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觀瀾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你但肯拈放一邊。
退步看。
亦自然會去。
先聖道。
法法本來法。
雲門拈柱杖雲。
不是本來法。
若如是。
則三毒。
四倒。
五蘊。
六入。
十二處。
十八界。
二十五有。
不是本來法。
何不恁麼會取。
多少省力。
佛法是個最省力底事。
何嘗不現前。
自是你不會。
又向你道。
無法無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不法。
秪為馳求不息。
了一切處。
皆是馳求。
思惟道理。
也是馳求。
看古人公案。
也是馳求。
看禅冊子。
也是馳求。
假饒靜坐念念不住。
亦是馳求。
要會麼。
則你那馳求。
便是不馳求。
個中極難信人。
難做工夫。
不安樂者。
蓋為你等不沈則掉。
所以道不會去。
如今如何得不沈不掉。
則你那一念起。
是生滅流轉。
為是業識耶。
為是不動耶。
恁麼翻覆看來。
便有些子道理。
先師曾到李提刑宅。
提刑請就書閣中。
燒香了。
将傳燈錄白先師。
某雖俗人。
素留心此道。
每看此錄。
多有不會處。
一一望和尚開示。
先師雲。
此事不如是理會。
須有省悟始得。
若有悟處無不會者。
自不消問人。
若無省悟。
秪那會處。
亦未是在。
今之學人。
事作一邊。
理作一邊。
所以緻令身心不得安樂。
何不且教事常順理去。
未說無始劫來事。
祗據一念入母胎。
頓變根身器界。
自是已來。
莫不皆是事。
一報身中種種。
何嘗有一法不是事者。
如今如何消遣此個事。
得順理去。
古人一得其理了。
事便如理融通去。
何不且去十二時中恁地觀究。
做得者般工夫。
久久成熟。
自然與理相應。
祖師道。
要急相應。
唯言不一。
不祗說了便了。
要得相應始得。
沩山道。
事理不二。
真佛如如。
多見不能順去。
把來一時颠倒了。
空理會古人言語公案。
差别問難。
節記門庭。
以為參學。
苦哉。
苦哉。
去聖時遙人多懈怠。
尋常說正法像法末法。
山僧道。
法無正像末。
佛法常在世間。
得時便是正法。
失時便是像末法。
悟心見性。
當如雪峰玄沙。
履實踐真。
當如南泉趙州。
近世多以問答為禅家家風。
不明古人事。
一向逐末不反。
可怪。
可怪。
昔人因迷而問。
故問處求證入。
得一言半句将為事究明了徹去。
不似如今人胡亂問。
趁口答。
取笑達者。
十二時中學道。
無頃刻棄舍。
此人縱未得入。
念念已是修行也。
今時人全無定力。
複不開智眼。
所有機緣語句。
秪成诤論生滅心行。
今生出來自肯學道者。
蓋夙生曾種善根。
素有根本。
便解發心。
亦解疑著。
就己尋究。
又煩惱障薄。
有因有緣。
此人易可化度。
若未熏得此心。
正信不生。
縱聞之亦不生疑。
但如風過耳。
勸之又生嗔。
加诽謗。
此又何緣得顯露。
所以千人萬人中。
但一二人而已。
若自解作活計。
收拾得上。
生生從此去。
展轉明利。
更不退失功德。
一生勝一生。
入他諸佛阃域。
常與此事相應。
人間天上亦秪如此。
設對五欲八風一切境界。
與理符合。
不行三塗道。
一味平等正知見。
複有何事。
生死不可不畏。
須了此一段死生情僞。
始得安樂。
無過身心為累耳。
身如桎梏。
當知身去來處。
心如猿猴。
當知心起滅處。
此二自何處去來起滅。
則身心圓明。
内外一如而已。
且心為内。
身則為外。
身為内。
物為外。
國師曰。
身心一如。
身外無餘。
則不見有生死當情。
可謂解脫大道也。
故能令人見聞不得不脫。
妄想不得不息。
物境不得不融。
複奚疑哉。
三自省察。
一是身壽命如駒過隙。
何暇閑情。
妄為雜事。
既隆釋種。
須紹門風。
