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念.害念作一分。
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複作一分。
我如是行。
在遠離獨住。
心無放逸。
修行精勤。
生欲念。
我即覺生欲念。
自害.害他.二俱害滅慧多煩勞.不得涅槃。
覺自害.害他.二俱害滅。
慧多煩勞不得涅槃。
便速滅。
複生恚念.害念。
我即覺生恚念.害念。
自害.害他.二俱害滅。
慧多煩勞不得涅槃。
覺自害.害他.二俱害滅。
慧多煩勞不得涅槃。
便速滅。
我生欲念不受斷除吐。
生恚念.害念不受斷除吐。
所以者何。
我見因此故。
必生無量惡不善之法。
猶如春後月。
以種田故。
放牧地。
則不廣。
牧牛兒放牛野澤。
牛入他田。
牧牛兒即執杖往遮。
所以者何。
牧牛兒知因此故。
必當有罵.有打.有縛.有過失也。
是故牧牛兒執杖往遮。
我亦如是。
生欲念不受斷除吐。
生恚念.害念不受斷除吐。
所以者何。
我見因此故。
必生無量惡不善之法。
比丘者。
随所思.随所念。
心便樂中。
若比丘多念欲念者。
則舍無欲念。
以多念欲念故。
心便樂中。
若比丘多念恚念.害念者。
則舍無恚念.無害念。
以多念恚念.害念故。
心便樂中。
如是。
比丘不離欲念。
不離恚念。
不離害念者。
則不能脫生.老.病.死.愁憂.啼哭。
亦複不能離一切苦。
我如是行。
在遠離獨住。
心無放逸。
修行精勤。
生無欲念。
我即覺生無欲念。
不自害.不害他。
亦不俱害。
修慧不煩勞而得涅槃。
覺不自害.不害他。
亦不俱害。
修慧不煩勞而得涅槃。
便速修習廣布。
複生無恚念.無害念。
我即覺生無恚念.無害念。
不自害.不害他。
亦不俱害。
修慧不煩勞而得涅槃。
覺不自害.不害他.亦不俱害。
修慧不煩勞而得涅槃。
便速修習廣布。
我生無欲念.多思念。
生無恚念.無害念.多思念。
我複作是念。
多思念者。
身定喜忘。
則便損心。
我甯可治内心。
常住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令不損心。
我于後時便治内心。
常住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而不損心。
我生無欲念已。
複生念向法次法。
生無恚念.無害念已。
複生念向法次法。
所以者何。
我不見因此生無量惡不善之法。
猶如秋後月收一切谷訖。
牧牛兒放牛野田時作是念。
我牛在群中。
所以者何。
牧牛兒不見因此故當得罵詈。
得打.得縛。
有過失也。
是故彼作是念。
我牛在群中。
我亦如是。
生無欲念已。
複生念向法次法。
生無恚念.無害念已。
複生念向法次法。
所以者何。
我不見因此生無量惡不善之法。
比丘者。
随所思.随所念。
心便樂中。
若比丘多念無欲念者。
則舍欲念。
以多念無欲念故。
心便樂中。
若比丘多念無恚念.無害念者。
則舍恚念.害念。
以多念無恚念.無害念故。
心便樂中。
彼覺.觀已息。
内靜.一心.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
得第二禅成就遊。
彼離喜欲。
舍無求遊。
正念正智而身覺樂。
謂聖所說.聖所舍.念.樂住.空。
得第三禅成就遊。
彼樂滅.苦滅。
喜.憂本已滅。
不苦不樂.舍.念.清淨。
得第四禅成就遊。
彼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趣向漏盡通智作證。
便知此苦如真。
知此苦習。
知此苦滅。
知此苦滅道如真。
亦知此漏如真。
知此漏習。
知此漏滅。
知此漏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
如是見已。
則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此比丘離欲念.離恚念.離害念。
則得解脫生.老.病.死.愁憂.啼哭。
離一切苦。
猶如一無事處有大泉水。
彼有群鹿遊住其中。
有一人來。
不為彼群鹿求義及饒益.求安隐快樂。
塞平正路。
開一惡道。
作大坑塹。
使人守視。
如是群鹿一切死盡。
複有一人來。
為彼群鹿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開平正路。
閉塞惡道。
卻守視人。
如是群鹿普得安濟。
比丘。
當知我說此喻。
欲令知義。
慧者聞喻。
則解其趣。
此說有義。
大泉水者。
謂是五欲愛念歡樂。
雲何為五。
眼知色.耳知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
大泉水者。
當知是五欲也。
大群鹿者。
當知是沙門.梵志也。
有一人來。
不為彼求義及饒益.求安隐快樂者。
當知是魔波旬也。
塞平正路。
開一惡道者。
是三惡不善念。
欲念.恚念.害念也。
惡道者。
當知是三惡不善念。
複更有惡道。
謂八邪道。
邪見乃至邪定是為八。
作大坑塹者。
當知是無明也。
使人守者。
當知是魔波旬眷屬也。
複有一人來。
為彼求義及饒益.求安隐快樂者。
當知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也。
閉塞惡道。
開平正路者。
是三善念。
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也。
道者。
當知是三善念。
複更有道。
謂八正道。
正見乃至正定是為八。
比丘。
我為汝等開平正路。
閉塞惡道。
填平坑塹。
除卻守人。
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
哀憐念愍傷。
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者。
我今已作。
汝等亦當複自作。
至無事處山林樹下空安靜處。
宴坐思惟。
勿得放逸。
勤加精進。
無令後悔。
此是我之教敕。
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念經第六竟(千五百九十三字)。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五(七千四百六十八字)
