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謂第三出要界。
複次。
阿難。
多聞聖弟子極重善觀色。
彼因極重善觀色故。
心便不向色。
不樂色。
不近色。
不信解色。
若色心生。
即時融消燋縮。
轉還不得舒張。
舍離不住色。
穢惡厭患色。
阿難。
猶如雞毛及筋。
持著火中。
即時融消燋縮。
轉還不得舒張。
阿難。
多聞聖弟子亦複如是極重善觀色。
彼因極重善觀色故。
心便不向色。
不樂色。
不近色。
不信解色。
若色心生。
即時融消燋縮。
轉還不得舒張。
舍離不住色。
穢惡厭患色。
觀無色。
心向無色。
樂無色。
近無色。
信解無色。
心無礙。
心無濁。
心得樂。
能緻樂。
遠離一切色及因色生諸漏煩熱憂戚。
解彼脫彼。
複解脫彼。
彼不複受此覺。
謂覺因色生。
如是色出要。
阿難。
是謂第四出要界。
複次。
阿難。
多聞聖弟子極重善觀己身。
彼因極重善觀己身故。
心便不向己身。
不樂己身。
不近己身。
不信解己身。
若己身心生。
即時融消燋縮。
轉還不得舒張。
舍離不住己身。
穢惡厭患己身。
阿難。
猶如雞毛及筋。
持著火中。
即時融消燋縮。
轉還不得舒張。
阿難。
多聞聖弟子亦複如是極重善觀己身。
彼因極重善觀己身故。
心便不向己身。
不樂己身。
不近己身。
不信解己身。
若己身心生。
即時融消燋縮。
轉還不得舒張。
舍離不住己身。
穢惡厭患己身。
觀無己身。
心向無己身。
樂無己身。
近無己身。
信解無己身。
心無礙。
心無濁。
心得樂。
能緻樂。
遠離一切己身及因己身生諸漏煩熱憂戚。
解彼脫彼。
複解脫彼。
彼不複受此覺。
謂覺因己身生。
如是己身出要。
阿難。
是謂第五出要界。
阿難。
此五出要界。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五出要界者。
彼便得安隐。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阿難。
我本為汝說七财。
信财。
戒.慚.愧.聞.施.慧财。
阿難。
此七财。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七财者。
彼便得安隐。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阿難。
我本為汝說七力。
信力。
精進.慚.愧.念.定.慧力。
阿難。
此七力。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七力者。
彼便得安隐。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阿難。
我本為汝說七覺支。
念覺支。
擇法.精進.喜.息.定.舍覺支。
阿難。
此七覺支。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七覺支者。
彼便得安隐。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阿難。
我本為汝說八支聖道。
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是謂為八。
阿難。
此八支聖道。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八支聖道者。
彼便得安隐。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于是。
尊者阿難叉手向佛。
白曰。
世尊。
甚奇。
甚特。
世尊為諸年少比丘說處及教處。
世尊告曰。
阿難。
如是。
如是。
甚奇。
甚特。
我為諸年少比丘說處及教處。
阿難。
若汝從如來複問頂法及頂法退者。
汝便于如來極信歡喜。
于是。
尊者阿難叉手向佛。
白曰。
世尊。
今正是時。
善逝。
今正是時。
若世尊為諸年少比丘說頂法及頂法退說及教者。
我及諸年少比丘從世尊聞已。
當善受持。
世尊告曰。
阿難。
汝等谛聽。
善思念之。
我當為汝及諸年少比丘說頂法及頂法退。
尊者阿難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難。
多聞聖弟子真實因心。
思念稱量。
善觀分别無常.苦.空非我。
彼如是思念。
如是稱量。
如是善觀分别。
便生忍.生樂.生欲.欲聞.欲念.欲觀。
阿難。
是謂頂法。
阿難。
若得此頂法複失衰退。
不修守護。
不習精勤。
阿難。
是謂頂法退。
如是内外識.更樂.覺.想.思.愛.界。
因緣起。
阿難。
多聞聖弟子此因緣起及因緣起法。
思念稱量。
善觀分别無常.苦.空.非我。
彼如是思念。
如是稱量。
如是善觀分别。
便生忍.生樂.生欲。
欲聞.欲念.欲觀。
阿難。
是謂頂法。
阿難。
若得此頂法複失衰退。
不修守護。
不習精勤。
阿難。
是謂頂法退。
阿難。
此頂法及頂法退。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頂法及頂法退者。
彼便得安隐。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阿難。
我為汝等說處及教處.頂法及頂法退。
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
憐念愍傷。
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者。
我今已作。
汝等當複自作。
至無事處.山林樹下.空安靜處宴坐思惟。
勿得放逸。
勤加精進。
莫令後悔。
此是我之教敕。
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
尊者阿難及諸年少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陰.内.外.識.更覺.想.思.愛.界 因緣.念.正斷如意.禅.谛.想 無量.無色.種沙門果.解脫 處.根.力.出要财.力.覺.道.頂 說處經第十五竟(五千一百九十七字)。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一(七千三百二十四字)
