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觀瀾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路尖新。
機鋒捷疾。
如斯見解。
盡是埋沒宗旨。
玷污先賢。
于吾祖道。
何曾夢見。
福州延慶洪準禅師。
久從南禅師遊。
聞人之善。
如出諸己。
喜氣洋洋生眉宇間。
聞人之惡。
必合掌扣空。
若自追悔者。
見者莫不笑之。
而師真誠始終一如。
壽逾八十。
日夕無他營為。
眠食之餘。
唯吟梵音。
贊觀世音而已。
臨終時。
門人皆赴檀越供。
唯一仆夫在。
師攜磬坐土地祠前。
誦孔雀經一遍告别。
即歸室。
安坐瞑目而逝。
三日不傾。
鄉民來觀者如堵。
師忽開目而笑。
使坐于地。
有頃。
門人還。
師呼立其右。
握手如炊熟久。
視之寂然去矣。
禾山德普禅師。
解唯識起信論。
号義虎。
罪圭峰疏義多臆說。
摘其失處。
誡學者不可信。
老宿皆數之雲。
圭峰清涼國師所印可。
汝敢雌黃。
蚍蜉撼樹。
汝今是矣。
師歎曰。
學者以名位惑久矣。
清涼圭峰。
非有四目八臂也。
奈何甘自退屈乎。
後參黃龍南。
得旨。
将去世半月前。
先令衆次第辦祭。
受祭畢。
乃焚香坐逝。
歸宗芝庵主結茅絕頂。
偈曰。
千峰頂上一間屋。
老僧半間雲半間。
昨夜雲随風雨去。
到頭不似老僧閑。
開先瑛禅師雲。
木中有火。
不鑽不出。
沙中有金。
不淘不得。
心中有道。
不覺不悟。
遊方行腳。
喚作道人。
還曾悟麼。
良久曰。
白日莫閑過。
青春不再來。
潭州隆禅師雲。
若未會。
須是叩己而參。
直要真實。
不得信口掠虛。
徒自虛生浪死。
靈源清禅師曰。
今之學者。
未脫生死。
病在偷心未死耳。
然非其罪。
為師者之罪也。
如漢高帝绐韓信而殺之。
信雖死。
其心果死乎。
古之學者。
言下脫生死。
效在甚麼處。
在偷心已死。
然非學者自能爾。
實為師者鉗錘妙密也。
如梁武帝禦大殿見侯景不動聲氣。
而景之心。
已枯竭無餘矣。
諸方所說。
非不美麗。
要之如趙昌畫花。
花雖逼真。
而非真花也。
黃龍示草堂清禅師曰。
子見貓兒捕鼠乎。
目睛不瞬。
四足踞地。
諸根順向。
首尾一直。
拟無不中。
子誠能如是。
心無異緣。
六根自靜。
默然而究。
萬無一失也。
又曰。
得道非難。
弘道為難。
弘道猶在己。
說法為人難。
既明之後。
在力行之。
覺範洪禅師。
嘗自謂識不知微道不勝習。
黃山谷贈以詩曰。
不肯低頭拾卿相。
又能落筆生雲煙。
圓通秀謂黃山谷曰。
汝以豔語。
動天下人淫心。
不止馬腹中。
正恐生泥犁耳。
黃悚然悔謝。
著發願文。
痛戒酒色。
但朝粥午飯而已。
依晦堂得個省處。
被死心所拶。
無語應之。
後左遷黔南。
于無思念中。
頓明大旨。
乃以書報死心曰。
往年嘗蒙苦苦提撕。
長如醉夢。
依稀在光影中。
蓋疑情不盡。
命根不斷。
故望崖而退耳。
谪官在黔南道中。
晝卧覺來。
忽爾尋思。
被天下老和尚瞞了多少。
唯有死心道人不肯。
乃是第一相為也。
清素禅師久參慈明。
寓居一室。
未始與人交。
兜率悅食蜜浸荔枝。
師偶過門。
悅呼曰。
此老人鄉果也。
可同食之。
師曰。
自先師亡後。
不得此食久矣。
悅問。
先師為誰。
師曰。
慈明也。
某忝執侍十三年耳。
悅乃疑駭曰。
十三年堪忍執侍之役。
非得其道而何。
遂饋以餘果。
稍稍親之。
師問悅。
所見何人。
曰。
洞山文。
又問。
文見何人。
曰。
黃龍南。
乃曰。
南匾頭見先師不久。
法道大振如此。
悅益疑駭。
遂袖香詣師作禮。
師起避之曰。
吾以福薄。
先師授記。
不許為人。
悅益恭。
師乃曰。
憐子之誠。
違先師之記。
子生平所得。
試語我。
悅具通所見。
師曰。
可以入佛。
而不能入魔。
悅曰。
何謂也。
師曰。
