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義。
則得饒益安隐快樂。
亦得無苦。
無憂愁戚。
爾時。
尊者大目揵連在彼衆中。
于是。
尊者大目揵連白曰。
尊者舍利子。
我今欲為此事說喻。
聽我說耶。
尊者舍梨子告曰。
賢者大目揵連。
欲說喻者便可說之。
尊者大目揵連則便白曰。
尊者舍梨子。
我憶一時遊王舍城。
在岩山中。
我于爾時過夜平旦。
著衣持缽。
入王舍城而行乞食。
詣舊車師無衣滿子家。
時。
彼比舍更有車師斫治車軸。
是時。
舊車師無衣滿子往至彼家。
于是。
舊車師無衣滿子見彼治軸。
心生是念。
若彼車師執斧治軸。
斫彼彼惡處者。
如是彼軸便當極好。
時。
彼車師即如舊車師無衣滿子心中所念。
便持斧斫彼彼惡處。
于是。
舊車師無衣滿子極大歡喜。
而作是說。
車師子。
汝心如是。
則知我心。
所以者何。
以汝持斧斫治車軸彼彼惡處。
如我意故。
如是。
尊者舍梨子。
若有谀谄.欺诳.嫉妒.無信.懈怠。
無正念正智。
無定無慧。
其心狂惑。
不護諸根。
不修沙門。
無所分别。
尊者舍梨子。
心為知彼心故。
而說此法。
尊者舍梨子。
若有人不谀谄。
不欺诳。
無嫉妒。
有信。
精進而無懈怠。
有正念正智。
修定修慧。
心不狂惑。
守護諸根。
廣修沙門而善分别。
彼聞尊者舍梨子所說法者。
猶饑欲得食。
渴欲得飲。
口及意也。
尊者舍梨子。
猶刹利女。
梵志.居士.工師女。
端正姝好。
極淨沐浴。
以香塗身。
著明淨衣。
種種璎珞嚴飾其容。
或複有人為念彼女。
求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以青蓮華鬘。
或薝蔔華鬘。
或修摩那華鬘。
或婆師華鬘。
或阿提牟哆華鬘。
持與彼女。
彼女歡喜。
兩手受之。
以嚴其頭。
尊者舍梨子。
如是。
若有人不谀谄。
不欺诳。
無嫉妒。
有信。
精進而無懈怠。
有正念正智。
修定修慧。
心不狂惑。
守護諸根。
廣修沙門而善分别。
彼聞尊者舍梨子所說法者。
猶饑欲食。
渴欲得飲。
口及意也。
尊者舍梨子甚奇。
甚特。
尊者舍梨子常拔濟諸梵行者。
令離不善。
安立善處。
如是二尊更相稱說。
從座起去。
尊者舍梨子所說如是。
尊者大目揵連及諸比丘聞尊者舍梨子所說。
歡喜奉行。
穢經第一竟(五千一百九十六字)。
(八八)中阿含穢品求法經第二(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拘娑羅國。
與大比丘衆俱。
往詣五娑羅村北屍攝和林中。
及諸名德.上尊長老.大弟子等。
謂尊者舍梨子.尊者大目揵連.尊者大迦葉.尊者大迦旃延.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麗越.尊者阿難。
如是比餘名德.上尊長老.大弟子等。
亦在五娑羅村并皆近佛葉屋邊住。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行求法。
莫行求飲食。
所以者何。
我慈愍弟子故。
欲令行求法。
不行求飲食。
若汝等行求飲食。
不行求法者。
汝等既自惡。
我亦無名稱。
若汝等行求法。
不行求飲食者。
汝等既自好。
我亦有名稱。
雲何諸弟子為求飲食故而依佛行。
非為求法。
我飽食訖。
食事已辦。
猶有殘食。
于後有二比丘來。
饑渴力羸。
我語彼曰。
我飽食訖。
食事已辦。
猶有殘食。
汝等欲食者便取食之。
若汝不取者。
我便取以瀉著淨地。
或複瀉著無蟲水中。
彼二比丘。
第一比丘便作是念。
世尊食訖。
食事已辦。
猶有殘食。
若我不取者。