谛審先宗。
是何标格。
二道業未辦。
去聖時遙。
善友師教。
誠不可舍。
自生勉勵。
念報佛恩。
唯己自知。
大心莫退。
三報緣虛幻。
不可強為。
浮世幾何。
随家豐儉。
苦樂逆順。
道在其中。
動靜寒溫。
自愧自悔。
大随禅師雲。
上代諸德。
莫非求實。
不自瞞昧。
豈比飛蛾投火。
自傷自壞。
此身難得。
胎卵易成。
況是釋子之徒。
又乃祖宗苗裔。
三衣覆體。
曩劫修來。
四事供須。
非從今日。
人前行相。
總似高僧。
乃至語言。
不如俗子。
稱名。
便是傳法沙門。
子細尋思。
還傳個甚麼。
一向毀他經教。
有目如盲。
純乃謗于祖宗。
有心秪如木石。
不解忖己德行。
終日恣縱無明。
以無慚愧之心。
兀兀何曾覺悟。
此身若失。
永劫沉淪。
非但卻複人身。
有福底畜生也難得。
莫向口頭取俊。
他時人天眼目者。
非是一生兩生修來。
蓋是恒沙劫功成果滿。
始得如是。
所以向你叢林裡示現下來。
秖圖你今時人勤苦修行。
秪恐你出家人失卻人身。
莫等閑過日。
直饒心超聖境。
身是凡夫。
又乃假借增修。
今時人便去向裡許埋沒卻人身。
諸人莫謾向口頭裡無礙。
卻成謗佛毀法。
問。
毀佛謗僧時如何。
答。
僧有何過。
佛辜負你個什麼。
你毀謗他。
上堂雲。
此性本來清淨。
具足萬德。
但以随染淨二緣。
而有差别。
故諸聖悟之。
一向淨用而成覺道。
凡夫迷之。
一向染用沒溺輪回。
其體不二。
故般若雲。
無二無二分。
無别無斷故。
時僧問。
劫火洞然。
大千俱壞。
未審此個性壞不壞。
師雲。
壞。
進雲。
恁麼則随他去也。
師雲。
随他去也。
僧無語。
後至投子處舉之。
投子呼侍者裝香。
大展坐具。
望西川大随山遙禮三拜。
歎曰。
伊是個古佛。
此乃真善知識。
速往彼忏悔參取。
于是僧便回大随。
和尚已歸寂。
複回投子。
投子亦乃歸寂。
老僧行腳時。
到于諸方經冬過夏。
未省時中空過。
向沩山會裡做飯七年。
于洞山會中做柴頭三年。
重處即便先去。
秪是了得自己。
幹他人甚事。
如諸佛菩薩。
盡是勤苦。
不計劫數。
舍金輪寶位。
頭目髓腦國城妻子所愛之物。
不可算數。
所以始得名為佛。
似諸阇黎還曾舍得個什麼。
作得個什麼勤苦。
更道我會出世間法。
世間法尚不會。
些些子境界現前。
便自張眉怒目。
消容不得。
說什麼解脫法。
投子同禅師雲。
無量劫來閑處著急。
向自己處卻閑。
所以難得相稱。
蓋緣日夕一切處路熟。
卻到自己緊急處。
便懈怠去。
便不欲得去。
所以辛苦過在阿誰。
切莫因循。
各自辦事。
作麼生辦。
向一切處辦。
今後不得取次過日。
各自取靜。
莫說閑話去。
鼓山宴禅師雲。
大事未辦。
宗脈不通。
切忌記持言句。
意識裡作活計。
不見道。
意為賊。
識為浪。
盡被漂淪沒溺去。
無自由分。
必若大事未通。
不如休去。
大歇去。
身心純靜去好。
時中莫駐著事。
卻易得露。
洞山初禅師雲。
智有邪正。
道有虛僞。
多隻與麼心機意識。
認得門前屋後底。
學得路布葛藤一堆一擔。
蘊在胸襟。
道我會禅會道。
還夢見禅道也未。
喚作打頭不遇作家。
到老隻成愲懂。
若為你解粘去縛。
道眼分明。
甄别是非。
堪為師匠。
即便拗折拄杖。
高挂鉢囊。
取個徹頭。
莫愁不成辦。
或若開囗動舌。
說向上向下。
者邊那邊。
玄會妙會。
道出道入。
君臣父子。
明體明用。
盡是謗般若。
埋沒宗風。
不識好惡。
尿床鬼子。
帶累後人。
無有了日。
更向其中叉手并腳。
唱喏。
撮他野狐涎唾。
自肯自重雲。
得和尚為我揀。
為我說得個安樂處。
還睡覺也未。
還灑灑也未。
喚作病不遇良醫。
誤服他毒藥。
認得個驢鞍橋。
喚作阿爺下颔。
與你本分事。
有什麼交涉。
将知你一生行腳。
隻是踏破草鞋。
始終成得個不唧溜漢。
雲峰悅禅師上堂雲。
即今休去便休去。
若覓了時無了時。
