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不妨頻下拜。
(跏趺石○大雄峰之麓也。
相傳大風雨時。
從峰頭迸墜。
在藏堂東北隅群木交暎。
堪坐數人。
遠望前山。
疊翠數重。
并相環拱。
) 舉世昏昏恥獨惺。
亂山深處且埋形。
夜來風雨摧殘芔。
唯有修皇不改青。
(萬竹塢○舊名上房塢。
今精舍名攝香居。
) 藏身之處沒蹤迹。
沒蹤迹處莫藏身。
東風誤報春光好。
香色分明舉似人。
(千梅塢○由萬竹塢東上。
怪石崎岖。
人迹罕到。
野梅無數。
開則半山徧白。
香風遠傳。
) 何必高誇雞足山。
個中趺坐亦安閑。
純陽飛劔心機錯。
好向黃龍問過關。
(金仙洞○舊名仙洞在龍樹泉下載一統志。
每為苦行衲所居。
) 獨據東南最上頭。
天空海闊一浮漚。
饒君先入如來慧。
争柰群機攝未周。
(華嚴洞○在二乳峰左。
而外向東南。
日出則先照之。
) 【自頌法華堂問答六首】 一問。
步步不曾離著他。
因甚麼舉似不出。
答。
舉則不似。
[頌曰]演若迷頭向鏡馳。
狂呼歴劫未曾癡。
朝來摸著娘生鼻。
到底雙雙兩下垂。
(又答)分明舉似。
[頌曰]分明舉似不争差。
步步何曾離著他。
更問之乎并者也。
胡人月下吹胡笳。
二問。
說得了了分明。
因甚麼用他不著。
答。
說底是甚麼。
[頌曰]家常茶飯日三飡。
一飽渾忘饑與寒。
隻恐鮮能知此味。
别圖鳳腦與龍肝。
(又答)步步不曾離。
[頌曰]分明步步不曾離。
日用尋常盡是伊。
怪底春光徧桃李。
東風消息幾能知。
三問。
三身與三自性。
是同是别。
答。
且道是同是别。
[頌曰]三性三身别複同。
分明指示不須融。
獨憐村裡三家犬。
月下啀喍吠草叢。
四問。
一切法皆可作四句。
且如三身。
各四句如何作。
答。
四句歴然。
[頌曰]無性緣生觸處通。
有無情理互含容。
一微亦必存方分。
儱侗如何達此宗。
【自頌除夕問答二十首】 一問。
如何是為實施權。
答。
家家有路透長安。
[頌曰]治水功成定永圖。
荒要侯甸各分符。
始皇吞并非良策。
眨眼秦嬰已獻俘。
(又答)病多藥多。
[頌曰]病多藥亦多。
須是問耆婆。
黃龍湯一味。
那得起沈疴。
二問。
如何是開權顯實。
答。
借婆衫子拜婆年。
[頌曰]禮到何勞漫費錢。
稼恭敬賀新年。
面門歡喜心安樂。
不羨無懷與葛天。
(又答)子等心等。
[頌曰]子等心亦等。
況複赀無盡。
周給本非難。
隻愁不自肎。
三問。
如何是本迹雖殊。
不思議一。
答。
歲歲黃莺啼綠柳。
[頌曰]春光一度一番新。
賺得嬌奴起怨情。
獨有東村王大姐。
依依猶憶舊時人。
(又答)萬古碧潭空界月。
[頌曰]萬古碧潭月。
盈虧時出沒。
撈捷非有無。
大辯終須讷。
四問。
如何是觀心若起。
本迹俱絕。
答泥佛填官路。
[頌曰]路邊掘土成尊像。
要走還将尊像填。
隻恐傍人眉堕落。
漫同院主怨天然。
(又答)兩個泥牛鬬入海。
[頌曰]泥牛鬬入海。
木人齊喝采。
堪笑石女兒。
猶向波閑待。
五問。
如何是止觀不二。
答。
天昏地陷。
[頌曰]混沌鑿開分兩儀。
成形成象漫猜疑。
虛空消隕知何許。
正是訛傳盤古時。
(又答)古鏡挂高台。
[頌曰]古鏡挂高台。
何妨胡漢來。
秀公多拂拭。
拂處轉多埃。
六問。
如何是具縛凡夫。
能知如來秘密之藏。
答。
幾處報雙身不死。
[頌曰]一自椎秦博浪沙。
轉逢。
黃石圯橋斜。
素書雖作劉家用。
與赤松遊路未賒。
(又答)跛足長年牢把柁。
[頌曰]專心牢把柁。
跛足難行路。
看風便使帆。
滄溟頃刻過。
七問。
如何是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
答。
千場縱博家仍富 [頌曰]梢粗膽壯賭場雄。
破盡寒酸士子風。
一擲便輸千億界。
陶朱雖富未堪同。
(又答)一線銀鈎光徧地。
[頌曰]銀鈎光徧地。
一線天邊麗。
初夜漏聲寒。
影向千江漬。
八問。
如何是不斷生死而入涅槃。
答大沩山下水牛肥。
[頌曰]不是冤家不聚頭。
自身有債自身酬。
牧童若解深深意。
莫把繩鞭強系畱。
(又答)七金香水浪滔天。
[頌曰]香水浪滔天。
潛流注百川。
誰能嘗一滴。
卻病且延年。
九問。
如何是續佛慧命。
答。
依舊可憐生。
[頌曰]果然依舊可憐生。
拄拄撐撐直到明。
普請大家同著力。
莫教倒卻葡萄棚。
(又答)饑來吃飯。
[頌曰]佛命不可斷。
饑來須吃飯。
一日要兩餐。
莫學餓死漢。
十問。
如何是臘月三十日。
用得著的。
答銀馬金錢接竈神。
[頌曰]銀馬金錢接竈神。
殷勤禮拜祝虔心。
一門和氣生千福。
四季平安抵萬金。
(又答)困來打眠。
