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樂彼已。
便願未來。
如是耳.鼻.舌.身。
若有意.法.意識未來者。
未得欲得。
已得心願。
因心願已。
則便樂彼。
因樂彼已。
便願未來。
諸賢。
如是比丘願未來也。
諸賢。
雲何比丘不願未來。
諸賢。
比丘若有眼.色.眼識未來者。
未得不欲得。
已得心不願。
因心不願已。
則便不樂彼。
因不樂彼已。
便不願未來。
如是耳.鼻.舌.身。
若有意.法.意識未來者。
未得不欲得。
已得心不願。
因心不願已。
則便不樂彼。
因不樂彼已。
便不願未來。
諸賢。
如是比丘不願未來也。
諸賢。
雲何比丘受現在法。
諸賢。
比丘若有眼.色.眼識現在者。
彼于現在識欲染著。
因識欲染著已。
則便樂彼。
因樂彼已。
便受現在法。
如是耳.鼻.舌.身。
若有意.法.意識現在者。
彼于現在識欲染著。
因識欲染著已。
則便樂彼。
因樂彼已。
便受現在法。
諸賢。
如是比丘受現在法也。
諸賢。
雲何比丘不受現在法。
諸賢。
比丘若有眼.色.眼識現在者。
彼于現在識不欲染著。
因識不欲染著已。
則便不樂彼。
因不樂彼已。
便不受現在法。
如是耳.鼻.舌.身。
若有意.法.意識現在者。
彼于現在識不欲染著。
因識不欲染著已。
則便不樂彼。
因不樂彼已。
便不受現在法。
諸賢。
如是比丘不受現在法。
諸賢。
謂世尊略說此教。
不廣分别。
即從座起。
入室宴坐。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未來複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 此世尊略說。
不廣分别。
我以此句.以此文廣說如是。
諸賢。
可往向佛具陳。
若如世尊所說義者。
諸賢等便可共受持。
于是。
諸比丘聞尊者大迦旃延所說。
善受持誦。
即從座起。
繞尊者大迦旃延三匝而去。
往詣佛所。
稽首作禮。
卻坐一面。
白曰。
世尊。
向世尊略說此教。
不廣分别。
即從座起。
入室燕坐。
尊者大迦旃延以此句.以此文而廣說之。
世尊聞已。
歎曰。
善哉。
善哉。
我弟子中有眼.有智.有法.有義。
所以者何。
謂師為弟子略說此教。
不廣分别。
彼弟子以此句.以此文而廣說之。
如大迦旃延比丘所說。
汝等應當如是受持。
所以者何。
以說觀義應如是也。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溫泉林天經第四竟(二千五百八十字)。
(一六六)中阿含根本分别品釋中禅室尊經第五(第四分别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尊者盧夷強耆遊于釋中。
在無事禅室。
于是。
尊者盧夷強耆夜将向旦。
從彼禅室出。
在露地禅室蔭中。
于繩床上敷尼師檀。
結跏趺坐。
爾時。
有一天形體極妙。
色像巍巍。
夜将向旦。
往詣尊者盧夷強耆所。
稽首作禮。
卻住一面。
彼天色像威神極妙。
光明普照。
于其禅室。
彼天卻住于一面已。
白尊者盧夷強耆曰。
比丘。
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尊者盧夷強耆答彼天曰。
我不受持跋地羅帝偈。
亦不受義。
尋問彼天。
汝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彼天答曰。
我受持跋地羅帝偈。
然不受義。
尊者盧夷強耆複問彼天。
雲何受持跋地羅帝偈而不受義耶。
彼天答曰。
一時。
世尊遊王舍城。
住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
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未來複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 比丘。
我如是受持跋地羅帝偈。
不受持義。
尊者盧夷強耆複問彼天。
誰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彼天答曰。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彼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比丘。
可往面從世尊。
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所以者何。
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者。
有義有法。
為梵行本。
趣智.趣覺.趣于涅槃。
族姓者至信.舍家.無家.學道。
當以跋地羅帝偈及其義善受持誦。
彼天說如是。
稽首尊者盧夷強耆足。
繞三匝已。
即彼處沒。
天沒不久。
于是。
尊者盧夷強耆在釋中受夏坐訖。
過三月已。
補治衣竟。
攝衣持缽。
往詣舍衛國。
展轉進前。
至舍衛國。
住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尊者盧夷強耆往詣佛所。
稽首作禮。
卻坐一面。
白曰。
世尊。
我一時遊于釋中。
在無事禅室。
世尊。
