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羅诃.百辟支佛食。
作房舍施四方比丘衆。
歡喜心歸命三尊佛.法.比丘衆及受戒。
若有為彼一切衆生行于慈心。
乃至[(殼-一)/牛]牛頃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羅诃.百辟支佛食。
作房舍施四方比丘衆。
歡喜心歸命三尊佛.法.比丘衆及受戒。
為一切衆生行于慈心。
乃至[(殼-一)/牛]牛頃。
若有能觀一切諸法無常.苦.空及非神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于居士意雲何。
昔時梵志大長者名随藍者。
謂異人耶。
莫作斯念。
所以者何。
當知即是我也。
我昔為梵志大長者。
名曰随藍。
居士。
我于爾時為自饒益。
亦饒益他。
饒益多人。
愍傷世間。
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爾時說法不至究竟。
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訖。
爾時。
不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戚。
亦未能得脫一切苦。
居士。
我今出世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号佛.衆祐。
我今自饒益。
亦饒益他。
饒益多人。
愍傷世間。
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我今說法得至究竟。
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
我今已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戚。
我今已得脫一切苦。
佛說如是。
須達哆居士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五六)中阿含梵志品梵波羅延經第五(第四分别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拘娑羅國衆多梵志中後彷徉。
往詣佛所。
共相問訊。
卻坐一面。
白曰。
瞿昙。
欲有所問。
聽我問耶。
世尊告曰。
恣汝所問。
時。
諸梵志問曰。
瞿昙。
頗今有梵志學故梵志法。
為越故梵志法耶。
世尊答曰。
今無梵志學故梵志法。
梵志久已越故梵志法。
時。
諸梵志問曰。
瞿昙。
雲何今無梵志學故梵志法。
諸梵志等越故梵志法來為幾時耶。
彼時。
世尊以偈答曰。
所謂昔時有自調禦熱行 舍五欲功德行清淨梵行 梵行及戒行率至柔軟性 恕亮無害心忍辱護其意 昔時有此法梵志不護此 梵志不守護所有錢财谷 誦習錢财谷梵志守此藏 衣色若幹種屋舍及床榻 豐城及諸國梵志學如是 此梵志莫害率守護諸法 往到于他門無有拘制彼 發家乞求法随其食時到 梵志住在家見者欲為施 滿四十八年行清淨梵行 求索明行成昔時梵志行 彼不偷财物亦無有恐怖 愛愛攝相應當以共和合 不為煩惱故怨淫相應法 諸有梵志者無能行如是 若有第一行梵志極堅求 彼諸淫欲法不行乃至夢 彼因此梵行自稱梵我梵 知彼有此行慧者當知彼 床薄衣極單食酥乳命存 乞求皆如法立齋行布施 齋時無異乞自于己乞求 立齋行施時彼不有殺牛 如父母兄弟及餘有親親 人牛亦如是彼因是生樂 飲食體有力乘者安隐樂 知有此義理莫樂殺于牛 柔軟身極大精色名稱譽 殷勤自求利昔時梵志行 梵志為自利專事及非事 彼當來此世必度脫此世 彼月過于月見意趣向彼 遊戲于夜中嚴飾諸婦人 吉牛圍繞前婦女極端正 人間微妙欲梵志之常願 具足車乘具善作縫治好 家居及婚姻梵志之常願 彼造作此縛我等從彼來 大王齋行施莫失其财利 饒财物米谷若有餘錢财 大王相應此梵志及車乘 象齋及馬齋馬齋不障門 聚集作齋施财物施梵志 彼從此得利愛樂惜财物 彼以起為欲數數增長愛 猶如廣池水及無量财物 如是人有牛于生生活具 彼造作此縛我等從彼來 大王齋行施莫失其财利 饒财物米谷若汝多有牛 大王相應此梵志及車乘 無量百千牛因為齋故殺 頭角無所娆牛豬昔時等 往至捉牛角持利刀殺牛 喚牛及于父羅刹名曰香 彼喚呼非法以刀刺牛時 此法行于齋越過最在前 無有事而殺遠離衰退法 昔時有三病欲不用食者 以憎嫉于牛起病九十八 如是此增诤故為智所惡 若人見如是誰不有憎者 如是此世行無智最下賤 各各為欲憎若婦诽謗夫 刹利梵志女及守護于姓 若犯于生法自在由于欲 如是。
梵志。
今無梵志學故梵志法。
梵志越故梵志法來爾許時也。
于是。
拘娑羅國衆多梵志白曰。
世尊。
我已知。
善逝。
我已解。
世尊。
我今自歸于佛.法及比丘衆。
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
從今日始。
終身自歸。
乃至命盡。
佛說如是。
彼拘娑羅國衆多梵志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九(十千六百九字)(第四分别誦)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羅诃.百辟支佛食。
