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
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于五相。
數念五相已。
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雲何為五。
比丘者。
念相善相應。
若生不善念者。
彼因此相複更念異相善相應。
令不生惡不善之念。
彼因此相更念異相善相應。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一意.得定。
猶木工師.木工弟子。
彼持墨繩。
用拼于木。
則以利斧。
斫治令直。
如是。
比丘。
因此相複更念異相善相應。
令不生惡不善之念。
彼因此相更念異相善相應。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此第一相。
念此相已。
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複次。
比丘。
念相善相應。
若生不善念者。
彼觀此念惡有災患。
此念不善。
此念是惡。
此念智者所惡。
此念若滿具者。
則不得通.不得覺道.不得涅槃。
令生惡不善念故。
彼如是觀惡。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猶人年少。
端政可愛。
沐浴澡洗。
著明淨衣。
以香塗身。
修治須發。
極令淨潔。
或以死蛇.死狗.死人食半青色。
膀脹臭爛。
不淨流出。
系著彼頸。
彼便惡穢。
不喜不樂。
如是。
比丘。
彼觀此念。
惡有災患。
此念不善。
此念是惡。
此念智者所惡。
此念若滿具者。
則不得通.不得覺道.不得涅槃。
令生惡不善念故。
彼如是觀惡。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此第二相。
念此相。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複次。
比丘。
念相善相應時。
生不善念。
觀念惡患時。
複生不善念者。
彼比丘不應念此念。
令生惡不善念故。
彼不念此念。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猶有目人。
色在光明。
而不用見。
彼或閉目。
或身避去。
于汝等意雲何。
色在光明。
彼人可得受色相耶。
答曰。
不也。
如是。
比丘不應念此念。
令生惡不善念故。
彼不念此念。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此第三相。
念此相已。
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複次。
比丘。
念相善相應時生不善念。
觀念惡患時亦生不善念。
不念念時複生不善念者。
彼比丘為此念。
當以思行漸減其念。
令不生惡不善之念。
彼為此念。
當以思行漸減念。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猶人行道。
進路急速。
彼作是念。
我何為速。
我今甯可徐徐行耶。
彼即徐行。
複作是念。
我何為徐行。
甯可住耶。
彼即便住。
複作是念。
我何為住。
甯可坐耶。
彼即便坐。
複作是念。
我何為坐。
甯可卧耶。
彼即便卧。
如是。
彼人漸漸息身粗行。
當知比丘亦複如是。
彼為此念。
當以思行漸減其念。
令不生惡不善之念。
彼為此念。
當以思行漸減念。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此第四相。
念此相。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複次。
比丘。
念相善相應時生不善念。
觀念惡患時亦生不善念。
不念念時亦生不善念。
當以思行漸減念時複生不善念者。
彼比丘應如是觀。
比丘者。
因此念故。
生不善念。
彼比丘便齒齒相著。
舌逼上腭。
以心修心。
受持降伏。
令不生惡不善之念。
彼以心修心。
受持降伏。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猶二力士捉一羸人。
受持降伏。
如是。
比丘。
齒齒相著。
舌逼上腭。
以心修心。
受持降伏。
令不生惡不善之念。
彼以心修心。
受持降伏。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此第五相。
念此相。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此五相。
數念五相。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念相善相應時不生惡念。
觀念惡患時亦不生惡念。
不念念時亦不生惡念。
若以思行漸減念時亦不生惡念。
以心修心.受持降伏時亦不生惡念者。
便得自在。
欲念則念。
不念則不念。
若比丘欲念則念。
不欲念則不念者。
是謂比丘随意諸念。
自在諸念迹。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增上心經第五竟(千四百五十六字)。
(一○二)中阿含因品念經第六(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我本未覺無上正盡覺時。
作如是念。
我甯可别諸念作二分。
欲念.恚念.害念作一分。
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複作一分。
我于後時。
便别諸念作二分。
