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

關燈
空寂徒傳月裡艖。

    微笑至今贓證在。

    太平天下事如麻。

     (阿那律陀。

    樂見照明。

    金剛三昧。

    頌曰) 失目翻成有見。

    照明奚似緣塵。

    爍破大千世界。

    豁開無漏真精。

    心眼俱挂壁上。

    桃花梅花笑人。

     (周利槃特伽。

    調出入息。

    得大無礙。

    頌曰) 天地猶如槖籥。

    不須一句伽陀。

    生住異滅無性。

    平沈佛國山河。

    自從打失鼻孔。

    争說安那般那。

     (憍梵鉢提。

    一味清淨。

    必地法門。

    頌曰) 有時醍醐毒藥。

    有時毒味甘露。

    祗因弄巧成拙。

    不免将迷作悟。

    喚出瓶裡大夫。

    直教手指無措。

     (畢陵伽婆蹉。

    純覺遺身。

    頌曰) 泥裡果然有剌。

    痛外何嘗見身。

    虛空百襍粉碎。

    白雲橫封渡津。

    欲知不痛消息。

    跛鼈盲龜較親。

     (須菩提。

    曠劫知空。

    頌曰) 芥子須彌畟塞。

    何處轉身出息。

    偶然解得藏機。

    彈指幻成百億。

    相随樹倒藤枯。

    笑破色空空色。

     (舍利弗。

    心見發光。

    頌曰) 九緣不借一靈孤。

    更向金錍徹體刳。

    戳瞎眼睛明個事。

    刹塵身土鏡中圖。

     (普賢菩薩。

    心聞發明。

    頌曰) 毛端刹海同簧鼓。

    特地勞他白象王。

    金翅食龍如食麫。

    一般也是塞饑腸。

     (孫陀那難陀。

    觀鼻端白。

    頌曰) 若瓠甜瓜一槩拈。

    更将無味白藤添。

    縱饒洞照十方界。

    鼻孔依然臉上尖。

     (富樓那彌。

    多羅尼子。

    因師子吼。

    成阿羅漢。

    頌曰) 義身較比文身切。

    出楔何如用楔親。

    野幹昔年曾膽裂。

    羺羊漫拟效颦呻。

     (優波離。

    持戒修身。

    頌曰) 持犯開遮三聚成。

    式叉何法不圓明。

    不龜手藥随君用。

    無作誰畱凡聖情。

     (大目犍連。

    心光發宣。

    頌曰) 澄濁成清不較遲。

    黃河入海正奔馳。

    攜來淨器君須識。

    莫負嵩山碧眼師。

     (烏刍瑟摩。

    火光三昧。

    頌曰) 一星便可燎須彌。

    休把螢光問魯齊。

    拈起秤錘渾是鐵。

    空教積劫墜污池。

     (持地菩薩。

    平地心開。

    頌曰) 圓融絕待妙蓮華。

    須是還他古作家。

    馬後驢前無數客。

    等閑同駕白牛車。

     (月光童子。

    修習水觀。

    頌曰) 一滴源流徹底清。

    無端猶被水當情。

    髑髅枯盡全身露。

    浸殺從來佛與生。

     (璢璃光法王子。

    觀群動性。

    頌曰) 與奪全機暗裡明。

    啾啾千界器中聲。

    春風吹散寒威後。

    剩有梅花暎水晶。

     (虛空藏菩薩。

    觀察虛空無邊。

    頌曰) 晦昧情忘空界銷。

    毛端刹海境偏豪。

    寶珠圓鏡閑家俱。

    何物拈來價不高。

     (彌勒菩薩。

    唯心識定。

    頌曰) 繩上無蛇性自麻。

    趣真斷妄轉纡斜。

    風停波息澄如鏡。

    處處清光暎紫霞。

     (大勢至法王子。

    念佛三昧。

    頌曰) 服盡軒岐百草丸。

    阿伽一味信神丹。

    五宗八教橫羅列。

    未死偷心孰肎飡。

     (觀世音菩薩。

    從聞思修。

    入三摩地。

    頌曰) 酒病還須酒藥醫。

    推門落臼正當時。

    神通妙用尋常事。

    莫使重栽眼上眉。

     (十方如來。

    放光總印。

    頌曰) 大地覓來純是藥。

    耆婆空手挈籃回。

    從今徹體光明藏。

    始覺從前事可哀。

     (文殊師利。

    選擇圓通。

    頌曰) 海錯山肴難療饑。

    文殊嚼飯喂嬰兒。

    多門一路君看取。

    人不和兮家道衰。

     (阿難大衆。

    得大開示。

    頌曰) 雷雨無私萬芔蘇。

    故鄉他國路寕迂。

    推開長夜山河枕。

    病起精神也較癯。

     (性比丘尼。

