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五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離.空安靖處。
心無放逸。
修行精勤已。
不久得證彼法。
證彼法已。
複往郁陀羅羅摩子所。
問曰。
郁陀羅。
汝父羅摩。
是法自知自覺自作證。
謂度一切無所有處。
得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耶。
郁陀羅羅摩子答我曰。
賢者。
我父羅摩。
是法自知自覺自作證。
謂度一切無所有處。
得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
郁陀羅複語我曰。
如我父羅摩此法作證。
汝亦然。
如汝此法作證。
我父亦然。
賢者。
汝來共領此衆。
郁陀羅羅摩子同師處。
我亦如師。
最上恭敬.最上供養.最上歡喜。
我複作是念。
此法不趣智。
不趣覺。
不趣涅槃。
我今甯可舍此法。
更求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我即舍此法。
便求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已。
往象頂山南。
郁鞞羅梵志村。
名曰斯那于彼中地至可愛樂。
山林郁茂。
尼連禅河清流盈岸。
我見彼已。
便作是念。
此地至可愛樂。
山林郁茂。
尼連禅河清流盈岸。
若族姓子欲有學者。
可于中學。
我亦當學。
我今甯可于此中學。
即便持草往詣覺樹。
到已布下敷尼師檀。
結跏趺坐。
要不解坐。
至得漏盡。
我便不解坐。
至得漏盡。
我求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便得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便得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生知生見。
定道品法。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我初覺無上正盡覺已。
便作是念。
我當為誰先說法耶。
我複作是念。
我今甯可為阿羅羅加摩先說法耶。
爾時有天。
住虛空中。
而語我曰。
大仙人。
當知阿羅羅加摩彼命終來至今七日。
我亦自知阿羅羅加摩其命終來得今七日。
我複作是念。
阿羅羅加摩。
彼人長衰不聞此法。
若聞此者。
速知法次法。
我初覺無上正盡覺已。
作如是念。
我當為誰先說法耶。
我複作是念。
我今甯可為郁陀羅羅摩子先說法耶。
天複住空。
而語我曰。
大仙人。
當知郁陀羅羅摩子命終已來二七日也。
我亦自知郁陀羅羅摩子命終已來二七日也。
我複作是念。
郁陀羅羅摩子。
彼人長衰不聞此法。
若聞法者。
速知法次法。
我初覺無上正盡覺已。
作如是念。
我當為誰先說法耶。
我複作是念。
昔五比丘為我執勞。
多所饒益。
我苦行時。
彼五比丘承事于我。
我今甯可為五比丘先說法耶。
我複作是念。
昔五比丘今在何處。
我以清淨天眼出過于人。
見五比丘在波羅奈仙人住處鹿野園中。
我随住覺樹下。
攝衣持缽。
往波羅奈加屍都邑。
爾時。
異學優陀遙見我來。
而語我曰。
賢者瞿昙。
諸根清淨。
形色極妙。
面光照耀。
賢者瞿昙。
師為是誰。
從誰學道。
為信誰法。
我于爾時即為優陀說偈答曰。
我最上最勝不著一切法 諸愛盡解脫自覺誰稱師 無等無有勝自覺無上覺 如來天人師普知成就力 優陀問我曰。
賢者瞿昙。
自稱勝耶。
我複以偈而答彼曰。
勝者如是有謂得諸漏盡 我害諸惡法優陀故我勝 優陀複問我曰。
賢者瞿昙。
欲至何處。
我時以偈而答彼曰。
我至波羅奈擊妙甘露鼓 轉無上法輪世所未曾轉 優陀語我曰。
賢者瞿昙。
或可有是。
如是語已。
即彼邪道經便還去。
我自往至仙人住處鹿野園中。
時。
五比丘遙見我來。
各相約敕而立制曰。
諸賢。
當知此沙門瞿昙來。
多欲多求。
食妙飲食。
好粳糧飯。
及麨酥蜜。
麻油塗體。
今複來至。
汝等但坐。
慎莫起迎。
亦莫作禮。
豫留一座。
莫請令坐。
到已語曰。
卿。
欲坐者。
自随所欲。
我時往至五比丘所。
時。
五比丘于我不堪極妙威德。
即從坐起。
有持衣缽者。
有敷床者。