此事若向言語上作解會。
意根下蔔度。
天地懸殊。
大丈夫一刀兩段。
猶未相應。
豈況被人喚去方丈裡塗糊指注。
舉楞嚴肇論。
根塵色法。
向上向下。
有無得失。
他時後日。
死不得其地。
近世更有一般宗匠。
二三十年馳聲走譽。
隻管教人但莫尚他言語。
喚作透聲色。
便問東答西。
以為格外之句。
将此狂解。
遞相沿襲。
混傷宗教。
诳惑後生。
苦哉苦哉。
我王庫中。
無如是刀。
總若似與麼行腳。
清風月下守株人。
狡兔漸遙芳草綠。
諸禅德。
去聖時遙。
人心淡薄。
看卻今之叢林。
更是不得也。
所在之處。
或聚徒三百五百。
浩浩地隻以飯食豐濃。
寮舍穩便。
為旺化也。
中間孜孜為道者無一人。
設有十個五個。
走上走下。
半青半黃。
會即總道我會。
各各自謂握靈蛇之寶。
孰肯知非。
洎乎挨拶鞭逼将來。
直是萬中無一。
苦哉苦哉。
所謂般若叢林歲歲凋。
無明荒草年年長。
就中今時後生。
才入衆來。
便自端然拱手。
受他别人供養。
到處菜不擇一莖。
柴不搬一束。
十指不沾水。
百事不幹懷。
雖則一期快意。
争奈三塗累身。
豈不見教中道。
寍以熱鐵纏身。
不受信心人衣。
寍以洋銅灌口。
不受信心人食。
上座若也是去。
直饒變大地作黃金。
攪長河為酥酪。
供養上座。
未為分外。
若也未是。
至于滴水寸絲。
便須披毛戴角。
牽犁拽耙。
償他始得。
諸上座。
光陰可惜。
時不待人。
莫待一朝眼光落地。
災田無一篑之功。
鐵圍陷百刑之痛。
莫言不道。
珍重。
近代佛法可傷。
多棄本逐末。
背正投邪。
莫認古人一切言句為禅為道。
有甚幹涉。
直饒達磨西來。
亦無禅可傳。
隻要大衆。
自悟自成佛。
自建立一切禅道。
況神通變化。
衆生本自具足。
不假外求。
如今人多是外求。
蓋根本自無所悟。
一向客作。
數他人珍寶。
都是虛妄。
終不免生死輪轉。
一切衆生總一般。
妙明日用更無偏。
等閑卻被邪師指。
剛道西來别有禅。
近有無盡居士曰。
大都此物非他物。
豈有南宗與北宗。
如今衲子。
多是争南宗北宗。
雲門臨濟。
卻被個俗漢子點破。
不勝懡[忄*羅]。
琅玡覺禅師雲。
汝等諸人在我這裡過夏。
與你點出五般病。
一不得向萬裡無寸草處去。
二不得孤峰獨宿。
三不得張弓架箭。
四不得物外安身。
五不得滞于生殺。
何故。
一處有滞。
自救難為。
夫參學人。
須是不滞于性相始得。
若談于性。
即滞于相。
若談于相。
即滞于性。
者裡須是性相都泯。
理事混融。
方解即事即理。
即性即相。
如拳十指。
展縮自由。
佛照禅師對宋孝宗雲。
但念念叩己而參。
蓦然一念相應。
如桶底子脫相似。
直至成佛。
永無退轉。
又雲。
佛法至妙。
無有窮已。
如有窮已。
則成住著。
才成住著。
便有窠臼。
琅玡謂子璇講師曰。
汝宗不振久矣。
宜勵志扶持。
報佛恩德。
勿以殊宗為介也。
後住長水。
承禀日顧衆曰。
道非言象得。
禅非拟議知。
會意通宗。
曾無别緻。
圓照本禅師曰。
歲月不可把玩。
老病不與人期。
唯勤修勿怠。
是真相為。
法安禅師住武寍延恩寺草屋數楹。
敗床破箦。
師安樂之。
縣令糾豪右謀為一新。
師笑曰。
檀法本以度人。
今非其發心而強之是名作業。
不名佛事也。
栖止十年而叢林成。
僧至如歸。
師與法雲秀為昆弟。
且相得。
秀所居。
莊嚴妙天下。
說法如雲雨。
嘗以書招師。
師讀之。
一笑而已。
或問其故。
師曰。
吾始見秀有英氣。
謂可以語道。
乃今而後知其癡。
癡人正不可與語也。
問者曰。
何哉。
師曰。
比丘法。
當一鉢行四方。
既不能爾。
又于八達衢頭架大屋。
從人乞飯以養數百閑漢。
非癡乎。
師每謂人曰。
萬事随緣。
是安樂法。
福嚴宗禅師上堂雲。
世尊周行七步。
舉足全乖。
目顧四方。
觸途成滞。
金襕受去。
殃及兒孫。
玉偈傳來。
挂人唇吻。
風幡悟性。
未離色塵。