    成阿羅漢。

    頌曰) 緩治本兮急治标。

    無端芽種乍成焦。

    鏡中半露娘生面。

    今日方知行處遙。

     (頂光化佛。

    重宣神呪。

    頌曰) 萬種名香搗一丸。

    胡言漢語最宜參。

    頂光照破虛空也。

    聽取前三與後三。

     (金剛藏王。

    發願護持頌曰) 慈威折攝足良模。

    同體悲心痛切膚。

    滅度已知無可滅。

    大家且把刹竿扶。

     【妙法蓮華經品頌三十三首(幷序)】 花簇簇。

    錦團團。

    一塵不立。

    赤條條。

    淨裸裸。

    萬法齊彰。

    盡瞿昙四十九年老婆舌頭。

    提掇不來。

    憑祖列千七百個生鐵埽箒。

    打并不去。

    除非摸著自己鼻梁。

    方能踢倒從來窠臼。

    荊棘林内。

    慣解掉臂橫行。

    潔白地中。

    不妨轉身直過。

    唯我天台智者。

    禅師。

    發妙悟于大蘇。

    覩靈山于言下。

    縱一旋陀羅尼力。

    宣四不思議辯才。

    究權實之攸歸。

    闡本迹之深緻。

    [糸/\]義五重。

    頂門打破髑髅寒。

    文句四釋。

    徧體針流毛孔血。

    戳瞎講家肉眼。

    爍開禅士幽關師弦震而飛走俱逃。

    毒鼓撾而遠近皆喪。

    特以圓音卓絕。

    鈍識如盲。

    義海汪洋。

    葉舟欲蹷。

    山僧不惜眉毛。

    每品為拈一頌。

    大似助桀為虐。

    平地重添葛藤。

    不會則拔楔抽釘。

    會得則喪身失命。

     (法喻為名。

    頌曰) 心佛衆生撥不開。

    三[糸/\]三要事難猜。

    一莖拈作全身用。

    惹得頭陀笑滿腮。

     (實相為體。

    頌曰) 圅葢乾坤未足奇。

    四微原不隔根枝。

    分明舉似諸方也。

    又道如來祗自知。

     (一乘因果為宗。

    頌曰) 衆流截斷事如何。

    滴滴歸源不較多。

    踏徧十方香水海。

    鞾頭幾處犯清波。

     (斷疑生信為用。

    頌曰) 逐浪随波最可憐。

    明中有暗意偏[糸/\]。

    毗岚吹散雲千朶。

    放出孤輪一夜圓。

     (無上醍醐為教相。

    頌曰) 分明一樣牛身味。

    轉變番番不借功。

    飽食會須脾力健。

    莫教傷卻小兒童。

     (序品。

    第一。

    頌曰) 白毫舒照半提時。

    萬八東方蠟印泥。

    拟向文殊辨端的。

    重栽眼上兩莖眉。

    且道作麼生是全提。

    咄。

    逢人切忌錯舉。

     (方便品。

    第二。

    頌曰) 頻伸出窟威風别。

    象兔搏來同見血。

    誰知昔日金剛王。

    今日翻成系驢橛。

     (譬喻品。

    第三。

    頌曰) 門外何勞覓大車。

    錯将三界認為家。

    火光燒爛虛空也。

    誰解回頭叫阿爺。

     (信解品。

    第四。

    頌曰) 客作從來非賤人。

    糞除未盡自迷津。

    卻憐五十餘年别。

    此日相逢覺倍親。

     (藥草喻品。

    第五。

    頌曰) 地雨何曾有二心。

    根莖花果漫森森。

    四微終始元無别。

    莫向枝條大小尋。

     (授記品。

    第六。

    頌曰) 體露金風樹葉凋。

    四人生死久同條。

    禹門無數金鱗躍。

    莫向澄波月影翹。

     (化城喻品。

    第七。

    頌曰) 塵點劫前曾服毒。

    至今猶覺身麻木。

    彈指歸來較是遲。

    癡人還問西天竺。

    西天竺。

    化城寶所誰家屋。

    錯認他方五百旬。

    窮年竟歲空勞碌。

    且問隻今在什麼處。

    咄。

    看腳下。

    錯錯。

     (五百弟子授記品。

    第八。

    頌曰) 成群作隊煉饑寒。

    衣裡明珠煞欲穿。

    可惜而今醉卧客。

    再逢親友是何年。

     (授學無學人記品。

    第九。

    頌曰) 大小都盧一網收。

    蝦蟆猶欲竄前流。

    饒他蟠結滄溟窟。

    依舊還吞呂望鈎。

     (法師品。

    第十。

    頌曰) 大地從來依水輪。

    高原穿鑿莫辭辛。

    著衣坐卧尋常事。

    還道如來是别人。

     (見寶塔品。

    第十一。