複次。
阿難。
多聞聖弟子極重善觀色。
彼因極重善觀色故。
心便不向色。
不樂色。
不近色。
不信解色。
若色心生。
即時融消燋縮。
轉還不得舒張。
舍離不住色。
穢惡厭患色。
阿難。
猶如雞毛及筋。
持著火中。
即時融消燋縮。
轉還不得舒張。
阿難。
多聞聖弟子亦複如是極重善觀色。
彼因極重善觀色故。
心便不向色。
不樂色。
不近色。
不信解色。
若色心生。
即時融消燋縮。
轉還不得舒張。
舍離不住色。
穢惡厭患色。
觀無色。
心向無色。
樂無色。
近無色。
信解無色。
心無礙。
心無濁。
心得樂。
能緻樂。
遠離一切色及因色生諸漏煩熱憂戚。
解彼脫彼。
複解脫彼。
彼不複受此覺。
謂覺因色生。
如是色出要。
阿難。
是謂第四出要界。
複次。
阿難。
多聞聖弟子極重善觀己身。
彼因極重善觀己身故。
心便不向己身。
不樂己身。
不近己身。
不信解己身。
若己身心生。
即時融消燋縮。
轉還不得舒張。
舍離不住己身。
穢惡厭患己身。
阿難。
猶如雞毛及筋。
持著火中。
即時融消燋縮。
轉還不得舒張。
阿難。
多聞聖弟子亦複如是極重善觀己身。
彼因極重善觀己身故。
心便不向己身。
不樂己身。
不近己身。
不信解己身。
若己身心生。
即時融消燋縮。
轉還不得舒張。
舍離不住己身。
穢惡厭患己身。
觀無己身。
心向無己身。
樂無己身。
近無己身。
信解無己身。
心無礙。
心無濁。
心得樂。
能緻樂。
遠離一切己身及因己身生諸漏煩熱憂戚。
解彼脫彼。
複解脫彼。
彼不複受此覺。
謂覺因己身生。
如是己身出要。
阿難。
是謂第五出要界。
阿難。
此五出要界。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五出要界者。
彼便得安隐。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阿難。
我本為汝說七财。
信财。
戒.慚.愧.聞.施.慧财。
阿難。
此七财。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七财者。
彼便得安隐。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阿難。
我本為汝說七力。
信力。
精進.慚.愧.念.定.慧力。
阿難。
此七力。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七力者。
彼便得安隐。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阿難。
我本為汝說七覺支。
念覺支。
擇法.精進.喜.息.定.舍覺支。
阿難。
此七覺支。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七覺支者。
彼便得安隐。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阿難。
我本為汝說八支聖道。
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是謂為八。
阿難。
此八支聖道。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八支聖道者。
彼便得安隐。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于是。
尊者阿難叉手向佛。
白曰。
世尊。
甚奇。
甚特。
世尊為諸年少比丘說處及教處。
世尊告曰。
阿難。
如是。
如是。
甚奇。
甚特。
我為諸年少比丘說處及教處。
阿難。
若汝從如來複問頂法及頂法退者。
汝便于如來極信歡喜。
于是。
尊者阿難叉手向佛。
白曰。
世尊。
今正是時。
善逝。
今正是時。
若世尊為諸年少比丘說頂法及頂法退說及教者。
我及諸年少比丘從世尊聞已。
當善受持。
世尊告曰。
阿難。
汝等谛聽。
善思念之。
我當為汝及諸年少比丘說頂法及頂法退。
尊者阿難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難。
多聞聖弟子真實因心。
思念稱量。
善觀分别無常.苦.空非我。
彼如是思念。
如是稱量。
如是善觀分别。
便生忍.生樂.生欲.欲聞.欲念.欲觀。
阿難。
是謂頂法。
阿難。
若得此頂法複失衰退。
不修守護。
不習精勤。
阿難。
是謂頂法退。
如是内外識.更樂.覺.想.思.愛.界。
因緣起。
阿難。
多聞聖弟子此因緣起及因緣起法。
思念稱量。
善觀分别無常.苦.空.非我。
彼如是思念。
如是稱量。
如是善觀分别。
便生忍.生樂.生欲。
欲聞.欲念.欲觀。
阿難。
是謂頂法。
阿難。
若得此頂法複失衰退。
不修守護。
不習精勤。
阿難。
是謂頂法退。
阿難。
此頂法及頂法退。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頂法及頂法退者。
彼便得安隐。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阿難。
我為汝等說處及教處.頂法及頂法退。
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
憐念愍傷。
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者。
我今已作。
汝等當複自作。
至無事處.山林樹下.空安靜處宴坐思惟。
勿得放逸。
勤加精進。
莫令後悔。
此是我之教敕。
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
尊者阿難及諸年少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陰.内.外.識.更覺.想.思.愛.界 因緣.念.正斷如意.禅.谛.想 無量.無色.種沙門果.解脫 處.根.力.出要财.力.覺.道.頂 說處經第十五竟(五千一百九十七字)。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一(七千三百二十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