鉢水投針。
全成管見。
祖師九年面壁。
不見纖毫。
盧公六代傳衣。
圖他小利。
江西一喝。
不解慎初。
德峤全施。
未知護末。
南山鼈鼻。
謾指蹤由。
北院枯松。
徒彰風彩。
雲門顧鑒。
落二落三。
臨濟全提。
錯七錯八。
若說君臣五位。
直如紙馬過江。
更推賓主交參。
恰似泥人澡冼。
獨超象外。
且非捉兔之鷹。
混迹麈中。
未是齩豬之狗。
何異跳坑堕塹。
正是避溺投罟。
如斯之解。
正在常途。
出格道人。
如何話會。
杭州淨住[阝*宗]。
居說真淨禅師參達觀。
問曰。
某甲經論粗明。
禅直不信。
願師決疑。
觀曰。
既不信禅。
豈可明經。
禅是經綱。
經是禅綱。
提綱正網。
了禅見經。
師曰。
為某甲說禅看。
觀曰。
向下文長。
師曰。
若恁麼。
經與禅。
乃一體。
觀曰。
佛及祖。
非二心。
如手搦拳。
如拳搦手。
師因有省。
乃成偈曰。
二十餘年用意猜。
幾翻曾把此心灰。
而今潦倒逢知己。
李白元來是秀才。
東京善本禅師示衆曰。
上士聽法以神。
中士聽法以心。
下士聽法以耳。
且道更有一人來。
将什麼聽。
乃拈拄杖卓禅床一下曰。
高也著。
低也著。
落落圓音徧寥廓。
十方内外更無他。
不用無繩而自縛。
師所至。
見畫佛菩薩行立之像。
不敢坐。
素馔以魚胾名者。
皆不食。
其精誠敬事。
防心離過類如此。
韶山果禅師示衆雲。
七月孟秋猶熱。
古往今來時節若作佛法商量。
正是弄巧成拙。
若作無事話會。
又與外道何别。
直饒總不如斯。
敢保老兄未徹。
如來言。
祖師訣。
無孔鐵錘重下楔。
自家心地亂如麻。
卻把指頭喚作月。
莫思量。
休解說。
千年枯骨休咬齧。
從他兔走與烏飛。
饑來吃飯困來歇。
黃魯直太史與胡少汲書雲。
公道學頗得力耶。
治病之方。
當深求禅悅。
照破生死之根。
則憂畏淫怒無處安腳。
病既無根。
則枝葉無能為害。
投子聰和尚。
海會演和尚。
皆出世宗師。
道行高重。
不愧古人。
皆可親近。
且勝從文章之士。
學妄言绮語增長無明種子也。
聰老。
尤喜接高明士大夫。
開懷議論。
便穿得諸儒鼻孔。
若于義理得宗趣。
卻觀舊讀諸書境界廓然。
六通四辟。
極省心力也。
然有道之士。
須以至誠懇恻歸向。
古人所謂下人不真。
不得其精。
此非虛語。
晦堂寶覺禅師。
往谒泐潭月禅師。
月以經論精義入神聞。
諸方同列笑之。
以為下喬木入幽谷。
師曰。
彼以有得之得。
護前遮後。
我以無學之學。
朝宗百川。
馬祖百丈以前。
無住持事。
道人相尋于空閑寂寞之濱而已。
其後雖有住持。
王臣尊禮為人天師。
今則不然。
挂名官府。
如有戶籍之民。
此豈可複為也。
謂潭州守謝師直曰。
三乘十二分教。
還同說食示人食味。
既因他說其食。
要在自己親嘗。
既自親嘗。
便能了知其味。
是甘。
是辛。
是鹹。
是淡。
達磨西來。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亦複如是。
真性既因文字而顯。
要在自己親見。
若能親見。
便能了知目前是真是妄是生是死。
反觀一切語言文字。
皆是表顯之說。
都無實義。
如今不了。
病在見聞覺知。
為不如實知真際所詣。
認此見聞覺知。
為自己所見。
殊不知此見聞覺知。
皆因前塵而有分别。
若無前塵境界。
即此見聞覺知還同龜毛兔角。
并無所歸。
偈曰。
不住唐朝寺。
閑為宋地僧。
生涯三事衲。
故舊一枝藤。
乞食随緣去。
逢山任意登。
相逢莫相笑。
不是嶺南能。
真淨文禅師。
王荊公問。
經雲。
一切衆生。
皆證圓覺。
而圭峰以證為具。
謂譯者之訛。
何如。
師曰。
圓覺如可改。
維摩亦可改也。
維摩豈不雲。
亦不滅受蘊而取證。
夫不滅受蘊而取證。
與皆證圓覺之意同。
蓋衆生現行無明。
即是如來根本大智。
圭峰之言非是。
卲武英禅師雲。
直饒棒頭薦得。