有取水者。
欲洗足者。
我作是念。
此愚癡人。
何無牢固。
自立制度還違本要。
我知彼已。
坐五比丘所敷之座。
時。
五比丘呼我姓字。
及卿于我。
我語彼曰。
五比丘。
我如來.無所著.正盡覺。
汝等莫稱我本姓字。
亦莫卿我。
所以者何。
我求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得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我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得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生知生見。
定道品法。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彼語我曰。
卿瞿昙。
本如是行。
如是道迹。
如是苦行。
尚不能得人上法差降聖知聖見。
況複今日多欲多求。
食妙飲食。
好粳糧飯。
及麨酥蜜。
麻油塗體耶。
我複語曰。
五比丘。
汝等本時見我如是諸根清淨。
光明照耀耶。
時。
五比丘複答我曰。
本不見卿諸根清淨。
光明照耀。
卿瞿昙。
今諸根清淨。
形色極妙。
面光照耀。
我于爾時即告彼曰。
五比丘。
當知有二邊行。
諸為道者所不當學。
一曰著欲樂下賤業凡人所行。
二曰自煩自苦。
非賢聖求法。
無義相應。
五比丘。
舍此二邊。
有取中道。
成明成智。
成就于定。
而得自在。
趣智趣覺。
趣于涅槃。
謂八正道。
正見。
乃至正定。
是謂為八。
意欲随順教五比丘。
教化二人。
三人乞食。
三人持食來。
足六人食。
教化三人。
二人乞食。
二人持食來。
足六人食。
我如是教。
如是化彼。
求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得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得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生知生見。
定道品法。
生已盡。
梵行
心無放逸。
修行精勤已。
不久得證彼法。
證彼法已。
複往郁陀羅羅摩子所。
問曰。
郁陀羅。
汝父羅摩。
是法自知自覺自作證。
謂度一切無所有處。
得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耶。
郁陀羅羅摩子答我曰。
賢者。
我父羅摩。
是法自知自覺自作證。
謂度一切無所有處。
得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
郁陀羅複語我曰。
如我父羅摩此法作證。
汝亦然。
如汝此法作證。
我父亦然。
賢者。
汝來共領此衆。
郁陀羅羅摩子同師處。
我亦如師。
最上恭敬.最上供養.最上歡喜。
我複作是念。
此法不趣智。
不趣覺。
不趣涅槃。
我今甯可舍此法。
更求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我即舍此法。
便求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已。
往象頂山南。
郁鞞羅梵志村。
名曰斯那于彼中地至可愛樂。
山林郁茂。
尼連禅河清流盈岸。
我見彼已。
便作是念。
此地至可愛樂。
山林郁茂。
尼連禅河清流盈岸。
若族姓子欲有學者。
可于中學。
我亦當學。
我今甯可于此中學。
即便持草往詣覺樹。
到已布下敷尼師檀。
結跏趺坐。
要不解坐。
至得漏盡。
我便不解坐。
至得漏盡。
我求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便得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便得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生知生見。
定道品法。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我初覺無上正盡覺已。
便作是念。
我當為誰先說法耶。
我複作是念。
我今甯可為阿羅羅加摩先說法耶。
