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是梵志種族.鞞舍種族族姓之子身行善法。
口.意行善法。
彼身壞命終。
一向受樂。
婆私吒。
刹利種族族姓之子身行二行及與護行。
口.意行二行及與護行。
彼身壞命終。
受于苦樂。
如是梵志種族.鞞舍種族族姓之子身行二行及與護行。
口.意行二行及與護行。
彼身壞命終。
受于苦樂。
婆私吒。
刹利種族族姓之子。
修七覺法。
善思善觀。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
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如是。
梵志種族.鞞舍種族族姓之子修七覺法。
善思善觀。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
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婆私吒。
如是此三種廣分别也。
梵天帝主說此偈曰。
刹利二足尊謂有種族姓 求學明及行彼為天人稱 婆私吒。
梵天帝主善說此偈。
非不善也。
善歌諷誦。
非不善也。
善詠語言。
非不善也。
謂如是說。
刹利二足尊謂有種族姓 求學明及行彼為天人稱 所以者何。
我亦如是說。
刹利二足尊謂有種族姓 求學明及行彼為天人稱 佛說如是。
尊者婆私吒.婆羅婆等。
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五五)中阿含梵志品須達哆經第四(第三分别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須達哆居士往詣佛所。
稽首作禮。
卻坐一面。
世尊問曰。
居士家頗行施耶。
須達哆居士答曰。
唯然。
世尊。
家行布施。
但為至粗。
不能好也。
糠飯麻羹。
姜菜一片。
世尊告曰。
居士。
若施粗食及施妙食。
俱得報耳。
居士。
若行粗施。
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觀業果報施者。
當觀如是受報。
心不欲得好家。
不欲得好乘。
不欲得好衣被。
不欲得好飲食。
不欲得好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
以不至心故行施也。
居士。
當知受報如是。
居士。
若行粗施。
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觀業果報施者。
當觀如是受報。
心欲得好家。
欲得好乘。
欲得好衣被。
欲得好飲食。
欲得好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
以其至心故行施也。
居士。
當知受報如是。
居士。
若行妙施。
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觀業果報施者。
當觀如是受報。
心不欲得好家。
不欲得好乘。
不欲得好衣被。
不欲得好飲食。
不欲得好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
以不至心故行施也。
居士。
當知受報如是。
居士。
若行妙施。
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觀業果報施者。
當觀如是受報。
心欲得好家。
欲得好乘。
欲得好衣被。
欲得好飲食。
欲得好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
以其至心故行施也。
居士。
當知受報如是。
居士。
昔過去時有梵志大長者。
名曰随藍。
極大富樂。
資财無量。
封戶食邑多諸珍寶。
畜牧産業不可稱計。
彼行布施其像如是。
八萬四千金缽盛滿碎銀。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銀缽盛滿碎金。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金缽盛滿碎金。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銀缽盛滿碎銀。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象。
莊珓嚴飾。
白絡覆上。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馬。
莊嚴珓飾。
白絡金合霏那。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牛。
衣繩衣覆。
[(殼-一)/牛]之皆得一斛乳汁。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女。
姿容端正。
睹者歡悅。
衆寶璎珞。
嚴飾具足。
行如是大施。
況複其餘食啖含消。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若複有施滿閻浮場凡夫食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若複有施一須陀洹食者。
此于彼施最為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食。
若複有施一斯陀含食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食。
若複有施一阿那含食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食。
若複有施一阿羅诃食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羅诃食。
若複有施一辟支佛食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羅诃.百辟支佛食。
若複有施一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食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羅诃.百辟支佛食。
若有作房舍。
施四方比丘衆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羅诃.百辟支佛食。
作房舍施四方比丘衆。
若有歡喜心歸命三尊佛.法.比丘衆及受戒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口.意行善法。
彼身壞命終。
一向受樂。
婆私吒。
刹利種族族姓之子身行二行及與護行。
口.意行二行及與護行。
彼身壞命終。
受于苦樂。
如是梵志種族.鞞舍種族族姓之子身行二行及與護行。
口.意行二行及與護行。
彼身壞命終。
受于苦樂。
婆私吒。
刹利種族族姓之子。
修七覺法。
善思善觀。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
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如是。
梵志種族.鞞舍種族族姓之子修七覺法。
善思善觀。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
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婆私吒。
如是此三種廣分别也。
梵天帝主說此偈曰。
刹利二足尊謂有種族姓 求學明及行彼為天人稱 婆私吒。
梵天帝主善說此偈。
非不善也。
善歌諷誦。
非不善也。
善詠語言。
非不善也。
謂如是說。
刹利二足尊謂有種族姓 求學明及行彼為天人稱 所以者何。
我亦如是說。
刹利二足尊謂有種族姓 求學明及行彼為天人稱 佛說如是。
尊者婆私吒.婆羅婆等。
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五五)中阿含梵志品須達哆經第四(第三分别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須達哆居士往詣佛所。
稽首作禮。
卻坐一面。
世尊問曰。
居士家頗行施耶。
須達哆居士答曰。
唯然。
世尊。
家行布施。
但為至粗。
不能好也。
糠飯麻羹。
姜菜一片。
世尊告曰。
居士。
若施粗食及施妙食。
俱得報耳。
居士。
若行粗施。
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觀業果報施者。
當觀如是受報。
心不欲得好家。
不欲得好乘。
不欲得好衣被。
不欲得好飲食。
不欲得好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
以不至心故行施也。
居士。
當知受報如是。
居士。
若行粗施。
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觀業果報施者。
當觀如是受報。
心欲得好家。
欲得好乘。
欲得好衣被。
欲得好飲食。
欲得好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
以其至心故行施也。
居士。
當知受報如是。
居士。
若行妙施。
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觀業果報施者。
當觀如是受報。
心不欲得好家。
不欲得好乘。
不欲得好衣被。
不欲得好飲食。
不欲得好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
以不至心故行施也。
居士。
當知受報如是。
居士。
若行妙施。
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觀業果報施者。
當觀如是受報。
心欲得好家。
欲得好乘。
欲得好衣被。
欲得好飲食。
欲得好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
以其至心故行施也。
居士。
當知受報如是。
居士。
昔過去時有梵志大長者。
名曰随藍。
極大富樂。
資财無量。
封戶食邑多諸珍寶。
畜牧産業不可稱計。
彼行布施其像如是。
八萬四千金缽盛滿碎銀。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銀缽盛滿碎金。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金缽盛滿碎金。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銀缽盛滿碎銀。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象。
莊珓嚴飾。
白絡覆上。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馬。
莊嚴珓飾。
白絡金合霏那。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牛。
衣繩衣覆。
[(殼-一)/牛]之皆得一斛乳汁。
行如是大施。
八萬四千女。
姿容端正。
睹者歡悅。
衆寶璎珞。
嚴飾具足。
行如是大施。
況複其餘食啖含消。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若複有施滿閻浮場凡夫食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若複有施一須陀洹食者。
此于彼施最為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食。
若複有施一斯陀含食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食。
若複有施一阿那含食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食。
若複有施一阿羅诃食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羅诃食。
若複有施一辟支佛食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羅诃.百辟支佛食。
若複有施一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食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羅诃.百辟支佛食。
若有作房舍。
施四方比丘衆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
施百須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羅诃.百辟支佛食。
作房舍施四方比丘衆。
若有歡喜心歸命三尊佛.法.比丘衆及受戒者。
此于彼施為最勝也。
居士。
若梵志随藍行如是大施。
及施滿閻浮場凡夫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