不是丈夫。
喝下承當。
未為達士。
那堪更向言中取則。
句裡馳求。
語
退步看。
亦自然會去。
先聖道。
法法本來法。
雲門拈柱杖雲。
不是本來法。
若如是。
則三毒。
四倒。
五蘊。
六入。
十二處。
十八界。
二十五有。
不是本來法。
何不恁麼會取。
多少省力。
佛法是個最省力底事。
何嘗不現前。
自是你不會。
又向你道。
無法無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不法。
秪為馳求不息。
了一切處。
皆是馳求。
思惟道理。
也是馳求。
看古人公案。
也是馳求。
看禅冊子。
也是馳求。
假饒靜坐念念不住。
亦是馳求。
要會麼。
則你那馳求。
便是不馳求。
個中極難信人。
難做工夫。
不安樂者。
蓋為你等不沈則掉。
所以道不會去。
如今如何得不沈不掉。
則你那一念起。
是生滅流轉。
為是業識耶。
為是不動耶。
恁麼翻覆看來。
便有些子道理。
先師曾到李提刑宅。
提刑請就書閣中。
燒香了。
将傳燈錄白先師。
某雖俗人。
素留心此道。
每看此錄。
多有不會處。
一一望和尚開示。
先師雲。
此事不如是理會。
須有省悟始得。
若有悟處無不會者。
自不消問人。
若無省悟。
秪那會處。
亦未是在。
今之學人。
事作一邊。
理作一邊。
所以緻令身心不得安樂。
何不且教事常順理去。
未說無始劫來事。
祗據一念入母胎。
頓變根身器界。
自是已來。
莫不皆是事。
一報身中種種。
何嘗有一法不是事者。
如今如何消遣此個事。
得順理去。
古人一得其理了。
事便如理融通去。
何不且去十二時中恁地觀究。
做得者般工夫。
久久成熟。
自然與理相應。
祖師道。
要急相應。
唯言不一。
不祗說了便了。
要得相應始得。
沩山道。
事理不二。
真佛如如。
多見不能順去。
把來一時颠倒了。
空理會古人言語公案。
差别問難。
節記門庭。
以為參學。
苦哉。
苦哉。
去聖時遙人多懈怠。
尋常說正法像法末法。
山僧道。
法無正像末。
佛法常在世間。
得時便是正法。
失時便是像末法。
悟心見性。
當如雪峰玄沙。
履實踐真。
當如南泉趙州。
近世多以問答為禅家家風。
不明古人事。
一向逐末不反。
可怪。
可怪。
昔人因迷而問。
故問處求證入。
得一言半句将為事究明了徹去。
不似如今人胡亂問。
趁口答。
取笑達者。
十二時中學道。
無頃刻棄舍。
此人縱未得入。
念念已是修行也。
今時人全無定力。
複不開智眼。
所有機緣語句。
秪成诤論生滅心行。
今生出來自肯學道者。
蓋夙生曾種善根。
素有根本。
便解發心。
亦解疑著。
就己尋究。
又煩惱障薄。
有因有緣。
此人易可化度。
若未熏得此心。
正信不生。
縱聞之亦不生疑。
但如風過耳。
勸之又生嗔。
加诽謗。
此又何緣得顯露。
所以千人萬人中。
但一二人而已。
若自解作活計。
收拾得上。
生生從此去。
展轉明利。
更不退失功德。
一生勝一生。
入他諸佛阃域。
常與此事相應。
人間天上亦秪如此。
設對五欲八風一切境界。
與理符合。
不行三塗道。
一味平等正知見。
複有何事。
生死不可不畏。
須了此一段死生情僞。
始得安樂。
無過身心為累耳。
身如桎梏。
當知身去來處。
心如猿猴。
當知心起滅處。
此二自何處去來起滅。
則身心圓明。
内外一如而已。
且心為内。
身則為外。
身為内。
物為外。
國師曰。
身心一如。
身外無餘。
則不見有生死當情。
可謂解脫大道也。
故能令人見聞不得不脫。
妄想不得不息。
物境不得不融。
複奚疑哉。
三自省察。
一是身壽命如駒過隙。
何暇閑情。
妄為雜事。
既隆釋種。
須紹門風。
谛審先宗。
是何标格。
二道業未辦。
去聖時遙。
善友師教。
誠不可舍。
自生勉勵。
念報佛恩。
唯己自知。
大心莫退。
三報緣虛幻。
不可強為。
浮世幾何。
随家豐儉。
