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九

關燈
現在世說。

    而說如是現在世時有。

    是謂三說處。

    無四無五。

    若比丘見已。

    因彼故說而說我見.聞.識.知。

    比丘說而說是我所知。

    因所說善習得義。

    因不說不善習得義。

     賢聖弟子兩耳一心聽法。

    彼兩耳一心聽法已。

    斷一法.修一法.一法作證。

    彼斷一法.修一法.一法作證已。

    便得正定。

    賢聖弟子心得正定已。

    便斷一切淫.怒.癡。

    賢聖弟子如是得心解脫。

    解脫已便知解脫。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因其所說有四處。

    當以觀人。

    此賢者可共說.不可共說。

    若使此賢者一向論不一向答者。

    分别論不分别答者。

    诘論不诘答者。

    止論不止答者。

    如是此賢者不得共說。

    亦不得共論。

    若使此賢者一向論使一向答者。

    分别論分别答者。

    诘論诘答者。

    止論止答者。

    如是此賢者得共說。

    亦得共論。

     複次。

    因其所說。

    更有四處。

    當以觀人。

    此賢者可共說.不可共說。

    若使此賢者于處.非處不住者。

    所知不住者。

    說喻不住者。

    道迹不住者。

    如是此賢者不可共說。

    亦不可共論。

    若此賢者于處.非處住者。

    所知住者。

    說喻住者。

    道迹住者。

    如是此賢者可得共說。

    亦可得共論。

    因所說時止息口行。

    舍已所見。

    舍怨結意。

    舍欲.舍恚.舍癡.舍慢.舍不語.舍悭嫉.不求勝.不伏他。

    莫取所失。

    說義說法。

    說義說法已。

    教複教止。

    自歡喜.令彼歡喜。

    如是說義。

    如是說事。

    是聖說義。

    是聖說事。

    謂至竟漏盡。

     于是。

    世尊說此頌曰。

     若有诤論議雜意懷貢高 非聖毀呰德各各相求便 但求他過失意欲降伏彼 更互而求勝聖不如是說 若欲得論議慧者當知時 有法亦有義諸聖論如是 慧者如是說無诤無貢高意無有厭足無結無有漏 随順不颠倒正知而為說 善說則然可自終不說惡 不以诤論議亦不受他诤 知處及說處是彼之所論 如是聖人說慧者俱得義 為現法得樂亦為後世安 當知聰達者非倒非常說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說處經第三竟(七百二十三字)。

     (一二○)中阿含大品說無常經第四(第三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色者無常。

    無常則苦。

    苦則非神。

    覺亦無常。

    無常則苦。

    苦則非神。

    想亦無常。

    無常則苦。

    苦則非神。

    行亦無常。

    無常則苦。

    苦則非神。

    識亦無常。

    無常則苦。

    苦則非神。

    是為色無常。

    覺.想.行.識無常。

    無常則苦。

    苦則非神。

    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

    修習七道品。

    無礙正思正念。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

    便知解脫。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若有衆生及九衆生居。

    乃至有想無想處行餘第一有。

    于其中間是第一.是大.是勝.是最.是尊.是妙。

    謂世中阿羅诃。

    所以者何。

    世中阿羅诃得安隐快樂。

     于是。

    世尊說此頌曰。

     無著第一樂斷欲無有愛 永舍離我慢裂壞無明網 彼得不移動心中無穢濁 不染著世間梵行得無漏 了知于五陰境界七善法 大雄遊行處離一切恐怖 成就七覺寶具學三種學 妙稱上朋友佛最上真子 成就十支道大龍極定心 是世中第一彼則無有愛 衆事不移動解脫當來有 斷生老病死所作辦滅漏 興起無學智得身最後邊 梵行第一具彼心不由他 上下及諸方彼無有喜樂 能為師子吼世間無上覺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說無常經第四竟(四百一十三字)。

     (一二一)中阿含大品請請經第五(下一請字音慈井反)(第三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王舍城。

    在竹林加蘭哆園。

    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共受夏坐。

     爾時。

    世尊月十五日。

    說從解脫相請請時。

    在比丘衆前敷座而坐。

    告諸比丘我是梵志。

    而得滅訖。

    無上醫王。

    我今受身。

    最是後邊。

    我是梵志。

    得滅訖後。

    無上醫王。

    我今受身。

    最是後邊。

    謂汝等輩是我真子。

    從口而生。

    法法所化。

    謂汝等輩是我真子。

    從口而生。

    法法所化。

    汝當教化。

    轉相教诃。

     爾時。

    尊者舍梨子亦在衆中。

    于是。

    尊者舍梨子即從坐起。

    偏袒著衣。

    叉手向佛。

    白曰。

    世尊。

    向之所說。

    我是梵志。

    而得滅訖。

    無上醫王。

    我今受身。

    最是後邊。

    我是梵志。

    得滅訖後。

    無上醫王。

    我今受身。

    最是後邊。

    謂汝等輩是我真子。

    從口而生。

    法法所化。

    謂汝等輩是我真子。

    從口而生。

    法法所化。

    汝當教化。

    轉相教诃。

    世尊諸不調者令得調禦。

    諸不息者令得止息。

    諸不度者而令得度。

    諸不解脫者令得解脫。

    諸不滅訖者令得滅訖。

    未得道者令其得道。

    不施設梵行令施設梵行。

    知道.覺道.識道.說道。

    世尊弟子于後得法。

    受教.受诃.受教.诃已。

    随世尊語。

    即便趣行。

    得如其意。

    善知正法。

    唯然。

    世尊不嫌我身.口.意行耶。

     彼時。

    世尊告曰。

    舍梨子。

    我不嫌汝身.口.意行。

    所以者何。

    舍梨子。

    汝有聰慧.大慧.速慧.捷慧.利慧.廣慧.深慧.出要慧.明達慧。

    舍梨子。

    汝成就實慧。

    舍梨子。

    猶轉輪王而有太子。

    不越教已。

    則便受拜父王所傳。

    而能複傳。

    如是。

    舍梨子。

    我所轉法輪。

    汝複能轉。

    舍梨子。

    是故我不嫌汝身.口.意行。

     尊者舍梨子複再叉手向佛。

    白曰。

    唯然。

    世尊不嫌我身.口.意行。

    世尊不嫌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耶。

     世尊告曰。

    舍梨子。

    我亦不嫌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

    所以者何。

    舍梨子。

    此五百比丘盡得無著。

    諸漏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重擔已舍。

    有結已盡。

    而得善義正智正解脫。

    唯除一比丘。

    我亦本已記于現法中得究竟智。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舍梨子。

    是故我不嫌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

     尊者舍梨子複三叉手向佛。

    白曰。

    唯然。

    世尊不嫌我身.口.意行。

    亦不嫌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

    世尊。

    此五百比丘幾比丘得三明達。

    幾比丘得俱解脫。

    幾比丘得慧解脫耶。

     世尊告曰。

    舍梨子。

    此五百比丘。

    九十比丘得三明達。

    九十比丘得俱解脫。

    餘比丘得慧解脫。

    舍梨子。

    此衆無枝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