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盂重讨柄。
碧眼修眉。
長顱方頰。
革屣蒲團。
軍持秘笈。
與彼應真。
示同一業。
是大比丘。
清淨卓傑。
(梵僧相) 松株若龍。
重岩似屋。
跌座蓮台。
楊枝嫩綠。
善應群機。
如響答谷。
眼色耳聲。
非一非六。
莫教錯認古觀音。
俗人帶發僧頭秃。
菩薩慈真。
衆生病假。
煩熱場中。
楊枝徧灑。
徹體清涼。
不知為者。
此便是無二無分。
無别無斷的血脈。
更何用鑽龜打瓦。
咄咄。
佛法雖妙。
執之則粗。
龍鬼雖俗。
現之則雅。
若雲觀音必具妙相。
笑殺東村大姐。
音聞性清淨。
聲字何須埽。
執卷視群生。
普施摩尼寶。
智士悟根源。
愚人打之繞。
童子挈魚籃。
隻為金鱗少。
二尾價一錢。
未審誰能曉。
一葉蓮舟。
翩翩獨邁。
歴盡塵寰。
不離針芥。
分明日用尋常。
超越千奇百怪。
識得其中一線真。
斯則名為觀自在。
此是三十二應。
十四無畏。
四不思議。
無作妙德。
的全體大用。
徹底和盤舉似人。
不許拟議思量。
隻許翹勤禮拜。
終朝掐數珠。
聲聲觀自在。
常然大用門。
未來終不改。
衆生若肎自念。
何勞諸佛披铠。
秖因觌信不真。
坐在飯邊受餒。
衆生迷本聞。
循聲妄流轉。
正在流轉時。
聞機元不遠。
大士才返觀。
方知性自善。
圓通複真常。
觸目菩提滿。
徧應十界音。
機成便能感。
寂爾坐岩阿。
熾然濟群染。
非是大士功。
亦非心念力。
兩皆不思議。
所以終無忒。
自性無自性。
情識非情識。
覰破真妄關。
方知法界德。
以我虛妄想。
投彼寂滅國。
如薪入火叢。
如冰遇湯沸。
無明不動智。
兩名唯一實。
執佛珠。
緣九界。
上下合。
慈悲債。
欲悟圓通。
但勤禮拜。
思彼思憶。
不思議最。
(思憶相) 自性光明圓滿輪。
巍然露出紫金身。
分明色相離情謂。
何必重拈物外真。
葉作蒲團布作衣。
默然趺坐待群機。
衆生界盡悲無盡。
不自觀音那得知。
【阿羅漢像贊二首】 咄哉者自了漢。
夢堕大河不憚。
曲肱舒腳熟眠。
豈問中流兩岸。
遇著希運禅師。
又添一重公案。
(渡海眠相) 證得無礙解脫。
豈畏文字葛藤。
拈來句句漏逗。
埽去亦自非真。
不如随分消遣。
青山何礙白雲。
(閱經相) 【布袋和尚像贊三首】 不離兜率。
幻遊人世。
布袋頭開。
逢場抽稅。
笑口呵呵。
無邊宏誓。
臨行自說姓名。
诳殺幾多後裔。
盡問袋中何所有。
誰知笑裡自藏刀。
浮沉人世無人曉。
塔院初成身已逃。
咄。
八萬歲時重舉似。
此行端的付蓬蒿。
一個布袋。
千如百界。
性具性造。
互生互在。
搬出搬入。
了慈悲債。
笑臉呵呵。
兒童多賴。
縱令觌面不識。
同到龍華三會。
【寒山舍得子像贊三首】 一真實地。
不解屏息。
十字街頭。
慣作浪客。
國清寺裡無人曉。
鼓掌揚眉。
闾丘太守忽相追。
潛蹤遁迹。
雖然罵破老豐幹。
不免兩處皆狼籍。
天台垂迹誰能發。
尚賴靈山兩作家。
主伴莫分前後示。
依然一會說蓮華。
一處一時同撫掌。
當知夙有大因緣。
願王豈複違共主。
智海安能出義天。
俄爾藏身非偶爾。
漫然饒舌匪徒然。
生平無限傷心句。
盡付滄茫落日邊。
【達磨大師像贊五首】 問渠何往。
本自無家。
一葦初折。
毒鼓已撾。
風恬浪靜從君渡。
可惜兒孫盡帶枷。
一句安心語。
萬劫系驢橛。
轉得鼻孔來。
虛空出鮮血。
怪底東施強效颦。
卻令西子蒙不潔。
何如分付老雲門。
早與瞿昙同打殺。
蓦地西來。
大似風前浪起。
更加折葦。
不免眼下眉添。
饒君面壁九年。
落得弄巧成拙。
賴有棱伽四卷。
且喜救得牛邊。
咄。
逢人切忌錯舉。
震旦大乘機緣熟。
勞君遠自西天竺。
蕭公不識真得髓。
渡江疑殺人閑仆。
神光斷臂始心安。
棱伽四卷開眉目。
誰知法立弊旋生。
五家分派空勞碌。
明道者多行者少。
說道者多明者獨。
隻今江上蘆花寒。
堪使屈原歌且哭。
面壁非由心不安。
梁皇不識意多端。
神龍睛點應飛去。
跛鼈徒悲行路難。
仔細看。
守根待兔知何日。
緣木求魚被熱瞞。
老胡雙碧眼。
孤烱照人寒。
【幽溪開山始祖融禅師像贊】 鵬養威。
遙天瑞。
勞導師。
迢迢至。
拶破坐觀心。
掀翻佛名字。
何物複何人。
者個原非二。
真風雙徑寒。
幻迹牛頭贲。
負米豈雲勞。
垂涕奚關寐。
橫一枝。
今未墜。
雞籠月影芙蓉翠。
【四明尊者法智大師像贊】 教觀久失墜。
佛子乃再來。
法界何次第。
片語聲如雷。
首座尚辭喪。
況複諸庸才。
瓶水旣灌口。
智首亦操回。
蛣蜣論六卽。
陰妄豈塵埃。
理毒與性惡。
圓頓無疑猜。
唯心亦唯色。
至理從此開。
大悲傳秘印。
指要剖迷胎。
一喝悟直院。
機用非安排。
中興集大成。
萬古猶堪懷。
【紫柏尊者達大師像贊二首】 破盡流俗知見。
豁開宗教眼睛。
不是門庭施設。
極力剿絕識情。
契心印于覺範救暗證之生盲。
法道是重一身為輕。
