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九

關燈
門二十億所而語彼曰。

    世尊呼汝。

     尊者沙門二十億聞比丘語。

    即詣佛所。

    稽首作禮。

    卻坐一面。

    世尊告曰。

    沙門。

    汝實安靜獨住。

    宴坐思惟。

    心作是念。

    若有世尊弟子精勤學習正法.律者。

    我為第一。

    然諸漏心不得解脫。

    我父母家極大富樂。

    多有錢财。

    我今甯可舍戒罷道行。

    欲布施修諸福業耶。

     彼時。

    尊者沙門二十億羞恥慚愧。

    則無無畏。

    世尊知我心之所念。

    叉手向佛。

    白曰。

    實爾。

     世尊告曰。

    沙門。

    我今問汝。

    随所解答。

    于意雲何。

    汝在家時。

    善調彈琴。

    琴随歌音。

    歌随琴音耶。

     尊者沙門二十億白曰。

    如是。

    世尊。

     世尊複問。

    于意雲何。

    若彈琴弦急。

    為有和音可愛樂耶。

     沙門答曰。

    不也。

    世尊。

     世尊複問。

    于意雲何。

    若彈琴弦緩。

    為有和音可愛樂耶。

     沙門答曰。

    不也。

    世尊。

     世尊複問。

    于意雲何。

    若彈琴調弦不急不緩。

    适得其中。

    為有和音可愛樂耶。

     沙門答曰。

    如是。

    世尊。

     世尊告曰。

    如是。

    沙門。

    極大精進。

    令心調亂。

    不極精進。

    令心懈怠。

    是故汝當分别此時。

    觀察此相。

    莫得放逸。

     爾時。

    尊者沙門二十億聞佛所說。

    善受善持。

    即從坐起。

    稽首佛足。

    繞三匝而去。

    受佛彈琴喻教。

    在遠離獨住。

    心無放逸。

    修行精勤。

    彼在遠離獨住。

    心無放逸。

    修行精勤已。

    族姓子所為。

    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

    無家。

    學道者。

    唯無上梵行訖。

    于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尊者沙門二十億知法已。

    至得阿羅诃。

    彼時。

    尊者沙門二十億得阿羅诃已。

    而作是念。

    今正是時。

    我甯可往詣世尊所。

    說得究竟智耶。

     于是。

    尊者沙門二十億往詣佛所。

    稽首作禮。

    卻坐一面。

    白曰。

    世尊。

    若有比丘得無所著。

    諸漏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重擔已舍。

    有結已解。

    自得善義。

    正智正解脫者。

    彼于爾時樂此六處。

    樂于無欲。

    樂于遠離。

    樂于無诤。

    樂于愛盡。

    樂于受盡。

    樂心不移動。

    世尊。

    或有一人而作是念。

    此賢者以依信故。

    樂于無欲者。

    不應如是觀。

    但欲盡.恚盡.癡盡。

    是樂于無欲。

     世尊。

    或有一人而作是念。

    此賢者以貪利稱譽求供養故。

    樂于遠離者。

    不應如是觀。

    但欲盡.恚盡.癡盡。

    是樂于遠離。

    世尊。

    或有一人而作是念。

    此賢者以依戒故。

    樂于無诤者。

    不應如是觀。

    但欲盡.恚盡.癡盡。

    是樂于無诤。

    樂于愛盡。

    樂于受盡。

    樂心不移動。

    世尊。

    若有比丘得無所著。

    諸漏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重擔已舍。

    有結已解。

    自得善義。

    正智正解脫者。

    彼于爾時樂此六處。

     世尊。

    若有比丘學未得意。

    求願無上安隐涅槃者。

    彼于爾時成就學根及學戒。

    彼于後時。

    諸漏已盡而得無漏。

    心解脫.慧解脫。

    于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者。

    彼于爾時成就無學根及無學戒。

    世尊。

    猶幼少童子。

    彼于爾時成就小根及小戒。

    彼于後時具足學根者。

    彼于爾時成就學根及學戒。

     如是。

    世尊。

    若有比丘學未得意。

    求願無上安隐涅槃者。

    彼于爾時成就學根及學戒。

    彼于後時。

    諸漏已盡而得無漏。

    心解脫.慧解脫。

    于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者。

    彼于爾時成就無學根及無學戒。

    彼若有眼所知色與對眼者。

    不能令失此心解脫.慧解脫。

    心在内住。

    善制守持。

    觀興衰法。

    若有耳所知聲.鼻所知香.舌所知味.身所知觸.意所知法與對意者。

    不能令失此心解脫.慧解脫。

    心在内住。

    善制守持。

    觀興衰法。

     世尊。

    猶去村不遠有大石山。

    不破不缺不脆。

    堅住不空合一。

    若東方有大風雨來。

    不能令搖。

    不動轉移。

    亦非東方風移至南方。

    若南方有大風雨來。

    不能令搖。

    不動轉移。

    亦非南方風移至西方。

    若西方有大風雨來。

    不能令搖。

    不動轉移。

    亦非西方風移至北方。

    若北方有大風雨來。

    不能令搖。

    不動轉移。

    亦非北方風移至諸方。

    如是彼若有眼所知色與對眼者。

    不能令失此心解脫.慧解脫。

    心在内住。

    善制守持。

    觀興衰法。

    若有耳所知聲.鼻所知香.舌所知味.身所知觸.意所知法與對意者。

    不能令失此心解脫.慧解脫。

    心在内住。

    善制守護。

    觀興衰法。

     于是。

    尊者沙門二十億說此頌曰。

     樂在無欲心存遠離 喜于無诤受盡欣悅 亦樂受盡心不移動 得知如真從是心解 得心解已比丘息根 作已不觀無所求作 猶如石山風不能動 色聲香味身觸亦然 愛不愛法不能動心 尊者沙門二十億于佛前說得究竟智已。

    即從坐起。

    稽首佛足。

    繞三匝而去。

     爾時。

    世尊。

    尊者沙門二十億去後不久。

    告諸比丘。

    諸族姓子。

    應如是來于我前說得究竟智。

    如沙門二十億來于我前說得究竟智。

    不自譽。

    不慢他。

    說義現法随諸處也。

    莫令如癡增上慢所纏。

    來于我前說得究竟智。

    彼不得義。

    但大煩勞。

    沙門二十億來于我前說得究竟智。

    不自譽。

    不慢他。

    說義現法随諸處也。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沙門二十億經第七竟(一千七百三十九字)。

     (一二四)中阿含大品八難經第八(第三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人行梵行而有八難.八非時也。

    雲何為八。

    若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号佛.衆祐。

    出世說法。

    趣向止息。

    趣向滅訖。

    趣向覺道。

    為善逝所演。

    彼人爾時生地獄中。

    是謂人行梵行第一難.第一非時。

     複次。

    若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号佛.衆祐。

    出世說法。

    趣向止息。

    趣向滅訖。

    趣向覺道。

    為善逝所演。

    彼人爾時生畜生中。

    生餓鬼中。

    生長壽天中。

    生在邊國夷狄之中。

    無信無恩。

    無有反複。

    若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是謂人行梵行第五難.第五非時。

     複次。

    若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号佛.衆祐。

    出世說法。

    趣向止息。

    趣向滅訖。

    趣向覺道。

    為善逝所演。

    彼人爾時雖生中國。

    而聾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