苦樂逆順。
道在其中。
動靜寒溫。
自愧自悔。
大随禅師雲。
上代諸德。
莫非求實。
不自瞞昧。
豈比飛蛾投火。
自傷自壞。
此身難得。
胎卵易成。
況是釋子之徒。
又乃祖宗苗裔。
三衣覆體。
曩劫修來。
四事供須。
非從今日。
人前行相。
總似高僧。
乃至語言。
不如俗子。
稱名。
便是傳法沙門。
子細尋思。
還傳個甚麼。
一向毀他經教。
有目如盲。
純乃謗于祖宗。
有心秪如木石。
不解忖己德行。
終日恣縱無明。
以無慚愧之心。
兀兀何曾覺悟。
此身若失。
永劫沉淪。
非但卻複人身。
有福底畜生也難得。
莫向口頭取俊。
他時人天眼目者。
非是一生兩生修來。
蓋是恒沙劫功成果滿。
始得如是。
所以向你叢林裡示現下來。
秖圖你今時人勤苦修行。
秪恐你出家人失卻人身。
莫等閑過日。
直饒心超聖境。
身是凡夫。
又乃假借增修。
今時人便去向裡許埋沒卻人身。
諸人莫謾向口頭裡無礙。
卻成謗佛毀法。
問。
毀佛謗僧時如何。
答。
僧有何過。
佛辜負你個什麼。
你毀謗他。
上堂雲。
此性本來清淨。
具足萬德。
但以随染淨二緣。
而有差别。
故諸聖悟之。
一向淨用而成覺道。
凡夫迷之。
一向染用沒溺輪回。
其體不二。
故般若雲。
無二無二分。
無别無斷故。
時僧問。
劫火洞然。
大千俱壞。
未審此個性壞不壞。
師雲。
壞。
進雲。
恁麼則随他去也。
師雲。
随他去也。
僧無語。
後至投子處舉之。
投子呼侍者裝香。
大展坐具。
望西川大随山遙禮三拜。
歎曰。
伊是個古佛。
此乃真善知識。
速往彼忏悔參取。
于是僧便回大随。
和尚已歸寂。
複回投子。
投子亦乃歸寂。
老僧行腳時。
到于諸方經冬過夏。
未省時中空過。
向沩山會裡做飯七年。
于洞山會中做柴頭三年。
重處即便先去。
秪是了得自己。
幹他人甚事。
如諸佛菩薩。
盡是勤苦。
不計劫數。
舍金輪寶位。
頭目髓腦國城妻子所愛之物。
不可算數。
所以始得名為佛。
似諸阇黎還曾舍得個什麼。
作得個什麼勤苦。
更道我會出世間法。
世間法尚不會。
些些子境界現前。
便自張眉怒目。
消容不得。
說什麼解脫法。
投子同禅師雲。
無量劫來閑處著急。
向自己處卻閑。
所以難得相稱。
蓋緣日夕一切處路熟。
卻到自己緊急處。
便懈怠去。
便不欲得去。
所以辛苦過在阿誰。
切莫因循。
各自辦事。
作麼生辦。
向一切處辦。
今後不得取次過日。
各自取靜。
莫說閑話去。
鼓山宴禅師雲。
大事未辦。
宗脈不通。
切忌記持言句。
意識裡作活計。
不見道。
意為賊。
識為浪。
盡被漂淪沒溺去。
無自由分。
必若大事未通。
不如休去。
大歇去。
身心純靜去好。
時中莫駐著事。
卻易得露。
洞山初禅師雲。
智有邪正。
道有虛僞。
多隻與麼心機意識。
認得門前屋後底。
學得路布葛藤一堆一擔。
蘊在胸襟。
道我會禅會道。
還夢見禅道也未。
喚作打頭不遇作家。
到老隻成愲懂。
若為你解粘去縛。
道眼分明。
甄别是非。
堪為師匠。
即便拗折拄杖。
高挂鉢囊。
取個徹頭。
莫愁不成辦。
或若開囗動舌。
說向上向下。
者邊那邊。
玄會妙會。
道出道入。
君臣父子。
明體明用。
盡是謗般若。
埋沒宗風。
不識好惡。
尿床鬼子。
帶累後人。
無有了日。
更向其中叉手并腳。
唱喏。
撮他野狐涎唾。
自肯自重雲。
得和尚為我揀。
為我說得個安樂處。
還睡覺也未。
還灑灑也未。
喚作病不遇良醫。
誤服他毒藥。
認得個驢鞍橋。
喚作阿爺下颔。
與你本分事。
有什麼交涉。
将知你一生行腳。
隻是踏破草鞋。
始終成得個不唧溜漢。
雲峰悅禅師上堂雲。
即今休去便休去。
若覓了時無了時。
此事若向言語上作解會。
意根下蔔度。
天地懸殊。
大丈夫一刀兩段。
猶未相應。
豈況被人喚去方丈裡塗糊指注。
舉楞嚴肇論。
根塵色法。
向上向下。
有無得失。
他時後日。