    頌曰) 古佛婆心事太多。

    土田三變意如何。

    雖然明得聲前句。

    不免重添浪上波。

     (提婆達多品。

    第十二。

    頌曰) 碎身粉骨結成仇。

    不是怨家不聚頭。

    一粒寶珠光燦爛。

    南方又起未來愁。

     (持品。

    第十三。

    頌曰) 此土他方波浪闊。

    長年柁手精神别。

    巨鳌一搭上鈎來。

    傍岸猶憐風力掣。

     (安樂行品。

    第十四。

    頌曰) 護命靈丹隻一丸。

    身經百戰朔風寒。

    明珠解鬐親收得。

    幻網光中夢未殘。

    隻今還有作夢者麼。

    可憐大唐國裡。

    盡惺惺地。

     (從地湧出品。

    第十五。

    頌曰) 慣作白拈難認覓。

    一般手段兩般刀。

    莫嫌子老父偏少。

    馬腹驢胎知幾遭。

     (如來壽量品。

    第十六。

    頌曰) 莫言個事無頭尾。

    特地勞他數刹塵。

    好藥但教諸子服。

    病除始覩劫前春。

     (分别功德品。

    第十七。

    頌曰) 太空丈尺誰堪測。

    鵬徒依稀九萬程。

    昨夜眉毛偶饑急。

    誤将華藏煮盈铛。

     (随喜功德品。

    第十八。

    頌曰) 摩尼雨寶正穰穰。

    半世饑虛此夜忘。

    莫怪城邊多旅夢。

    幾人曾嗅返魂香。

     (法師功德品。

    第十九。

    頌曰) 無位真人六不收。

    放光動地轉生愁。

    離微語默閑家俱。

    何處潮聲非海流。

     (常不輕菩薩品。

    第二十。

    頌曰) 惡水澆人罪不輕。

    頓教平地死屍橫獨悲未入阿鼻者。

    今日猶開鬼眼睛。

     (如來神力品。

    第二十一。

    頌曰) 掀天揭地欲何為。

    個事元無成與虧。

    認取指音幷舌相。

    莫将黃葉誘嬰兒。

     (囑累品。

    第二十二。

    頌曰) 年老情偏戀子孫。

    幾人能得起家門。

    殷勤記取靈山敕。

    镂骨銘肌報此恩。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頌曰) 然身然臂施中最。

    妙法何嘗隔苦功。

    歎息東施累西子。

    因噎廢飯還成風。

    伶俐漢。

    莫匆匆。

    經王收入無縫塔。

    萬别千差一路通。

     (妙音菩薩品。

    第二十四。

    頌曰) 十界宏經贊妙音。

    色身普現去來今。

    沩山五字深深意。

    畱與諸方作眼箴。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頌曰) 自從證得圓通常。

    慣将生佛同叉聚。

    藥珠身毒天鼓。

    與樂會須先拔苦。

    聲聲隻叫觀世音。

    何時識卻主中主。

    要識主翁也不難。

    路頭盡處須回武。

    一番逗入無畏城。

    不消更問雲門普。

     (陀羅尼品。

    第二十六。

    頌曰) 煙雨蒙蒙渡古村。

    夜深杌影似人形。

    天師一道靈符到。

    彈指扶桑已浴溟。

     (妙莊嚴王本事品。

    第二十七。

    頌曰) 禍出私門實可哀。

    破家亡國未稱寫。

    一回追憶山中日。

    愧殺從前滿面灰。

     (普賢菩薩勸發品。

    第二十八。

    頌曰) 昨夜雷驚娑竭羅。

    頓令雨點如車軸。

    須臾浸沒梵王宮。

    數滴空勞首羅目。

    四法重敷萬古傳。

    塵塵刹刹燈相續。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一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二 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頌二】 【白牛十頌】 【頌仰答高峰大師六問六首】 【三觀蓮華頌】 【北天目靈峰寺二十景頌】 【自頌法華堂問答六首】 【自頌除夕問答二十首】 【頌答如母問二首】 【銘】 【梵網室銘】 【德林座右銘】 【淨社銘】 【杖銘四首】 【淨信堂銘】 【梵網室銘(二)】 【方竹杖銘四首】 【拄杖銘】 【箸銘三首】 【王學古座右銘】 【四無量心銘四首】 【妙嚴室銘為庸庵作】 【戒心戒方銘】 【艮六居銘】 【箴】 【止觀十二事箴】 【詞】 【祈雨詞】 【頌二】 【白牛十頌】 (有引幷述○此頌。