我于爾時夜将向旦。
從彼禅室出。
在露地禅室蔭中。
于繩床上敷尼師檀。
結跏趺坐。
爾時。
有一天形體極妙。
色像巍巍。
夜将向旦。
來詣我所。
稽首作禮。
卻住一面。
彼天色像威神極妙。
光明普照。
于其禅室彼天卻住于一面已。
而白我曰。
比丘。
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我答彼天。
不受持跋地羅帝偈。
亦不受義。
尋問彼天。
汝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彼天答曰。
我受持跋地羅帝偈。
然不受義。
我複問天。
雲何受持跋地羅帝偈而不受義耶。
天答我曰。
一時。
佛遊王舍城。
住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
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未來複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晝夜不懈怠 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 比丘。
我如是受持跋地羅帝偈。
不受持義也。
我複問天。
誰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天答我曰。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彼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比丘。
可往面從世尊。
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所以者何。
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者。
有義有法。
為梵行本。
趣智.趣覺.趣于涅槃。
族姓者至信.舍家.無家.學道。
當以跋地羅帝偈及其義善受持誦。
彼天說如是。
稽首我足。
繞三匝已。
即彼處沒。
于是。
世尊問尊者盧夷強耆。
汝知彼天從何處來。
彼天名何耶。
尊者盧夷強耆答曰。
世尊。
我不知彼天從何處來。
亦不知名也。
世尊告曰。
強耆。
彼天子名般那。
為三十三天軍将。
彼時。
尊者盧夷強耆白曰。
世尊。
今正是時。
善逝。
今正是時。
若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者。
諸比丘從世尊聞已。
當善受持。
世尊告曰。
便願未來。
如是耳.鼻.舌.身。
若有意.法.意識未來者。
未得欲得。
已得心願。
因心願已。
則便樂彼。
因樂彼已。
便願未來。
諸賢。
如是比丘願未來也。
諸賢。
雲何比丘不願未來。
諸賢。
比丘若有眼.色.眼識未來者。
未得不欲得。
已得心不願。
因心不願已。
則便不樂彼。
因不樂彼已。
便不願未來。
如是耳.鼻.舌.身。
若有意.法.意識未來者。
未得不欲得。
已得心不願。
因心不願已。
則便不樂彼。
因不樂彼已。
便不願未來。
諸賢。
如是比丘不願未來也。
諸賢。
雲何比丘受現在法。
諸賢。
比丘若有眼.色.眼識現在者。
彼于現在識欲染著。
因識欲染著已。
則便樂彼。
因樂彼已。
便受現在法。
如是耳.鼻.舌.身。
若有意.法.意識現在者。
彼于現在識欲染著。
因識欲染著已。
則便樂彼。
因樂彼已。
便受現在法。
諸賢。
如是比丘受現在法也。
諸賢。
雲何比丘不受現在法。
諸賢。
比丘若有眼.色.眼識現在者。
彼于現在識不欲染著。
因識不欲染著已。
則便不樂彼。
因不樂彼已。
便不受現在法。
如是耳.鼻.舌.身。
若有意.法.意識現在者。
彼于現在識不欲染著。
因識不欲染著已。
則便不樂彼。
因不樂彼已。
便不受現在法。
諸賢。
如是比丘不受現在法。
諸賢。
謂世尊略說此教。
不廣分别。
即從座起。
入室宴坐。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未來複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 此世尊略說。
不廣分别。
我以此句.以此文廣說如是。
諸賢。
可往向佛具陳。
若如世尊所說義者。
諸賢等便可共受持。
于是。
諸比丘聞尊者大迦旃延所說。
善受持誦。
即從座起。
繞尊者大迦旃延三匝而去。
往詣佛所。
稽首作禮。
卻坐一面。
白曰。
世尊。
向世尊略說此教。
不廣分别。
即從座起。
入室燕坐。
尊者大迦旃延以此句.以此文而廣說之。
世尊聞已。
歎曰。
善哉。
善哉。
我弟子中有眼.有智.有法.有義。
所以者何。
謂師為弟子略說此教。
不廣分别。
彼弟子以此句.以此文而廣說之。
如大迦旃延比丘所說。
汝等應當如是受持。
所以者何。
以說觀義應如是也。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溫泉林天經第四竟(二千五百八十字)。
(一六六)中阿含根本分别品釋中禅室尊經第五(第四分别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尊者盧夷強耆遊于釋中。
在無事禅室。
于是。