死不得其地。
近世更有一般宗匠。
二三十年馳聲走譽。
隻管教人但莫尚他言語。
喚作透聲色。
便問東答西。
以為格外之句。
将此狂解。
遞相沿襲。
混傷宗教。
诳惑後生。
苦哉苦哉。
我王庫中。
無如是刀。
總若似與麼行腳。
清風月下守株人。
狡兔漸遙芳草綠。
諸禅德。
去聖時遙。
人心淡薄。
看卻今之叢林。
更是不得也。
所在之處。
或聚徒三百五百。
浩浩地隻以飯食豐濃。
寮舍穩便。
為旺化也。
中間孜孜為道者無一人。
設有十個五個。
走上走下。
半青半黃。
會即總道我會。
各各自謂握靈蛇之寶。
孰肯知非。
洎乎挨拶鞭逼将來。
直是萬中無一。
苦哉苦哉。
所謂般若叢林歲歲凋。
無明荒草年年長。
就中今時後生。
才入衆來。
便自端然拱手。
受他别人供養。
到處菜不擇一莖。
柴不搬一束。
十指不沾水。
百事不幹懷。
雖則一期快意。
争奈三塗累身。
豈不見教中道。
寍以熱鐵纏身。
不受信心人衣。
寍以洋銅灌口。
不受信心人食。
上座若也是去。
直饒變大地作黃金。
攪長河為酥酪。
供養上座。
未為分外。
若也未是。
至于滴水寸絲。
便須披毛戴角。
牽犁拽耙。
償他始得。
諸上座。
光陰可惜。
時不待人。
莫待一朝眼光落地。
災田無一篑之功。
鐵圍陷百刑之痛。
莫言不道。
珍重。
近代佛法可傷。
多棄本逐末。
背正投邪。
莫認古人一切言句為禅為道。
有甚幹涉。
直饒達磨西來。
亦無禅可傳。
隻要大衆。
自悟自成佛。
自建立一切禅道。
況神通變化。
衆生本自具足。
不假外求。
如今人多是外求。
蓋根本自無所悟。
一向客作。
數他人珍寶。
都是虛妄。
終不免生死輪轉。
一切衆生總一般。
妙明日用更無偏。
等閑卻被邪師指。
剛道西來别有禅。
近有無盡居士曰。
大都此物非他物。
豈有南宗與北宗。
如今衲子。
多是争南宗北宗。
雲門臨濟。
卻被個俗漢子點破。
不勝懡[忄*羅]。
琅玡覺禅師雲。
汝等諸人在我這裡過夏。
與你點出五般病。
一不得向萬裡無寸草處去。
二不得孤峰獨宿。
三不得張弓架箭。
四不得物外安身。
五不得滞于生殺。
何故。
一處有滞。
自救難為。
夫參學人。
須是不滞于性相始得。
若談于性。
即滞于相。
若談于相。
即滞于性。
者裡須是性相都泯。
理事混融。
方解即事即理。
即性即相。
如拳十指。
展縮自由。
佛照禅師對宋孝宗雲。
但念念叩己而參。
蓦然一念相應。
如桶底子脫相似。
直至成佛。
永無退轉。
又雲。
佛法至妙。
無有窮已。
如有窮已。
則成住著。
才成住著。
便有窠臼。
琅玡謂子璇講師曰。
汝宗不振久矣。
宜勵志扶持。
報佛恩德。
勿以殊宗為介也。
後住長水。
承禀日顧衆曰。
道非言象得。
禅非拟議知。
會意通宗。
曾無别緻。
圓照本禅師曰。
歲月不可把玩。
老病不與人期。
唯勤修勿怠。
是真相為。
法安禅師住武寍延恩寺草屋數楹。
敗床破箦。
師安樂之。
縣令糾豪右謀為一新。
師笑曰。
檀法本以度人。
今非其發心而強之是名作業。
不名佛事也。
栖止十年而叢林成。
僧至如歸。
師與法雲秀為昆弟。
且相得。
秀所居。
莊嚴妙天下。
說法如雲雨。
嘗以書招師。
師讀之。
一笑而已。
或問其故。
師曰。
吾始見秀有英氣。
謂可以語道。
乃今而後知其癡。
癡人正不可與語也。
問者曰。
何哉。
師曰。
比丘法。
當一鉢行四方。
既不能爾。
又于八達衢頭架大屋。
從人乞飯以養數百閑漢。
非癡乎。
師每謂人曰。
萬事随緣。
是安樂法。
福嚴宗禅師上堂雲。
世尊周行七步。
舉足全乖。
目顧四方。
觸途成滞。
金襕受去。
殃及兒孫。
玉偈傳來。
挂人唇吻。
風幡悟性。
未離色塵。
鉢水投針。
全成管見。
祖師九年面壁。
不見纖毫。
盧公六代傳衣。
圖他小利。
江西一喝。
不解慎初。
德峤全施。
未知護末。
南山鼈鼻。
謾指蹤由。
北院枯松。
