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六

關燈
東晉罽賓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一○三)因品師子吼經第七(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拘樓瘦。

    在劍磨瑟昙拘樓都邑。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此中有第一沙門。

    第二.第三.第四沙門。

    此外更無沙門.梵志。

    異道一切空無沙門.梵志。

    汝等随在衆中。

    作如是正師子吼。

    比丘。

    或有異學來問汝等。

    諸賢。

    汝有何行。

    有何力。

    有何智。

    令汝等作如是說。

    此有第一沙門。

    第二.第三.第四沙門。

    此外更無沙門.梵志。

    異道一切空無沙門.梵志。

    汝等随在衆中。

    作如是正師子吼。

     比丘。

    汝等應如是答異學。

    諸賢。

    我世尊有知有見。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四法。

    因此四法故。

    令我等作如是說。

    此有第一沙門。

    第二.第三.第四沙門。

    此外更無沙門.梵志。

    異道一切空無沙門.梵志。

    我等随在衆中。

    作如是正師子吼。

    雲何為四。

    諸賢。

    我等信尊師.信法.信戒德具足。

    愛敬同道。

    恭恪奉事。

    諸賢。

    我世尊有知有見。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此四法。

    因此四法故。

    令我等作如是說。

    此有第一沙門。

    第二.第三.第四沙門。

    此外更無沙門.梵志。

    異道一切空無沙門.梵志。

    我等随在衆中。

    作如是正師子吼。

     比丘。

    異學或複作是說。

    諸賢。

    我等亦信尊師。

    謂我尊師也。

    信法。

    謂我法也。

    戒德具足。

    謂我戒也。

    愛敬同道。

    恭恪奉事。

    謂我同道出家及在家者也。

    諸賢。

    沙門瞿昙及我等此二種說。

    有何勝。

    有何意。

    有何差别耶。

    比丘。

    汝等應如是問異學。

    諸賢。

    為一究竟。

    為衆多究竟耶。

    比丘。

    若異學如是答。

    諸賢。

    有一究竟。

    無衆多究竟。

    比丘。

    汝等複問異學。

    諸賢。

    為有欲者得究竟是耶。

    為無欲者得究竟是耶。

    比丘。

    若異學如是答。

    無欲者得究竟是。

    非有欲者得究竟是。

    比丘。

    汝等複問異學。

    諸賢。

    為有恚者得究竟是耶。

    為無恚者得究竟是耶。

    比丘。

    若異學如是答。

    無恚者得究竟是。

    非有恚者得究竟是。

    比丘。

    汝等複問異學。

    諸賢。

    為有癡者得究竟是耶。

    為無癡者得究竟是耶。

    比丘。

    若異學如是答。

    諸賢。

    無癡者得究竟是。

    非有癡者得究竟是。

     比丘。

    汝等複問異學。

    諸賢。

    為有愛.有受者得究竟是耶。

    為無愛.無受者得究竟是耶。

    比丘。

    若異學如是答。

    諸賢。

    無愛.無受者得究竟是。

    非有愛.有受者得究竟是。

    比丘。

    汝等複問異學。

    諸賢。

    為無慧.不說慧者得究竟是耶。

    為有慧.說慧者得究竟是耶。

    比丘。

    若異學如是答。

    諸賢。

    有慧.說慧者得究竟是。

    非無慧.不說慧者得究竟是。

    比丘。

    汝等複問異學。

    諸賢。

    為有憎.有诤者得究竟是耶。

    為無憎.無诤者得究竟是耶。

    比丘。

    若異學如是答。

    諸賢。

    無憎.無诤者得究竟是。

    非有憎.有诤者得究竟是。

     比丘。

    汝等為異學應如是說。

    諸賢。

    是為如汝等說有一究竟是。

    非衆多究竟是。

    無欲者得究竟是。

    非有欲者得究竟是。

    無恚者得究竟是。

    非有恚者得究竟是。

    無癡者得究竟是。

    非有癡者得究竟是。

    無愛.無受者得究竟是。

    非有愛.有受者得究竟是。

    有慧.說慧者得究竟是。

    非無慧.不說慧者得究竟是。

    無憎.無诤者得究竟是。

    非有憎.有诤者得究竟是。

    若有沙門.梵志依無量見。

    彼一切依猗二見。

    有見及無見也。

    若依有見者。

    彼便著有見。

    依猗有見。

    猗住有見。

    憎诤無見。

    若依無見者。

    彼便著無見。

    依猗無見。

    猗住無見。

    憎诤有見。

     若有沙門.梵志不知因.不知習.不知滅.不知盡.不知味.不知患.不知出要如真者。

    彼一切有欲.有恚.有癡.有愛.有受.無慧.非說慧.有憎.有诤。

    彼則不離生老病死。

    亦不能脫愁戚啼哭.憂苦懊惱。

    不得苦邊。

    若有沙門.梵志于此二見知因.知習.知滅.知盡.知味.知患.知出要如真者。

    彼一切無欲.無恚.無癡.無愛.無受.有慧.說慧.無憎.無诤。

    彼則得離生老病死。

    亦能得脫愁戚啼哭.憂苦懊惱。

    則得苦邊。

     或有沙門.梵志施設斷受。

    然不施設斷一切受。

    施設斷欲受。

    不施設斷戒受.見受.我受。

    所以者何。

    彼沙門.梵志不知三處如真。

    是故彼雖施設斷受。

    然不施設斷一切受。

    複有沙門.梵志施設斷受。

    然不施設斷一切受。

    施設斷欲受.戒受。

    不施設斷見受.我受。

    所以者何。

    彼沙門.梵志不知二處如真。

    是故彼雖施設斷受。

    然不施設斷一切受。

    複有沙門.梵志施設斷受。

    然不施設斷一切受。

    施設斷欲受.戒受.見受。

    不施設斷我受。

    所以者何。

    彼沙門.梵志不知一處如真。

    是故彼雖施設斷受。

    然不施設斷一切受。

    如是法.律。

    若信尊師者。

    彼非正.非第一。

    若信法者。

    亦非正.非第一。

    若具足戒德者。

    亦非正.非第一。

    若愛敬同道.恭恪奉事者。

    亦非正.非第一。

     若有如來出世。

    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号佛.衆祐。

    彼施設斷受。

    于現法中施設斷一切受。

    施設斷欲受.戒受.見受.我受。

    此四受何因何習。

    從何而生。

    以何為本。

    此四受因無明。

    習無明。

    從無明生。

    以無明為本。

    若有比丘無明已盡。

    明已生者。

    彼便從是不複更受欲受.戒受.見受.我受。

    彼不受已。

    則不恐怖。

    不恐怖已。

    便斷因緣。

    必般涅槃。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如是正法.律。

    若信尊師者。

    是正.是第一。

    若信法者。

    是正.是第一。

    若戒德具足者。

    是正.是第一。

    若愛敬同道.恭恪奉事者。

    是正.是第一。

     諸賢。

    我等有是行。

    有是力。

    有是智。

    因此故令我等作如是說。

    此有第一沙門。

    第二.第三.第四沙門。

    此外更無沙門.梵志。

    異道一切空無沙門.梵志。

    以是故。

    我等随在衆中。

    作如是正師子吼。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師子吼經第七竟(一千六百九十字)。

     (一○四)中阿含因品優昙婆邏經第八(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王舍城。

    在竹林伽蘭哆園。

     爾時。

    有一居士名曰實意。

    彼于平旦從王舍城出。

    欲往詣佛供養禮事。

    于是。

    實意居士作如是念。

    且置詣佛。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