世尊必取瀉著淨地。
或複瀉著無蟲水中。
我今甯可取而食之。
即便取食。
彼比丘取此食已。
雖一日一夜樂而得安隐。
但彼比丘因取此食故。
不可佛意。
所以者何。
彼比丘因取此食故。
不得少欲。
不知厭足。
不得易養。
不得易滿。
不得知時。
不知節限。
不得精進。
不得宴坐。
不得淨行。
不得遠離。
不得一心。
不得精勤。
亦不得涅槃。
是以彼比丘因取此食故。
不可佛意。
是謂諸弟子為行求飲食故而依佛行。
非為求法。
雲何諸弟子行求法。
不行求飲食。
彼二比丘。
第二比丘便作是念。
世尊食訖。
食事已辦。
猶有殘食。
若我不取者。
世尊必取瀉著淨地。
或複瀉著無蟲水中。
又世尊說食中之下極者。
謂殘餘食也。
我今甯可不取此食。
作是念已。
即便不取。
彼比丘不取此食已。
雖一日一夜苦而不安隐。
但彼比丘因不取此食故。
得可佛意。
所以者何。
彼比丘因不取此食故。
得少欲。
得知足。
得易養。
得易滿。
得知時。
得節限。
得精進。
得宴坐。
得淨行。
得遠離。
得一心。
得精勤。
亦得涅槃。
是以彼比丘因不取此食故。
得可佛意。
是謂諸弟子為行求法故而依佛行。
非為求飲食。
于是。
世尊告諸弟子。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不饒益多人。
多人不得樂。
非為愍傷世間。
亦非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不饒益多人。
多人不得樂。
非為愍傷世間。
亦非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饒益多人。
多人得樂。
為愍傷世間。
亦為天為人求義
則得饒益安隐快樂。
亦得無苦。
無憂愁戚。
爾時。
尊者大目揵連在彼衆中。
于是。
尊者大目揵連白曰。
尊者舍利子。
我今欲為此事說喻。
聽我說耶。
尊者舍梨子告曰。
賢者大目揵連。
欲說喻者便可說之。
尊者大目揵連則便白曰。
尊者舍梨子。
我憶一時遊王舍城。
在岩山中。
我于爾時過夜平旦。
著衣持缽。
入王舍城而行乞食。
詣舊車師無衣滿子家。
時。
彼比舍更有車師斫治車軸。
是時。
舊車師無衣滿子往至彼家。
于是。
舊車師無衣滿子見彼治軸。
心生是念。
若彼車師執斧治軸。
斫彼彼惡處者。
如是彼軸便當極好。
時。
彼車師即如舊車師無衣滿子心中所念。
便持斧斫彼彼惡處。
于是。
舊車師無衣滿子極大歡喜。
而作是說。
車師子。
汝心如是。
則知我心。
所以者何。
以汝持斧斫治車軸彼彼惡處。
如我意故。
如是。
尊者舍梨子。
若有谀谄.欺诳.嫉妒.無信.懈怠。
無正念正智。
無定無慧。
其心狂惑。
不護諸根。
不修沙門。
無所分别。
尊者舍梨子。
心為知彼心故。
而說此法。
尊者舍梨子。
若有人不谀谄。
不欺诳。
無嫉妒。
有信。
精進而無懈怠。
有正念正智。
修定修慧。
心不狂惑。
守護諸根。
廣修沙門而善分别。
彼聞尊者舍梨子所說法者。
猶饑欲得食。
渴欲得飲。
口及意也。
尊者舍梨子。
猶刹利女。
梵志.居士.工師女。
端正姝好。
極淨沐浴。
以香塗身。
著明淨衣。
種種璎珞嚴飾其容。
或複有人為念彼女。
求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以青蓮華鬘。
或薝蔔華鬘。
或修摩那華鬘。
或婆師華鬘。
或阿提牟哆華鬘。
持與彼女。
彼女歡喜。
兩手受之。
以嚴其頭。
尊者舍梨子。
如是。
若有人不谀谄。
不欺诳。
無嫉妒。
有信。
精進而無懈怠。
有正念正智。
修定修慧。
心不狂惑。
守護諸根。
廣修沙門而善分别。
彼聞尊者舍梨子所說法者。