試驗圜中暝目地始知半偈已功成。
此是紫柏老人。
佛法不作人情。
闡明性相宗旨。
爍破盲禅眼睛。
何必師資授受。
自契佛祖心精。
何必上堂說法。
随處廣度群生。
堪使頑廉懦立。
百世聞風若新。
【憨山師翁清大師像贊三首】 有謂此像太像。
是見嶺南之姿。
有謂此像不像。
是見匡嶽之儀。
予謂師宗不宗教不教。
正以像不像而得其皮。
且道是贊伊。
是毀伊。
咄。
且看眼上一雙眉。
偉貌豐神。
堅勇大勢。
空定凝神。
光明初霁。
憂在法門禍福寕計。
掣電奔雷。
德山臨濟。
密用潛行。
圜中海際知之者謂是隻手擎天。
不知者謂是英雄欺世。
誰知其甘處于非宗非教之閑。
不與時流同逝。
生平不識師翁面。
夢中接引曾三見。
今日欣瞻卷上容。
仿佛慈悲親示現。
忘身為法古來稀。
荊棘林閑慣血戰。
萬裡炎荒作戰場。
未審何人追後殿。
【雪浪大師贊】 埽蕩支離。
不拘軌則。
潇灑風流。
露疵縮德。
分明是玄奘再來。
怎怪得肉眼不識。
【雲栖和尚蓮大師像贊三首】 威而不猛。
和而不同。
慈心濟物。
梵行明功。
追蹤往哲。
啟迪群蒙。
彌陀一句。
橫亘豎充。
禅關把定。
永鎮魔風。
我來禮塔。
恍覩遺容。
咦。
私淑未須言嗣法。
聊将嗣德附蓮宗。
世競貴奇特。
師專守平常。
人盡尚高峻。
師獨存謙光。
旋萬法而指歸淨土。
憫五濁而廣作津梁。
聞慈風兮寬鄙敦薄。
積善化兮源遠流長。
仰遺規以私淑。
愧嗣德之未遑。
此是雲栖老漢。
肚裡最多思算。
谛觀末世法門。
百怪千奇沒幹。
饒他梵語華言。
不出威音那畔。
所以旋轉萬流。
直指西方彼岸。
隻圖腳底著實。
何必門庭好看。
八十餘年暗室燈。
聞風猶使頑夫憚。
【博山無異師伯像贊二首】 貌偉神豐。
心慈體勁。
向空觀以入門。
從壽昌而斷命。
堅持不肎家風。
痛洗今時禅病。
旣存徹困婆心。
何必單提正令。
隻嫌一句葛藤。
畱與兒孫作話柄。
沒蹤迹處莫藏身。
老婦依然猶歎鏡。
此是博山老漢。
肚裡絕無思算。
逐出魍魉山精。
送與群魔作伴。
雖然未得兒孫。
卻勝諸方襍亂。
咦。
把定牢關不放人。
至今聞者猶驚憚。
【靈隐兄像贊】 淨明庵裡。
打失半邊鼻孔。
猶未全露敗缺。
台嶽書中。
摸著一個秤錘。
到底硬如生鐵。
呵呵呵。
會也麼。
同條生不同條死。
莫怪岩頭口太多。
【誦帚律師像贊】 冷面熱腸。
銅頭鐵額。
不狥時情。
專圖破格。
涉水登山。
禅關講席。
勝友良朋。
風朝月夕。
嘗徧神農百草丸。
彌陀一句成安宅。
【雪航法主像贊二首】 一世老婆心切。
未免弄巧成拙。
臨行穩蹈蓮衢。
也是今時豪傑。
西方公據現存。
何必豐幹饒舌。
好個伶俐漢子。
慣要拖泥帶水。
雖然滿地兒孫。
未審阿誰得髓。
臨終不忘舊交千裡向予求毀。
索性再罵一頓。
果然是釋迦文佛的奴仆婢使。
【鑒空寕禅師像贊】 骨嶙峋。
面冷落。
嚴律檢。
珍然諾。
功成不居。
因果不錯。
咦。
六十年來不炫奇。
臨行落得心無怍。
【衍如禅兄像贊】 欣欣厥容。
謙謙厥德。
無事萦心。
有懷詣極。
揖春風兮飲和。
歴歲寒兮自得。
時人是真時人。
彌勒是真彌勒。
【覺空老尊宿像贊】 擲戟投戈禮覺王。
獻花岩畔露神光。
戒香獨紹五雲色。
佛号偏宗十億邦。
鎮日蒲團消客夢。
半生崖壑絕行藏。
陳如自昔稱僧首。
百世猶聞眉影長。
【宣聖像贊】 空空無知。
知我者天。
聖仁豈敢。
不貳不遷。
一以貫之。
初心方便。
天下歸仁。
最後[糸/\]诠。
迹集帝王之後。
本開覺路之先。
寄微言于易象。
推大聖于西幹。
縱無大灌頂經之記。
亦可信為普門示現之賢。
【趙十五像贊】 視物之生。
猶己之生。
視人之厄。
猶己之厄。
隻此民胞物與心腸。
便是大慈大悲血脈。
欲知不二法門。
更受山僧一掴。
豈不見。
博施濟衆。
堯舜猶病。
菩提初發。
生界斯盡。
會得個點[糸/\]關。
便是維摩話柄。
咄覺路本來常坦坦。
莫認偏鋒作正令。
【沈母金太孺人往生贊(有引)】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
原與阿彌陀佛同體。
而罕能直下知歸者。
無他。
未具信願行三故也。
予嘗謂信如将。
願如謀。
行如軍旅。
有将有謀。
老弱亦可取勝。
苟無将謀。
雖勇壯亦潰矣。
是故信宜專。
願宜審。
行宜無所不收。
專且審。
故圓頓直捷而至高。
無所不收。
故三根普被而至廣。
此念佛三昧所以為橫超勝異也。
迩來宗教之士或視念佛太易。
以為曲被中下。
或視念佛太難。
以為齋戒須全。
夫太易則不高。
太難則不廣。
豈寶王三昧之謂哉。
今觀太君坐逝。
洵可頓釋兩疑。
合掌贊曰。
人心佛心。
本自無二。
一念相應。
欲仁仁至。
卓哉沈母。
信此實義。
聖号喃喃。
日時不離。
但持十齋。
慈祥恺悌。
罕覩怒容。
多贍惠施。
八十六年。
淨業乃粹。
集飲歡娛。
大醒如醉。
蓦直西歸。
坐脫若戲。
欲顯真因。
身香表瑞。
信矣高圓。
