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應學如是。
時。
彼鹫鳥與此梵志共論是已。
便舍而去。
吾說此喻有何義耶。
若有比丘依村邑行。
比丘平旦著衣持缽。
入村乞食。
不護于身。
不守諸根。
不立正念。
彼入他家教化說法。
或佛所說。
或聲聞所說。
因此得利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
彼得利已。
染著觸猗。
不見災患。
不能舍離。
随意而用。
彼比丘行惡戒。
成就惡法。
最在其邊。
生弊腐敗。
非梵行稱梵行。
非沙門稱沙門。
猶如梵志見鹫鳥已。
而問之曰。
善來。
鹫鳥。
汝從何來。
為欲何去。
答曰。
梵志。
我從大墓複至大墓殺害而來。
我今欲食死象之肉。
死馬.死牛.死人之肉。
我今欲去。
唯畏于人。
吾說比丘亦複如是。
是以比丘莫行如鹫鳥。
莫依非法以自存命。
當淨身行。
淨口.意行。
住無事中。
著糞掃衣。
常行乞食。
次第乞食。
少欲知足。
樂住遠離而習精勤。
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
常當遠離。
應學如是。
彼食吐鳥與此梵志共論是已。
便舍而去。
吾說此喻有何義耶。
若有比丘依村邑行。
比丘平旦著衣持缽。
入村乞食。
不護于身。
不守諸根。
不立正念。
彼入比丘尼房教化說法。
或佛所說。
或聲聞所說。
彼比丘尼入若幹家說好說惡。
受信施物持與比丘。
因此得利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
彼得利已。
染著觸猗。
不見災患。
不能舍離。
随意而用。
彼比丘行惡戒。
成就惡法。
最在其邊。
生弊腐敗。
非梵行稱梵行。
非沙門稱沙門。
猶如梵志見食吐鳥已。
而問之曰。
善來。
食吐鳥。
汝從何來。
為欲何去。
答曰。
梵志。
汝見向者鹫鳥去耶。
我食彼吐。
我今欲去。
唯畏于人。
吾說比丘亦複如是。
是以比丘莫行如食吐鳥。
莫依非法以自存命。
當淨身行。
淨口.意行。
住無事中。
著糞掃衣。
常行乞食。
次第乞食。
少欲知足。
樂住遠離而習精勤。
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
常當遠離。
應學如是。
時。
彼豺獸與此梵志共論是已。
便舍而去。
吾說此喻有何義耶。
若有比丘依貧村住彼若知村邑及城郭中多有智慧精進梵行者。
即便避去。
若知村邑及城郭中無有智慧精進梵行者。
而來住中。
或九月。
或十月。
諸比丘見已。
便問。
賢者。
何處遊行。
彼即答曰。
諸賢。
我依某處貧村邑行。
諸比丘聞已即作是念。
此賢者難行而行。
所以者何。
此賢者乃能依某貧村邑行。
諸比丘等便共恭敬禮事供養。
因此得利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
彼得利已。
染著觸猗。
不見災患。
不能舍離。
随意而用。
彼比丘行惡戒。
成就惡法。
最在其邊。
生弊腐敗。
非梵行稱梵行。
非沙門稱沙門。
猶如梵志見豺獸已。
而問之曰。
善來。
豺獸。
汝從何來。
為欲何去。
答曰。
梵志。
我從深澗至深澗。
從榛莽至榛莽。
從僻靜至僻靜處來。
我今欲食死象之肉。
死馬.死牛.死人之肉。
我今欲去。
唯畏于人。
吾說比丘亦複如是。
是以比丘莫行如豺。
莫依非法以自存命。
當淨身行。
淨口.意行。
住無事中。
著糞掃衣。
常行乞食。
次第乞食。
少欲知足。
樂住遠離而習精勤。
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
常當遠離。
應學如是。
彼時。
烏鳥面诃梵志已。
便舍而去。
吾說此喻有何義耶。
若有比丘依貧無事處而受夏坐。