爾時有天。
住虛空中。
而語我曰。
大仙人。
當知阿羅羅加摩彼命終來至今七日。
我亦自知阿羅羅加摩其命終來得今七日。
我複作是念。
阿羅羅加摩。
彼人長衰不聞此法。
若聞此者。
速知法次法。
我初覺無上正盡覺已。
作如是念。
我當為誰先說法耶。
我複作是念。
我今甯可為郁陀羅羅摩子先說法耶。
天複住空。
而語我曰。
大仙人。
當知郁陀羅羅摩子命終已來二七日也。
我亦自知郁陀羅羅摩子命終已來二七日也。
我複作是念。
郁陀羅羅摩子。
彼人長衰不聞此法。
若聞法者。
速知法次法。
我初覺無上正盡覺已。
作如是念。
我當為誰先說法耶。
我複作是念。
昔五比丘為我執勞。
多所饒益。
我苦行時。
彼五比丘承事于我。
我今甯可為五比丘先說法耶。
我複作是念。
昔五比丘今在何處。
我以清淨天眼出過于人。
見五比丘在波羅奈仙人住處鹿野園中。
我随住覺樹下。
攝衣持缽。
往波羅奈加屍都邑。
爾時。
異學優陀遙見我來。
而語我曰。
賢者瞿昙。
諸根清淨。
形色極妙。
面光照耀。
賢者瞿昙。
師為是誰。
從誰學道。
為信誰法。
我于爾時即為優陀說偈答曰。
我最上最勝不著一切法 諸愛盡解脫自覺誰稱師 無等無有勝自覺無上覺 如來天人師普知成就力 優陀問我曰。
賢者瞿昙。
自稱勝耶。
我複以偈而答彼曰。
勝者如是有謂得諸漏盡 我害諸惡法優陀故我勝 優陀複問我曰。
賢者瞿昙。
欲至何處。
我時以偈而答彼曰。
我至波羅奈擊妙甘露鼓 轉無上法輪世所未曾轉 優陀語我曰。
賢者瞿昙。
或可有是。
如是語已。
即彼邪道經便還去。
我自往至仙人住處鹿野園中。
時。
五比丘遙見我來。
各相約敕而立制曰。
諸賢。
當知此沙門瞿昙來。
多欲多求。
食妙飲食。
好粳糧飯。
及麨酥蜜。
麻油塗體。
今複來至。
汝等但坐。
慎莫起迎。
亦莫作禮。
豫留一座。
莫請令坐。
到已語曰。
卿。
欲坐者。
自随所欲。
我時往至五比丘所。
時。
五比丘于我不堪極妙威德。
即從坐起。
有持衣缽者。
有敷床者。
有取水者。
欲洗足者。
我作是念。
此愚癡人。
何無牢固。
自立制度還違本要。
我知彼已。
坐五比丘所敷之座。
時。
五比丘呼我姓字。
及卿于我。
我語彼曰。
五比丘。
我如來.無所著.正盡覺。
汝等莫稱我本姓字。
亦莫卿我。
所以者何。
我求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得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我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得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生知生見。
定道品法。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彼語我曰。
卿瞿昙。
本如是行。
如是道迹。
如是苦行。
尚不能得人上法差降聖知聖見。
況複今日多欲多求。
食妙飲食。
好粳糧飯。
及麨酥蜜。
麻油塗體耶。
我複語曰。
五比丘。
汝等本時見我如是諸根清淨。
光明照耀耶。
時。
五比丘複答我曰。
本不見卿諸根清淨。
光明照耀。
卿瞿昙。
今諸根清淨。
形色極妙。
面光照耀。
我于爾時即告彼曰。
五比丘。
當知有二邊行。
諸為道者所不當學。
一曰著欲樂下賤業凡人所行。
二曰自煩自苦。
非賢聖求法。
無義相應。
五比丘。
舍此二邊。
有取中道。
成明成智。
成就于定。
而得自在。
趣智趣覺。
趣于涅槃。
謂八正道。
正見。
乃至正定。
是謂為八。
意欲随順教五比丘。
教化二人。
三人乞食。
三人持食來。
足六人食。
教化三人。
二人乞食。
二人持食來。
足六人食。
我如是教。
如是化彼。
求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得無病無上安隐涅槃。
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得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隐涅槃。
生知生見。
定道品法。
生已盡。
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