誠然廣被。
匪易匪難。
千秋永企。
【沈翼薇趺坐圖贊】 七年守土。
愈殺愈慈。
二載省方。
恩威并施。
朝中正立。
奸魄潛劘。
林下彷徉。
知雄守雌。
賢母念佛。
端坐西馳。
純孝繼德。
取友親師。
君不見。
君家太君身示現。
圓融直截超方便。
假饒透盡千七關。
五百元來隻半串。
直下聞熏莫更疑。
長安豈離含元殿。
【譚埽庵居士像贊】 頭頂青天。
腳踏實地。
忘食忘憂。
窮年竟歲。
讀盡世閑好書。
識盡古今奇字。
不肎分佛分儒。
何必為僧為吏。
孔孟稱之為出世子孫。
佛祖喚之為在家法裔。
單得憨翁授記深。
畢竟同歸第一義。
【陳旻昭居士像贊】 願廣悲深。
心靈語豁。
以法門之憂為憂。
以群生之脫為脫。
盡未來際。
誓居學地。
遙承壽昌不肎二字真正衣鉢。
見人一味合掌低頭。
便是今時常不輕菩薩。
【張[糸/\]超像贊】 分宗判教兩無涯。
吳越元來是一家。
欲識聲前句後事。
年年踏雪看梅花。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三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四 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佛說阿彌陀經塔贊】 【血書華嚴經贊二首】 【涵初開士持法華經贊】 【雨白開士血書華嚴經贊(有引)】 【恒生法主血書法華經贊(幷序)】 【卓無量普觀圖贊】 【西齋淨土詩贊】 【十八祖像贊幷序略(有引)】 【自像贊三十三首】 【贊二】 【佛說阿彌陀經塔贊】 稽首阿彌陀如來。
攝受衆生不思議。
稽首廣長舌相經。
諸佛護念不思議。
稽首執持名号人。
徑登不退不思議。
我曾發不思議願。
欲以尊經作寶塔。
绮回漩澓妙莊嚴。
令見聞者皆歡悅。
善哉千裡鄭居士。
先得我心所欲為。
巧思妙筆奪天工。
梵文迤[辶@裡]無盈虧。
我今合掌頂禮塔。
願塔普放光無量。
我今合掌頂禮經。
願經住世壽無量。
經典所在卽是塔。
塔影所在卽是經。
若人具有廣大信。
始獲頂禮無餘情。
若人得遇此經塔。
畢竟當得廣大信。
是故我今作贊頌。
廣不思議佛慧命。
【血書華嚴經贊二首】 法界無礙。
殊文異派。
上中下座。
同條共會。
正眼觀來。
圓融自在。
随沾一滴。
滄海為隘。
奇哉開士。
發稀有心。
刺血書寫。
字字精金。
放紅毫光。
照微塵國。
遇影蒙塵。
頓證妙德。
(省中開士) 刺血書成法界經。
展時無字不光明。
導歸無量光王刹。
不堕狂禅鼠唧鳴。
(澹居大德) 【涵初開士持法華經贊】 介爾一心。
三千性相。
權實同歸。
圓明絕障。
文字離微。
兔角柱杖。
卽此離此。
依然兩樣。
能施能開。
積年店帳。
認取阿爺。
當仁不讓十妙淋漓。
今古如斯。
若本若迹。
觀心便知。
三法融徹。
六塵無别。
教行理經。
同輪共轍。
卓哉開士。
心解口持。
醍醐潤渴。
甘露療饑。
七萬餘言。
言言實相。
一任思量。
眉元眼上。
梵音清雅。
法界同熏。
一字染識。
法王之昆。
【雨白開士血書華嚴經贊(有引)】 開士血書此經王。
初懼大事難成也。
先然香一百八炷。
以求加被。
僅兩年告完。
不事世谛。
作圓滿道場。
獨閉門觀想。
頓然三指。
普供法界三寶。
噫。
力行出世妙善。
而不彰其名。
此真普賢勝行已乎。
蕅益智旭。
深心随喜。
合掌贊曰。
為善妙在密。
有德妙在謙。
以此嚴性海。
以此離世閑。
字字如來血。
筆筆華藏泉。
三禅猶可壞。
萬德終不捐。
相将寶蓮土。
再聽龍華诠。
【恒生法主血書法華經贊(幷序)】 如來一代教法。
唯法華為究竟之诠。
以其直明設教之意。
不止辯說法門綱目故也。
是故法華明。
則一代教法俱明。
十方三世一切權實本迹俱明。
如是則現前一念介爾心性。
乃究竟明矣。
智者大師。
親見靈山一會。
俨然未散。
正是自心現量境界耳。
世之求法華者。
旣不知求諸自心。
求自心者。
又不知求諸法華。
宗說分張。
罔殆病等。
求其教觀雙美。
解行合一。
舍天台誰歸哉。
末代鈍根。
障深慧淺。
三大五小。
不唯作望洋之歎。
且視為異物。
妙峰大師。
不惑衆咻。
力宏一實。
正如鳴陽孤鳳。
逮幽溪大師。
其道始全。
甚矣正法難聞也。
攜李恒公。
桐溪子。
幽溪孫。
淡食十年。
掩關載半。
剌舌端血。
書七帙經。
僅十旬而告成。
噫。
難行能行。
真不可思議妙行矣。
讀其緣起。
回向發願。
字字與菩提心相應。
當知亦必念念與不可思議境相應也。
合掌贊曰。
稽首妙經王。
實相不思議。
權實與本迹。
究竟唯一事。
稽首天台師。
大蘇發妙悟。
五[糸/\]與四釋。
廓徹菩提路。
約教揀偏權。
觀心融怯怖。
杲日麗中天。
萬流歸本源。
山外徒疑畏。
誰知龍樹禅'佛命從茲續。
心印從茲傳。
故我恒開士。
發心同普賢。
身命誓不惜。
大願金剛堅。