[頌曰]臘盡事清閑。
困來便打眠。
一夢猶未足。
爆竹慶新年。
【頌答如母問二首】 (問。
人問祖師。
百年後甚麼處去。
祖雲。
檀越家作水牯牛去。
學人随來得麼。
雲須銜一莖草來。
水牯牛卽不問。
如何是一莖草。
)答。
卽是自己吃的。
[頌曰。
]生死路茫茫。
輪回正未央。
須銜一莖草。
切勿借他糧。
(問。
沩山遇寒拾。
拾虎吼三聲。
又拈枝雲喚者個作甚麼。
意旨如何。
)答。
忘卻了也。
[頌曰。
]兩度拈來一總忘。
何須平地别商量。
同條生不同條死。
愁聽寒鴉度夕陽。
禮舍利塔頌(塔在歙縣。
豐南吳大年乃孫粲如家。
) 無量戒定慧。
莊嚴淨法身。
法身非非色。
非色未可名。
碎作八斛珠。
顆顆全性真。
是以廣流布。
在處呈光明。
善哉大年翁。
獲此出世珍。
善根不可盡。
亘古恒新新。
照此正信家。
允作菩提祯。
寕唯一家寶。
人天所共尊。
頂禮成緣種。
分明樂土津。
【銘】 【梵網室銘】 問予何所矢。
恒參梵網旨。
坐斷百非源。
方知唯此是。
不離最初心。
卽是舍那髓。
漸頓寕有歧。
一多豈異軌。
驗果愈明因。
托事益顯理。
莫謂浮囊微。
堪作中流砥。
谛觀心地門。
應信室非迩。
【德林座右銘】 以冰霜之操自勵。
則品日清高。
以穹窿之量容人。
則德日廣大。
以切磋之誼取友。
則學問日精。
以慎重之行利生。
則道風日遠。
故日忠以行已。
恕以及物。
又日。
修其天爵。
而人爵從之。
【淨社銘】 持戒為本。
淨土為歸。
觀心為要。
善友為依。
【杖銘四首】 中虛而實。
節厲而溫。
助爾神足。
遊戲法門。
追遺蹤于前邁。
導景從之後昆。
(歸一兄木竹桃) 放去柱地擎天。
拈來磕頭砰腦。
同上須彌峰。
共行長安道。
咄。
若非撥草幷瞻風。
不二法門何處讨。
(為蔣水新) 有首不昂。
有趾不鹜。
将欲向前。
退後一步。
(為靈隐兄) 人謂爾虛。
我知爾實。
我扶爾行。
爾為我弼。
相對無言。
非幹意密。
蓦入千峰。
依然一室。
(自用木竹杖) 【淨信堂銘】 我所住堂。
皆名淨信。
輪相初開。
破疑前陣。
五悔功成。
至心發轫。
二觀圓融。
随機善進平等法身。
三昧中俊。
觀察己心。
念佛心印。
決定應離。
襍亂垢燼。
三忍四佛。
康莊非峻。
【梵網室銘(二)】 我所住室。
卽名梵網。
十方佛法。
猶如觀掌。
文字性離非默非響。
更言不立。
無端成兩。
心地法門。
戒光森爽。
性修交成。
實相斯朗。
法報化身。
體方且廣。
華藏莊嚴。
鏡中現像。
【方竹杖銘四首】 藏虛于室。
寓圓于方。
拄天帀地。
随君舉揚。
咄。
轉身何處尋蹤迹。
蓦直歸家夜未央。
(贈葆一) 直中繩。
方中矩。
欲問來由。
賓中識主。
(贈如是兄) 不存軌則。
聊示方隅。
肩雲戴月。
逸塵而趨。
(贈知蔔) 母刓汝體。
母露汝端。
舍之栗栗。
用之跚跚。
(自題) 【拄杖銘】 有時拄地擎天。
塞在斷聖凡鼻孔。
有時擔雲荷月。
挑開佛祖眼睛。
欲問何年骨董。
依稀煙水百城。
【箸銘三首】 法味盈齒。
不煩染指。
離卻單傳。
白拈嚆矢。
用有待。
體無三。
爾知味。
我何貪。
單不立。
隻難擎。
借籌畫。
拟調羹。
【王學古座右銘】 浩然之氣。
人皆性具。
何以養之。
集義是務。
義非可襲。
爰稱正路。
坦坦周行。
不憂不懼。
立命知天。
非域氣數。
閉門造車。
出門合度。
道之所存。
非毀何顧。
道之不錄。
榮名何慕。
熟寐終夕。
彈指便寤。
南溟北溟。
任爾遊寓。
嗤彼昏盲。
蠅趨蛳附。
夏則喜風。
冬乃貪燠。
悟性成修。
力用斯裕。
摩尼在幢。
衆寶普澍。
此外尋[糸/\]。
五十百步。
【四無量心銘四首】 視人之善。
猶已之善。
視已之善。
猶人之善。
念念同觀。
亘古無閑。
法界偕遊四德城。
方滿最初宏誓願。
(慈) 視人之惡。
猶已之惡。
視己之惡。
猶人之惡。
猛省力除。
無令愧怍。
法界衆生三毒除。
彼我同歸無上覺。
(悲) 視人之樂。
猶己之樂。
視己之樂。
猶人之樂。
所欲與共。
嫉妒永卻。
法界同欣法喜充。
不向偏空尋略彴。
(喜) 善惡性具。
善惡性空。
何喜何怒。
如空禦風。
默持機感。
妙應無窮。
大圓鏡智照不疲。
豈似權乘作意通。
(舍) 【妙嚴室銘為庸庵作】 忘粗斯妙。
不飾斯嚴。
慎爾幽獨。
自牧以謙。
幹将匪利。
口斧誠铦。
君子自返。
慧日普瞻。
【戒心戒方銘】 悔過不如防過。
惜福尤宜積福。
佛法。
深妙無窮。
切勿自棄自局。
若要熟處漸生。
先須生處漸熟。
【艮六居銘】 一念迷妄。
六塵頓陳。
結根盤錯。
流逸奔塵。
造業招苦。
三有逡巡。
遂經曠劫。
茫弗問津。
遘此痛苦。
悟身非身。
拔妄内伏。