猶饑欲食。
渴欲得飲。
口及意也。
尊者舍梨子甚奇。
甚特。
尊者舍梨子常拔濟諸梵行者。
令離不善。
安立善處。
如是二尊更相稱說。
從座起去。
尊者舍梨子所說如是。
尊者大目揵連及諸比丘聞尊者舍梨子所說。
歡喜奉行。
穢經第一竟(五千一百九十六字)。
(八八)中阿含穢品求法經第二(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拘娑羅國。
與大比丘衆俱。
往詣五娑羅村北屍攝和林中。
及諸名德.上尊長老.大弟子等。
謂尊者舍梨子.尊者大目揵連.尊者大迦葉.尊者大迦旃延.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麗越.尊者阿難。
如是比餘名德.上尊長老.大弟子等。
亦在五娑羅村并皆近佛葉屋邊住。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行求法。
莫行求飲食。
所以者何。
我慈愍弟子故。
欲令行求法。
不行求飲食。
若汝等行求飲食。
不行求法者。
汝等既自惡。
我亦無名稱。
若汝等行求法。
不行求飲食者。
汝等既自好。
我亦有名稱。
雲何諸弟子為求飲食故而依佛行。
非為求法。
我飽食訖。
食事已辦。
猶有殘食。
于後有二比丘來。
饑渴力羸。
我語彼曰。
我飽食訖。
食事已辦。
猶有殘食。
汝等欲食者便取食之。
若汝不取者。
我便取以瀉著淨地。
或複瀉著無蟲水中。
彼二比丘。
第一比丘便作是念。
世尊食訖。
食事已辦。
猶有殘食。
若我不取者。
世尊必取瀉著淨地。
或複瀉著無蟲水中。
我今甯可取而食之。
即便取食。
彼比丘取此食已。
雖一日一夜樂而得安隐。
但彼比丘因取此食故。
不可佛意。
所以者何。
彼比丘因取此食故。
不得少欲。
不知厭足。
不得易養。
不得易滿。
不得知時。
不知節限。
不得精進。
不得宴坐。
不得淨行。
不得遠離。
不得一心。
不得精勤。
亦不得涅槃。
是以彼比丘因取此食故。
不可佛意。
是謂諸弟子為行求飲食故而依佛行。
非為求法。
雲何諸弟子行求法。
不行求飲食。
彼二比丘。
第二比丘便作是念。
世尊食訖。
食事已辦。
猶有殘食。
若我不取者。
世尊必取瀉著淨地。
或複瀉著無蟲水中。
又世尊說食中之下極者。
謂殘餘食也。
我今甯可不取此食。
作是念已。
即便不取。
彼比丘不取此食已。
雖一日一夜苦而不安隐。
但彼比丘因不取此食故。
得可佛意。
所以者何。
彼比丘因不取此食故。
得少欲。
得知足。
得易養。
得易滿。
得知時。
得節限。
得精進。
得宴坐。
得淨行。
得遠離。
得一心。
得精勤。
亦得涅槃。
是以彼比丘因不取此食故。
得可佛意。
是謂諸弟子為行求法故而依佛行。
非為求飲食。
于是。
世尊告諸弟子。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不饒益多人。
多人不得樂。
非為愍傷世間。
亦非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中.下弟子不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不饒益多人。
多人不得樂。
非為愍傷世間。
亦非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若有法.律尊師樂住遠離。
上弟子亦樂住遠離者。
彼法.律饒益多人。
多人得樂。
為愍傷世間。
亦為天為人求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