七軸七萬字。
字字皆金蓮。
佛身全在中。
聞見結妙緣。
不離此當處。
因滿果亦圓。
【卓無量普觀圖贊】 會依報為蓮華。
攝三身為自己非以身往彼方。
非移蓮花到此。
欲識個中消息。
問取無量卓子。
【西齋淨土詩贊】 稽首楚石大導師。
卽是阿彌陀正覺。
以茲微妙勝伽陀。
令我讀誦當參學。
一讀二讀塵念消。
三讀四讀染情薄。
讀至十百千萬遍。
此身已向蓮花托。
亦願後來讀誦者。
同予畢竟生極樂。
還攝無邊念佛人。
永破事理分張惡。
同居淨故四俱淨。
圓融直捷超方略。
【十八祖像贊幷序略(有引)】 佛一心燈。
百千分炷。
苟可照長夜者。
皆佛光也。
不藉茲光覺自他。
乃于燈檠分彼此。
愚矣。
夫火之所傳。
雖不知其盡。
推厥元始。
各有攸承。
傥知熟食除冥。
功用無别。
勤身等事。
又奚擇焉。
然欲廣祠。
不勝其夥。
由是每事止宗一人。
依戒次為先後。
不唯尚名專尚實。
不唯崇先亦崇盛。
庶幾慧照熾然。
永爍昏窈雲爾。
西土受佛付囑。
大迦葉尊者。
(第一)王舍城。
大婆羅門種。
名畢鉢羅。
身真金色。
具三十相。
娶紫金光女。
了無欲意。
出家自誓得戒。
見佛竹園。
聞法證果。
以寶衣易佛糞埽大衣。
畢生行頭陀行。
佛嘗分半座令坐。
涅槃會上。
佛告比丘。
我今所有無上正法。
悉已付囑摩诃迦葉。
當為汝等作大依止。
佛滅七日。
迦葉來赴。
旣茶毗訖。
卽共千阿羅漢結集三藏。
宏持正法。
二十年。
次付囑阿難。
入定于靈鹫山之雞足峰。
持十三條金縷袈裟。
待彌勒佛。
贊曰。
願居衆人後。
不為一物先。
縱使不值佛。
自成獨覺仙。
根深枝乃茂。
正法全仔肩。
拈花領微旨。
結集印真傳。
三藏急先務。
舍利憑人天。
閻浮第二師。
裕後亦光前。
威德重無比。
魔外聞遙蹎。
安得再遊此。
一滌野狐涎。
(拈花事。
出大梵王問法決疑經宋王安石于内院見之藏缺。
故禅者不知) 西土持毗尼藏。
優波離尊者。
(第二)五百釋子。
将出家。
盡脫珍服與優波離。
波離念。
彼尚能舍。
我何戀焉。
先往求度。
釋子後至。
禮上座。
至尊者前不禮。
佛曰。
寕說三世佛是下賤人。
勿說優波離是下賤人也。
此人持戒第一。
衆中綱紀。
人天最尊。
釋子禮足。
大地六種震動。
佛示滅後。
迦葉白椎。
請尊者登師子座。
結集律藏。
贊曰。
戒是佛真身。
律是僧父母。
正法賴此存。
人天均恃怙。
小大共遵由。
何今複何古。
稽首衆紀綱。
萬世毗尼祖。
持犯與開遮。
精析超群伍。
哀哉末葉中。
事理多莽鹵。
幸乘悲願來。
再作龍蛇主。
陶鑄聖凡俦。
同為舍那輔。
西土傳持法藏。
阿難陀尊者。
(第三)白飯王子。
佛之堂弟。
佛成道日生。
面如滿月。
為佛侍者。
多聞第一。
佛滅度。
迦葉白椎。
請登師子座。
結集法藏。
迦葉寂。
宣化幾二十年。
于恒河中流。
入風奮迅三昧。
身分四分。
與帝釋。
龍王。
毗舍離子。
阿阇世王。
各起塔供養。
贊曰。
佛法大海水。
流入阿難心。
橫莫測其際。
豎莫測其深。
始似畜聞誤。
終得反聞針。
除病不除法。
點鐵便成金。
如何生盲類。
舍此複他尋。
離經堕魔說。
執石強作琛。
棱伽金剛印。
祖意良可欽。
此言如不信。
更問古觀音。
初來東土。
迦葉摩騰。
竺法蘭二尊者。
(第四。
第五)東漢明帝。
夢金人。
遣使西求佛道。
遇二尊者。
于中天竺大月氏。
得佛立像。
及梵本經六十萬言。
載以白馬。
達雒陽。
于城西雍門外。
立白馬寺。
譯經四十二章。
後五嶽八山道士。
上表請試優劣。
火焚道經。
悉成灰燼。
所有呪術。
皆不靈應。
唯佛經像。
光明燦爛。
五色徹天。
分毫不爽。
摩騰湧身飛空。
現諸神變。
法蘭出大梵音。
宣明佛法。
天雨寶花。
大衆欣悅。
摩騰卒。
法蘭譯佛本行經等五部。
贊曰。
堂堂震旦境。
久已蒙佛影。
猶俟千餘年。
正法乃昭炳。
卓哉二大士。
神力真勇猛。
感應不失時。
定慧發深憬。
除彼生盲人。
誰能見弗省。
折伏魔外心。
掀翻愛見阱。
萬古仰餘晖。
碧潭圓月冷。
何時複現神。
家風頓重整。
初至江南建舍利塔。
康僧會尊者。
(第六)康居國人。
赤烏四年。
見吳主曰。
如來遷化。
已逾千載。
靈骨舍利。
神應無方。
吳主曰。
舍利可得。
當立塔。
若無驗。
國有常刑。
師謂徒曰。
大法興廢。
在此一舉。
當潔齋懇求。
七日至三七。
衆且懼。
忽铿然有聲。
瓶中舍利五色。
吳主自瀉銅盤。
盤卽裂。
火燒錘系。
亦無所損。
因起浮屠。
置建初寺。
名地曰佛陀裡。
(卽今大報恩寺)贊曰。
無量戒定慧。
莊嚴清淨身。
堅固不可壞。
應物現奇珍。
誰能深谛信。
懇到複精純。
冥契究竟果。
建立菩提因。
靈骨文彩古。
衆生耳目新。
迥超思議表。
恒示迷流津。
長幹佛陀裡。
塵劫開光輪。
莫言此是幻。
離幻别無真。
東土初受具戒。
朱士行沙門。
(第七○時出家者尚存俗姓)漢魏以來。
出家唯受三歸。
