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錄

關燈
日又問天好否。

    婢謬答雲。

    今日雪更甚。

    則雲。

    更俟天晴。

    未幾見日光照室。

    乃曰。

    汝等诒我。

    速取我淨衣。

    及取香水來。

    遂起梳洗。

    更衣禮佛。

    并遙禮湛源居士。

    憑幾端坐。

    命眷屬同時輕聲念佛以送之。

    許久媳進茶湯。

    則已逝矣。

     姑蘇神堂巷潘奉岩親家。

    诨名盛老鼠。

    有一外甥居鄉間。

    盛往探之。

    甥欲割雞為馔。

    力阻乃免。

    夜夢亡媳謝曰。

    雞卽我後身也。

    吾因不敬三寶。

    堕此異類。

    賴翁慈力。

    昨免刀砧。

    吾七年前曾失一簪在竹笕内。

    可令姑取之。

    盛旣醒。

    遂索此雞歸家。

    果于竹笕中尋得舊簪。

    夫妻皆大感發。

    同出家于普陀山。

    後其妻坐逝。

    夫亦善終。

     姑蘇。

    周緻和。

    賣藥為業。

    有一次媳殁後。

    附于妹身言曰。

    吾不敬三寶。

    罰作狗身。

    日被廚下人打。

    苦不可言。

    幸速救我。

    父母問曰。

    吾為汝禮慈悲忏法。

    汝得益否。

    答曰。

    正仗忏力。

    将脫難矣。

    父母乃從周家取狗以歸。

    三日而死。

     姑蘇金龍川。

    有一妻弟。

    于南濠開面坊。

    家人打驢。

    驢忽作人語。

    吾欠汝老主人五金。

    故來效力。

    汝何得鞭我。

    家人大驚。

    以語厥主。

    主取父舊帳簡之。

    果得五金借票一紙。

    因取向驢前碎之。

    語曰。

    吾已免汝。

    驢遂踯躅而斃。

     金龍川又一表弟。

    住浒墅關。

    生一子。

    常病。

    偶父子同卧頃。

    有鬼攝父魂至冥府。

    冥官責雲。

    汝欠某人債若幹。

    何久不還。

    父答雲。

    我不識渠。

    因喚出相認。

    卽其子也。

    遂憶前世曾欠債事。

    冥官命曰。

    汝速于三寶中為渠還卻。

    一諾而醒。

    其子宛然在床。

    心倍醒悟。

    後為作福延醫等事。

    計滿本數。

    子随去世。

    母恸哭之。

    父曰。

    不須哭也。

    此是索舊債者耳。

    備述前夢。

    因相與奉戒修道。

    至今尚存。

     湖州府武康縣公差。

    忘其名。

    路值一男二女。

    尾其後。

    行到鄉宦駱家。

    見三人直入駱門。

    心異之。

    因待至暮不出。

    遂問守門者索人。

    守門人以為誣妄。

    诤打不已。

    聞于主翁。

    翁悟其意。

    命各房查生産事。

    乃見牸牛新生三犢。

    一牡。

    二牝。

    卽喚公差視之。

    三牛毛色。

    與所見三人服色不異。

    方知三人已為牛矣。

    複查其姓名。

    皆欠駱家租米者也。

    後三牛旣大。

    力有強弱。

    債多者強。

    債少者弱。

    分毫無爽焉。

     吳城婁門内有姓蔣者。

    自幼喜毀神像。

    崇祯癸酉年。

    拆其父所造火神殿為門房。

    毀神像以為薪。

    然之。

    冬忽頭痛。

    命家人鳴鑼集衆。

    衆旣集。

    眼珠忽迸出。

    垂于鼻間。

    死而複蘇。

    蘇而複死。

    口唱冥府。

    所曆諸苦。

    共經四十二日乃絕。

    合城人無不見聞。

     甯國府泾縣水東鄉民。

    忘其姓名。

    居常修善。

    齋僧布施無虛日。

    偶因病暴卒至冥府。

    冥王稽其陽算未盡。

    遣還。

    民乞曰。

    為人多苦。

    不欲更還。

    如是再三。

    王乃問欲作何等。

    答曰。

    願預僧流。

    王驚曰。

    汝福幾何。

    望此高位。

    計汝生平福力。

    隻可作一百戶耳。

    民又固乞。

    設不能為名德沙門。

    求作一燒火僧足矣。

    王曰。

    燒火僧亦萬萬不易作。

    且與汝作一千戶。

    何如。

    民又不欲。

    王曰。

    必欲作燒火僧。

    且回陽間。

    盡其形壽極力修福。

    或可冀耳。

    民遂複蘇。

    作福倍前。

    數年乃逝。

    (九華空如老人說) 世廟時。

    休邑大傅瀛有童子。

    名程镃。

    與同族弟兄捉樹上鹁鸠。

    議定上樹者得其二。

    在樹下者得其一。

    及上樹取得三鸠。

    則樹下者皆取去。

    镃追奪不肯還。

    遂并取擲殺之。

    夜夢二青衣執牌來捉雲。

    有人命事。

    镃避走約二裡許。

    竄入觀音大士門中。

    見大士俨然在焉。

    二青衣亦追至。

    镃訴于大士曰。

    我未嘗殺人。

    何為捉我。

    二青衣出牌示曰。

    是三鹁鸠相告。

    今須同去理會。

    镃辯曰。

    鹁鸠不過小禽。

    何足償命。

    況我本與彼約。

    彼人負約。

    緻我生忿而擲殺之。

    則罪不獨在我也。

    大士曰。

    鹁鸠若大。

    損犯禾苗。

    則汝殺之。

    其罪稍輕。

    今旣初生。

    未嘗有過。

    汝今殺之。

    理須償命。

    況彼人雖負約。

    而緻之死地者。

    實汝罪也。

    但念汝年幼。

    未有成立。

    因命二青衣寬其限。

    至十二年後某日某時。

    再來追之。

    二青衣奉大士命而散。

    镃亦遂寤。

    至十二年後。

    镃商于淞江。

    至期。

    忽自立于秀野橋下而斃。

     大傅瀛程玄偉。

    生一子名本大。

    習儒業。

    費其家産略盡。

    于崇祯辛巳。

    同族兄程天明往姑蘇。

    将本處祖屋賣與其侄。

    得價僅數十金。

    俱被天明扣去。

    空手而回。

    不數日遂抱郁死。

    止存一女。

    已嫁商山吳宅。

    女歸送殓。

    竟于途中見乃父魂。

    因附其身而歸。

    罵曰。

    天明甚無情誼。

    令我抑郁而死。

    今已訴于冥王。

    兼告鄉間程宗涵作證矣。

    我又于杭州江幹遇故侄程寬。

    寄我要打侄婦吳氏十掌。

    雲我止有一子。

    汝何不肯撫養。

    乃起異心耶。

    玄偉聞而诃曰。

    汝在生時破吾家事殆盡。

    今旣死去。

    何故尚來作崇。

    答曰。

    吾前世本為商人。

    汝為店主。

    見我财寶。

    謀奪我命。

    我今特來索債。

    但因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