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二

關燈
東晉罽賓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穢品第三(有十經)(第二小土城誦) 穢.求.比丘請智.周那問見 華喻.水淨梵黑.住.無在後 (八七)中阿含穢品經第一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婆奇瘦。

    在鼍山怖林鹿野園中。

     爾時。

    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

    諸賢。

    世有四種人。

    雲何為四。

    或有一人内實有穢不自知。

    内有穢不知如真。

    或有一人内實有穢自知。

    内有穢知如真。

    或有一人内實無穢不自知。

    内無穢不知如真。

    或有一人内實無穢自知。

    内無穢知如真。

     諸賢。

    若有一人内實有穢不自知。

    内有穢不知如真者。

    此人于諸人中為最下賤。

    若有一人内實有穢自知。

    内有穢知如真者。

    此人于諸人中為最勝也。

    若有一人内實無穢不自知。

    内無穢不知如真者。

    此人于諸人中為最下賤。

    若有一人内實無穢自知。

    内無穢知如真者。

    此人于諸人中為最勝也。

     于是。

    有一比丘即從坐起。

    偏袒著衣。

    叉手向尊者舍梨子。

    白曰。

    尊者舍梨子。

    何因.何緣說前二人俱有穢。

    穢污心。

    一者下賤。

    一者最勝。

    複何因緣說後二人俱無穢。

    不穢污心。

    一者下賤。

    一者最勝。

     于是。

    尊者舍梨子答彼比丘曰。

    賢者。

    若有一人内實有穢不自知。

    内有穢不知如真者。

    當知彼人不欲斷穢。

    不求方便。

    不精勤學。

    彼便有穢。

    穢污心命終。

    彼因有穢。

    穢污心命終故。

    便不賢死。

    生不善處。

    所以者何。

    彼因有穢。

    穢污心命終故。

    賢者。

    猶如有人或從市肆。

    或從銅作家。

    買銅槃來。

    塵垢所污。

    彼持來已。

    不數洗塵。

    不數揩拭。

    亦不日炙。

    又著饒塵處。

    如是銅槃增受塵垢。

    賢者。

    如是若有一人内實有穢不自知。

    内有穢不知如真者。

    當知彼人不欲斷穢。

    不求方便。

    不精勤學。

    彼便有穢。

    穢污心命終。

    彼因有穢。

    穢污心命終故。

    便不賢死。

    生不善處。

    所以者何。

    彼因有穢。

    穢污心命終故。

     賢者。

    若有一人我内有穢。

    我内實有此穢知如真者。

    當知彼人欲斷此穢。

    求方便。

    精勤學。

    彼便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

    彼因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故。

    便賢死。

    生善處。

    所以者何。

    彼因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故。

    賢者。

    猶如有人或從市肆。

    或從銅作家。

    買銅槃來。

    塵垢所污。

    彼持來已。

    數數洗塵。

    數數揩拭。

    數數日炙。

    不著饒塵處。

    如是銅槃便極淨潔。

    賢者。

    如是若有一人我内有穢。

    我内實有此穢知如真者。

    當知彼人欲斷此穢。

    求方便。

    精勤學。

    彼便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

    彼因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故。

    便賢死。

    生善處。

    所以者何。

    彼因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故。

     賢者。

    若有一人我内無穢。

    我内實無此穢不知如真者。

    當知彼人不護由眼耳所知法。

    彼因不護由眼耳所知法故。

    則為欲心纏。

    彼便有欲有穢。

    穢污心命終。

    彼因有欲有穢。

    穢污心命終故。

    便不賢死。

    生不善處。

    所以者何。

    彼因有欲有穢。

    穢污心命終故。

    賢者。

    猶如有人或從市肆。

    或從銅作家。

    買銅槃來。

    無垢淨潔。

    彼持來已。

    不數洗塵。

    不數揩拭。

    不數日炙。

    著饒塵處。

    如是銅槃必受塵垢。

    賢者。

    如是若有一人我内無穢。

    我内實無此穢不知如真者。

    當知彼人不護由眼耳所知法。

    彼因不護由眼耳所知法故。

    則為欲心纏。

    彼便有欲有穢。

    穢污心命終。

    彼因有欲有穢。

    穢污心命終故。

    便不賢死。

    生不善處。

    所以者何。

    彼因有欲有穢。

    穢污心命終故。

     賢者。

    若有一人我内無穢。

    我内實無此穢知如真者。

    當知彼人護由眼耳所知法。

    彼因護由眼耳所知法故。

    則不為欲心纏。

    彼便無欲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

    彼因無欲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故。

    便賢死。

    生善處。

    所以者何。

    彼因無欲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故。

    賢者。

    猶如有人或從市肆。

    或從銅作家。

    買銅槃來。

    無垢淨潔。

    彼持來已。

    數數洗磨。

    數數揩拭。

    數數日炙。

    不著饒塵處。

    如是銅槃便極淨潔。

    賢者。

    如是若有一人我内無穢。

    我内實無此穢知如真者。

    當知彼人護由眼耳所知法。

    彼因護由眼耳所知法故。

    則不為欲心纏。

    彼便無欲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

    彼因無欲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故。

    便賢死。

    生善處。

    所以者何。

    彼因無欲無穢。

    不穢污心命終故。

    賢者。

    因是緣是。

    說前二人俱有穢。

    穢污心。

    一者下賤。

    一者最勝。

    因是緣是。

    說後二人俱無穢穢污心。

    一者下賤。

    一者最勝。

     于是。

    複有比丘即從坐起。

    偏袒著衣。

    叉手向尊者舍梨子。

    白曰。

    尊者舍梨子。

    所說穢者。

    何等為穢。

     尊者舍梨子答比丘曰。

    賢者。

    無量惡不善法從欲生。

    謂之穢。

    所以者何。

    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

    我所犯戒。

    莫令他人知我犯戒。

    賢者。

    或有他人知彼犯戒。

    彼因他人知犯戒故。

    心便生惡。

    若彼心生惡及心生欲者。

    俱是不善。

    賢者。

    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

    我所犯戒。

    當令他人于屏處诃。

    莫令在衆诃我犯戒。

    賢者。

    或有他人于衆中诃。

    不在屏處。

    彼因他人在衆中诃。

    不在屏處故。

    心便生惡。

    若彼心生惡及心生欲者。

    俱是不善。

    賢者。

    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