豈不見古人道末後一句。
始到牢關。
如是累月。
師乃印可。
仍戒之曰。
文示子者。
皆正知正見。
然子離文太早。
不能盡其妙。
吾今為子點破。
使子受用。
得大自在。
他日切勿嗣吾也。
悅後嗣真淨文。
佛照杲禅師雲。
西來祖意。
教外别傳。
非大根器。
不能證入。
其證入者。
不被文字語言所轉。
聲色是非所迷。
亦無雲門臨濟之殊。
趙州德山之異。
湛堂準禅師。
幼不喜聞酒胾。
八歲辭家。
習經辄熟。
伸辨詳明。
既剃發。
往依梁山乘禅師。
呵曰。
驅烏未受戒。
敢學佛乘乎。
師捧手曰。
壇場是戒耶。
三羯磨梵行阿阇黎是戒耶。
乘大驚。
師曰。
雖然。
敢不受教。
遂受戒于唐安律師。
徧遊成都講肆。
後得法于真淨。
寶華普鑒禅師雲。
參禅别無奇特。
秪要當人命根斷。
疑情脫。
千眼頓開。
如大洋海底。
輥一輪赫日。
上升天門。
照破四天之下。
萬别千差。
一時明了。
便能握金剛王寶劍。
七縱八橫。
受用自在。
豈不快哉。
如或見谛不真。
影像仿髴。
尋言逐句。
受人指呼。
驢年得快活去。
不如屏淨塵緣。
豎起脊梁骨。
著些精彩。
究教七穿八穴。
百了千當。
向水邊林下長養聖胎。
亦不枉受人天供養。
西蜀銮法師問佛照曰。
禅家言多不根。
何也。
照曰。
汝習何經論。
答曰。
頗通百法。
照曰。
秪如昨日雨。
今日晴。
是甚麼法中收。
師懵然。
照曰。
莫道禅家所言不根好。
師憤曰。
昨日雨。
今日睛。
畢竟是甚麼法中收。
照曰。
第二十四時分不相應法中收。
師恍悟。
禮謝。
龍牙密禅師上堂雲。
休把庭花類此身。
庭花落後更逢春。
此身一往知何處。
三界茫茫愁殺人。
圓通旻禅師上堂雲。
諸佛出世。
無法與人。
秖是抽釘拔楔。
除疑斷惑。
學道之士。
不可自瞞。
若有一疑如芥子許。
是汝真善知識。
喝一喝曰。
是甚麼。
切莫刺腦入膠盆。
大慧杲禅師。
見曹洞宗。
臂香傳授。
以表不妄付囑。
心非之曰。
禅有傳授。
豈佛祖自證自悟之法。
遂去之。
湛堂謂師曰。
教你說也說得。
教你做也做得。
拈古頌古小參普說總得。
你隻欠[口@力]地一下。
所以說時有。
不說時便無。
入方丈時有。
出方丈時便無。
惺惺時有。
睡著便無。
如何敵得生死。
師雲。
正是宗杲疑處。
湛堂病革。
囑令見圓悟勤師。
後方徹悟。
圓悟常言。
近來諸方。
盡成窠窟。
五祖下。
我與佛鑒佛眼三人結社參禅。
如今早見漏逗出來。
佛鑒下。
有一種作狗子叫。
鹁鸠鳴。
取笑人。
佛眼下。
有一種觑燈籠露柱。
指東話西。
如眼見鬼一般。
我者裡且無此兩般病痛。
師曰。
大好無病痛。
圓悟曰。
何謂也。
師曰。
擊石火。
閃電光。
引得無限人弄業識。
舉了便會了。
豈不是佛法大窠窟。
圓悟不覺吐舌。
師嘗語僧俗言。
參得禅了。
凡讀經看文字。
如去自家屋裡行一遭相似。
又如與舊時相識底人相見一般。
若欲以文字語言糟粕求。
無有是處。
語教忠光禅師曰。
如人斫樹。
根下一刀。
則命根斷矣。
汝向枝上斫。
其能斷命根乎。
今諸方浩浩說禅者。
見處總如此。
何益于事。
又曰。
别人死了活不得。
汝今活了未曾死。
要到大安樂田地。
須是死一回始得。
又謂提刑吳偉明曰。
不須呈伎倆。
直須啐地折。
嚗地斷。
方敵得生死。
若秪呈伎倆。
有甚了期。
白楊順禅師示衆雲。
染緣易就。
道業難成。
不了目前。
萬緣差别。
秪見境風浩浩。
凋殘功德之林。
心火炎炎。
燒盡菩提之樹。
道念若同情念。
成佛多時。
為衆一似為己。
彼此事辦。
不見他非我是。
自然上敬下恭。
佛法時時現前。
煩惱塵塵解脫。
佛眼命世奇首座分座。
奇固辭曰。
此非細事也。
如金針刺眼。
毫發若差。
睛則破矣。
願生生居學地。
而自煆煉。
眼乃以偈美之。
法常首座辭世詞曰。
此事楞嚴嘗露布。
梅花雪月交光處。
一笑寥寥空萬古。
風瓯語。
