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四禅成就遊。
彼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趣向漏盡智通作證。
彼便知此苦如真。
知此苦習。
知此苦滅。
知此苦滅道如真。
知此漏。
知此漏習。
知此漏滅。
知此漏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
如是見已。
則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
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猶如梵志見狌狌已。
而問之曰。
善來。
狌狌。
汝從何來。
為欲何去。
答曰。
梵志。
我從園至園。
從觀至觀。
從林至林。
飲清泉水。
啖好果來。
我今欲去。
不畏于人。
吾說比丘亦複如是。
是以比丘莫行如獺。
莫行如究暮。
莫行如鹫。
莫行如食吐鳥。
莫行如豺。
莫行如烏。
當行如狌狌。
所以者何。
世中無著真人如狌狌獸。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烏鳥喻經第一竟(三千一百七十八字)。
(六六)中阿含王相應品說本經第二(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波羅奈。
在仙人住處鹿野園中。
時。
諸比丘于中食後。
以小因緣集坐講堂。
共論此事。
雲何。
諸賢。
居士在家何者為勝。
為比丘等持戒妙法。
成就威儀。
入家受食耶。
為朝朝益利百千萬倍乎。
或有比丘作是說者。
諸賢。
何用益利百千萬倍。
唯此至要。
若有比丘持戒妙法。
成就威儀。
入家受食。
非為朝朝益利百千萬倍。
是時。
尊者阿那律陀亦在衆中。
于是。
尊者阿那律陀告諸比丘。
諸賢。
何用益利百千萬倍。
設複過是。
唯此至要。
若有比丘持戒妙法。
成就威儀。
入家受食。
非為朝朝益利百千萬倍。
所以者何。
我憶昔時在此波羅奈國為貧窮人。
唯仰捃拾客擔生活。
是時。
此波羅奈國災旱.早霜.蟲蟥不熟。
人民荒儉。
乞求難得。
是時。
有一辟支佛。
名曰無患。
依此波羅奈住。
于是。
無患辟支佛過夜平旦著衣持缽。
入波羅奈而行乞食。
我于爾時為捃拾故。
早出波羅奈。
諸賢。
我登出時。
逢見無患辟支佛入彼。
時。
無患辟支佛持淨缽入。
如本淨缽出。
諸賢。
我時捃還入波羅奈。
複見無患辟支佛出。
彼見我已。
便作是念。
我旦入時。
見此人出。
我今還出。
複見此人入。
此人或能未得食也。
我今甯可随此人去。
時。
辟支佛便追尋我。
如影随形。
諸賢。
我持捃還到家。
舍擔而回顧視。
便見無患辟支佛來追尋我後。
如影随形。
我見彼已。
便作是念。
我旦出時。
見此仙人入城乞食。
今此仙人或未得食。
我甯可自阙己食。
分與此仙人。
作是念已。
即持食分與辟支佛。
白曰。
仙人。
當知此食是我己分。
為慈愍故。
願哀受之。
時。
辟支佛即答我曰。
居士。
當知今年災旱.早霜.蟲蟥。
五谷不熟。
人民荒儉。
乞求難得。
汝可減半著我缽中。
汝自食半。
俱得存命。
如是者好。
我複白曰。
仙人。
當知我在居家自有釜竈.有樵薪.有谷米。
飲食早晚亦無時節。
仙人。
當為慈愍我故。
盡受此食。
時。
辟支佛為慈愍故。
便盡受之。
諸賢。
我因施彼一缽食福。
七反生天。
得為天王。
七反生人。
複為人王。
諸賢。
我因施彼一缽食福。
得生如此釋種族中。
大富豐饒。
多諸畜牧.封戶.食邑。
資财無量。
珍寶具足。
諸賢。
我因施彼一缽食福。
棄舍百千垓金錢王。
出家學道。
況複其餘種種雜物。
諸賢。
我因施彼一缽食福。
為王.王臣.梵志.居士.一切人民所見識待。
及四部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所見敬重。
諸賢。
我因施彼一缽食福。
常為人所請求。
令受飲食.衣被.氍氀.毾[毯-炎+登].床褥.綩綖.病瘦湯藥.諸生活具。
非不請求。
若我爾時知彼沙門是無著真人者。
所獲福報當複轉倍。
受大果報。
極妙功德。
明所徹照。
極廣甚大。
于是。
尊者阿那律陀無著真人逮正解脫。
說此頌曰。
我憶昔貧窮唯仰捃拾活 阙已供沙門無患最上德 因此生釋種名曰阿那律 善解能歌舞作樂常歡喜 我得見世尊正覺如甘露 見已生信樂棄舍家學道 我得識宿命知本之所生 生三十三天七反住于彼 此七彼亦七世受生十四 人間及天上初不堕惡處 我今知死生衆生往來處 知他心是非賢聖五娛樂 得五支禅定常息心靜默 已得靜正住便逮淨天眼 所為今學道遠離棄舍家 我今獲此義得入佛境界 我不樂于死亦不願于生 随時任所适建立正念智 随耶離竹林我命在彼盡 當在竹林下無餘般涅槃 爾時。
世尊在于燕坐。
以淨天耳出過于人。
聞諸比丘于中食後集坐講堂。
共論此事。
世尊聞已。
則于晡時從燕坐起。
往至講堂比丘衆前。
敷座而坐。
問諸比丘。
汝等今日以何事故集坐講堂。
時。
諸比丘白曰。
世尊。
我等今日以尊者阿那律陀因過去事而說法故集坐講堂。
于是。
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今日欲從佛聞因未來事而說法耶。
