
五比丘。
比丘漏盡得無漏。
心解脫.慧解脫。
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彼于爾時自在行。
自在住.自在坐.自在卧。
所以者何。
彼自見無量惡不善法盡。
是故彼自在行.自在住.自在坐.自在卧。
五比丘。
是說無餘解脫。
是說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是說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佛說如是。
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羅摩經第三竟(四千一百二十一字)。
(二○五)中阿含晡利多品五下分結經第四(第五後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我曾說五下分結。
汝等受持耶。
諸比丘默然不答。
世尊複再三告諸比丘。
我曾說五下分結。
汝等受持耶。
諸比丘亦再三默然不答。
爾時。
尊者鬘童子在彼衆中。
于是。
尊者鬘童子即從坐起。
偏袒著衣。
叉手向佛。
白曰。
世尊曾說五下分結。
我受持之。
世尊問曰。
鬘童子。
我曾說五下分結。
汝受持耶。
尊者鬘童子答曰。
世尊曾說初下分結。
是我受持。
欲.恚.身見.戒取.疑。
世尊說第五下分結。
是我受持。
世尊诃曰。
鬘童子。
汝雲何受持我說五下分結。
鬘童子。
汝從何口受持我說五下分結耶。
鬘童子。
非為衆多異學來。
以嬰孩童子責數喻诘責汝耶。
鬘童子。
嬰孩幼小。
柔軟仰眠。
意無欲想。
況複欲心纏住耶。
然彼性使故。
說欲使。
鬘童子。
嬰孩幼小。
柔軟仰眠。
無衆生想。
況複恚心纏住耶。
然彼性使故。
說恚使。
鬘童子。
嬰孩幼小。
柔軟仰眠。
無自身想。
況複身見心纏住耶。
然彼性使故。
說身見使。
鬘童子。
嬰孩幼小。
柔軟仰眠。
無有戒想。
況複戒取心纏住耶。
然彼性使故。
說戒取使。
鬘童子。
嬰孩幼小。
柔軟仰眠。
無有法想。
況複疑心纏住耶。
然彼性使故。
說疑使。
鬘童子。
非為衆多異學來。
以此嬰孩童子責數喻诘責汝耶。
于是。
尊者鬘童子為世尊面诃責已。
内懷憂戚。
低頭默然。
失辯無言。
如有所伺。
彼時。
世尊面前诃責鬘童子已。
默然而住。
爾時。
尊者阿難立世尊後。
執扇扇佛。
于是。
尊者阿難叉手向佛。
白曰。
世尊。
今正是時。
善逝。
今正是時。
若世尊為諸比丘說五下分結者。
諸比丘從世尊聞已。
善受善持。
世尊告曰。
阿難。
谛聽。
善思念之。
尊者阿難白曰。
唯然。
當受教聽。
佛言。
阿難。
或有一為欲所纏。
欲心生已。
不知舍如真。
彼不知舍如真已。
欲轉熾盛。
不可制除。
是下分結。
阿難。
或有一為恚所纏。
恚心生已。
不知舍如真。
彼不知舍如真已。
恚轉熾盛。
不可制除。
是下分結。
阿難。
或有一為身見所纏。
身見心生已。
不知舍如真。
彼不知舍如真已。
身見轉盛。
不可制除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于是。
世尊複告彼曰。
五比丘。
有五欲功德可愛.可樂.可意所念。
善欲相應。
雲何為五。
眼知色。
耳知聲。
鼻知香。
舌知味。
身知觸。
五比丘。
愚癡凡夫而不多聞。
不見善友。
不知聖法。
不禦聖法。
彼觸染貪著。
憍慠受入。
不見災患。
不見出要。
而取用之。
當知彼随弊魔。
自作弊魔。
堕弊魔手。
為魔網纏。
魔罥所纏。
不脫魔纏。
五比丘。
猶如野鹿。
為纏所纏。
當知彼随獵師。
自作獵師。
堕獵師手。
為獵師網纏。
獵師來已。
不能得脫。
如是。
五比丘。
愚癡凡夫而不多聞。
不見善友。
不知聖法。
不禦聖法。
彼于此五欲功德觸染貪著。
憍慠受入。
不見災患。
不見出要。
而取用之。
當知彼随弊魔。
自作弊魔。
堕弊魔手。
為魔網纏。
魔纏所纏。
不脫魔纏。
五比丘。
多聞聖弟子見善知識。
而知聖法。
又禦聖法。
彼于此五欲功德。
不觸.不染.不貪.不著。
亦不憍慠.不受入。
見災患。
見出要。
而取用之。
當知彼不随弊魔。
不自作魔。
不堕魔手。
不為魔網所纏。
不為魔纏所纏。
便解脫魔纏。
五比丘。
猶如野鹿得脫于纏。
當知彼不随獵師。
不自在獵師。
不堕獵師手。
不為獵師網所纏。
獵師來已。
則能得脫。
如是。
五比丘。
多聞聖弟子見善知識而知聖法。