迥然銀漢橫天宇。
蝶夢南華方栩栩。
珽珽誰跨豐幹虎。
而今忘卻來時路。
江山暮。
天涯目送飛鴻去。
佛燈禅師謂待制潘良貴曰。
如今士大夫說禅說道。
秪依著義理便快活。
大率似将錢買油糍。
吃了便不饑。
其餘便道是瞞他。
亦可笑也。
窮谷琏禅師曰。
者一段事。
不在有言。
不在無言。
不礙有言。
不礙無言。
古人垂一言半句。
正如國家兵器。
不得已而用之。
橫說豎說。
秪要控人入處。
其實不在言句上。
今時人不能一徑徹證根源。
秪以語言文字而為至道。
一句來。
一句去。
喚作禅道。
喚作向上向下。
謂之菩提涅槃。
謂之祖師巴鼻。
正似鄭州出曹門。
圓悟示張持滿曰。
此既已明。
當須踐履。
但隻退步。
愈退愈明。
愈不會。
愈有力量。
異念才起。
拟心才生。
即猛自割斷。
令不相續。
則智照洞然。
步步踏實地。
豈有高低憎愛。
違順揀擇于其間哉。
無明習氣。
旋起旋消。
悠久間。
自無力能擾人也。
古人以牧牛為喻。
誠哉。
所謂要久長人耳直捷省要。
最是先忘我見。
使虛靜恬和。
于一切法皆無取舍。
佛見法見。
尚不令起。
則塵勞業識。
自當冰消瓦解。
趙州三十年除二時粥飯。
是雜用心處。
香林四十年方成一片。
從上古人。
無不皆如此。
密密履踐。
安可計得失長短。
取舍是非知解也。
何止此生而已。
窮未來際。
證無量聖身。
也未是他泊頭處。
但一味退步。
切莫作限量也。
示吳教授雲。
探究此事。
要透死生。
豈是小緣。
應當猛利。
誠志信重如救頭然。
始有少分相應。
多見參問之士。
世智聰明。
隻圖資談柄。
廣聲譽。
以為高上。
趣向。
務以勝人。
但增益我見。
如以油投火。
其焰益熾。
直到臘月三十日。
茫然謬亂。
殊不得纖毫力。
送圓首座雲。
古德道。
如人學射。
久久方中。
悟則刹那。
踐履工夫。
須資長遠。
如鹁鸠兒初生下來。
赤骨曆地。
養來喂去。
日久時深。
羽毛既就。
便解高飛遠舉。
所以悟明透底。
正要調伏。
又雲。
佛祖出興。
特唱此段大因緣。
秪貴一聞千悟。
直下承當了修行。
不求名聞利養。
唯務透脫生死。
看他古來有道之士。
動是降龍伏虎。
與神明受戒。
攻苦食淡。
大忘人世。
永謝塵寰。
三二十年遁迹理名。
往往坐脫立亡。
于中一個半個。
諸聖推出。
建立宗風。
無不禀高行。
務報佛恩。
當宜師法之。
轉相勉勵。
追複古風。
切忌希名苟利茲深祝也。
示韓朝議雲。
須令此心長時現前。
不随沉昏。
不生聰慧。
入平等安閑寂靜境界。
那有惡作業緣識情。
幹撓得此本妙光明也。
隻恐臨境界現前。
都盧忘失。
依前紛亂。
則不堪也。
古之修行。
亦隻以自所證入。
時中照了。
截斷塵勞。
悠久三二十年。
純熟超出生死不為難。
著力在行處。
不隻空高談說之而已。
若或立勝見。
負我能。
即禍事也。
示衆雲。
佛見法見。
尚自不起。
何況更起世間情想。
分别妄緣諸業。
教中道。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又雲。
以有思惟心。
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如取螢火。
燒須彌山。
終不能著。
祖師道。
但盡凡情。
别無聖量。
凡情盡處。
聖量現前。
直須頓歇妄緣。
無念無為。
放教虛靜。
千聖萬聖。
未有不從此門而得入者。
隻在存誠堅固。
努力向前。
但辦肯心。
必不相賺。
若見刺不除。
得失是非關念。
則永無交涉。
佛法本無彼此。
諸家總是六祖下兒孫終不說。
我是臨濟下人。
須得我家宗派盛傳。
寍可粉骨碎身。
終不作此見解。
放下人我擔子。
千休萬歇。
方可生死奈何他不得。
若隻尋見尋聞。
求知求解。
隻成個生死根本。
若是随言逐句作道理。
滿肚皮是禅。
何時脫得去。
僧問沩山。