不見其人。
思不出位。
庶幾返真。
【箴】 【止觀十二事箴】 法無去來。
妄情徒撓。
了行非行。
大拙至巧。
(行) 中立不倚。
未是深禅。
了住非住。
乃知不遷。
(住) 身心未忘。
終成掉悔。
了坐非坐。
入三昧海。
(坐) 萬善未圓。
忍堕癡獄。
了卧非卧。
夢行乃足。
(卧) 搬柴運水。
體自如如。
無作而作。
白牛大車。
(作) 名字性空。
何法何語。
不取于取。
諸佛所許。
(語) 空華水月。
何去何來。
無見非見。
切勿亂猜。
(見色) 空谷傳響。
正法恒宣。
聞所聞盡。
貫花湧泉。
(聞聲) 栴檀伊蘭。
何美何敝。
鼻孔依然。
已超人世。
(嗅香) 夢享酥酡。
醒不拭吻。
段食性空。
奚勞欣愠。
(受味) 離旣非有。
合亦何關。
無痛痛覺。
刀火閑閑。
(覺觸) 法由心生。
心随法幻。
覓之無蹤。
月沈古澗。
(知法) 【詞】 【祈雨詞】 春苦雨。
夏苦晴。
一晴一雨。
唯識所呈。
識無主宰。
随業所萦。
籲嗟業兮。
同分相成。
感此酷毒。
民弗聊生。
匪龍王之失德。
豈天帝之弗情。
由予德之不類兮。
違誓铠之深宏。
今竭志而悔過兮。
扣大士之宿盟。
悲下民之莫拯兮。
雲四合而雷轟。
霈甘泉于大地兮。
俾溪澗以淵泓。
農欣獲于秋實兮。
盜弭迹而安平。
荷三寶之恩濟兮。
漸去邪以歸正。
幷翹請于天龍兮。
鑒予懷之懇誠。
同輔弼于菩提兮。
共遄造乎覺城。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二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三 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釋迦牟尼佛像贊二首】 【阿彌陀佛像贊九首】 【一佛二菩薩像贊二首】 【三大士像贊】 【地藏慈尊像贊五首】 【普賢願王像贊二首】 【文殊師利法王子贊二首】 【普門大士像贊二十四首】 【阿羅漢像贊二首】 【布袋和尚像贊三首】 【寒山舍得子像贊三首】 【達磨大師像贊五首】 【幽溪開山始祖融禅師像贊】 【四明尊者法智大師像贊】 【紫柏尊者達大師像贊二首】 【憨山師翁清大師像贊三首】 【雪浪大師贊】 【雲栖和尚蓮大師像贊三首】 【博山無異師伯像贊二首】 【靈隐兄像贊】 【誦帚律師像贊】 【雪航法主像贊二首】 【鑒空寕禅師像贊】 【衍如禅兄像贊】 【覺空老尊宿像贊】 【宣聖像贊】 【趙十五像贊】 【沈母金太孺人往生贊(有引)】 【沈翼薇趺坐圖贊】 【譚埽庵居士像贊】 【陳旻昭居士像贊】 【張[糸/\]超像贊】 【贊一】 【釋迦牟尼佛像贊二首】 百萬人天眼本明。
拈花無語并傳真。
飲光一笑生波浪。
直到如今未太平。
(拈花相) 塵點劫前生計絕。
慣從人世弄風魔。
世閑不解幹城影。
漫說須從者裡過。
(雪山苦行相) 【阿彌陀佛像贊九首】 一指光。
周法界。
十念成。
皆自在。
感應道交。
生佛無礙。
讨甚自性彌陀。
隻此豈屬心外。
光明壽量無倫匹。
慈眼悲心徹底呈。
隻手長舒塵點劫。
一般也是惜兒情。
觀常作佛。
佛常在觀。
心想徧知。
同條共貫。
如來法界藏身。
徧入衆生心想。
譬如月印千江。
一切有目同仰。
若欲離此覓真。
何異舍聲索響。
總雲者個便是。
依舊無端成兩。
極樂大聖。
法界醫王。
入慈悲定。
放智慧光。
盡未來際。
恒照十方。
衆生念者。
攝取不忘。
以如幻力。
應物現色。
妄想稠林。
相好百億。
卽影卽真。
不二不忒。
嗟彼生盲。
觌面弗識。
别覓[糸/\]機。
翻堕見惑。
我今稽首。
滿月萬德願共含靈。
歸安養國。
稽首宏願四十八。
一一願光不可盡。
果徹因源恒度生。
蓮華國土如明鏡。
覩影聞名創發心。
頓入寶王三昧印。
但勤瞻禮莫辭勞。
紙墨元同法界性。
緣生當體空假中。
四德三身不别并。
況複澄空月正圓。
心水澄清月自暎。
兩朶蓮華足底安。
一雙空手悲心切。
觌面相逢法界身。
虛空大地流鮮血。
(血書接引) 諸佛正徧知海。
不離衆生心想。
是故眼見耳聞。
盡是彌陀聲像。
癡人舍此别求。
喚作法身向上。
誰知棄有覓空。
一體無端成兩。
若知兩旣不存。
畢竟一何須尚。
熾然禮拜稱名。
卽是超方伎倆。
稽首西方須摩提。
無量清淨平等覺乘于六八大願輪。
示現八萬四千相。
相有八萬四千好。
好有八萬四千光。
一一光中照法界。
普攝念佛諸有情。
猶如慈母念一子。
是故入此三昧王。
名為普現一切相。
畫師承此三昧力。
紙筆為緣妙相生。
此相卽是因緣生。
生卽無生具三谛。
三谛三身旣宛然。
四德應知無缺減。
所禮旣卽谛與德。
