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東晉罽賓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八四)中阿含長壽王品無刺經第十三(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鞞舍離。
在猕猴江邊高樓台觀。
此諸名德.長老上尊.大弟子等。
謂遮羅.優簸遮羅.賢善.賢患.無患.耶舍上稱。
如是此諸名德.長老上尊.大弟子等。
亦遊鞞舍離猕猴江邊高樓台觀。
并皆近佛葉屋邊住。
諸鞞舍離麗掣聞世尊遊鞞舍離猕猴江邊高樓台觀。
便作是念。
我等甯可作大如意足。
作王威德。
高聲唱傳。
出鞞舍離。
往詣佛所供養禮事。
時。
諸名德.長老上尊.大弟子等。
聞諸鞞舍離麗掣作大如意足。
作王威德。
高聲唱傳。
出鞞舍離。
來詣佛所供養禮事。
便作是念。
禅以聲為刺。
世尊亦說禅以聲為刺。
我等甯可往詣牛角娑羅林。
在彼無亂。
遠離獨住。
閑居靜處。
宴坐思惟。
于是。
諸名德.長老上尊.大弟子等。
往詣牛角娑羅林。
在彼無亂。
遠離獨住。
閑居靜處。
宴坐思惟。
爾時。
衆多鞞舍離麗掣作大如意足。
作王威德。
高聲唱傳。
出鞞舍離。
往詣佛所供養禮事。
或有鞞舍離麗掣。
稽首佛足。
卻坐一面。
或有與佛共相問訊。
卻坐一面。
或有叉手向佛。
卻坐一面。
或有遙見佛已。
默然而坐。
彼時。
衆多鞞舍離麗掣各坐已定。
世尊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無量方便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默然而住。
于是。
衆多鞞舍離麗掣。
世尊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即從坐起。
稽首佛足。
繞三匝而去。
鞞舍離麗掣去後不久。
于是。
世尊問諸比丘。
諸長老上尊.大弟子等為至何許。
諸比丘白曰。
世尊。
諸長老上尊.大弟子等。
聞諸鞞舍離麗掣作大如意足。
作王威德。
高聲唱傳。
出鞞舍離。
來詣佛所供養禮事。
便作是念。
禅以聲為刺。
世尊亦說禅以聲為刺。
我等甯可往詣牛角娑羅林。
在彼無亂。
遠離獨住。
閑居靜處。
宴坐思惟。
世尊。
諸長老上尊.大弟子等共往詣彼。
于是。
世尊聞已歎曰。
善哉。
善哉。
若長老上尊.大弟子等應如是說。
禅以聲為刺。
世尊亦說禅以聲為刺。
所以者何。
我實如是說。
禅有刺。
持戒者以犯戒為刺。
護諸根者以嚴飾身為刺。
修習惡露者以淨相為刺。
修習慈心者以恚為刺。
離酒者以飲酒為刺。
梵行者以見女色為刺。
入初禅者以聲為刺。
入第二禅者以覺觀為刺。
入第三禅者以喜為刺。
入第四禅者以入息出息為刺。
入空處者以色想為刺。
入識處者以空處想為刺。
入無所有處者以識處想為刺。
入無想處者以無所有處想為刺。
入想知滅定者以想知為刺。
複次。
有三刺欲刺.恚刺.愚癡之刺。
此三刺者。
漏盡阿羅诃已斷.已知。
拔絕根本。
滅不複生。
是為阿羅诃無刺.阿羅诃離刺.阿羅诃無刺離刺。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無刺經第十三竟(八百三十五字)。
(八五)中阿含長壽王品真人經第十四(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為汝說真人法及不真人法。
谛聽。
谛聽。
善思念之。
時。
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
雲何不真人法。
或有一人是豪貴族出家學道。
餘者不然。
彼因是豪貴族故。
自貴賤他。
是謂不真人法。
真人法者作如是觀。
我不因此是豪貴族故。
斷淫.怒.癡。
或有一人不是豪貴出家學道。
彼行法如法。
随順于法。
向法次法。
彼因此故。
得供養恭敬。
如是趣向得真谛法者。
不自貴.不賤他。
是謂真人法。
複次。
或有一人端正可愛。
餘者不然。
彼因端正可愛故。
自貴賤他。
是謂不真人法。
真人法者作如是觀。
我不因此端正可愛故。
斷淫.怒.癡。
或有一人不端正可愛。
彼行法如法。
随順于法。
向法次法。
彼因此故。
得供養恭敬。
如是趣向得真谛法者。
不自貴.不賤他。
是謂真人法。
複次。
或有一人才辯工談。
餘者不然。
彼因才辯工談故。
自貴賤他。
是謂不真人法。
真人法者作如是觀。
我不因此才辯工談故。
斷淫.怒.癡。
或有一人無才辯工談。
彼行法如法。
随順于法。
向法次法。
彼因此故。
得供養恭敬。
如是趣向得真谛法者。
不自貴.不賤他。
是謂真人法。
複次。
或有一人是長老。
為王者所識及衆人所知。
而有大福。
餘者不然。
彼因是長老。
為王者所識及衆人所知。
而有大福故。
自貴賤他。
是謂不真人法。
真人法者作如是觀。
我不因此是長老。
為王者所識及衆人所知。
而有大福故。
斷淫.怒.癡。
或有一人非是長老。
不為王者所識及衆人所知。
亦無大福。
彼行法如法。
随順于法。
向法次法。
彼因此故。
得供養恭敬。
如是趣向得真谛法者。
不自貴.不賤他。
是謂真人法。
複次。