作房舍施四方比丘衆。
歡喜心歸命三尊佛.法.比丘衆及受戒。
若有為彼一切衆生行于慈心。
乃至[(殼-一)/牛]牛頃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羅诃.百辟支佛食。
作房舍施四方比丘衆。
歡喜心歸命三尊佛.法.比丘衆及受戒。
為一切衆生行于慈心。
乃至[(殼-一)/牛]牛頃。
若有能觀一切諸法無常.苦.空及非神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于居士意雲何。
昔時梵志大長者名随藍者。
謂異人耶。
莫作斯念。
所以者何。
當知即是我也。
我昔為梵志大長者。
名曰随藍。
居士。
我于爾時為自饒益。
亦饒益他。
饒益多人。
愍傷世間。
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爾時說法不至究竟。
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訖。
爾時。
不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戚。
亦未能得脫一切苦。
居士。
我今出世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号佛.衆祐。
我今自饒益。
亦饒益他。
饒益多人。
愍傷世間。
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我今說法得至究竟。
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
我今已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戚。
我今已得脫一切苦。
佛說如是。
須達哆居士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五六)中阿含梵志品梵波羅延經第五(第四分别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拘娑羅國衆多梵志中後彷徉。
往詣佛所。
共相問訊。
卻坐一面。
白曰。
瞿昙。
欲有所問。
聽我問耶。
世尊告曰。
恣汝所問。
時。
諸梵志問曰。
瞿昙。
頗今有梵志學故梵志法。
為越故梵志法耶。
世尊答曰。
今無梵志學故梵志法。
梵志久已越故梵志法。
時。
諸梵志問曰。
瞿昙。
雲何今無梵志學故梵志法。
諸梵志等越故梵志法來為幾時耶。
彼時。
世尊以偈答曰。
所謂昔時有自調禦熱行 舍五欲功德行清淨梵行 梵行及戒行率至柔軟性 恕亮無害心忍辱護其意 昔時有此法梵志不護此 梵志不守護所有錢财谷 誦習錢财谷梵志守此藏 衣色若幹種屋舍及床榻 豐城及諸國梵志學如是 此梵志莫害率守護諸法 往到于他門無有拘制彼 發家乞求法随其食時到 梵志住在家見者欲為施 滿四十八年行清淨梵行 求索明行成昔時梵志行 彼不偷财物亦無有恐怖 愛愛攝相應當以共和合 不為煩惱故怨淫相應法 諸有梵志者無能行如是 若有第一行梵志極堅求 彼諸淫欲法不行乃至夢 彼因此梵行自稱梵我梵 知彼有此行慧者當知彼 床薄衣極單食酥乳命存 乞求皆如法立齋行布施 齋時無異乞自于己乞求 立齋行施時彼不有殺牛 如父母兄弟及餘有親親 人牛亦如是彼因是生樂 飲食體有力乘者安隐樂 知有此義理莫樂殺于牛 柔軟身極大精色名稱譽 殷勤自求利昔時梵志行 梵志為自利專事及非事 彼當來此世必度脫此世 彼月過于月見意趣向彼 遊戲于夜中嚴飾諸婦人 吉牛圍繞前婦女極端正 人間微妙欲梵志之常願 具足車乘具善作縫治好 家居及婚姻梵志之常願 彼造作此縛我等從彼來 大王齋行施莫失其财利 饒财物米谷若有餘錢财 大王相應此梵志及車乘 象齋及馬齋馬齋不障門 聚集作齋施财物施梵志 彼從此得利愛樂惜财物 彼以起為欲數數增長愛 猶如廣池水及無量财物 如是人有牛于生生活具 彼造作此縛我等從彼來 大王齋行施莫失其财利 饒财物米谷若汝多有牛 大王相應此梵志及車乘 無量百千牛因為齋故殺 頭角無所娆牛豬昔時等 往至捉牛角持利刀殺牛 喚牛及于父羅刹名曰香 彼喚呼非法以刀刺牛時 此法行于齋越過最在前 無有事而殺遠離衰退法 昔時有三病欲不用食者 以憎嫉于牛起病九十八 如是此增诤故為智所惡 若人見如是誰不有憎者 如是此世行無智最下賤 各各為欲憎若婦诽謗夫 刹利梵志女及守護于姓 若犯于生法自在由于欲 如是。
梵志。
今無梵志學故梵志法。
梵志越故梵志法來爾許時也。
于是。
拘娑羅國衆多梵志白曰。
世尊。
我已知。
善逝。
我已解。
世尊。
我今自歸于佛.法及比丘衆。
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
從今日始。
終身自歸。
乃至命盡。
佛說如是。
彼拘娑羅國衆多梵志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九(十千六百九字)(第四分别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