能禮應知卽止觀。
谛觀名别體複同。
是故能所性空寂。
稽首如空無所依。
是卽自性無量覺。
【一佛二菩薩像贊二首】 麻麥漫充饑。
平地風波險。
瞥悟本來心。
無端石火閃。
跨師執如意。
佛祖供褒貶。
乘象閱大經。
何曾有一點。
喚作佛菩薩。
虛空不受染。
禮拜任衆生。
盡禮原非谄。
咄。
直饒恁摩舉揚。
也是白圭自玷。
(出山相) 稽首阿彌大導師。
觀音勢至同悲智。
願輪無盡等虛空。
歴劫長行不思議。
生界不空行不休。
此是四宏無作誓。
生界本空行非行。
誰知二谛是一谛。
二由一有一莫守。
非一非二非三四。
三二宛然顯一真。
大聖以此垂恩濟。
但願衆生悟自心。
自心那複存橫豎。
橫豎無非法界心。
法界亦是強名字。
卽知自心三聖人。
本與衆生體不異。
觌面三身四德新。
紙墨筆腕非他事。
身命歸依能所忘。
雙忘雙照恒如是。
(西方三聖行像) 【三大士像贊】 成群作隊。
無風起濤。
騎師跨象。
何足稱高。
煉得身形似鶴。
隻是自苦自招。
忽然遇著文喜。
畢竟如何解嘲。
咄。
楊柳垂垂春盡綠。
清明時節雨如膏。
【地藏慈尊像贊五首】 同體大悲無緣宏誓。
千佛祖。
群生之裔。
定入刹塵。
珠懸三際。
輪相破疑辯才顯谛。
欲令戒學重明。
頂禮莫存分劑。
人但知其地獄救苦。
不知其無處不現。
人但知其臨終扶持。
不知其無時不念。
三部經王。
二種妙觀。
十輪重匡末法。
三輪盡裂疑絹。
此無量門中。
第一神速法門。
從來若逢不逢。
似見非見。
不肖子。
一生極力舉揚。
獨許歸信無閑。
尚有一事懷疑。
問取法身莫辨。
衆生堕落地獄。
皆由破戒重障。
大士入獄救苦。
獨現聲聞戒相。
不解剖判法身。
偏解拈提向上。
此是無作妙色。
衆生性具家當。
握珠堅強戒身。
地藏人人地藏。
五乘該盡孝慈心。
最是醫王願力深。
百草根莖皆不棄。
赢來大地足知音。
涕出何須更著慙。
館人相識恨長含。
一哀偶遇橫流淚。
處處臨喪欲脫骖。
【普賢願王像贊二首】 介爾一心。
萬行具足。
表以象王。
支七牙六。
除爾嗔心。
便轉妙軗。
法界宗師。
昭彰耳目。
遠證讀誦。
近嚴幽獨。
覓卽不見。
見卽受毒。
十大願王。
導歸極樂。
塵塵華藏。
從此彰爍。
不昧因果。
法界開拓。
問取棗柏。
[糸/\]珠在索。
【文殊師利法王子贊二首】 稽首大智德勇健。
表于無畏師子王。
能照八萬四千律。
皆作甚深般若光。
手執如意摩尼寶。
所遊自在妙吉祥。
怖魔破惡亦除馑。
大乘僧義難測量。
巨石喬松恒演法。
無是非是身堂堂。
一片青山。
無邊波浪。
動靜不生。
奇形異狀。
湧出寶蓮。
文殊在上。
大智勇猛。
識風鼓蕩。
若欲思量。
命失身喪。
【普門大士像贊二十四首】 一滴軍持。
汪洋非淺。
灑盡三千。
不虧不衍。
生界若空。
斯行乃轉。
(行像) 白者是紙。
黑者是墨。
何處是紫竹林。
甚麼是磐陀石。
稀有大士。
無作妙德。
不向空中現影。
偏借靈于手筆。
識海波澄月影寒。
蒲團葉翠苔痕碧。
南海波斯到岸來。
明珠價值微塵國。
如意縱橫。
蓮經燦爛。
師資追随。
虛空彼岸。
欲識兩人真面目。
一般是有血性漢。
(血書觀音善财相) 取草為座。
名曰吉祥。
定共道共。
總此浮囊。
無非佛行。
象顧師行。
普門示現。
比丘中王。
(比丘相) 磐石宴坐。
無得無說。
妙法兩南。
紅爐點雪。
手足分明。
機關回别。
拟議思量。
證龜作鼈。
蒲團寂寥。
雲衣綽約。
大悲法門。
借病作藥。
教苑筌睾。
禅河略彴。
顧問善财。
南詢路漠。
佛法無多。
商量浩浩。
說則不周。
行則不到。
怒目揚眉。
逢強須暴。
一炷名香。
魔軍永埽。
寶蓮本向真空湧。
月面還從性海升。
踏破波濤全是水。
不勞彼岸較先登。
風浪千尋。
神通一味。
遊戲翩翩。
何拘何系。
踏破須彌萬朶雲。
衆生見者鹹如意。
入定何如出定時。
渟渟甘露浸揚枝。
大千無地畱煩惱。
剩有空拳誘小兒。
一顆摩尼。
光徧法界。
卷之舒之。
随心自在。
倚坐危岩。
忘形絕待。
甘露楊枝。
妙葉兼帶。
喚作禅機。
空拳捏怪。
獨許童子追随。
鹦鹉依然雲外。
巍然獨坐大雄峰。
度盡衆生不見功。
描出虛空千色彩。
依稀未覩紫金容。
稽首大悲自在覺。
圓滿無礙陀羅尼。
慈威折攝不思議。
定慧莊嚴無等倫。
頓悟一念具千法。
通身手眼炳然彰。
方便智慧皆無作。
一切念中亦複然。
念念顯現不增減。
塵塵法性亦複然。
是故尺楮寸毫閑。
悉具大悲圓滿相。
有人獲覩此慈容。
便悟法身真相好。
此是普門示現力。
莫作紙墨影像觀。
(大悲像) 得根本圓通。
現三十二應。
十四無畏力。
徧療衆生病。
塵刹盡分身。
紙墨皆真性。
觌面太分明。
發光同海印。
更問大士誰。