彼若知村邑及城郭中多有智慧精進梵行者。
即便避去。
若知村邑及城郭中無有智慧精進梵行者。
而來住中二月.三月。
諸比丘見已。
問曰。
賢者。
何處夏坐。
答曰。
諸賢。
我今依某貧無事處而受夏坐。
我不如彼諸愚癡輩。
作床成就。
具足五事而住于中。
中前中後.中後中前。
口随其味。
味随其口。
求而求。
索而索。
時。
諸比丘聞已。
即作是念。
此賢者難行而行。
所以者何。
此賢者乃能依某貧無事處而受夏坐。
諸比丘等便共恭敬禮事供養。
因此得利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
彼得利已。
染著觸猗。
不見災患。
不能舍離。
随意而用。
彼比丘行惡戒。
成就惡法。
最在其邊。
生弊腐敗。
非梵行稱梵行。
非沙門稱沙門。
猶如梵志見烏鳥已。
而問之曰。
善來。
烏鳥。
汝從何來。
為欲何去。
答曰。
梵志。
汝強額癡狂。
何為問我。
汝從何來。
為欲何去。
吾說比丘亦複如是。
是以比丘莫行如烏。
莫依非法以自存命。
當淨身行。
淨口.意行。
住無事中。
著糞掃衣。
常行乞食。
次第乞食。
少欲知足。
樂住遠離而習精勤。
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
常當遠離。
應學如是。
彼狌狌獸與此梵志共論是已。
便舍而去。
吾說此喻有何義耶。
若有比丘依村邑行。
比丘平旦著衣持缽。
入村乞食。
善護于身。
守攝諸根。
立于正念。
彼從村邑乞食已竟。
食訖。
中後收舉衣缽。
澡洗手足。
以尼師檀著于肩上。
或至無事處。
或至樹下。
或至空屋中。
敷尼師檀。
結加趺坐。
正身正願。
反念不向。
斷除貪伺。
心無有诤。
見他财物.諸生活具。
不起貪伺。
欲令我得。
彼于貪伺淨除其心。
如是嗔恚.睡眠.調悔。
斷疑度惑。
于善法中無有猶豫。
彼于疑惑淨除其心。
彼已斷此五蓋心穢慧羸。
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
時。
彼鹫鳥與此梵志共論是已。
便舍而去。
吾說此喻有何義耶。
若有比丘依村邑行。
比丘平旦著衣持缽。
入村乞食。
不護于身。
不守諸根。
不立正念。
彼入他家教化說法。
或佛所說。
或聲聞所說。
因此得利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
彼得利已。
染著觸猗。
不見災患。
不能舍離。
随意而用。
彼比丘行惡戒。
成就惡法。
最在其邊。
生弊腐敗。
非梵行稱梵行。
非沙門稱沙門。
猶如梵志見鹫鳥已。
而問之曰。
善來。
鹫鳥。
汝從何來。
為欲何去。
答曰。
梵志。
我從大墓複至大墓殺害而來。
我今欲食死象之肉。
死馬.死牛.死人之肉。
我今欲去。
唯畏于人。
吾說比丘亦複如是。
是以比丘莫行如鹫鳥。
莫依非法以自存命。
當淨身行。
淨口.意行。
住無事中。
著糞掃衣。
常行乞食。
次第乞食。
少欲知足。
樂住遠離而習精勤。
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
常當遠離。
應學如是。
彼食吐鳥與此梵志共論是已。
便舍而去。
吾說此喻有何義耶。
若有比丘依村邑行。
比丘平旦著衣持缽。
入村乞食。
不護于身。
不守諸根。
不立正念。
彼入比丘尼房教化說法。
或佛所說。
或聲聞所說。
彼比丘尼入若幹家說好說惡。
受信施物持與比丘。
因此得利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
彼得利已。
染著觸猗。
不見災患。
不能舍離。
随意而用。
彼比丘行惡戒。
成就惡法。
最在其邊。
生弊腐敗。
非梵行稱梵行。
非沙門稱沙門。
猶如梵志見食吐鳥已。
而問之曰。
善來。
食吐鳥。
汝從何來。
為欲何去。
答曰。
梵志。