大沙門無别高貴
碧眼修眉。
長顱方頰。
革屣蒲團。
軍持秘笈。
與彼應真。
示同一業。
是大比丘。
清淨卓傑。
(梵僧相) 松株若龍。
重岩似屋。
跌座蓮台。
楊枝嫩綠。
善應群機。
如響答谷。
眼色耳聲。
非一非六。
莫教錯認古觀音。
俗人帶發僧頭秃。
菩薩慈真。
衆生病假。
煩熱場中。
楊枝徧灑。
徹體清涼。
不知為者。
此便是無二無分。
無别無斷的血脈。
更何用鑽龜打瓦。
咄咄。
佛法雖妙。
執之則粗。
龍鬼雖俗。
現之則雅。
若雲觀音必具妙相。
笑殺東村大姐。
音聞性清淨。
聲字何須埽。
執卷視群生。
普施摩尼寶。
智士悟根源。
愚人打之繞。
童子挈魚籃。
隻為金鱗少。
二尾價一錢。
未審誰能曉。
一葉蓮舟。
翩翩獨邁。
歴盡塵寰。
不離針芥。
分明日用尋常。
超越千奇百怪。
識得其中一線真。
斯則名為觀自在。
此是三十二應。
十四無畏。
四不思議。
無作妙德。
的全體大用。
徹底和盤舉似人。
不許拟議思量。
隻許翹勤禮拜。
終朝掐數珠。
聲聲觀自在。
常然大用門。
未來終不改。
衆生若肎自念。
何勞諸佛披铠。
秖因觌信不真。
坐在飯邊受餒。
衆生迷本聞。
循聲妄流轉。
正在流轉時。
聞機元不遠。
大士才返觀。
方知性自善。
圓通複真常。
觸目菩提滿。
徧應十界音。
機成便能感。
寂爾坐岩阿。
熾然濟群染。
非是大士功。
亦非心念力。
兩皆不思議。
所以終無忒。
自性無自性。
情識非情識。
覰破真妄關。
方知法界德。
以我虛妄想。
投彼寂滅國。
如薪入火叢。
如冰遇湯沸。
無明不動智。
兩名唯一實。
執佛珠。
緣九界。
上下合。
慈悲債。
欲悟圓通。
但勤禮拜。
思彼思憶。
不思議最。
(思憶相) 自性光明圓滿輪。
巍然露出紫金身。
分明色相離情謂。
何必重拈物外真。
葉作蒲團布作衣。
默然趺坐待群機。
衆生界盡悲無盡。
不自觀音那得知。
【阿羅漢像贊二首】 咄哉者自了漢。
夢堕大河不憚。
曲肱舒腳熟眠。
豈問中流兩岸。
遇著希運禅師。
又添一重公案。
(渡海眠相) 證得無礙解脫。
豈畏文字葛藤。
拈來句句漏逗。
埽去亦自非真。
不如随分消遣。
青山何礙白雲。
(閱經相) 【布袋和尚像贊三首】 不離兜率。
幻遊人世。
布袋頭開。
逢場抽稅。
笑口呵呵。
無邊宏誓。
臨行自說姓名。
诳殺幾多後裔。
盡問袋中何所有。
誰知笑裡自藏刀。
浮沉人世無人曉。
塔院初成身已逃。
咄。
八萬歲時重舉似。
此行端的付蓬蒿。
一個布袋。
千如百界。
性具性造。
互生互在。
搬出搬入。
了慈悲債。
笑臉呵呵。
兒童多賴。
縱令觌面不識。
同到龍華三會。
【寒山舍得子像贊三首】 一真實地。
不解屏息。
十字街頭。
慣作浪客。
國清寺裡無人曉。
鼓掌揚眉。
闾丘太守忽相追。
潛蹤遁迹。
雖然罵破老豐幹。
不免兩處皆狼籍。
天台垂迹誰能發。
尚賴靈山兩作家。
主伴莫分前後示。
依然一會說蓮華。
一處一時同撫掌。
當知夙有大因緣。
願王豈複違共主。
智海安能出義天。
俄爾藏身非偶爾。
漫然饒舌匪徒然。
生平無限傷心句。
盡付滄茫落日邊。
【達磨大師像贊五首】 問渠何往。
本自無家。
一葦初折。
毒鼓已撾。
風恬浪靜從君渡。
可惜兒孫盡帶枷。
一句安心語。
萬劫系驢橛。
轉得鼻孔來。
虛空出鮮血。
怪底東施強效颦。
卻令西子蒙不潔。
何如分付老雲門。
早與瞿昙同打殺。
蓦地西來。
大似風前浪起。
更加折葦。
不免眼下眉添。
饒君面壁九年。
落得弄巧成拙。
賴有棱伽四卷。
且喜救得牛邊。
咄。
逢人切忌錯舉。
震旦大乘機緣熟。
勞君遠自西天竺。
蕭公不識真得髓。
渡江疑殺人閑仆。
神光斷臂始心安。
棱伽四卷開眉目。
誰知法立弊旋生。
五家分派空勞碌。
明道者多行者少。
說道者多明者獨。
隻今江上蘆花寒。
堪使屈原歌且哭。
面壁非由心不安。
梁皇不識意多端。
神龍睛點應飛去。
跛鼈徒悲行路難。
仔細看。
守根待兔知何日。
緣木求魚被熱瞞。
老胡雙碧眼。
孤烱照人寒。
【幽溪開山始祖融禅師像贊】 鵬養威。
遙天瑞。
勞導師。
迢迢至。
拶破坐觀心。
掀翻佛名字。
何物複何人。
者個原非二。
真風雙徑寒。
幻迹牛頭贲。
負米豈雲勞。
垂涕奚關寐。
橫一枝。
今未墜。
雞籠月影芙蓉翠。
【四明尊者法智大師像贊】 教觀久失墜。
佛子乃再來。
法界何次第。
片語聲如雷。
首座尚辭喪。
況複諸庸才。
瓶水旣灌口。
智首亦操回。
蛣蜣論六卽。
陰妄豈塵埃。
理毒與性惡。
圓頓無疑猜。
唯心亦唯色。
至理從此開。
大悲傳秘印。
指要剖迷胎。
一喝悟直院。
機用非安排。
中興集大成。
萬古猶堪懷。
【紫柏尊者達大師像贊二首】 破盡流俗知見。
豁開宗教眼睛。
不是門庭施設。
極力剿絕識情。
契心印于覺範救暗證之生盲。
法道是重一身為輕。
試驗圜中暝目地始知半偈已功成。
此是紫柏老人。
佛法不作人情。
闡明性相宗旨。
爍破盲禅眼睛。
何必師資授受。
