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饒益多人。
多人得樂。
為愍傷世間。
亦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是時。
尊者舍梨子亦在衆中。
彼時。
世尊告曰。
舍利子。
汝為諸比丘說法如法。
我患背痛。
今欲小息。
尊者舍利子即受佛教。
唯然。
世尊。
于是。
世尊四疊優多羅僧以敷床上。
卷僧伽梨作枕。
右脅而卧。
足足相累。
作光明想。
正念正智。
常念欲起。
是時。
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
諸賢。
當知世尊向略說法。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不饒益多人。
多人不得樂。
不為愍傷世間。
亦非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不饒益多人。
多人不得樂。
不為愍傷世間。
亦非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饒益多人。
多人得樂。
為愍傷世間。
亦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饒益多人。
多人得樂。
為愍傷世間。
亦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然世尊說此法極略。
汝等雲何解義。
雲何廣分别。
彼時。
衆中或有比丘作如是說。
尊者舍梨子。
若諸長老上尊自說。
我得究竟智。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諸梵行者聞彼比丘自說我得究竟智。
便得歡喜。
複有比丘作如是說。
尊者舍梨子。
若中.下弟子求願無上涅槃。
諸梵行者見彼行已。
便得歡喜。
如是彼比丘而說此義。
不可尊者舍梨子意。
尊者舍梨子告彼比丘。
諸賢等。
聽我為汝說。
諸賢。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上弟子有三事可毀。
雲何為三。
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不學舍離。
上弟子以此可毀。
尊師若說可斷法。
上弟子不斷彼法。
上弟子以此可毀。
所可受證。
上弟子而舍方便。
上弟子以此可毀。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上弟子有此三事可毀。
諸賢。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中.下弟子有三事可毀。
雲何為三。
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不學舍離。
中.下弟子以此可毀。
尊師若說可斷法。
中.下弟子不斷彼法。
中.下弟子以此可毀。
所可受證。
中.下弟子而舍方便。
中.下弟子以此可毀。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中.下弟子有此三事可毀。
諸賢。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上弟子有三事可稱。
雲何為三。
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亦學舍離。
上弟子以此可稱。
尊師若說可斷法。
上弟子便斷彼法。
上弟子以此可稱。
所可受證。
上弟子精進勤學。
不舍方便。
上弟子以此可稱。
諸賢。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上弟子有此三事可稱。
諸賢。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中.下弟子有三事可稱。
雲何為三。
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亦學舍離。
中.下弟子以此可稱。
尊師若說可斷法。
中.下弟子便斷彼法。
中.下弟子以此可稱。
所可受證。
中.下弟子精進勤學。
不舍方便。
中.下弟子以此可稱。
諸賢。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中.下弟子有此三事可稱。
尊者舍梨子複告諸比丘。
諸賢。
有中道能得心住。
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諸賢。
雲何有中道能得心住。
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諸賢。
念欲惡。
惡念欲亦惡。
彼斷念欲。
亦斷惡念欲。
如是恚.怨結.悭嫉.欺诳.谀谄.無慚.無愧.慢.最上慢.貢高.放逸.豪貴.憎诤。
諸賢。
貪亦惡。
著亦惡。
彼斷貪。
亦斷著。
諸賢。
是謂中道能得心住。
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諸賢。
複有中道能得心住。
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諸賢。
雲何複有中道能得心住。
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謂八支聖道。
正見。
乃至正定。
是為八。
諸賢。
是謂複有中道能得心住。
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于是。
世尊所患即除而得安隐。
從卧寤起。
結跏趺坐。
歎尊者舍梨子。
善哉。
善哉。
舍梨子為諸比丘說法如法。
舍梨子。
汝當複為諸比丘說法如法。
舍梨子。
汝當數數為諸比丘說法如法。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共受法如法。
誦習執持。
所以者何。
此法如法。
有法有義。
為梵行本。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諸族姓子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
此法如法。
當善受持。
佛說如是。
尊者舍梨子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求法經第二竟(二千二百八十六字)。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二(七千四百八十二字)(第二小土城誦)
