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錄

關燈
古吳沙門智旭随筆 楚中有一生員。

    心迹正直。

    值冥府缺第七殿。

    上帝命暫主之。

    每隔數日。

    則入冥理事。

    但正坐簡閱文簿。

    不勞簽判。

    而随彼前人行業。

    罪福異趣。

    每見有自上刀山劍樹者。

    辄使左右救之。

    愈救愈上。

    竟莫能挽也。

    一日閱簿。

    見其妻有一罪款。

    雲盜鄰雞一隻。

    連毛重一斤十二兩。

    遂折而識之。

    回陽诘問其妻。

    妻尚抵謾。

    彼述冥間所見質之。

    乃首曰。

    鄰雞食所曬物。

    失手誤打令死。

    懼鄰婦诟厲。

    故尚藏未發耳。

    因取出稱之。

    斤兩不爽。

    相對驚異。

    遂以死雞幷價償謝鄰人。

    未幾複入冥。

    簡視前簿。

    折痕如故。

    而罪款已無影迹矣。

    (江西養智禅人說) 乙卯科。

    浙省解元馮铨。

    因會試入燕都。

    有一老人。

    止生二女。

    仰铨為名士也。

    拜而托之。

    铨下第歸。

    帶至揚州。

    竟潛賣與娼家。

    媒來取二女。

    二女诟為誣诳。

    媒出铨手書示之。

    二女驚哭。

    遂投水死。

    是夜铨妻。

    夢二散發女子。

    從溝道入。

    一鬼從之。

    手持虎頭牌。

    有速拿馮铨四字。

    驚異而醒。

    未幾诠安隐歸家。

    妻相接甚歡。

    铨問曰。

    我已下第胡故歡甚。

    妻默不言。

    再三逼問。

    乃述前夢。

    铨正經行樓上。

    聞說夢畢。

    身卽戰栗。

    從樓堕下。

    七竅流血。

    悶絕于地。

    家人急扶起喚醒之。

    乃具述負心事。

    言畢遂死。

    (舟中嘉興人說) 蘇州庠生陸榖。

    字戬夫。

    曩與予同參寒灰湛明諸公。

    後專精禅學。

    頗有省發。

    益複沉靜。

    庚午歲暮。

    乘小舟有所往。

    忽遇糧船上六人借登其舟。

    舟遂覆。

    六人皆無恙。

    榖竟溺死。

    家屬歎其修行無靈驗。

    乃示夢曰。

    餘往世曾以一方便害此六人。

    今償夙債。

    非修行咎也。

    設不修行。

    報當更劇矣。

     洞庭西山蔡坦如居士。

    妻甚賢良。

    持齋念佛。

    放生然燈。

    密作衆福。

    不求人知。

    旣病劇。

    謂坦如曰。

    死固不須擇日。

    但世人俗見。

    謂修行人乃惡日死。

    亦所不便。

    幸為擇日。

    明日吉乎。

    答雲不吉。

    後日吉乎。

    答雲亦不吉。

    乃曰吾不能更待矣。

    今日吉乎。

    答雲今日頗吉。

    因卽命取水澡浴。

    集親友念佛。

    正坐合掌而逝。

     吳江太湖灘。

    有一老人。

    生平惟喜念佛放生。

    别無所知。

    每行路時。

    拾灘頭蛳蚬放入水中。

    雖極冗不顧。

    平日遇有生命。

    辄解衣割食買放。

    曾無退懈。

    忽一日。

    謂家人曰。

    吾當西逝。

    可集親友送我。

    因集衆念佛。

    安然坐逝。

    異香經宿不散。

    (吳江鑒空師說) 杭州北關羅四造大悲像。

    鑄鏡光。

    有老妪以一小鏡相助。

    羅愛其古。

    存之。

    初鑄。

    僅成四邊。

    二鑄。

    僅成半鏡。

    三鑄。

    中缺一孔。

    與所留古鏡大小正等。

    乃出所留鏡投爐。

    且雲此鑄若成。

    吾當忏悔。

    若複不成。

    非吾咎矣。

    鑄果立就。

    于是複捐赀禮忏。

    今其鏡現在龍居永慶寺忏壇。

     姑蘇陽山西王象橋。

    有居民夫婦。

    每至稻熟時。

    辄于鄰田中搣取禾穗以自益。

    忽一日。

    亡父母附于女身。

    大诟曰。

    汝盜鄰家榖。

    冥府乃督我搣己田中穗償之。

    兩手皆傷。

    不勝苦痛。

    汝何害我至此耶。

     又一居民植菜。

    有鄰人齊根截去一疇。

    彼忍而不較。

    菜乃從根複生。

    茂盛倍常。

    次夜鄰又截去一疇。

    彼不複堪。

    痛加詛罵。

    此疇所留菜根倍多。

    竟枯腐無複生者。

     又一居民索陳債。

    負債者嫌其太迫。

    卽口抵之。

    彼含恨言。

    如何負我物而不肯償。

    我必為毒蛇噬之。

    未幾患黃病。

    展轉床席者年餘。

    負債人聞其病笃。

    因念雲。

    我本無心負彼。

    因彼态太惡。

    故謾相抵耳。

    今聞其抱病。

    我當償之。

    乃備一本一利。

    幷禮物四盒往謝。

    彼人喜甚。

    相留對飲。

    飲醉。

    忽吐一蛇。

    厥病遂愈。

     杭州鄉民有田數畝。

    界在祝鄉宦田中。

    祝以勢力迫取之。

    民無可訴。

    誓來生作蛇相螫。

    遂得重病。

    命匠作棺留一孔穴。

    匠問知其故。

    以白于祝。

    祝悔悟。

    輿民至家。

    還其田契。

    并與養病之資。

    民感泣。

    卽吐出一蛇。

    霍然起走還家。

    (王元建居士親知其事) 杭州于行素妻。

    重病三載有餘。

    勢在必死。

    一夜夢彩雲擁菩薩到其庭。

    歡喜驚醒。

    适值雲栖大師到城。

    于率諸眷屬。

    固求大師光臨。

    師命先作經忏道場四日。

    至末日乃往焉。

    病者恍如夢中所見。

    遂愈。

     天啟初年。

    吳江桑葉大貴。

    有居民養蠶數筐。

    因計成繭所得之利。

    不如賣葉利多。

    遂埋蠶載葉至湖州鬻之。

    舟過太湖。

    有大鯉躍入舟中。

    民取而藏之頭艙。

    旣至葉店。

    主人見葉上有血。

    诘問其故。

    答曰。

    此魚血也。

    魚尚在頭艙。

    試取看之。

    則俨然一人頭矣。

    共相驚駭。

    更迫問之。

    答曰。

    實無他故。

    我自埋蠶賣葉。

    欲多取利耳。

    因同衆人至埋蠶處。

    掘地視之。

    複得一死屍。

    與頭相合。

    乃鳴于官。

    竟拟死罪。

    嗟乎。

    業報為蠶。

    不免煮繭之苦。

    亦甚慘矣。

    況為微利而活埋之。

    幷使不得盡一期之生。

    人心安在。

    宜其報應之甚速也。

     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