自契佛祖心精。
何必上堂說法。
随處廣度群生。
堪使頑廉懦立。
百世聞風若新。
【憨山師翁清大師像贊三首】 有謂此像太像。
是見嶺南之姿。
有謂此像不像。
是見匡嶽之儀。
予謂師宗不宗教不教。
正以像不像而得其皮。
且道是贊伊。
是毀伊。
咄。
且看眼上一雙眉。
偉貌豐神。
堅勇大勢。
空定凝神。
光明初霁。
憂在法門禍福寕計。
掣電奔雷。
德山臨濟。
密用潛行。
圜中海際知之者謂是隻手擎天。
不知者謂是英雄欺世。
誰知其甘處于非宗非教之閑。
不與時流同逝。
生平不識師翁面。
夢中接引曾三見。
今日欣瞻卷上容。
仿佛慈悲親示現。
忘身為法古來稀。
荊棘林閑慣血戰。
萬裡炎荒作戰場。
未審何人追後殿。
【雪浪大師贊】 埽蕩支離。
不拘軌則。
潇灑風流。
露疵縮德。
分明是玄奘再來。
怎怪得肉眼不識。
【雲栖和尚蓮大師像贊三首】 威而不猛。
和而不同。
慈心濟物。
梵行明功。
追蹤往哲。
啟迪群蒙。
彌陀一句。
橫亘豎充。
禅關把定。
永鎮魔風。
我來禮塔。
恍覩遺容。
咦。
私淑未須言嗣法。
聊将嗣德附蓮宗。
世競貴奇特。
師專守平常。
人盡尚高峻。
師獨存謙光。
旋萬法而指歸淨土。
憫五濁而廣作津梁。
聞慈風兮寬鄙敦薄。
積善化兮源遠流長。
仰遺規以私淑。
愧嗣德之未遑。
此是雲栖老漢。
肚裡最多思算。
谛觀末世法門。
百怪千奇沒幹。
饒他梵語華言。
不出威音那畔。
所以旋轉萬流。
直指西方彼岸。
隻圖腳底著實。
何必門庭好看。
八十餘年暗室燈。
聞風猶使頑夫憚。
【博山無異師伯像贊二首】 貌偉神豐。
心慈體勁。
向空觀以入門。
從壽昌而斷命。
堅持不肎家風。
痛洗今時禅病。
旣存徹困婆心。
何必單提正令。
隻嫌一句葛藤。
畱與兒孫作話柄。
沒蹤迹處莫藏身。
老婦依然猶歎鏡。
此是博山老漢。
肚裡絕無思算。
逐出魍魉山精。
送與群魔作伴。
雖然未得兒孫。
卻勝諸方襍亂。
咦。
把定牢關不放人。
至今聞者猶驚憚。
【靈隐兄像贊】 淨明庵裡。
打失半邊鼻孔。
猶未全露敗缺。
台嶽書中。
摸著一個秤錘。
到底硬如生鐵。
呵呵呵。
會也麼。
同條生不同條死。
莫怪岩頭口太多。
【誦帚律師像贊】 冷面熱腸。
銅頭鐵額。
不狥時情。
專圖破格。
涉水登山。
禅關講席。
勝友良朋。
風朝月夕。
嘗徧神農百草丸。
彌陀一句成安宅。
【雪航法主像贊二首】 一世老婆心切。
未免弄巧成拙。
臨行穩蹈蓮衢。
也是今時豪傑。
西方公據現存。
何必豐幹饒舌。
好個伶俐漢子。
慣要拖泥帶水。
雖然滿地兒孫。
未審阿誰得髓。
臨終不忘舊交千裡向予求毀。
索性再罵一頓。
果然是釋迦文佛的奴仆婢使。
【鑒空寕禅師像贊】 骨嶙峋。
面冷落。
嚴律檢。
珍然諾。
功成不居。
因果不錯。
咦。
六十年來不炫奇。
臨行落得心無怍。
【衍如禅兄像贊】 欣欣厥容。
謙謙厥德。
無事萦心。
有懷詣極。
揖春風兮飲和。
歴歲寒兮自得。
時人是真時人。
彌勒是真彌勒。
【覺空老尊宿像贊】 擲戟投戈禮覺王。
獻花岩畔露神光。
戒香獨紹五雲色。
佛号偏宗十億邦。
鎮日蒲團消客夢。
半生崖壑絕行藏。
陳如自昔稱僧首。
百世猶聞眉影長。
【宣聖像贊】 空空無知。
知我者天。
聖仁豈敢。
不貳不遷。
一以貫之。
初心方便。
天下歸仁。
最後[糸/\]诠。
迹集帝王之後。
本開覺路之先。
寄微言于易象。
推大聖于西幹。
縱無大灌頂經之記。
亦可信為普門示現之賢。
【趙十五像贊】 視物之生。
猶己之生。
視人之厄。
猶己之厄。
隻此民胞物與心腸。
便是大慈大悲血脈。
欲知不二法門。
更受山僧一掴。
豈不見。
博施濟衆。
堯舜猶病。
菩提初發。
生界斯盡。
會得個點[糸/\]關。
便是維摩話柄。
咄覺路本來常坦坦。
莫認偏鋒作正令。
【沈母金太孺人往生贊(有引)】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
原與阿彌陀佛同體。
而罕能直下知歸者。
無他。
未具信願行三故也。
予嘗謂信如将。
願如謀。
行如軍旅。
有将有謀。
老弱亦可取勝。
苟無将謀。
雖勇壯亦潰矣。
是故信宜專。
願宜審。
行宜無所不收。
專且審。
故圓頓直捷而至高。
無所不收。
故三根普被而至廣。
此念佛三昧所以為橫超勝異也。
迩來宗教之士或視念佛太易。
以為曲被中下。
或視念佛太難。
以為齋戒須全。
夫太易則不高。
太難則不廣。
豈寶王三昧之謂哉。
今觀太君坐逝。
洵可頓釋兩疑。
合掌贊曰。
人心佛心。
本自無二。
一念相應。
欲仁仁至。
卓哉沈母。
信此實義。
聖号喃喃。
日時不離。
但持十齋。
慈祥恺悌。
罕覩怒容。
多贍惠施。
八十六年。
淨業乃粹。
集飲歡娛。
大醒如醉。
蓦直西歸。
坐脫若戲。
欲顯真因。
身香表瑞。
信矣高圓。
誠然廣被。
匪易匪難。
千秋永企。
【沈翼薇趺坐圖贊】 七年守土。
愈殺愈慈。
二載省方。
恩威并施。