鉢
(跏趺石○大雄峰之麓也。
相傳大風雨時。
從峰頭迸墜。
在藏堂東北隅群木交暎。
堪坐數人。
遠望前山。
疊翠數重。
并相環拱。
) 舉世昏昏恥獨惺。
亂山深處且埋形。
夜來風雨摧殘芔。
唯有修皇不改青。
(萬竹塢○舊名上房塢。
今精舍名攝香居。
) 藏身之處沒蹤迹。
沒蹤迹處莫藏身。
東風誤報春光好。
香色分明舉似人。
(千梅塢○由萬竹塢東上。
怪石崎岖。
人迹罕到。
野梅無數。
開則半山徧白。
香風遠傳。
) 何必高誇雞足山。
個中趺坐亦安閑。
純陽飛劔心機錯。
好向黃龍問過關。
(金仙洞○舊名仙洞在龍樹泉下載一統志。
每為苦行衲所居。
) 獨據東南最上頭。
天空海闊一浮漚。
饒君先入如來慧。
争柰群機攝未周。
(華嚴洞○在二乳峰左。
而外向東南。
日出則先照之。
) 【自頌法華堂問答六首】 一問。
步步不曾離著他。
因甚麼舉似不出。
答。
舉則不似。
[頌曰]演若迷頭向鏡馳。
狂呼歴劫未曾癡。
朝來摸著娘生鼻。
到底雙雙兩下垂。
(又答)分明舉似。
[頌曰]分明舉似不争差。
步步何曾離著他。
更問之乎并者也。
胡人月下吹胡笳。
二問。
說得了了分明。
因甚麼用他不著。
答。
說底是甚麼。
[頌曰]家常茶飯日三飡。
一飽渾忘饑與寒。
隻恐鮮能知此味。
别圖鳳腦與龍肝。
(又答)步步不曾離。
[頌曰]分明步步不曾離。
日用尋常盡是伊。
怪底春光徧桃李。
東風消息幾能知。
三問。
三身與三自性。
是同是别。
答。
且道是同是别。
[頌曰]三性三身别複同。
分明指示不須融。
獨憐村裡三家犬。
月下啀喍吠草叢。
四問。
一切法皆可作四句。
且如三身。
各四句如何作。
答。
四句歴然。
[頌曰]無性緣生觸處通。
有無情理互含容。
一微亦必存方分。
儱侗如何達此宗。
【自頌除夕問答二十首】 一問。
如何是為實施權。
答。
家家有路透長安。
[頌曰]治水功成定永圖。
荒要侯甸各分符。
始皇吞并非良策。
眨眼秦嬰已獻俘。
(又答)病多藥多。
[頌曰]病多藥亦多。
須是問耆婆。
黃龍湯一味。
那得起沈疴。
二問。
如何是開權顯實。
答。
借婆衫子拜婆年。
[頌曰]禮到何勞漫費錢。
稼恭敬賀新年。
面門歡喜心安樂。
不羨無懷與葛天。
(又答)子等心等。
[頌曰]子等心亦等。
況複赀無盡。
周給本非難。
隻愁不自肎。
三問。
如何是本迹雖殊。
不思議一。
答。
歲歲黃莺啼綠柳。
[頌曰]春光一度一番新。
賺得嬌奴起怨情。
獨有東村王大姐。
依依猶憶舊時人。
(又答)萬古碧潭空界月。
[頌曰]萬古碧潭月。
盈虧時出沒。
撈捷非有無。
大辯終須讷。
四問。
如何是觀心若起。
本迹俱絕。
答泥佛填官路。
[頌曰]路邊掘土成尊像。
要走還将尊像填。
隻恐傍人眉堕落。
漫同院主怨天然。
(又答)兩個泥牛鬬入海。
[頌曰]泥牛鬬入海。
木人齊喝采。
堪笑石女兒。
猶向波閑待。
五問。
如何是止觀不二。
答。
天昏地陷。
[頌曰]混沌鑿開分兩儀。
成形成象漫猜疑。
虛空消隕知何許。
正是訛傳盤古時。
(又答)古鏡挂高台。
[頌曰]古鏡挂高台。
何妨胡漢來。
秀公多拂拭。
拂處轉多埃。
六問。
如何是具縛凡夫。
能知如來秘密之藏。
答。
幾處報雙身不死。
[頌曰]一自椎秦博浪沙。
轉逢。
黃石圯橋斜。
素書雖作劉家用。
與赤松遊路未賒。
(又答)跛足長年牢把柁。
[頌曰]專心牢把柁。
跛足難行路。
看風便使帆。
滄溟頃刻過。
七問。
如何是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
答。
千場縱博家仍富 [頌曰]梢粗膽壯賭場雄。
破盡寒酸士子風。
一擲便輸千億界。
陶朱雖富未堪同。
(又答)一線銀鈎光徧地。
[頌曰]銀鈎光徧地。
一線天邊麗。
初夜漏聲寒。
影向千江漬。
八問。
如何是不斷生死而入涅槃。
答大沩山下水牛肥。
[頌曰]不是冤家不聚頭。
自身有債自身酬。
牧童若解深深意。
莫把繩鞭強系畱。
(又答)七金香水浪滔天。
[頌曰]香水浪滔天。
潛流注百川。
誰能嘗一滴。
卻病且延年。
九問。
如何是續佛慧命。
答。
依舊可憐生。
[頌曰]果然依舊可憐生。
拄拄撐撐直到明。
普請大家同著力。
莫教倒卻葡萄棚。
(又答)饑來吃飯。
[頌曰]佛命不可斷。
饑來須吃飯。
一日要兩餐。
莫學餓死漢。
十問。
如何是臘月三十日。
用得著的。
答銀馬金錢接竈神。
[頌曰]銀馬金錢接竈神。
殷勤禮拜祝虔心。
一門和氣生千福。
四季平安抵萬金。
(又答)困來打眠。
[頌曰]臘盡事清閑。
困來便打眠。
一夢猶未足。
爆竹慶新年。
【頌答如母問二首】 (問。
人問祖師。
百年後甚麼處去。