如何是道。
師曰。
無心是道。
曰。
某甲不會。
師曰。
會取不會底好。
曰。
如何是不會底。
師曰。
秖汝是不是别人。
複曰。
今時人但直下體取不會底。
正是汝心。
正是汝佛。
若向外得一知一解。
将為禅道。
且沒交涉。
名運糞入。
不名運糞出。
污汝心田。
思[益*阝]問仰山曰。
禅宗頓悟。
畢竟入門的意如何。
師曰。
此意極難。
若是祖宗門下。
上根上智。
一聞千悟。
得大總持。
其有根微智劣。
若不安禅靜慮。
到者裡總須茫然。
曰。
除此一路。
還更有入處否。
師曰。
有。
曰。
如何即是。
師曰。
汝是甚處人。
曰。
幽州人。
師曰。
汝還思彼處否。
曰。
常思。
師曰。
能思者是心。
所思者是境。
彼處樓台林苑人馬骈阗。
汝返思的。
還有許多般也無。
曰。
某甲到者裡總不見有。
師曰。
汝解猶在心。
信位即得。
忍位未在。
曰。
除卻者個。
别更有意也無。
師曰。
别有别無。
即不堪也。
曰。
到者裡作麼生即是。
師曰。
據汝所解。
隻得一玄。
得座披衣。
向後自看。
物初觀禅師示衆曰。
過去如是如是。
現在如是如是。
未來如是如是。
幸自可憐生。
無端黃面老漢拈花。
金色頭陀微笑。
漏洩真機。
一人傳虛。
萬人傳實。
雖然。
古人得親用親。
說到行到。
豈是末流刻楮畫花。
雕蚶镂蛤。
瞎學者眼。
頌古聯珠通集。
徑山希陵跋雲。
青蓮瞬視金色笑微。
師承肇茲密著。
少林華敷。
神光印受。
世系由是彌彰。
雖枝派之有殊分。
然機用之無二緻。
或縱奪而破古人之幽鍵。
或捭阖而發後學之靈樞。
大用現前。
纖塵不立。
四句獨超于言外。
萬法俱泯于聲先。
玉振禅宗。
珠聯祖域。
流通雖遠。
選擇未純。
識者尚譏。
況于後乎。
錢塘魯庵會公。
孤标拔俗。
積行熏心。
遐扣祖機。
深染法味。
采機緣而補前阙。
綴頌古而入新刻。
通集後先洞照今古。
用心亦闳矣。
謹遣清侶。
躬索後題。
慚窺管而見微。
聊濡毫而塞請。
延祐戊午季夏。
靈隐湻朋跋雲。
宗門中有一千七百則公案。
名之今古。
又曰長物。
言之則污人唇齒。
置之則回避無門。
句句玉轉珠回。
字字冰消瓦解。
曆代宗匠頌之。
未免畫蛇添足。
寶鑒師編輯于前。
魯庵公增收于後。
贓證分明。
不勞再勘。
中間一處淆訛。
具眼衲僧必能辨白。
曹山智照禅師看經次。
有問。
禅僧心不挂元字腳。
何得多學。
師曰。
文字性異。
法法體空。
迷則句句瘡疣。
悟則文文般若。
苟無取舍。
何害圓伊。
龜洋慧忠禅師曰。
衆生不能解脫者。
情累耳。
悟道易。
明道難。
但脫情見。
其道自明矣。
夫明之為言。
信也。
如禁蛇人。
信其咒力藥力。
以蛇绾弄。
揣懷袖中無難。
未知咒藥等力者。
怖駭棄去。
但谛見自心。
情見便破。
今千疑萬慮不得用者。
未見自心者也。
死心新禅師上堂雲。
清珠下于濁水。
濁水不得不清。
念佛投于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佛既不亂。
濁水自清。
濁水既清。
功歸何所。
良久曰。
幾度黑風翻大海。
未曾聞著釣舟傾。
咦庵鑒禅師雲。
老胡開一條路。
甚生徑直。
秪雲歇即菩提。
性淨明心。
不從人得。
後人不得其門。
一向奔馳南北。
往複東西。
極歲窮年。
無個歇處。
護聖居靜禅師示衆曰。
參學至要。
不出先南堂道。
最初句及末後句。
透得過者一生事畢。
倘或未然。
更與你分作十門。
各各印證自心。
還得穩當也未。
一須信有教外别傳。
二須知有教外别傳。
三須會無情說法。
與有情說法無二。
四須見性。
如觀掌中之物。
了了分明。
一一田地穩密。
五須具擇法眼。
六須行鳥道玄路。
七須文武兼濟。
八須摧邪顯正。
九須大機大用。
十須向異類中行。
凡欲紹隆法種。
須盡此綱要。
方坐得者曲盝床子。
若不到恁麼田地。