朝中正立。
奸魄潛劘。
林下彷徉。
知雄守雌。
賢母念佛。
端坐西馳。
純孝繼德。
取友親師。
君不見。
君家太君身示現。
圓融直截超方便。
假饒透盡千七關。
五百元來隻半串。
直下聞熏莫更疑。
長安豈離含元殿。
【譚埽庵居士像贊】 頭頂青天。
腳踏實地。
忘食忘憂。
窮年竟歲。
讀盡世閑好書。
識盡古今奇字。
不肎分佛分儒。
何必為僧為吏。
孔孟稱之為出世子孫。
佛祖喚之為在家法裔。
單得憨翁授記深。
畢竟同歸第一義。
【陳旻昭居士像贊】 願廣悲深。
心靈語豁。
以法門之憂為憂。
以群生之脫為脫。
盡未來際。
誓居學地。
遙承壽昌不肎二字真正衣鉢。
見人一味合掌低頭。
便是今時常不輕菩薩。
【張[糸/\]超像贊】 分宗判教兩無涯。
吳越元來是一家。
欲識聲前句後事。
年年踏雪看梅花。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三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四 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佛說阿彌陀經塔贊】 【血書華嚴經贊二首】 【涵初開士持法華經贊】 【雨白開士血書華嚴經贊(有引)】 【恒生法主血書法華經贊(幷序)】 【卓無量普觀圖贊】 【西齋淨土詩贊】 【十八祖像贊幷序略(有引)】 【自像贊三十三首】 【贊二】 【佛說阿彌陀經塔贊】 稽首阿彌陀如來。
攝受衆生不思議。
稽首廣長舌相經。
諸佛護念不思議。
稽首執持名号人。
徑登不退不思議。
我曾發不思議願。
欲以尊經作寶塔。
绮回漩澓妙莊嚴。
令見聞者皆歡悅。
善哉千裡鄭居士。
先得我心所欲為。
巧思妙筆奪天工。
梵文迤[辶@裡]無盈虧。
我今合掌頂禮塔。
願塔普放光無量。
我今合掌頂禮經。
願經住世壽無量。
經典所在卽是塔。
塔影所在卽是經。
若人具有廣大信。
始獲頂禮無餘情。
若人得遇此經塔。
畢竟當得廣大信。
是故我今作贊頌。
廣不思議佛慧命。
【血書華嚴經贊二首】 法界無礙。
殊文異派。
上中下座。
同條共會。
正眼觀來。
圓融自在。
随沾一滴。
滄海為隘。
奇哉開士。
發稀有心。
刺血書寫。
字字精金。
放紅毫光。
照微塵國。
遇影蒙塵。
頓證妙德。
(省中開士) 刺血書成法界經。
展時無字不光明。
導歸無量光王刹。
不堕狂禅鼠唧鳴。
(澹居大德) 【涵初開士持法華經贊】 介爾一心。
三千性相。
權實同歸。
圓明絕障。
文字離微。
兔角柱杖。
卽此離此。
依然兩樣。
能施能開。
積年店帳。
認取阿爺。
當仁不讓十妙淋漓。
今古如斯。
若本若迹。
觀心便知。
三法融徹。
六塵無别。
教行理經。
同輪共轍。
卓哉開士。
心解口持。
醍醐潤渴。
甘露療饑。
七萬餘言。
言言實相。
一任思量。
眉元眼上。
梵音清雅。
法界同熏。
一字染識。
法王之昆。
【雨白開士血書華嚴經贊(有引)】 開士血書此經王。
初懼大事難成也。
先然香一百八炷。
以求加被。
僅兩年告完。
不事世谛。
作圓滿道場。
獨閉門觀想。
頓然三指。
普供法界三寶。
噫。
力行出世妙善。
而不彰其名。
此真普賢勝行已乎。
蕅益智旭。
深心随喜。
合掌贊曰。
為善妙在密。
有德妙在謙。
以此嚴性海。
以此離世閑。
字字如來血。
筆筆華藏泉。
三禅猶可壞。
萬德終不捐。
相将寶蓮土。
再聽龍華诠。
【恒生法主血書法華經贊(幷序)】 如來一代教法。
唯法華為究竟之诠。
以其直明設教之意。
不止辯說法門綱目故也。
是故法華明。
則一代教法俱明。
十方三世一切權實本迹俱明。
如是則現前一念介爾心性。
乃究竟明矣。
智者大師。
親見靈山一會。
俨然未散。
正是自心現量境界耳。
世之求法華者。
旣不知求諸自心。
求自心者。
又不知求諸法華。
宗說分張。
罔殆病等。
求其教觀雙美。
解行合一。
舍天台誰歸哉。
末代鈍根。
障深慧淺。
三大五小。
不唯作望洋之歎。
且視為異物。
妙峰大師。
不惑衆咻。
力宏一實。
正如鳴陽孤鳳。
逮幽溪大師。
其道始全。
甚矣正法難聞也。
攜李恒公。
桐溪子。
幽溪孫。
淡食十年。
掩關載半。
剌舌端血。
書七帙經。
僅十旬而告成。
噫。
難行能行。
真不可思議妙行矣。
讀其緣起。
回向發願。
字字與菩提心相應。
當知亦必念念與不可思議境相應也。
合掌贊曰。
稽首妙經王。
實相不思議。
權實與本迹。
究竟唯一事。
稽首天台師。
大蘇發妙悟。
五[糸/\]與四釋。
廓徹菩提路。
約教揀偏權。
觀心融怯怖。
杲日麗中天。
萬流歸本源。
山外徒疑畏。
誰知龍樹禅'佛命從茲續。
心印從茲傳。
故我恒開士。
發心同普賢。
身命誓不惜。
大願金剛堅。
七軸七萬字。
字字皆金蓮。
佛身全在中。
聞見結妙緣。
不離此當處。
因滿果亦圓。
【卓無量普觀圖贊】 會依報為蓮華。