又禦聖法。
彼于此五欲功德。
不觸.不染.不貪.不著。
亦不見憍慠.不受入。
見災患。
見出要。
而取用之。
當知彼不随弊魔。
不自在魔。
不堕魔手。
不為魔網所纏。
不為魔纏所纏。
便解脫魔纏。
五比丘。
若時如來出興于世。
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号佛.衆祐。
彼斷。
乃至五蓋.心穢.慧羸。
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禅成就遊。
彼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修學漏盡智通作證。
彼知此苦如真。
知此苦習.知此苦滅.知此苦滅道如真。
知此漏如真。
知此漏習.知此漏滅.知此漏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彼于爾時自在行。
自在住.自在坐.自在卧。
所以者何。
彼自見無量惡不善法盡。
是故彼自在行.自在住.自在坐.自在卧。
五比丘。
猶如無事無人民處。
彼有野鹿。
自在行.自在住.自在伏.自在卧。
所以者何。
彼野鹿不在獵師境界。
是故自在行.自在住.自在伏.自在卧。
如是。
五比丘。
比丘漏盡得無漏。
心解脫.慧解脫。
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彼于爾時自在行。
自在住.自在坐.自在卧。
所以者何。
彼自見無量惡不善法盡。
是故彼自在行.自在住.自在坐.自在卧。
五比丘。
是說無餘解脫。
是說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是說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佛說如是。
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羅摩經第三竟(四千一百二十一字)。
(二○五)中阿含晡利多品五下分結經第四(第五後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我曾說五下分結。
汝等受持耶。
諸比丘默然不答。
世尊複再三告諸比丘。
我曾說五下分結。
汝等受持耶。
諸比丘亦再三默然不答。
爾時。
尊者鬘童子在彼衆中。
于是。
尊者鬘童子即從坐起。
偏袒著衣。
叉手向佛。
白曰。
世尊曾說五下分結。
我受持之。
世尊問曰。
鬘童子。
我曾說五下分結。
汝受持耶。
尊者鬘童子答曰。
世尊曾說初下分結。
是我受持。
欲.恚.身見.戒取.疑。
世尊說第五下分結。
是我受持。
世尊诃曰。
鬘童子。
汝雲何受持我說五下分結。
鬘童子。
汝從何口受持我說五下分結耶。
鬘童子。
非為衆多異學來。
以嬰孩童子責數喻诘責汝耶。
鬘童子。
嬰孩幼小。
柔軟仰眠。
意無欲想。
況複欲心纏住耶。
然彼性使故。
說欲使。
鬘童子。
嬰孩幼小。
柔軟仰眠。
無衆生想。
況複恚心纏住耶。
然彼性使故。
說恚使。
鬘童子。
嬰孩幼小。
柔軟仰眠。
無自身想。
況複身見心纏住耶。
然彼性使故。
說身見使。
鬘童子。
嬰孩幼小。
柔軟仰眠。
無有戒想。
況複戒取心纏住耶。
然彼性使故。
說戒取使。
鬘童子。
嬰孩幼小。
柔軟仰眠。
無有法想。
況複疑心纏住耶。
然彼性使故。
說疑使。
鬘童子。
非為衆多異學來。
以此嬰孩童子責數喻诘責汝耶。
于是。
尊者鬘童子為世尊面诃責已。
内懷憂戚。
低頭默然。
失辯無言。
如有所伺。
彼時。
世尊面前诃責鬘童子已。
默然而住。
爾時。
尊者阿難立世尊後。
執扇扇佛。
于是。
尊者阿難叉手向佛。
白曰。
世尊。
今正是時。
善逝。
今正是時。
若世尊為諸比丘說五下分結者。
諸比丘從世尊聞已。
善受善持。
世尊告曰。
阿難。
谛聽。
善思念之。
尊者阿難白曰。
唯然。
當受教聽。
佛言。
阿難。
或有一為欲所纏。
欲心生已。
不知舍如真。
彼不知舍如真已。
欲轉熾盛。
不可制除。
是下分結。
阿難。
或有一為恚所纏。
恚心生已。
不知舍如真。
彼不知舍如真已。
恚轉熾盛。
不可制除。
是下分結。
阿難。
或有一為身見所纏。
身見心生已。
不知舍如真。
彼不知舍如真已。
身見轉盛。
不可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