秪一向虛頭。
異時閻羅老子。
未放你在。
法海觀瀾卷三終
機鋒捷疾。
如斯見解。
盡是埋沒宗旨。
玷污先賢。
于吾祖道。
何曾夢見。
福州延慶洪準禅師。
久從南禅師遊。
聞人之善。
如出諸己。
喜氣洋洋生眉宇間。
聞人之惡。
必合掌扣空。
若自追悔者。
見者莫不笑之。
而師真誠始終一如。
壽逾八十。
日夕無他營為。
眠食之餘。
唯吟梵音。
贊觀世音而已。
臨終時。
門人皆赴檀越供。
唯一仆夫在。
師攜磬坐土地祠前。
誦孔雀經一遍告别。
即歸室。
安坐瞑目而逝。
三日不傾。
鄉民來觀者如堵。
師忽開目而笑。
使坐于地。
有頃。
門人還。
師呼立其右。
握手如炊熟久。
視之寂然去矣。
禾山德普禅師。
解唯識起信論。
号義虎。
罪圭峰疏義多臆說。
摘其失處。
誡學者不可信。
老宿皆數之雲。
圭峰清涼國師所印可。
汝敢雌黃。
蚍蜉撼樹。
汝今是矣。
師歎曰。
學者以名位惑久矣。
清涼圭峰。
非有四目八臂也。
奈何甘自退屈乎。
後參黃龍南。
得旨。
将去世半月前。
先令衆次第辦祭。
受祭畢。
乃焚香坐逝。
歸宗芝庵主結茅絕頂。
偈曰。
千峰頂上一間屋。
老僧半間雲半間。
昨夜雲随風雨去。
到頭不似老僧閑。
開先瑛禅師雲。
木中有火。
不鑽不出。
沙中有金。
不淘不得。
心中有道。
不覺不悟。
遊方行腳。
喚作道人。
還曾悟麼。
良久曰。
白日莫閑過。
青春不再來。
潭州隆禅師雲。
若未會。
須是叩己而參。
直要真實。
不得信口掠虛。
徒自虛生浪死。
靈源清禅師曰。
今之學者。
未脫生死。
病在偷心未死耳。
然非其罪。
為師者之罪也。
如漢高帝绐韓信而殺之。
信雖死。
其心果死乎。
古之學者。
言下脫生死。
效在甚麼處。
在偷心已死。
然非學者自能爾。
實為師者鉗錘妙密也。
如梁武帝禦大殿見侯景不動聲氣。
而景之心。
已枯竭無餘矣。
諸方所說。
非不美麗。
要之如趙昌畫花。
花雖逼真。
而非真花也。
黃龍示草堂清禅師曰。
子見貓兒捕鼠乎。
目睛不瞬。
四足踞地。
諸根順向。
首尾一直。
拟無不中。
子誠能如是。
心無異緣。
六根自靜。
默然而究。
萬無一失也。
又曰。
得道非難。
弘道為難。
弘道猶在己。
說法為人難。
既明之後。
在力行之。
覺範洪禅師。
嘗自謂識不知微道不勝習。
黃山谷贈以詩曰。
不肯低頭拾卿相。
又能落筆生雲煙。
圓通秀謂黃山谷曰。
汝以豔語。
動天下人淫心。
不止馬腹中。
正恐生泥犁耳。
黃悚然悔謝。
著發願文。
痛戒酒色。
但朝粥午飯而已。
依晦堂得個省處。
被死心所拶。
無語應之。
後左遷黔南。
于無思念中。
頓明大旨。
乃以書報死心曰。
往年嘗蒙苦苦提撕。
長如醉夢。
依稀在光影中。
蓋疑情不盡。
命根不斷。
故望崖而退耳。
谪官在黔南道中。
晝卧覺來。
忽爾尋思。
被天下老和尚瞞了多少。
唯有死心道人不肯。
乃是第一相為也。
清素禅師久參慈明。
寓居一室。
未始與人交。
兜率悅食蜜浸荔枝。
師偶過門。
悅呼曰。
此老人鄉果也。
可同食之。
師曰。
自先師亡後。
不得此食久矣。
悅問。
先師為誰。
師曰。
慈明也。
某忝執侍十三年耳。
悅乃疑駭曰。
十三年堪忍執侍之役。
非得其道而何。
遂饋以餘果。
稍稍親之。
師問悅。
所見何人。
曰。
洞山文。
又問。
文見何人。
曰。
黃龍南。
乃曰。
南匾頭見先師不久。
法道大振如此。
悅益疑駭。
遂袖香詣師作禮。
師起避之曰。
吾以福薄。
先師授記。
不許為人。
悅益恭。
師乃曰。
憐子之誠。
違先師之記。
子生平所得。
試語我。
悅具通所見。
師曰。
可以入佛。
而不能入魔。
悅曰。
何謂也。
師曰。
豈不見古人道末後一句。
始到牢關。
如是累月。
師乃印可。
仍戒之曰。
文示子者。
皆正知正見。
然子離文太早。
不能盡其妙。
吾今為子點破。
使子受用。
得大自在。