汝見向者鹫鳥去耶。
我食彼吐。
我今欲去。
唯畏于人。
吾說比丘亦複如是。
是以比丘莫行如食吐鳥。
莫依非法以自存命。
當淨身行。
淨口.意行。
住無事中。
著糞掃衣。
常行乞食。
次第乞食。
少欲知足。
樂住遠離而習精勤。
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
常當遠離。
應學如是。
時。
彼豺獸與此梵志共論是已。
便舍而去。
吾說此喻有何義耶。
若有比丘依貧村住彼若知村邑及城郭中多有智慧精進梵行者。
即便避去。
若知村邑及城郭中無有智慧精進梵行者。
而來住中。
或九月。
或十月。
諸比丘見已。
便問。
賢者。
何處遊行。
彼即答曰。
諸賢。
我依某處貧村邑行。
諸比丘聞已即作是念。
此賢者難行而行。
所以者何。
此賢者乃能依某貧村邑行。
諸比丘等便共恭敬禮事供養。
因此得利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
彼得利已。
染著觸猗。
不見災患。
不能舍離。
随意而用。
彼比丘行惡戒。
成就惡法。
最在其邊。
生弊腐敗。
非梵行稱梵行。
非沙門稱沙門。
猶如梵志見豺獸已。
而問之曰。
善來。
豺獸。
汝從何來。
為欲何去。
答曰。
梵志。
我從深澗至深澗。
從榛莽至榛莽。
從僻靜至僻靜處來。
我今欲食死象之肉。
死馬.死牛.死人之肉。
我今欲去。
唯畏于人。
吾說比丘亦複如是。
是以比丘莫行如豺。
莫依非法以自存命。
當淨身行。
淨口.意行。
住無事中。
著糞掃衣。
常行乞食。
次第乞食。
少欲知足。
樂住遠離而習精勤。
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
常當遠離。
應學如是。
彼時。
烏鳥面诃梵志已。
便舍而去。
吾說此喻有何義耶。
若有比丘依貧無事處而受夏坐。
彼若知村邑及城郭中多有智慧精進梵行者。
即便避去。
若知村邑及城郭中無有智慧精進梵行者。
而來住中二月.三月。
諸比丘見已。
問曰。
賢者。
何處夏坐。
答曰。
諸賢。
我今依某貧無事處而受夏坐。
我不如彼諸愚癡輩。
作床成就。
具足五事而住于中。
中前中後.中後中前。
口随其味。
味随其口。
求而求。
索而索。
時。
諸比丘聞已。
即作是念。
此賢者難行而行。
所以者何。
此賢者乃能依某貧無事處而受夏坐。
諸比丘等便共恭敬禮事供養。
因此得利衣被.飲食.床褥.湯藥.諸生活具。
彼得利已。
染著觸猗。
不見災患。
不能舍離。
随意而用。
彼比丘行惡戒。
成就惡法。
最在其邊。
生弊腐敗。
非梵行稱梵行。
非沙門稱沙門。
猶如梵志見烏鳥已。
而問之曰。
善來。
烏鳥。
汝從何來。
為欲何去。
答曰。
梵志。
汝強額癡狂。
何為問我。
汝從何來。
為欲何去。
吾說比丘亦複如是。
是以比丘莫行如烏。
莫依非法以自存命。
當淨身行。
淨口.意行。
住無事中。
著糞掃衣。
常行乞食。
次第乞食。
少欲知足。
樂住遠離而習精勤。
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
常當遠離。
應學如是。
彼狌狌獸與此梵志共論是已。
便舍而去。
吾說此喻有何義耶。
若有比丘依村邑行。
比丘平旦著衣持缽。
入村乞食。
善護于身。
守攝諸根。
立于正念。
彼從村邑乞食已竟。
食訖。
中後收舉衣缽。
澡洗手足。
以尼師檀著于肩上。
或至無事處。
或至樹下。
或至空屋中。
敷尼師檀。
結加趺坐。
正身正願。
反念不向。
斷除貪伺。
心無有诤。
見他财物.諸生活具。
不起貪伺。
欲令我得。
彼于貪伺淨除其心。
如是嗔恚.睡眠.調悔。
斷疑度惑。
于善法中無有猶豫。
彼于疑惑淨除其心。
彼已斷此五蓋心穢慧羸。
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