祖雲。
檀越家作水牯牛去。
學人随來得麼。
雲須銜一莖草來。
水牯牛卽不問。
如何是一莖草。
)答。
卽是自己吃的。
[頌曰。
]生死路茫茫。
輪回正未央。
須銜一莖草。
切勿借他糧。
(問。
沩山遇寒拾。
拾虎吼三聲。
又拈枝雲喚者個作甚麼。
意旨如何。
)答。
忘卻了也。
[頌曰。
]兩度拈來一總忘。
何須平地别商量。
同條生不同條死。
愁聽寒鴉度夕陽。
禮舍利塔頌(塔在歙縣。
豐南吳大年乃孫粲如家。
) 無量戒定慧。
莊嚴淨法身。
法身非非色。
非色未可名。
碎作八斛珠。
顆顆全性真。
是以廣流布。
在處呈光明。
善哉大年翁。
獲此出世珍。
善根不可盡。
亘古恒新新。
照此正信家。
允作菩提祯。
寕唯一家寶。
人天所共尊。
頂禮成緣種。
分明樂土津。
【銘】 【梵網室銘】 問予何所矢。
恒參梵網旨。
坐斷百非源。
方知唯此是。
不離最初心。
卽是舍那髓。
漸頓寕有歧。
一多豈異軌。
驗果愈明因。
托事益顯理。
莫謂浮囊微。
堪作中流砥。
谛觀心地門。
應信室非迩。
【德林座右銘】 以冰霜之操自勵。
則品日清高。
以穹窿之量容人。
則德日廣大。
以切磋之誼取友。
則學問日精。
以慎重之行利生。
則道風日遠。
故日忠以行已。
恕以及物。
又日。
修其天爵。
而人爵從之。
【淨社銘】 持戒為本。
淨土為歸。
觀心為要。
善友為依。
【杖銘四首】 中虛而實。
節厲而溫。
助爾神足。
遊戲法門。
追遺蹤于前邁。
導景從之後昆。
(歸一兄木竹桃) 放去柱地擎天。
拈來磕頭砰腦。
同上須彌峰。
共行長安道。
咄。
若非撥草幷瞻風。
不二法門何處讨。
(為蔣水新) 有首不昂。
有趾不鹜。
将欲向前。
退後一步。
(為靈隐兄) 人謂爾虛。
我知爾實。
我扶爾行。
爾為我弼。
相對無言。
非幹意密。
蓦入千峰。
依然一室。
(自用木竹杖) 【淨信堂銘】 我所住堂。
皆名淨信。
輪相初開。
破疑前陣。
五悔功成。
至心發轫。
二觀圓融。
随機善進平等法身。
三昧中俊。
觀察己心。
念佛心印。
決定應離。
襍亂垢燼。
三忍四佛。
康莊非峻。
【梵網室銘(二)】 我所住室。
卽名梵網。
十方佛法。
猶如觀掌。
文字性離非默非響。
更言不立。
無端成兩。
心地法門。
戒光森爽。
性修交成。
實相斯朗。
法報化身。
體方且廣。
華藏莊嚴。
鏡中現像。
【方竹杖銘四首】 藏虛于室。
寓圓于方。
拄天帀地。
随君舉揚。
咄。
轉身何處尋蹤迹。
蓦直歸家夜未央。
(贈葆一) 直中繩。
方中矩。
欲問來由。
賓中識主。
(贈如是兄) 不存軌則。
聊示方隅。
肩雲戴月。
逸塵而趨。
(贈知蔔) 母刓汝體。
母露汝端。
舍之栗栗。
用之跚跚。
(自題) 【拄杖銘】 有時拄地擎天。
塞在斷聖凡鼻孔。
有時擔雲荷月。
挑開佛祖眼睛。
欲問何年骨董。
依稀煙水百城。
【箸銘三首】 法味盈齒。
不煩染指。
離卻單傳。
白拈嚆矢。
用有待。
體無三。
爾知味。
我何貪。
單不立。
隻難擎。
借籌畫。
拟調羹。
【王學古座右銘】 浩然之氣。
人皆性具。
何以養之。
集義是務。
義非可襲。
爰稱正路。
坦坦周行。
不憂不懼。
立命知天。
非域氣數。
閉門造車。
出門合度。
道之所存。
非毀何顧。
道之不錄。
榮名何慕。
熟寐終夕。
彈指便寤。
南溟北溟。
任爾遊寓。
嗤彼昏盲。
蠅趨蛳附。
夏則喜風。
冬乃貪燠。
悟性成修。
力用斯裕。
摩尼在幢。
衆寶普澍。
此外尋[糸/\]。
五十百步。
【四無量心銘四首】 視人之善。
猶已之善。
視已之善。
猶人之善。
念念同觀。
亘古無閑。
法界偕遊四德城。
方滿最初宏誓願。
(慈) 視人之惡。
猶已之惡。
視己之惡。
猶人之惡。
猛省力除。
無令愧怍。
法界衆生三毒除。
彼我同歸無上覺。
(悲) 視人之樂。
猶己之樂。
視己之樂。
猶人之樂。
所欲與共。
嫉妒永卻。
法界同欣法喜充。
不向偏空尋略彴。
(喜) 善惡性具。
善惡性空。
何喜何怒。
如空禦風。
默持機感。
妙應無窮。
大圓鏡智照不疲。
豈似權乘作意通。
(舍) 【妙嚴室銘為庸庵作】 忘粗斯妙。
不飾斯嚴。
慎爾幽獨。
自牧以謙。
幹将匪利。
口斧誠铦。
君子自返。
慧日普瞻。
【戒心戒方銘】 悔過不如防過。
惜福尤宜積福。
佛法。
深妙無窮。
切勿自棄自局。
若要熟處漸生。
先須生處漸熟。
【艮六居銘】 一念迷妄。
六塵頓陳。
結根盤錯。
流逸奔塵。
造業招苦。
三有逡巡。
遂經曠劫。
茫弗問津。
遘此痛苦。
悟身非身。
拔妄内伏。
不見其人。
思不出位。
庶幾返真。
【箴】 【止觀十二事箴】 法無去來。
妄情徒撓。
了行非行。
大拙至巧。