他日切勿嗣吾也。
悅後嗣真淨文。
佛照杲禅師雲。
西來祖意。
教外别傳。
非大根器。
不能證入。
其證入者。
不被文字語言所轉。
聲色是非所迷。
亦無雲門臨濟之殊。
趙州德山之異。
湛堂準禅師。
幼不喜聞酒胾。
八歲辭家。
習經辄熟。
伸辨詳明。
既剃發。
往依梁山乘禅師。
呵曰。
驅烏未受戒。
敢學佛乘乎。
師捧手曰。
壇場是戒耶。
三羯磨梵行阿阇黎是戒耶。
乘大驚。
師曰。
雖然。
敢不受教。
遂受戒于唐安律師。
徧遊成都講肆。
後得法于真淨。
寶華普鑒禅師雲。
參禅别無奇特。
秪要當人命根斷。
疑情脫。
千眼頓開。
如大洋海底。
輥一輪赫日。
上升天門。
照破四天之下。
萬别千差。
一時明了。
便能握金剛王寶劍。
七縱八橫。
受用自在。
豈不快哉。
如或見谛不真。
影像仿髴。
尋言逐句。
受人指呼。
驢年得快活去。
不如屏淨塵緣。
豎起脊梁骨。
著些精彩。
究教七穿八穴。
百了千當。
向水邊林下長養聖胎。
亦不枉受人天供養。
西蜀銮法師問佛照曰。
禅家言多不根。
何也。
照曰。
汝習何經論。
答曰。
頗通百法。
照曰。
秪如昨日雨。
今日晴。
是甚麼法中收。
師懵然。
照曰。
莫道禅家所言不根好。
師憤曰。
昨日雨。
今日睛。
畢竟是甚麼法中收。
照曰。
第二十四時分不相應法中收。
師恍悟。
禮謝。
龍牙密禅師上堂雲。
休把庭花類此身。
庭花落後更逢春。
此身一往知何處。
三界茫茫愁殺人。
圓通旻禅師上堂雲。
諸佛出世。
無法與人。
秖是抽釘拔楔。
除疑斷惑。
學道之士。
不可自瞞。
若有一疑如芥子許。
是汝真善知識。
喝一喝曰。
是甚麼。
切莫刺腦入膠盆。
大慧杲禅師。
見曹洞宗。
臂香傳授。
以表不妄付囑。
心非之曰。
禅有傳授。
豈佛祖自證自悟之法。
遂去之。
湛堂謂師曰。
教你說也說得。
教你做也做得。
拈古頌古小參普說總得。
你隻欠[口@力]地一下。
所以說時有。
不說時便無。
入方丈時有。
出方丈時便無。
惺惺時有。
睡著便無。
如何敵得生死。
師雲。
正是宗杲疑處。
湛堂病革。
囑令見圓悟勤師。
後方徹悟。
圓悟常言。
近來諸方。
盡成窠窟。
五祖下。
我與佛鑒佛眼三人結社參禅。
如今早見漏逗出來。
佛鑒下。
有一種作狗子叫。
鹁鸠鳴。
取笑人。
佛眼下。
有一種觑燈籠露柱。
指東話西。
如眼見鬼一般。
我者裡且無此兩般病痛。
師曰。
大好無病痛。
圓悟曰。
何謂也。
師曰。
擊石火。
閃電光。
引得無限人弄業識。
舉了便會了。
豈不是佛法大窠窟。
圓悟不覺吐舌。
師嘗語僧俗言。
參得禅了。
凡讀經看文字。
如去自家屋裡行一遭相似。
又如與舊時相識底人相見一般。
若欲以文字語言糟粕求。
無有是處。
語教忠光禅師曰。
如人斫樹。
根下一刀。
則命根斷矣。
汝向枝上斫。
其能斷命根乎。
今諸方浩浩說禅者。
見處總如此。
何益于事。
又曰。
别人死了活不得。
汝今活了未曾死。
要到大安樂田地。
須是死一回始得。
又謂提刑吳偉明曰。
不須呈伎倆。
直須啐地折。
嚗地斷。
方敵得生死。
若秪呈伎倆。
有甚了期。
白楊順禅師示衆雲。
染緣易就。
道業難成。
不了目前。
萬緣差别。
秪見境風浩浩。
凋殘功德之林。
心火炎炎。
燒盡菩提之樹。
道念若同情念。
成佛多時。
為衆一似為己。
彼此事辦。
不見他非我是。
自然上敬下恭。
佛法時時現前。
煩惱塵塵解脫。
佛眼命世奇首座分座。
奇固辭曰。
此非細事也。
如金針刺眼。
毫發若差。
睛則破矣。
願生生居學地。
而自煆煉。
眼乃以偈美之。
法常首座辭世詞曰。
此事楞嚴嘗露布。
梅花雪月交光處。
一笑寥寥空萬古。
風瓯語。
迥然銀漢橫天宇。
蝶夢南華方栩栩。
珽珽誰跨豐幹虎。
而今忘卻來時路。
江山暮。
天涯目送飛鴻去。
佛燈禅師謂待制潘良貴曰。
如今士大夫說禅說道。
秪依著義理便快活。