    若作圖者。

    須一一如頌中各句。

    及頌後小字而作。

    傥少不合。

    則大背宗旨。

    其第九圓相一圖。

    或幷不作圓相。

    但存一白幅亦可。

    ) 向有二種牧羊圖行世。

    一從未牧。

    至雙泯為圖。

    十牛。

    自黑漸白。

    以至于無。

    一從尋牛至入廛為圖。

    亦十牛。

    始終皆白。

    雖雲大同小異。

    旨趣固自别矣。

    禅觀之暇。

    偶為會通。

    稍稍更定。

    作十頌。

    非敢求異古人。

    冀自冥心一轍耳。

     白牛原不遠山童。

    無奈山童面向東。

    柳綠桃紅空戀惜。

    凝眸塵劫好懵懵。

     (白牛在西面東童子在東面東。

    ) 【右失牛。

    配理卽佛也。

    所謂一切衆生。

    具有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執著。

    而不證得。

    】 主人忽問牧童牛。

    回首茫茫何處求。

    賴有來人指往路。

    白牛端的在西頭。

     (主人問牛所在。

    童子失措。

    更一人自西來。

    以手遙指。

    ) 【右尋牛。

    配名字卽佛也。

    謂從經典。

    或善知識。

    創聞心佛衆生三無差别之理。

    發心願求。

    返本歸源。

    】 蓦直追尋路漸西。

    荒原踏破是牛蹄。

    一回瞻視知端的。

    信步前行不複迷。

     (童子面西急走。

    田中多有牛迹。

    ) 【右見迹。

    配觀行卽佛也。

    謂圓五品位。

    依圓解修圓觀。

    圓伏五住煩惱。

    】 橫穿九十六煙村。

    忽覩牛王露地蹲。

    從此腳跟輕快也。

    假饒氣急不須論。

     (白牛隐卧田中。

    童子遙見歡喜。

    ) 【右見牛。

    配相似卽佛也。

    謂圓十信位。

    相似得法性理水。

    六根清淨。

    見思先落。

    證位不退。

    塵沙亦落。

    證行不退。

    但猶未證無功用道。

    】 水窮山盡不辭勞。

    趁到牛邊功已高。

    歎息無端成久别。

    而今方得解天弢。

     (白牛從容起立。

    童子喜撫其背。

    ) 【右得牛。

    配分證卽佛也。

    謂圓初發心住。

    破一分無明。

    證一分三德。

    入秘密藏生如來家。

    得念不退。

    乃至十住。

    皆此中攝。

    】 雪山香草甚甘肥。

    清冷流泉可療饑。

    不羨稼苗盈野綠。

    悠然飽足度餘晖。

     (童子閑坐石上。

    白牛飲澗自适。

    ) 【右護牧。

    亦分證卽佛也。

    謂圓十行。

    一行一切行。

    稱性功德。

    】 夕陽将盡晚霞稀。

    就路還家不用揮。

    一曲無生吹短笛。

    餘晖猶自照庭闱。

     (夕陽在山。

    白牛歸宿。

    童跨牛背。

    吹笛自樂。

    ) 【右騎歸。

    亦分證卽佛也。

    謂圓十回向法界願行。

    事理自然融合。

    回入平等法界海。

    】 白牛何處本無蹤。

    牧豎高歌明月峰。

    萬象光含秋露冷。

    桂枝猶自影重重。

     (明月在天。

    牧童拍手自歌。

    ) 【右忘牛。

    亦分證卽佛也。

    謂圓十地。

    純智忘理。

    猶如大地。

    能生一切佛法。

    荷負法界衆生。