或有一人誦經.持律.學阿毗昙。
谙阿含慕。
多學經書。
餘者不然。
彼因谙阿含慕。
多學經書故。
自貴賤他。
是謂不真人法。
真人法
一時。
佛遊鞞舍離。
在猕猴江邊高樓台觀。
此諸名德.長老上尊.大弟子等。
謂遮羅.優簸遮羅.賢善.賢患.無患.耶舍上稱。
如是此諸名德.長老上尊.大弟子等。
亦遊鞞舍離猕猴江邊高樓台觀。
并皆近佛葉屋邊住。
諸鞞舍離麗掣聞世尊遊鞞舍離猕猴江邊高樓台觀。
便作是念。
我等甯可作大如意足。
作王威德。
高聲唱傳。
出鞞舍離。
往詣佛所供養禮事。
時。
諸名德.長老上尊.大弟子等。
聞諸鞞舍離麗掣作大如意足。
作王威德。
高聲唱傳。
出鞞舍離。
來詣佛所供養禮事。
便作是念。
禅以聲為刺。
世尊亦說禅以聲為刺。
我等甯可往詣牛角娑羅林。
在彼無亂。
遠離獨住。
閑居靜處。
宴坐思惟。
于是。
諸名德.長老上尊.大弟子等。
往詣牛角娑羅林。
在彼無亂。
遠離獨住。
閑居靜處。
宴坐思惟。
爾時。
衆多鞞舍離麗掣作大如意足。
作王威德。
高聲唱傳。
出鞞舍離。
往詣佛所供養禮事。
或有鞞舍離麗掣。
稽首佛足。
卻坐一面。
或有與佛共相問訊。
卻坐一面。
或有叉手向佛。
卻坐一面。
或有遙見佛已。
默然而坐。
彼時。
衆多鞞舍離麗掣各坐已定。
世尊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無量方便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默然而住。
于是。
衆多鞞舍離麗掣。
世尊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即從坐起。
稽首佛足。
繞三匝而去。
鞞舍離麗掣去後不久。
于是。
世尊問諸比丘。
諸長老上尊.大弟子等為至何許。
諸比丘白曰。
世尊。
諸長老上尊.大弟子等。
聞諸鞞舍離麗掣作大如意足。
作王威德。
高聲唱傳。
出鞞舍離。
來詣佛所供養禮事。
便作是念。
禅以聲為刺。
世尊亦說禅以聲為刺。
我等甯可往詣牛角娑羅林。
在彼無亂。
遠離獨住。
閑居靜處。
宴坐思惟。
世尊。
諸長老上尊.大弟子等共往詣彼。
于是。
世尊聞已歎曰。
善哉。
善哉。
若長老上尊.大弟子等應如是說。
禅以聲為刺。
世尊亦說禅以聲為刺。
所以者何。
我實如是說。
禅有刺。
持戒者以犯戒為刺。
護諸根者以嚴飾身為刺。
修習惡露者以淨相為刺。
修習慈心者以恚為刺。
離酒者以飲酒為刺。
梵行者以見女色為刺。
入初禅者以聲為刺。
入第二禅者以覺觀為刺。
入第三禅者以喜為刺。
入第四禅者以入息出息為刺。
入空處者以色想為刺。
入識處者以空處想為刺。
入無所有處者以識處想為刺。
入無想處者以無所有處想為刺。
入想知滅定者以想知為刺。
複次。
有三刺欲刺.恚刺.愚癡之刺。
此三刺者。
漏盡阿羅诃已斷.已知。
拔絕根本。
滅不複生。
是為阿羅诃無刺.阿羅诃離刺.阿羅诃無刺離刺。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無刺經第十三竟(八百三十五字)。
(八五)中阿含長壽王品真人經第十四(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為汝說真人法及不真人法。
谛聽。
谛聽。
善思念之。
時。
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
雲何不真人法。
或有一人是豪貴族出家學道。
餘者不然。
彼因是豪貴族故。
自貴賤他。
是謂不真人法。
真人法者作如是觀。
我不因此是豪貴族故。
斷淫.怒.癡。
或有一人不是豪貴出家學道。
彼行法如法。
随順于法。
向法次法。
彼因此故。
得供養恭敬。
如是趣向得真谛法者。
不自貴.不賤他。
是謂真人法。
複次。
或有一人端正可愛。
餘者不然。
彼因端正可愛故。
自貴賤他。
是謂不真人法。
真人法者作如是觀。
我不因此端正可愛故。
斷淫.怒.癡。
或有一人不端正可愛。
彼行法如法。
随順于法。
向法次法。
彼因此故。
得供養恭敬。
如是趣向得真谛法者。
不自貴.不賤他。
是謂真人法。
複次。
或有一人才辯工談。
餘者不然。
彼因才辯工談故。
自貴賤他。
是謂不真人法。
真人法者作如是觀。
我不因此才辯工談故。
斷淫.怒.癡。
或有一人無才辯工談。
彼行法如法。
随順于法。
向法次法。
彼因此故。
得供養恭敬。
如是趣向得真谛法者。
不自貴.不賤他。
是謂真人法。
複次。
或有一人是長老。
為王者所識及衆人所知。
而有大福。
餘者不然。
彼因是長老。
為王者所識及衆人所知。
而有大福故。
自貴賤他。
是謂不真人法。
真人法者作如是觀。
我不因此是長老。
為王者所識及衆人所知。
而有大福故。
斷淫.怒.癡。
或有一人非是長老。
不為王者所識及衆人所知。
亦無大福。
彼行法如法。
随順于法。
向法次法。
彼因此故。
得供養恭敬。
如是趣向得真谛法者。
不自貴.不賤他。
是謂真人法。
複次。
或有一人誦經.持律.學阿毗昙。
谙阿含慕。
多學經書。
餘者不然。
彼因谙阿含慕。
多學經書故。
自貴賤他。
是謂不真人法。
真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