欲念.恚
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于五相。
數念五相已。
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雲何為五。
比丘者。
念相善相應。
若生不善念者。
彼因此相複更念異相善相應。
令不生惡不善之念。
彼因此相更念異相善相應。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一意.得定。
猶木工師.木工弟子。
彼持墨繩。
用拼于木。
則以利斧。
斫治令直。
如是。
比丘。
因此相複更念異相善相應。
令不生惡不善之念。
彼因此相更念異相善相應。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此第一相。
念此相已。
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複次。
比丘。
念相善相應。
若生不善念者。
彼觀此念惡有災患。
此念不善。
此念是惡。
此念智者所惡。
此念若滿具者。
則不得通.不得覺道.不得涅槃。
令生惡不善念故。
彼如是觀惡。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猶人年少。
端政可愛。
沐浴澡洗。
著明淨衣。
以香塗身。
修治須發。
極令淨潔。
或以死蛇.死狗.死人食半青色。
膀脹臭爛。
不淨流出。
系著彼頸。
彼便惡穢。
不喜不樂。
如是。
比丘。
彼觀此念。
惡有災患。
此念不善。
此念是惡。
此念智者所惡。
此念若滿具者。
則不得通.不得覺道.不得涅槃。
令生惡不善念故。
彼如是觀惡。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此第二相。
念此相。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複次。
比丘。
念相善相應時。
生不善念。
觀念惡患時。
複生不善念者。
彼比丘不應念此念。
令生惡不善念故。
彼不念此念。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猶有目人。
色在光明。
而不用見。
彼或閉目。
或身避去。
于汝等意雲何。
色在光明。
彼人可得受色相耶。
答曰。
不也。
如是。
比丘不應念此念。
令生惡不善念故。
彼不念此念。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此第三相。
念此相已。
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複次。
比丘。
念相善相應時生不善念。
觀念惡患時亦生不善念。
不念念時複生不善念者。
彼比丘為此念。
當以思行漸減其念。
令不生惡不善之念。
彼為此念。
當以思行漸減念。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猶人行道。
進路急速。
彼作是念。
我何為速。
我今甯可徐徐行耶。
彼即徐行。
複作是念。
我何為徐行。
甯可住耶。
彼即便住。
複作是念。
我何為住。
甯可坐耶。
彼即便坐。
複作是念。
我何為坐。
甯可卧耶。
彼即便卧。
如是。
彼人漸漸息身粗行。
當知比丘亦複如是。
彼為此念。
當以思行漸減其念。
令不生惡不善之念。
彼為此念。
當以思行漸減念。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此第四相。
念此相。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複次。
比丘。
念相善相應時生不善念。
觀念惡患時亦生不善念。
不念念時亦生不善念。
當以思行漸減念時複生不善念者。
彼比丘應如是觀。
比丘者。
因此念故。
生不善念。
彼比丘便齒齒相著。
舌逼上腭。
以心修心。
受持降伏。
令不生惡不善之念。
彼以心修心。
受持降伏。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猶二力士捉一羸人。
受持降伏。
如是。
比丘。
齒齒相著。
舌逼上腭。
以心修心。
受持降伏。
令不生惡不善之念。
彼以心修心。
受持降伏。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此第五相。
念此相。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
當以數數念此五相。
數念五相。
已生不善念。
即便得滅。
惡念滅已。
心便常住。
在内止息。
一意得定。
若比丘念相善相應時不生惡念。
觀念惡患時亦不生惡念。
不念念時亦不生惡念。
若以思行漸減念時亦不生惡念。
以心修心.受持降伏時亦不生惡念者。
便得自在。
欲念則念。
不念則不念。
若比丘欲念則念。
不欲念則不念者。
是謂比丘随意諸念。
自在諸念迹。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增上心經第五竟(千四百五十六字)。
(一○二)中阿含因品念經第六(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我本未覺無上正盡覺時。
作如是念。
我甯可别諸念作二分。
欲念.恚念.害念作一分。
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複作一分。
我于後時。
便别諸念作二分。
欲念.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