徒彰風彩。
雲門顧鑒。
落二落三。
臨濟全提。
錯七錯八。
若說君臣五位。
直如紙馬過江。
更推賓主交參。
恰似泥人澡冼。
獨超象外。
且非捉兔之鷹。
混迹麈中。
未是齩豬之狗。
何異跳坑堕塹。
正是避溺投罟。
如斯之解。
正在常途。
出格道人。
如何話會。
杭州淨住[阝*宗]。
居說真淨禅師參達觀。
問曰。
某甲經論粗明。
禅直不信。
願師決疑。
觀曰。
既不信禅。
豈可明經。
禅是經綱。
經是禅綱。
提綱正網。
了禅見經。
師曰。
為某甲說禅看。
觀曰。
向下文長。
師曰。
若恁麼。
經與禅。
乃一體。
觀曰。
佛及祖。
非二心。
如手搦拳。
如拳搦手。
師因有省。
乃成偈曰。
二十餘年用意猜。
幾翻曾把此心灰。
而今潦倒逢知己。
李白元來是秀才。
東京善本禅師示衆曰。
上士聽法以神。
中士聽法以心。
下士聽法以耳。
且道更有一人來。
将什麼聽。
乃拈拄杖卓禅床一下曰。
高也著。
低也著。
落落圓音徧寥廓。
十方内外更無他。
不用無繩而自縛。
師所至。
見畫佛菩薩行立之像。
不敢坐。
素馔以魚胾名者。
皆不食。
其精誠敬事。
防心離過類如此。
韶山果禅師示衆雲。
七月孟秋猶熱。
古往今來時節若作佛法商量。
正是弄巧成拙。
若作無事話會。
又與外道何别。
直饒總不如斯。
敢保老兄未徹。
如來言。
祖師訣。
無孔鐵錘重下楔。
自家心地亂如麻。
卻把指頭喚作月。
莫思量。
休解說。
千年枯骨休咬齧。
從他兔走與烏飛。
饑來吃飯困來歇。
黃魯直太史與胡少汲書雲。
公道學頗得力耶。
治病之方。
當深求禅悅。
照破生死之根。
則憂畏淫怒無處安腳。
病既無根。
則枝葉無能為害。
投子聰和尚。
海會演和尚。
皆出世宗師。
道行高重。
不愧古人。
皆可親近。
且勝從文章之士。
學妄言绮語增長無明種子也。
聰老。
尤喜接高明士大夫。
開懷議論。
便穿得諸儒鼻孔。
若于義理得宗趣。
卻觀舊讀諸書境界廓然。
六通四辟。
極省心力也。
然有道之士。
須以至誠懇恻歸向。
古人所謂下人不真。
不得其精。
此非虛語。
晦堂寶覺禅師。
往谒泐潭月禅師。
月以經論精義入神聞。
諸方同列笑之。
以為下喬木入幽谷。
師曰。
彼以有得之得。
護前遮後。
我以無學之學。
朝宗百川。
馬祖百丈以前。
無住持事。
道人相尋于空閑寂寞之濱而已。
其後雖有住持。
王臣尊禮為人天師。
今則不然。
挂名官府。
如有戶籍之民。
此豈可複為也。
謂潭州守謝師直曰。
三乘十二分教。
還同說食示人食味。
既因他說其食。
要在自己親嘗。
既自親嘗。
便能了知其味。
是甘。
是辛。
是鹹。
是淡。
達磨西來。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亦複如是。
真性既因文字而顯。
要在自己親見。
若能親見。
便能了知目前是真是妄是生是死。
反觀一切語言文字。
皆是表顯之說。
都無實義。
如今不了。
病在見聞覺知。
為不如實知真際所詣。
認此見聞覺知。
為自己所見。
殊不知此見聞覺知。
皆因前塵而有分别。
若無前塵境界。
即此見聞覺知還同龜毛兔角。
并無所歸。
偈曰。
不住唐朝寺。
閑為宋地僧。
生涯三事衲。
故舊一枝藤。
乞食随緣去。
逢山任意登。
相逢莫相笑。
不是嶺南能。
真淨文禅師。
王荊公問。
經雲。
一切衆生。
皆證圓覺。
而圭峰以證為具。
謂譯者之訛。
何如。
師曰。
圓覺如可改。
維摩亦可改也。
維摩豈不雲。
亦不滅受蘊而取證。
夫不滅受蘊而取證。
與皆證圓覺之意同。
蓋衆生現行無明。
即是如來根本大智。
圭峰之言非是。
卲武英禅師雲。
直饒棒頭薦得。
不是丈夫。
喝下承當。
未為達士。
那堪更向言中取則。
句裡馳求。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