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複作一分。
我如是行。
在遠離獨住。
心無放逸。
修行精勤。
生欲念。
我即覺生欲念。
自害.害他.二俱害滅慧多煩勞.不得涅槃。
覺自害.害他.二俱害滅。
慧多煩勞不得涅槃。
便速滅。
複生恚念.害念。
我即覺生恚念.害念。
自害.害他.二俱害滅。
慧多煩勞不得涅槃。
覺自害.害他.二俱害滅。
慧多煩勞不得涅槃。
便速滅。
我生欲念不受斷除吐。
生恚念.害念不受斷除吐。
所以者何。
我見因此故。
必生無量惡不善之法。
猶如春後月。
以種田故。
放牧地。
則不廣。
牧牛兒放牛野澤。
牛入他田。
牧牛兒即執杖往遮。
所以者何。
牧牛兒知因此故。
必當有罵.有打.有縛.有過失也。
是故牧牛兒執杖往遮。
我亦如是。
生欲念不受斷除吐。
生恚念.害念不受斷除吐。
所以者何。
我見因此故。
必生無量惡不善之法。
比丘者。
随所思.随所念。
心便樂中。
若比丘多念欲念者。
則舍無欲念。
以多念欲念故。
心便樂中。
若比丘多念恚念.害念者。
則舍無恚念.無害念。
以多念恚念.害念故。
心便樂中。
如是。
比丘不離欲念。
不離恚念。
不離害念者。
則不能脫生.老.病.死.愁憂.啼哭。
亦複不能離一切苦。
我如是行。
在遠離獨住。
心無放逸。
修行精勤。
生無欲念。
我即覺生無欲念。
不自害.不害他。
亦不俱害。
修慧不煩勞而得涅槃。
覺不自害.不害他。
亦不俱害。
修慧不煩勞而得涅槃。
便速修習廣布。
複生無恚念.無害念。
我即覺生無恚念.無害念。
不自害.不害他。
亦不俱害。
修慧不煩勞而得涅槃。
覺不自害.不害他.亦不俱害。
修慧不煩勞而得涅槃。
便速修習廣布。
我生無欲念.多思念。
生無恚念.無害念.多思念。
我複作是念。
多思念者。
身定喜忘。
則便損心。
我甯可治内心。
常住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令不損心。
我于後時便治内心。
常住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而不損心。
我生無欲念已。
複生念向法次法。
生無恚念.無害念已。
複生念向法次法。
所以者何。
我不見因此生無量惡不善之法。
猶如秋後月收一切谷訖。
牧牛兒放牛野田時作是念。
我牛在群中。
所以者何。
牧牛兒不見因此故當得罵詈。
得打.得縛。
有過失也。
是故彼作是念。
我牛在群中。
我亦如是。
生無欲念已。
複生念向法次法。
生無恚念.無害念已。
複生念向法次法。
所以者何。
我不見因此生無量惡不善之法。
比丘者。
随所思.随所念。
心便樂中。
若比丘多念無欲念者。
則舍欲念。
以多念無欲念故。
心便樂中。
若比丘多念無恚念.無害念者。
則舍恚念.害念。
以多念無恚念.無害念故。
心便樂中。
彼覺.觀已息。
内靜.一心.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
得第二禅成就遊。
彼離喜欲。
舍無求遊。
正念正智而身覺樂。
謂聖所說.聖所舍.念.樂住.空。
得第三禅成就遊。
彼樂滅.苦滅。
喜.憂本已滅。
不苦不樂.舍.念.清淨。
得第四禅成就遊。
彼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趣向漏盡通智作證。
便知此苦如真。
知此苦習。
知此苦滅。
知此苦滅道如真。
亦知此漏如真。
知此漏習。
知此漏滅。
知此漏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
如是見已。
則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此比丘離欲念.離恚念.離害念。
則得解脫生.老.病.死.愁憂.啼哭。
離一切苦。
猶如一無事處有大泉水。
彼有群鹿遊住其中。
有一人來。
不為彼群鹿求義及饒益.求安隐快樂。
塞平正路。
開一惡道。
作大坑塹。
使人守視。
如是群鹿一切死盡。
複有一人來。
為彼群鹿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開平正路。
閉塞惡道。
卻守視人。
如是群鹿普得安濟。
比丘。
當知我說此喻。
欲令知義。
慧者聞喻。
則解其趣。
此說有義。
大泉水者。
謂是五欲愛念歡樂。
雲何為五。
眼知色.耳知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
大泉水者。
當知是五欲也。
大群鹿者。
當知是沙門.梵志也。
有一人來。
不為彼求義及饒益.求安隐快樂者。
當知是魔波旬也。
塞平正路。
開一惡道者。
是三惡不善念。
欲念.恚念.害念也。
惡道者。
當知是三惡不善念。
複更有惡道。
謂八邪道。
邪見乃至邪定是為八。
作大坑塹者。
當知是無明也。
使人守者。
當知是魔波旬眷屬也。
複有一人來。
為彼求義及饒益.求安隐快樂者。
當知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也。
閉塞惡道。
開平正路者。
是三善念。
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也。
道者。
當知是三善念。
複更有道。
謂八正道。
正見乃至正定是為八。
比丘。
我為汝等開平正路。
閉塞惡道。
填平坑塹。
除卻守人。
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
哀憐念愍傷。
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者。
我今已作。
汝等亦當複自作。
至無事處山林樹下空安靜處。
宴坐思惟。
勿得放逸。
勤加精進。
無令後悔。
此是我之教敕。
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念經第六竟(千五百九十三字)。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五(七千四百六十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