大率似将錢買油糍。
吃了便不饑。
其餘便道是瞞他。
亦可笑也。
窮谷琏禅師曰。
者一段事。
不在有言。
不在無言。
不礙有言。
不礙無言。
古人垂一言半句。
正如國家兵器。
不得已而用之。
橫說豎說。
秪要控人入處。
其實不在言句上。
今時人不能一徑徹證根源。
秪以語言文字而為至道。
一句來。
一句去。
喚作禅道。
喚作向上向下。
謂之菩提涅槃。
謂之祖師巴鼻。
正似鄭州出曹門。
圓悟示張持滿曰。
此既已明。
當須踐履。
但隻退步。
愈退愈明。
愈不會。
愈有力量。
異念才起。
拟心才生。
即猛自割斷。
令不相續。
則智照洞然。
步步踏實地。
豈有高低憎愛。
違順揀擇于其間哉。
無明習氣。
旋起旋消。
悠久間。
自無力能擾人也。
古人以牧牛為喻。
誠哉。
所謂要久長人耳直捷省要。
最是先忘我見。
使虛靜恬和。
于一切法皆無取舍。
佛見法見。
尚不令起。
則塵勞業識。
自當冰消瓦解。
趙州三十年除二時粥飯。
是雜用心處。
香林四十年方成一片。
從上古人。
無不皆如此。
密密履踐。
安可計得失長短。
取舍是非知解也。
何止此生而已。
窮未來際。
證無量聖身。
也未是他泊頭處。
但一味退步。
切莫作限量也。
示吳教授雲。
探究此事。
要透死生。
豈是小緣。
應當猛利。
誠志信重如救頭然。
始有少分相應。
多見參問之士。
世智聰明。
隻圖資談柄。
廣聲譽。
以為高上。
趣向。
務以勝人。
但增益我見。
如以油投火。
其焰益熾。
直到臘月三十日。
茫然謬亂。
殊不得纖毫力。
送圓首座雲。
古德道。
如人學射。
久久方中。
悟則刹那。
踐履工夫。
須資長遠。
如鹁鸠兒初生下來。
赤骨曆地。
養來喂去。
日久時深。
羽毛既就。
便解高飛遠舉。
所以悟明透底。
正要調伏。
又雲。
佛祖出興。
特唱此段大因緣。
秪貴一聞千悟。
直下承當了修行。
不求名聞利養。
唯務透脫生死。
看他古來有道之士。
動是降龍伏虎。
與神明受戒。
攻苦食淡。
大忘人世。
永謝塵寰。
三二十年遁迹理名。
往往坐脫立亡。
于中一個半個。
諸聖推出。
建立宗風。
無不禀高行。
務報佛恩。
當宜師法之。
轉相勉勵。
追複古風。
切忌希名苟利茲深祝也。
示韓朝議雲。
須令此心長時現前。
不随沉昏。
不生聰慧。
入平等安閑寂靜境界。
那有惡作業緣識情。
幹撓得此本妙光明也。
隻恐臨境界現前。
都盧忘失。
依前紛亂。
則不堪也。
古之修行。
亦隻以自所證入。
時中照了。
截斷塵勞。
悠久三二十年。
純熟超出生死不為難。
著力在行處。
不隻空高談說之而已。
若或立勝見。
負我能。
即禍事也。
示衆雲。
佛見法見。
尚自不起。
何況更起世間情想。
分别妄緣諸業。
教中道。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又雲。
以有思惟心。
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如取螢火。
燒須彌山。
終不能著。
祖師道。
但盡凡情。
别無聖量。
凡情盡處。
聖量現前。
直須頓歇妄緣。
無念無為。
放教虛靜。
千聖萬聖。
未有不從此門而得入者。
隻在存誠堅固。
努力向前。
但辦肯心。
必不相賺。
若見刺不除。
得失是非關念。
則永無交涉。
佛法本無彼此。
諸家總是六祖下兒孫終不說。
我是臨濟下人。
須得我家宗派盛傳。
寍可粉骨碎身。
終不作此見解。
放下人我擔子。
千休萬歇。
方可生死奈何他不得。
若隻尋見尋聞。
求知求解。
隻成個生死根本。
若是随言逐句作道理。
滿肚皮是禅。
何時脫得去。
僧問沩山。
如何是道。
師曰。
無心是道。
曰。
某甲不會。
師曰。
會取不會底好。
曰。
如何是不會底。
師曰。
秖汝是不是别人。
複曰。
今時人但直下體取不會底。