尊者盧夷強耆夜将向旦。
從彼禅室出。
在露地禅室蔭中。
于繩床上敷尼師檀。
結跏趺坐。
爾時。
有一天形體極妙。
色像巍巍。
夜将向旦。
往詣尊者盧夷強耆所。
稽首作禮。
卻住一面。
彼天色像威神極妙。
光明普照。
于其禅室。
彼天卻住于一面已。
白尊者盧夷強耆曰。
比丘。
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尊者盧夷強耆答彼天曰。
我不受持跋地羅帝偈。
亦不受義。
尋問彼天。
汝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彼天答曰。
我受持跋地羅帝偈。
然不受義。
尊者盧夷強耆複問彼天。
雲何受持跋地羅帝偈而不受義耶。
彼天答曰。
一時。
世尊遊王舍城。
住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
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未來複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 比丘。
我如是受持跋地羅帝偈。
不受持義。
尊者盧夷強耆複問彼天。
誰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彼天答曰。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彼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比丘。
可往面從世尊。
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所以者何。
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者。
有義有法。
為梵行本。
趣智.趣覺.趣于涅槃。
族姓者至信.舍家.無家.學道。
當以跋地羅帝偈及其義善受持誦。
彼天說如是。
稽首尊者盧夷強耆足。
繞三匝已。
即彼處沒。
天沒不久。
于是。
尊者盧夷強耆在釋中受夏坐訖。
過三月已。
補治衣竟。
攝衣持缽。
往詣舍衛國。
展轉進前。
至舍衛國。
住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尊者盧夷強耆往詣佛所。
稽首作禮。
卻坐一面。
白曰。
世尊。
我一時遊于釋中。
在無事禅室。
世尊。
我于爾時夜将向旦。
從彼禅室出。
在露地禅室蔭中。
于繩床上敷尼師檀。
結跏趺坐。
爾時。
有一天形體極妙。
色像巍巍。
夜将向旦。
來詣我所。
稽首作禮。
卻住一面。
彼天色像威神極妙。
光明普照。
于其禅室彼天卻住于一面已。
而白我曰。
比丘。
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我答彼天。
不受持跋地羅帝偈。
亦不受義。
尋問彼天。
汝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彼天答曰。
我受持跋地羅帝偈。
然不受義。
我複問天。
雲何受持跋地羅帝偈而不受義耶。
天答我曰。
一時。
佛遊王舍城。
住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
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未來複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晝夜不懈怠 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 比丘。
我如是受持跋地羅帝偈。
不受持義也。
我複問天。
誰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天答我曰。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彼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比丘。
可往面從世尊。
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所以者何。
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者。
有義有法。
為梵行本。
趣智.趣覺.趣于涅槃。
族姓者至信.舍家.無家.學道。
當以跋地羅帝偈及其義善受持誦。
彼天說如是。
稽首我足。
繞三匝已。
即彼處沒。
于是。
世尊問尊者盧夷強耆。
汝知彼天從何處來。
彼天名何耶。
尊者盧夷強耆答曰。
世尊。
我不知彼天從何處來。
亦不知名也。
世尊告曰。
強耆。
彼天子名般那。
為三十三天軍将。
彼時。
尊者盧夷強耆白曰。
世尊。
今正是時。
善逝。
今正是時。
若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者。
諸比丘從世尊聞已。
當善受持。
世尊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