攝三身為自己非以身往彼方。
非移蓮花到此。
欲識個中消息。
問取無量卓子。
【西齋淨土詩贊】 稽首楚石大導師。
卽是阿彌陀正覺。
以茲微妙勝伽陀。
令我讀誦當參學。
一讀二讀塵念消。
三讀四讀染情薄。
讀至十百千萬遍。
此身已向蓮花托。
亦願後來讀誦者。
同予畢竟生極樂。
還攝無邊念佛人。
永破事理分張惡。
同居淨故四俱淨。
圓融直捷超方略。
【十八祖像贊幷序略(有引)】 佛一心燈。
百千分炷。
苟可照長夜者。
皆佛光也。
不藉茲光覺自他。
乃于燈檠分彼此。
愚矣。
夫火之所傳。
雖不知其盡。
推厥元始。
各有攸承。
傥知熟食除冥。
功用無别。
勤身等事。
又奚擇焉。
然欲廣祠。
不勝其夥。
由是每事止宗一人。
依戒次為先後。
不唯尚名專尚實。
不唯崇先亦崇盛。
庶幾慧照熾然。
永爍昏窈雲爾。
西土受佛付囑。
大迦葉尊者。
(第一)王舍城。
大婆羅門種。
名畢鉢羅。
身真金色。
具三十相。
娶紫金光女。
了無欲意。
出家自誓得戒。
見佛竹園。
聞法證果。
以寶衣易佛糞埽大衣。
畢生行頭陀行。
佛嘗分半座令坐。
涅槃會上。
佛告比丘。
我今所有無上正法。
悉已付囑摩诃迦葉。
當為汝等作大依止。
佛滅七日。
迦葉來赴。
旣茶毗訖。
卽共千阿羅漢結集三藏。
宏持正法。
二十年。
次付囑阿難。
入定于靈鹫山之雞足峰。
持十三條金縷袈裟。
待彌勒佛。
贊曰。
願居衆人後。
不為一物先。
縱使不值佛。
自成獨覺仙。
根深枝乃茂。
正法全仔肩。
拈花領微旨。
結集印真傳。
三藏急先務。
舍利憑人天。
閻浮第二師。
裕後亦光前。
威德重無比。
魔外聞遙蹎。
安得再遊此。
一滌野狐涎。
(拈花事。
出大梵王問法決疑經宋王安石于内院見之藏缺。
故禅者不知) 西土持毗尼藏。
優波離尊者。
(第二)五百釋子。
将出家。
盡脫珍服與優波離。
波離念。
彼尚能舍。
我何戀焉。
先往求度。
釋子後至。
禮上座。
至尊者前不禮。
佛曰。
寕說三世佛是下賤人。
勿說優波離是下賤人也。
此人持戒第一。
衆中綱紀。
人天最尊。
釋子禮足。
大地六種震動。
佛示滅後。
迦葉白椎。
請尊者登師子座。
結集律藏。
贊曰。
戒是佛真身。
律是僧父母。
正法賴此存。
人天均恃怙。
小大共遵由。
何今複何古。
稽首衆紀綱。
萬世毗尼祖。
持犯與開遮。
精析超群伍。
哀哉末葉中。
事理多莽鹵。
幸乘悲願來。
再作龍蛇主。
陶鑄聖凡俦。
同為舍那輔。
西土傳持法藏。
阿難陀尊者。
(第三)白飯王子。
佛之堂弟。
佛成道日生。
面如滿月。
為佛侍者。
多聞第一。
佛滅度。
迦葉白椎。
請登師子座。
結集法藏。
迦葉寂。
宣化幾二十年。
于恒河中流。
入風奮迅三昧。
身分四分。
與帝釋。
龍王。
毗舍離子。
阿阇世王。
各起塔供養。
贊曰。
佛法大海水。
流入阿難心。
橫莫測其際。
豎莫測其深。
始似畜聞誤。
終得反聞針。
除病不除法。
點鐵便成金。
如何生盲類。
舍此複他尋。
離經堕魔說。
執石強作琛。
棱伽金剛印。
祖意良可欽。
此言如不信。
更問古觀音。
初來東土。
迦葉摩騰。
竺法蘭二尊者。
(第四。
第五)東漢明帝。
夢金人。
遣使西求佛道。
遇二尊者。
于中天竺大月氏。
得佛立像。
及梵本經六十萬言。
載以白馬。
達雒陽。
于城西雍門外。
立白馬寺。
譯經四十二章。
後五嶽八山道士。
上表請試優劣。
火焚道經。
悉成灰燼。
所有呪術。
皆不靈應。
唯佛經像。
光明燦爛。
五色徹天。
分毫不爽。
摩騰湧身飛空。
現諸神變。
法蘭出大梵音。
宣明佛法。
天雨寶花。
大衆欣悅。
摩騰卒。
法蘭譯佛本行經等五部。
贊曰。
堂堂震旦境。
久已蒙佛影。
猶俟千餘年。
正法乃昭炳。
卓哉二大士。
神力真勇猛。
感應不失時。
定慧發深憬。
除彼生盲人。
誰能見弗省。
折伏魔外心。
掀翻愛見阱。
萬古仰餘晖。
碧潭圓月冷。
何時複現神。
家風頓重整。
初至江南建舍利塔。
康僧會尊者。
(第六)康居國人。
赤烏四年。
見吳主曰。
如來遷化。
已逾千載。
靈骨舍利。
神應無方。
吳主曰。
舍利可得。
當立塔。
若無驗。
國有常刑。
師謂徒曰。
大法興廢。
在此一舉。
當潔齋懇求。
七日至三七。
衆且懼。
忽铿然有聲。
瓶中舍利五色。
吳主自瀉銅盤。
盤卽裂。
火燒錘系。
亦無所損。
因起浮屠。
置建初寺。
名地曰佛陀裡。
(卽今大報恩寺)贊曰。
無量戒定慧。
莊嚴清淨身。
堅固不可壞。
應物現奇珍。
誰能深谛信。
懇到複精純。
冥契究竟果。
建立菩提因。
靈骨文彩古。
衆生耳目新。
迥超思議表。
恒示迷流津。
長幹佛陀裡。
塵劫開光輪。
莫言此是幻。
離幻别無真。
東土初受具戒。
朱士行沙門。
(第七○時出家者尚存俗姓)漢魏以來。
出家唯受三歸。
大沙門無别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