正是汝心。
正是汝佛。
若向外得一知一解。
将為禅道。
且沒交涉。
名運糞入。
不名運糞出。
污汝心田。
思[益*阝]問仰山曰。
禅宗頓悟。
畢竟入門的意如何。
師曰。
此意極難。
若是祖宗門下。
上根上智。
一聞千悟。
得大總持。
其有根微智劣。
若不安禅靜慮。
到者裡總須茫然。
曰。
除此一路。
還更有入處否。
師曰。
有。
曰。
如何即是。
師曰。
汝是甚處人。
曰。
幽州人。
師曰。
汝還思彼處否。
曰。
常思。
師曰。
能思者是心。
所思者是境。
彼處樓台林苑人馬骈阗。
汝返思的。
還有許多般也無。
曰。
某甲到者裡總不見有。
師曰。
汝解猶在心。
信位即得。
忍位未在。
曰。
除卻者個。
别更有意也無。
師曰。
别有别無。
即不堪也。
曰。
到者裡作麼生即是。
師曰。
據汝所解。
隻得一玄。
得座披衣。
向後自看。
物初觀禅師示衆曰。
過去如是如是。
現在如是如是。
未來如是如是。
幸自可憐生。
無端黃面老漢拈花。
金色頭陀微笑。
漏洩真機。
一人傳虛。
萬人傳實。
雖然。
古人得親用親。
說到行到。
豈是末流刻楮畫花。
雕蚶镂蛤。
瞎學者眼。
頌古聯珠通集。
徑山希陵跋雲。
青蓮瞬視金色笑微。
師承肇茲密著。
少林華敷。
神光印受。
世系由是彌彰。
雖枝派之有殊分。
然機用之無二緻。
或縱奪而破古人之幽鍵。
或捭阖而發後學之靈樞。
大用現前。
纖塵不立。
四句獨超于言外。
萬法俱泯于聲先。
玉振禅宗。
珠聯祖域。
流通雖遠。
選擇未純。
識者尚譏。
況于後乎。
錢塘魯庵會公。
孤标拔俗。
積行熏心。
遐扣祖機。
深染法味。
采機緣而補前阙。
綴頌古而入新刻。
通集後先洞照今古。
用心亦闳矣。
謹遣清侶。
躬索後題。
慚窺管而見微。
聊濡毫而塞請。
延祐戊午季夏。
靈隐湻朋跋雲。
宗門中有一千七百則公案。
名之今古。
又曰長物。
言之則污人唇齒。
置之則回避無門。
句句玉轉珠回。
字字冰消瓦解。
曆代宗匠頌之。
未免畫蛇添足。
寶鑒師編輯于前。
魯庵公增收于後。
贓證分明。
不勞再勘。
中間一處淆訛。
具眼衲僧必能辨白。
曹山智照禅師看經次。
有問。
禅僧心不挂元字腳。
何得多學。
師曰。
文字性異。
法法體空。
迷則句句瘡疣。
悟則文文般若。
苟無取舍。
何害圓伊。
龜洋慧忠禅師曰。
衆生不能解脫者。
情累耳。
悟道易。
明道難。
但脫情見。
其道自明矣。
夫明之為言。
信也。
如禁蛇人。
信其咒力藥力。
以蛇绾弄。
揣懷袖中無難。
未知咒藥等力者。
怖駭棄去。
但谛見自心。
情見便破。
今千疑萬慮不得用者。
未見自心者也。
死心新禅師上堂雲。
清珠下于濁水。
濁水不得不清。
念佛投于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佛既不亂。
濁水自清。
濁水既清。
功歸何所。
良久曰。
幾度黑風翻大海。
未曾聞著釣舟傾。
咦庵鑒禅師雲。
老胡開一條路。
甚生徑直。
秪雲歇即菩提。
性淨明心。
不從人得。
後人不得其門。
一向奔馳南北。
往複東西。
極歲窮年。
無個歇處。
護聖居靜禅師示衆曰。
參學至要。
不出先南堂道。
最初句及末後句。
透得過者一生事畢。
倘或未然。
更與你分作十門。
各各印證自心。
還得穩當也未。
一須信有教外别傳。
二須知有教外别傳。
三須會無情說法。
與有情說法無二。
四須見性。
如觀掌中之物。
了了分明。
一一田地穩密。
五須具擇法眼。
六須行鳥道玄路。
七須文武兼濟。
八須摧邪顯正。
九須大機大用。
十須向異類中行。
凡欲紹隆法種。
須盡此綱要。
方坐得者曲盝床子。
若不到恁麼田地。
秪一向虛頭。
異時閻羅老子。
未放你在。
法海觀瀾卷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