彼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趣向漏盡智通作證。
彼便知此苦如真。
知此苦習。
知此苦滅。
知此苦滅道如真。
知此漏。
知此漏習。
知此漏滅。
知此漏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
如是見已。
則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
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猶如梵志見狌狌已。
而問之曰。
善來。
狌狌。
汝從何來。
為欲何去。
答曰。
梵志。
我從園至園。
從觀至觀。
從林至林。
飲清泉水。
啖好果來。
我今欲去。
不畏于人。
吾說比丘亦複如是。
是以比丘莫行如獺。
莫行如究暮。
莫行如鹫。
莫行如食吐鳥。
莫行如豺。
莫行如烏。
當行如狌狌。
所以者何。
世中無著真人如狌狌獸。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烏鳥喻經第一竟(三千一百七十八字)。
(六六)中阿含王相應品說本經第二(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波羅奈。
在仙人住處鹿野園中。
時。
諸比丘于中食後。
以小因緣集坐講堂。
共論此事。
雲何。
諸賢。
居士在家何者為勝。
為比丘等持戒妙法。
成就威儀。
入家受食耶。
為朝朝益利百千萬倍乎。
或有比丘作是說者。
諸賢。
何用益利百千萬倍。
唯此至要。
若有比丘持戒妙法。
成就威儀。
入家受食。
非為朝朝益利百千萬倍。
是時。
尊者阿那律陀亦在衆中。
于是。
尊者阿那律陀告諸比丘。
諸賢。
何用益利百千萬倍。
設複過是。
唯此至要。
若有比丘持戒妙法。
成就威儀。
入家受食。
非為朝朝益利百千萬倍。
所以者何。
我憶昔時在此波羅奈國為貧窮人。
唯仰捃拾客擔生活。
是時。
此波羅奈國災旱.早霜.蟲蟥不熟。
人民荒儉。
乞求難得。
是時。
有一辟支佛。
名曰無患。
依此波羅奈住。
于是。
無患辟支佛過夜平旦著衣持缽。
入波羅奈而行乞食。
我于爾時為捃拾故。
早出波羅奈。
諸賢。
我登出時。
逢見無患辟支佛入彼。
時。
無患辟支佛持淨缽入。
如本淨缽出。
諸賢。
我時捃還入波羅奈。
複見無患辟支佛出。
彼見我已。
便作是念。
我旦入時。
見此人出。
我今還出。
複見此人入。
此人或能未得食也。
我今甯可随此人去。
時。
辟支佛便追尋我。
如影随形。
諸賢。
我持捃還到家。
舍擔而回顧視。
便見無患辟支佛來追尋我後。
如影随形。
我見彼已。
便作是念。
我旦出時。
見此仙人入城乞食。
今此仙人或未得食。
我甯可自阙己食。
分與此仙人。
作是念已。
即持食分與辟支佛。
白曰。
仙人。
當知此食是我己分。
為慈愍故。
願哀受之。
時。
辟支佛即答我曰。
居士。
當知今年災旱.早霜.蟲蟥。
五谷不熟。
人民荒儉。
乞求難得。
汝可減半著我缽中。
汝自食半。
俱得存命。
如是者好。
我複白曰。
仙人。
當知我在居家自有釜竈.有樵薪.有谷米。
飲食早晚亦無時節。
仙人。
當為慈愍我故。
盡受此食。
時。
辟支佛為慈愍故。
便盡受之。
諸賢。
我因施彼一缽食福。
七反生天。
得為天王。
七反生人。
複為人王。
諸賢。
我因施彼一缽食福。
得生如此釋種族中。
大富豐饒。
多諸畜牧.封戶.食邑。
資财無量。
珍寶具足。
諸賢。
我因施彼一缽食福。
棄舍百千垓金錢王。
出家學道。
況複其餘種種雜物。
諸賢。
我因施彼一缽食福。
為王.王臣.梵志.居士.一切人民所見識待。
及四部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所見敬重。
諸賢。
我因施彼一缽食福。
常為人所請求。
令受飲食.衣被.氍氀.毾[毯-炎+登].床褥.綩綖.病瘦湯藥.諸生活具。
非不請求。
若我爾時知彼沙門是無著真人者。
所獲福報當複轉倍。
受大果報。
極妙功德。
明所徹照。
極廣甚大。
于是。
尊者阿那律陀無著真人逮正解脫。
說此頌曰。
我憶昔貧窮唯仰捃拾活 阙已供沙門無患最上德 因此生釋種名曰阿那律 善解能歌舞作樂常歡喜 我得見世尊正覺如甘露 見已生信樂棄舍家學道 我得識宿命知本之所生 生三十三天七反住于彼 此七彼亦七世受生十四 人間及天上初不堕惡處 我今知死生衆生往來處 知他心是非賢聖五娛樂 得五支禅定常息心靜默 已得靜正住便逮淨天眼 所為今學道遠離棄舍家 我今獲此義得入佛境界 我不樂于死亦不願于生 随時任所适建立正念智 随耶離竹林我命在彼盡 當在竹林下無餘般涅槃 爾時。
世尊在于燕坐。
以淨天耳出過于人。
聞諸比丘于中食後集坐講堂。
共論此事。
世尊聞已。
則于晡時從燕坐起。
往至講堂比丘衆前。
敷座而坐。
問諸比丘。
汝等今日以何事故集坐講堂。
時。
諸比丘白曰。
世尊。
我等今日以尊者阿那律陀因過去事而說法故集坐講堂。
于是。
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今日欲從佛聞因未來事而說法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