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錄

關燈
母舅金赤城守贛州。

    因入觐歸家。

    夏感瘧證。

    隐幾假寐。

    夢公署役人環列其左。

    出家缁流環列其右。

    複一老人語曰。

    若本從出家中來。

    今能回頭仍向此道乎。

    能則尚可送汝老母。

    不能則老母返送汝矣。

    舅因思吾母已年八十有四。

    豈當反令其送我耶。

    卽應聲曰。

    我當回頭。

    聲未訖。

    役人遂散。

    乃随缁衆梵呗而行。

    忽動孤寂之感。

    悲悔而醒。

    異時在陽山墓廬。

    為餘言之。

    但以宦情甚熱。

    仍莅贛州。

    未幾升兖東兵道。

    歸家病三四日而卒。

    竟使八旬餘之老母。

    淚眼欲枯。

    嗚呼。

    蠅頭蝸角。

    迷人心志如此。

    世出世法。

    兩皆負堕。

    亦可為青雲路上人作永鑒也。

     姑蘇南濠街。

    有一人常作陰隸。

    每數日。

    辄往直班。

    鄰有一人語曰。

    能帶我至陰間遊戲乎。

    隸曰。

    可。

    汝但靜卧室中。

    敕家人勿開戶。

    我當帶汝去。

    仍送汝回。

    鄰人如命卧室中。

    隸卽攝其魂同至府城隍廟前。

    囑令住石牌樓下相待。

    自乃持文書入中庭去。

    鄰人待久。

    生厭倦心。

    見一大車從西過東。

    載四娼女幷二男子。

    中一娼女。

    原有舊情。

    以手招之。

    遂登車同去。

    隸出廟覓鄰人不見。

    轉問旁人。

    知登車去。

    乃回陽急至傅門外一居民家。

    見有新産小豬七頭。

    其一卽鄰人也。

    以手擲之。

    豬斃而魂忽不見。

    次于田岸見大赤蛇仰卧。

    卽知鄰人所變。

    乃打殺之。

    攝其魂歸房擲醒。

    因問曰。

    汝同我遊陰府。

    頗适意乎。

    答曰。

    汝初置我于廟前石牌樓下。

    入廟經久不出。

    我方厭倦。

    幸舊識娼女邀我出傅門外。

    同至一舍。

    相與飲食歡樂。

    忽有人奪我食。

    打我項。

    我怒而出外。

    困而偃息。

    複聞人呼曰赤蛇赤蛇。

    以手撄我。

    我便驚醒。

    有何樂乎。

    隸笑語其故。

    黃洪江親聞其事。

    乃發心學道。

    (洪江亦予在家時善友) 泉州莊奇顯。

    癸醜科榜眼。

    年少嗜酒。

    忽一日。

    飲于承天寺。

    醉後往藏經所。

    見有法師講大佛頂經。

    遂大怒。

    取案上經擲地。

    以腳踏之。

    又仆韋馱像于地。

    後數日。

    以腳踢一厮。

    誤中柱上。

    腳指破裂。

    成異瘡。

    漸腫至身。

    楚痛異常。

    見韋馱诘責而死。

     泉州張翰沖。

    丙辰進士也。

    任金壇知縣。

    将行取。

    一日坐堂。

    忽有缁流徑詣公堂語曰。

    我與汝前生道友。

    見汝有難。

    特來救汝。

    汝可罷官。

    同入山學道。

    不唯免難。

    且出生死。

    張以為誕。

    缁遂曆指其少時事數種。

    皆妻孥所不知者。

    張乃駭谔。

    欲如其言。

    竟為妻子所阻。

    缁尋别去。

    張赴京考選。

    甫至都門。

    腳忽生異癰。

    著靴不能脫。

    割靴調理不愈而死。

     晉江許兆馨。

    戊午舉人。

    往福甯州谒本房座師。

    偶過尼庵。

    悅一少尼。

    遂以官勢脅之。

    強污焉。

    次日忽自齧舌兩斷而死。

     晉江王某。

    以文名諸生間。

    攜酒飲承天寺。

    入藏經堂。

    見少年沙彌某。

    端坐閱經。

    強令飲酒。

    沙彌不從。

    複摟抱調弄之。

    歸家三日。

    忽掌口自罵。

    家人不知所謂。

    半日齧舌而死。

     孝豐縣監生楊龔所。

    買鳥铳八把。

    養獵狗數隻。

    随處損傷物命。

    一日欲往莊取稻。

    合家人俱得夢雲。

    十年造業。

    惡報至矣。

    楊不信。

    複帶铳到莊。

    見野雞。

    以铳打之。

    誤中己頭。

    破腦而死。

     泉州徐氏女。

    名三姐。

    年十六未嫁。

    忽得病。

    父母為覓醫。

    女垂淚告父母曰。

    吾必死。

    無用醫矣。

    蓋吾前生為某家婦。

    夫寵一婢。

    吾以妒故謀殺之。

    今在冥官處訴我。

    當往償之。

    不得逭也。

    翼日遂死。

     泉州徐氏女。

    名悌姐。

    嫁後生數子。

    産中多食雞。

    所殺雞頗衆。

    後仍于産時得病。

    見群雞索命而死。

     晉江姚某。

    其表兄徐肖浯。

    因年荒捐百金赈饑。

    托姚經理其事。

    姚匿十數金肥己。

    後數日得病。

    自罵曰。

    徐托汝赈饑。

    安得侵匿。

    緻餓死者不少。

    今取汝償命。

    遂斃。

    後二子亦皆餓死。

     泉州徐氏女。

    名細嬰。

    年七歲。

    得疳積病垂死。

    其父雨海。

    為鳴磬高聲念佛送之。

    息已絕。

    忽再蘇。

    因為延尼僧誦金剛般若經百六十卷。

    女安隐若無病者。

    舉家皆謂病愈。

    女獨向父曰。

    兒暫假數日。

    聽經完去耳。

    經完乃逝。

     泉州有賴姓者。

    家巨富。

    喜害生命。

    家中開一小池。

    以鐵網羅其上。

    下養鳅鳝魚虌之類。

    用供不時飲食。

    後得病将死。

    諸子羅列床前。

    賴忽不見。

    徧索不得。

    乃見在小池鐵網中。

    則已死矣。

     晉江有一無賴。

    忘其名。

    恒以殺狗為業。

    在興泉道街門邊溝側。

    屠狗無數。

    忽一日。

    自伏溝側作狗鳴。

    數日乃斃。

     神宗時有一南道。

    名王萬祚。

    管下巡江。

    居官最清廉。

    而性頗嚴急。

    捶楚之下。

    傷命良多。

    忽得病。

    衙中冤鬼數百。

    前後呼叫。

    同僚諸禦史往問之。

    無不見聞者。

    五鼓王竟不起。

     南安縣山間。

    有居民夜起。

    見鄰舍有一人驅一人入其門。

    其人不肯入。

    且曰吾僅欠渠銀三分。

    何得便入。

    驅者以杖打之。

    遂入。

    居民頗以為怪。

    明早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