(行) 中立不倚。
未是深禅。
了住非住。
乃知不遷。
(住) 身心未忘。
終成掉悔。
了坐非坐。
入三昧海。
(坐) 萬善未圓。
忍堕癡獄。
了卧非卧。
夢行乃足。
(卧) 搬柴運水。
體自如如。
無作而作。
白牛大車。
(作) 名字性空。
何法何語。
不取于取。
諸佛所許。
(語) 空華水月。
何去何來。
無見非見。
切勿亂猜。
(見色) 空谷傳響。
正法恒宣。
聞所聞盡。
貫花湧泉。
(聞聲) 栴檀伊蘭。
何美何敝。
鼻孔依然。
已超人世。
(嗅香) 夢享酥酡。
醒不拭吻。
段食性空。
奚勞欣愠。
(受味) 離旣非有。
合亦何關。
無痛痛覺。
刀火閑閑。
(覺觸) 法由心生。
心随法幻。
覓之無蹤。
月沈古澗。
(知法) 【詞】 【祈雨詞】 春苦雨。
夏苦晴。
一晴一雨。
唯識所呈。
識無主宰。
随業所萦。
籲嗟業兮。
同分相成。
感此酷毒。
民弗聊生。
匪龍王之失德。
豈天帝之弗情。
由予德之不類兮。
違誓铠之深宏。
今竭志而悔過兮。
扣大士之宿盟。
悲下民之莫拯兮。
雲四合而雷轟。
霈甘泉于大地兮。
俾溪澗以淵泓。
農欣獲于秋實兮。
盜弭迹而安平。
荷三寶之恩濟兮。
漸去邪以歸正。
幷翹請于天龍兮。
鑒予懷之懇誠。
同輔弼于菩提兮。
共遄造乎覺城。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二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三 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釋迦牟尼佛像贊二首】 【阿彌陀佛像贊九首】 【一佛二菩薩像贊二首】 【三大士像贊】 【地藏慈尊像贊五首】 【普賢願王像贊二首】 【文殊師利法王子贊二首】 【普門大士像贊二十四首】 【阿羅漢像贊二首】 【布袋和尚像贊三首】 【寒山舍得子像贊三首】 【達磨大師像贊五首】 【幽溪開山始祖融禅師像贊】 【四明尊者法智大師像贊】 【紫柏尊者達大師像贊二首】 【憨山師翁清大師像贊三首】 【雪浪大師贊】 【雲栖和尚蓮大師像贊三首】 【博山無異師伯像贊二首】 【靈隐兄像贊】 【誦帚律師像贊】 【雪航法主像贊二首】 【鑒空寕禅師像贊】 【衍如禅兄像贊】 【覺空老尊宿像贊】 【宣聖像贊】 【趙十五像贊】 【沈母金太孺人往生贊(有引)】 【沈翼薇趺坐圖贊】 【譚埽庵居士像贊】 【陳旻昭居士像贊】 【張[糸/\]超像贊】 【贊一】 【釋迦牟尼佛像贊二首】 百萬人天眼本明。
拈花無語并傳真。
飲光一笑生波浪。
直到如今未太平。
(拈花相) 塵點劫前生計絕。
慣從人世弄風魔。
世閑不解幹城影。
漫說須從者裡過。
(雪山苦行相) 【阿彌陀佛像贊九首】 一指光。
周法界。
十念成。
皆自在。
感應道交。
生佛無礙。
讨甚自性彌陀。
隻此豈屬心外。
光明壽量無倫匹。
慈眼悲心徹底呈。
隻手長舒塵點劫。
一般也是惜兒情。
觀常作佛。
佛常在觀。
心想徧知。
同條共貫。
如來法界藏身。
徧入衆生心想。
譬如月印千江。
一切有目同仰。
若欲離此覓真。
何異舍聲索響。
總雲者個便是。
依舊無端成兩。
極樂大聖。
法界醫王。
入慈悲定。
放智慧光。
盡未來際。
恒照十方。
衆生念者。
攝取不忘。
以如幻力。
應物現色。
妄想稠林。
相好百億。
卽影卽真。
不二不忒。
嗟彼生盲。
觌面弗識。
别覓[糸/\]機。
翻堕見惑。
我今稽首。
滿月萬德願共含靈。
歸安養國。
稽首宏願四十八。
一一願光不可盡。
果徹因源恒度生。
蓮華國土如明鏡。
覩影聞名創發心。
頓入寶王三昧印。
但勤瞻禮莫辭勞。
紙墨元同法界性。
緣生當體空假中。
四德三身不别并。
況複澄空月正圓。
心水澄清月自暎。
兩朶蓮華足底安。
一雙空手悲心切。
觌面相逢法界身。
虛空大地流鮮血。
(血書接引) 諸佛正徧知海。
不離衆生心想。
是故眼見耳聞。
盡是彌陀聲像。
癡人舍此别求。
喚作法身向上。
誰知棄有覓空。
一體無端成兩。
若知兩旣不存。
畢竟一何須尚。
熾然禮拜稱名。
卽是超方伎倆。
稽首西方須摩提。
無量清淨平等覺乘于六八大願輪。
示現八萬四千相。
相有八萬四千好。
好有八萬四千光。
一一光中照法界。
普攝念佛諸有情。
猶如慈母念一子。
是故入此三昧王。
名為普現一切相。
畫師承此三昧力。
紙筆為緣妙相生。
此相卽是因緣生。
生卽無生具三谛。
三谛三身旣宛然。
四德應知無缺減。
所禮旣卽谛與德。
能禮應知卽止觀。
谛觀名别體複同。
是故能所性空寂。
稽首如空無所依。
是卽自性無量覺。
【一佛二菩薩像贊二首】 麻麥漫充饑。