求安隐快樂。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饒益多人。
多人得樂。
為愍傷世間。
亦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是時。
尊者舍梨子亦在衆中。
彼時。
世尊告曰。
舍利子。
汝為諸比丘說法如法。
我患背痛。
今欲小息。
尊者舍利子即受佛教。
唯然。
世尊。
于是。
世尊四疊優多羅僧以敷床上。
卷僧伽梨作枕。
右脅而卧。
足足相累。
作光明想。
正念正智。
常念欲起。
是時。
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
諸賢。
當知世尊向略說法。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不饒益多人。
多人不得樂。
不為愍傷世間。
亦非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不饒益多人。
多人不得樂。
不為愍傷世間。
亦非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饒益多人。
多人得樂。
為愍傷世間。
亦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饒益多人。
多人得樂。
為愍傷世間。
亦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然世尊說此法極略。
汝等雲何解義。
雲何廣分别。
彼時。
衆中或有比丘作如是說。
尊者舍梨子。
若諸長老上尊自說。
我得究竟智。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諸梵行者聞彼比丘自說我得究竟智。
便得歡喜。
複有比丘作如是說。
尊者舍梨子。
若中.下弟子求願無上涅槃。
諸梵行者見彼行已。
便得歡喜。
如是彼比丘而說此義。
不可尊者舍梨子意。
尊者舍梨子告彼比丘。
諸賢等。
聽我為汝說。
諸賢。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上弟子有三事可毀。
雲何為三。
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不學舍離。
上弟子以此可毀。
尊師若說可斷法。
上弟子不斷彼法。
上弟子以此可毀。
所可受證。
上弟子而舍方便。
上弟子以此可毀。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上弟子有此三事可毀。
諸賢。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中.下弟子有三事可毀。
雲何為三。
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不學舍離。
中.下弟子以此可毀。
尊師若說可斷法。
中.下弟子不斷彼法。
中.下弟子以此可毀。
所可受證。
中.下弟子而舍方便。
中.下弟子以此可毀。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中.下弟子有此三事可毀。
諸賢。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上弟子有三事可稱。
雲何為三。
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亦學舍離。
上弟子以此可稱。
尊師若說可斷法。
上弟子便斷彼法。
上弟子以此可稱。
所可受證。
上弟子精進勤學。
不舍方便。
上弟子以此可稱。
諸賢。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上弟子有此三事可稱。
諸賢。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中.下弟子有三事可稱。
雲何為三。
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亦學舍離。
中.下弟子以此可稱。
尊師若說可斷法。
中.下弟子便斷彼法。
中.下弟子以此可稱。
所可受證。
中.下弟子精進勤學。
不舍方便。
中.下弟子以此可稱。
諸賢。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中.下弟子有此三事可稱。
尊者舍梨子複告諸比丘。
諸賢。
有中道能得心住。
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諸賢。
雲何有中道能得心住。
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諸賢。
念欲惡。
惡念欲亦惡。
彼斷念欲。
亦斷惡念欲。
如是恚.怨結.悭嫉.欺诳.谀谄.無慚.無愧.慢.最上慢.貢高.放逸.豪貴.憎诤。
諸賢。
貪亦惡。
著亦惡。
彼斷貪。
亦斷著。
諸賢。
是謂中道能得心住。
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諸賢。
複有中道能得心住。
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諸賢。
雲何複有中道能得心住。
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謂八支聖道。
正見。
乃至正定。
是為八。
諸賢。
是謂複有中道能得心住。
得定得樂。
順法次法。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于是。
世尊所患即除而得安隐。
從卧寤起。
結跏趺坐。
歎尊者舍梨子。
善哉。
善哉。
舍梨子為諸比丘說法如法。
舍梨子。
汝當複為諸比丘說法如法。
舍梨子。
汝當數數為諸比丘說法如法。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共受法如法。
誦習執持。
所以者何。
此法如法。
有法有義。
為梵行本。
得通得覺。
亦得涅槃。
諸族姓子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
此法如法。
當善受持。
佛說如是。
尊者舍梨子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求法經第二竟(二千二百八十六字)。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二(七千四百八十二字)(第二小土城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