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十

關燈
東晉罽賓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習相應品第五(有十六經)(初一日誦) 何義.不思.念.慚二戒敬各二.及本際 二食.盡智.說涅槃彌醯.即為比丘說 (四二)中阿含習相應品何義經第一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尊者阿難則于晡時從燕坐起。

    往詣佛所。

    稽首禮足。

    卻住一面。

    白曰。

    世尊。

    持戒為何義。

     世尊答曰。

    阿難。

    持戒者。

    令不悔義。

    阿難。

    若有持戒者。

    便得不悔。

     複問。

    世尊。

    不悔為何義。

     世尊答曰。

    阿難。

    不悔者。

    令歡悅義。

    阿難。

    若有不悔者。

    便得歡悅。

     複問世尊。

    歡悅為何義。

     世尊答曰。

    阿難。

    歡悅者。

    令喜義。

    阿難。

    若有歡悅者。

    便得喜。

     複問。

    世尊。

    喜為何義。

     世尊答曰。

    阿難。

    喜者。

    令止義。

    阿難。

    若有喜者。

    便得止身。

     複問。

    世尊。

    止為何義。

     世尊答曰。

    阿難。

    止者。

    令樂義。

    阿難。

    若有止者。

    便得覺樂。

     複問。

    世尊。

    樂為何義。

     世尊答曰。

    阿難。

    樂者。

    令定義。

    阿難。

    若有樂者。

    便得定心。

     複問。

    世尊。

    定為何義。

     世尊答曰。

    阿難。

    定者。

    令見如實.知如真義。

    阿難。

    若有定者。

    便得見如實.知如真。

     複問。

    世尊。

    見如實.知如真為何義。

     世尊答曰。

    阿難。

    見如實.知如真者。

    令厭義。

    阿難。

    若有見如實.知如真者。

    便得厭。

     複問。

    世尊。

    厭為何義。

     世尊答曰。

    阿難。

    厭者。

    令無欲義。

    阿難。

    若有厭者。

    便得無欲。

     複問。

    世尊。

    無欲為何義。

     世尊答曰。

    阿難。

    無欲者。

    令解脫義。

    阿難。

    若有無欲者。

    便得解脫一切淫.怒.癡。

    是為。

    阿難。

    因持戒便得不悔。

    因不悔便得歡悅。

    因歡悅便得喜。

    因喜便得止。

    因止便得樂。

    因樂便得定。

    阿難。

    多聞聖弟子因定便得見如實.知如真。

    因見如實.知如真。

    便得厭。

    因厭便得無欲。

    因無欲便得解脫。

    因解脫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阿難。

    是為法法相益。

    法法相因。

    如是此戒趣至第一。

    謂度此岸。

    得至彼岸。

     佛說如是。

    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何義經第一竟(五百二十九字)。

     (四三)中阿含習相應品不思經第二(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曰。

    阿難。

    持戒者不應思。

    令我不悔。

    阿難。

    但法自然。

    持戒者便得不悔。

    阿難。

    有不悔者不應思。

    令我歡悅。

    阿難。

    但法自然。

    有不悔者便得歡悅。

    阿難。

    有歡悅者不應思。

    令我喜。

    阿難。

    但法自然。

    有歡悅者便得喜。

    阿難。

    有喜者不應思。

    令我止。

    阿難。

    但法自然。

    有喜者便得止身。

     阿難。

    有止者不應思。

    令我樂。

    阿難。

    但法自然。

    有止者便得覺樂。

    阿難。

    有樂者不應思。

    令我定。

    阿難。

    但法自然。

    有樂者便得定心。

    阿難。

    有定者不應思。

    令我見如實.知如真。

    阿難。

    但法自然。

    有定者便得見如實.知如真。

    阿難。

    有見如實.知如真者不應思。

    令我厭。

    阿難。

    但法自然。

    有見如實.知如真者便得厭。

    阿難。

    有厭者不應思。

    令我無欲。

    阿難。

    但法自然。

    有厭者便得無欲。

    阿難。

    有無欲者不應思。

    令我解脫。

    阿難。

    但法自然。

    有無欲者便得解脫一切淫.怒.癡。

     阿難。

    是為因持戒便得不悔。

    因不悔便得歡悅。

    因歡悅便得喜。

    因喜便得止。

    因止便得樂。

    因樂便得定心。

    阿難。

    多聞聖弟子有定心者便見如實.知如真。

    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

    因厭便得無欲。

    因無欲便得解脫。

    因解脫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阿難。

    是為法法相益。

    法法相因。

    如是此戒趣至第一。

    謂度此岸。

    得至彼岸。

     佛說如是。

    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不思經第二竟(四百五十字)。

     (四四)中阿含習相應品念經第三(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多忘無正智。

    便害正念正智。

    若無正念正智。

    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

    若無解脫。

    便害涅槃。

    若比丘不多忘有正智。

    便習正念正智。

    若有正念正智。

    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

    若有解脫。

    便習涅槃。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念經第三竟(一百五十一字)。

     (四五)中阿含習相應品慚愧經第四(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無慚無愧。

    便害愛恭敬。

    若無愛恭敬。

    便害其信。

    若無其信。

    便害正思惟。

    若無正思惟。

    便害正念正智。

    若無正念正智。

    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

    若無解脫。

    便害涅槃。

    若比丘有慚有愧。

    便習愛恭敬。

    若有愛恭敬。

    便習其信。

    若有其信。

    便習正思惟。

    若有正思惟。

    便習正念正智。

    若有正念正智。

    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

    若有解脫。

    便習涅槃。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慚愧經第四竟(二百四字)。

     (四六)中阿含習相應品慚愧經第五(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

    諸賢。

    若比丘無慚無愧。

    便害愛恭敬。

    若無愛恭敬。

    便害其信。

    若無其信。

    便害正思惟。

    若無正思惟。

    便害正念正智。

    若無正念正智。

    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

    若無解脫。

    便害涅槃。

    諸賢。

    猶如有樹。

    若害外皮。

    則内皮不成。

    内皮不成。

    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不得成。

    諸賢。

    當知比丘亦複如是。

    若無慚無愧。

    便害愛恭敬。

    若無愛恭敬。

    便害其信。

    若無其信。

    便害正思惟。

    若無正思惟。

    便害正念正智。

    若無正念正智。

    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

    若無解脫。

    便害涅槃。

     諸賢。

    若比丘有慚有愧。

    便習愛恭敬。

    若有愛恭敬。

    便習其信。

    若有其信。

    便習正思惟。

    若有正思惟。

    便習正念正智。

    若有正念正智。

    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

    若有解脫。

    便習涅槃。

    諸賢。

    猶如有樹。

    不害外皮。

    則内皮得成。

    内皮得成。

    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得成就。

    諸賢。

    當知比丘亦複如是。

    若有慚有愧。

    便習愛恭敬。

    若有愛恭敬。

    便習其信。

    若有其信。

    便習正思惟。

    若有正思惟。

    便習正念正智。

    若有正念正智。

    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

    若有解脫。

    便習涅槃。

     尊者舍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