平地風波險。
瞥悟本來心。
無端石火閃。
跨師執如意。
佛祖供褒貶。
乘象閱大經。
何曾有一點。
喚作佛菩薩。
虛空不受染。
禮拜任衆生。
盡禮原非谄。
咄。
直饒恁摩舉揚。
也是白圭自玷。
(出山相) 稽首阿彌大導師。
觀音勢至同悲智。
願輪無盡等虛空。
歴劫長行不思議。
生界不空行不休。
此是四宏無作誓。
生界本空行非行。
誰知二谛是一谛。
二由一有一莫守。
非一非二非三四。
三二宛然顯一真。
大聖以此垂恩濟。
但願衆生悟自心。
自心那複存橫豎。
橫豎無非法界心。
法界亦是強名字。
卽知自心三聖人。
本與衆生體不異。
觌面三身四德新。
紙墨筆腕非他事。
身命歸依能所忘。
雙忘雙照恒如是。
(西方三聖行像) 【三大士像贊】 成群作隊。
無風起濤。
騎師跨象。
何足稱高。
煉得身形似鶴。
隻是自苦自招。
忽然遇著文喜。
畢竟如何解嘲。
咄。
楊柳垂垂春盡綠。
清明時節雨如膏。
【地藏慈尊像贊五首】 同體大悲無緣宏誓。
千佛祖。
群生之裔。
定入刹塵。
珠懸三際。
輪相破疑辯才顯谛。
欲令戒學重明。
頂禮莫存分劑。
人但知其地獄救苦。
不知其無處不現。
人但知其臨終扶持。
不知其無時不念。
三部經王。
二種妙觀。
十輪重匡末法。
三輪盡裂疑絹。
此無量門中。
第一神速法門。
從來若逢不逢。
似見非見。
不肖子。
一生極力舉揚。
獨許歸信無閑。
尚有一事懷疑。
問取法身莫辨。
衆生堕落地獄。
皆由破戒重障。
大士入獄救苦。
獨現聲聞戒相。
不解剖判法身。
偏解拈提向上。
此是無作妙色。
衆生性具家當。
握珠堅強戒身。
地藏人人地藏。
五乘該盡孝慈心。
最是醫王願力深。
百草根莖皆不棄。
赢來大地足知音。
涕出何須更著慙。
館人相識恨長含。
一哀偶遇橫流淚。
處處臨喪欲脫骖。
【普賢願王像贊二首】 介爾一心。
萬行具足。
表以象王。
支七牙六。
除爾嗔心。
便轉妙軗。
法界宗師。
昭彰耳目。
遠證讀誦。
近嚴幽獨。
覓卽不見。
見卽受毒。
十大願王。
導歸極樂。
塵塵華藏。
從此彰爍。
不昧因果。
法界開拓。
問取棗柏。
[糸/\]珠在索。
【文殊師利法王子贊二首】 稽首大智德勇健。
表于無畏師子王。
能照八萬四千律。
皆作甚深般若光。
手執如意摩尼寶。
所遊自在妙吉祥。
怖魔破惡亦除馑。
大乘僧義難測量。
巨石喬松恒演法。
無是非是身堂堂。
一片青山。
無邊波浪。
動靜不生。
奇形異狀。
湧出寶蓮。
文殊在上。
大智勇猛。
識風鼓蕩。
若欲思量。
命失身喪。
【普門大士像贊二十四首】 一滴軍持。
汪洋非淺。
灑盡三千。
不虧不衍。
生界若空。
斯行乃轉。
(行像) 白者是紙。
黑者是墨。
何處是紫竹林。
甚麼是磐陀石。
稀有大士。
無作妙德。
不向空中現影。
偏借靈于手筆。
識海波澄月影寒。
蒲團葉翠苔痕碧。
南海波斯到岸來。
明珠價值微塵國。
如意縱橫。
蓮經燦爛。
師資追随。
虛空彼岸。
欲識兩人真面目。
一般是有血性漢。
(血書觀音善财相) 取草為座。
名曰吉祥。
定共道共。
總此浮囊。
無非佛行。
象顧師行。
普門示現。
比丘中王。
(比丘相) 磐石宴坐。
無得無說。
妙法兩南。
紅爐點雪。
手足分明。
機關回别。
拟議思量。
證龜作鼈。
蒲團寂寥。
雲衣綽約。
大悲法門。
借病作藥。
教苑筌睾。
禅河略彴。
顧問善财。
南詢路漠。
佛法無多。
商量浩浩。
說則不周。
行則不到。
怒目揚眉。
逢強須暴。
一炷名香。
魔軍永埽。
寶蓮本向真空湧。
月面還從性海升。
踏破波濤全是水。
不勞彼岸較先登。
風浪千尋。
神通一味。
遊戲翩翩。
何拘何系。
踏破須彌萬朶雲。
衆生見者鹹如意。
入定何如出定時。
渟渟甘露浸揚枝。
大千無地畱煩惱。
剩有空拳誘小兒。
一顆摩尼。
光徧法界。
卷之舒之。
随心自在。
倚坐危岩。
忘形絕待。
甘露楊枝。
妙葉兼帶。
喚作禅機。
空拳捏怪。
獨許童子追随。
鹦鹉依然雲外。
巍然獨坐大雄峰。
度盡衆生不見功。
描出虛空千色彩。
依稀未覩紫金容。
稽首大悲自在覺。
圓滿無礙陀羅尼。
慈威折攝不思議。
定慧莊嚴無等倫。
頓悟一念具千法。
通身手眼炳然彰。
方便智慧皆無作。
一切念中亦複然。
念念顯現不增減。
塵塵法性亦複然。
是故尺楮寸毫閑。
悉具大悲圓滿相。
有人獲覩此慈容。
便悟法身真相好。
此是普門示現力。
莫作紙墨影像觀。
(大悲像) 得根本圓通。
現三十二應。
十四無畏力。
徧療衆生病。
塵刹盡分身。
紙墨皆真性。
觌面太分明。
發光同海印。
更問大士誰。
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