    普入三世如來智地。

    】 逸多彈指閣門開。

    笑殺當年小善财。

    煙水百城空自歴。

    人牛絕迹夢初回。

     (人牛俱不見。

    唯一圓相。

    ) 【右雙泯。

    配究竟卽佛之根本智也。

    謂始本不二。

    理智一如。

    徹證三無差别之性。

    亦無能證所證可得。

    】 依稀何處現人牛。

    垂手相将入市遊。

    借問人牛還似昔。

    雲何無失亦無求。

     (童子向東前行。

    白牛相随在後。

    ) 【右入廛。

    配究竟卽佛之後得智也。

    謂佛果後普賢行。

    乃盡未來際常然大用之門。

    能同流九界。

    廣度含識。

    實無加于雙泯之體。

    】 【頌仰答高峰大師六問六首】(有小序) 高峰大師。

    勵頭陀行。

    力扶祖道之衰。

    有參學者。

    必先令然指受戒。

    方乃授以心要。

    其砥柱狂瀾之志。

    亦甚切矣。

    今觀室中垂問語。

    無非因病發藥。

    痛處加錐。

    近來禅德。

    每作一色邊事會去。

    辜負祖意。

    不旣多乎。

    不揣疎愚。

    敬為仰答。

    兼系一頌。

    醍醐毒藥。

    毒藥醍醐。

    一任具舌者之自辨也。

     (問。

    大徹底人。

    本脫生死。

    因甚命根不斷。

    )仰答。

    猶有徹底者在。

     [頌曰。

    ] 理極情忘退步難。

    轉身一句葛藤繁。

    石人撫掌歌明月。

    寄語禅流莫浪看。

     (問。

    佛祖公案。

    祗是一個道理。

    因甚有明與不明。

    )仰答。

    為是一個。

     [頌曰。

    ] 千差萬别勢嶐穹。

    樵子休商窮與通。

    側看是峰橫看嶺。

    隻因身在此山中。

     (問。

    大修行人。

    當遵佛行。

    因甚不守毗尼。

    )仰答。

    邪法難扶。

     [頌曰。

    ] 解脫翻成荊棘因。

    暗中觸寶漫傷身。

    自從拶入波離室。

    梵網光流劫外春。

     (問。

    杲日當空。

    無所不照。

    因甚被片雲遮卻。

    )仰答。

    瞥。

     [頌曰。

    ] 緣見因明被暗欺。

    晴空何礙片雲移。

    欲從遮照分賓主。

    豈借毗岚努力吹。

     (問。

    人人有個影子。

    寸步不離。

    因甚踏不著。

    )仰答。

    踏著卽非影子。

     [頌曰。

    ] 認影迷真最可憐。

    不堪忽後又瞻前。

    晚來演若狂心歇。

    童子南詢腳底穿。

     (問。

    盡大地是個火坑。

    得何三昧。

    不被燒卻。

    )仰答。

    火光三昧。

     [頌曰。

    ] 火光三昧最芬清。

    切忌從他覓化城。

    烹熟法身冬至後。

    黃鐘重奏一陽生。

     【三觀蓮華頌】(有引) 一心三觀。

    卽妙法蓮華也。

    本非定三。

    豈應分頌。

    然亦非定一。

    姑妄分之。

    讀者幸勿以辭害意。

     (空觀蓮花頌曰)覓心覓佛了無蹤。

    一葉荷香裹太空。

    消盡涅槃生死夢。

    相看仍在寶池中。

     (假觀蓮花頌曰)蕋幢葉葉含塵界。

    光影相吞孰可窮。

    歴盡普賢毛孔後。

    始知生長福城東。

     (中觀蓮花頌曰)劔樹刀山觌面呈。

    蓮花青赤倍分明。

    (安經中雲有優鉢羅地獄。

    此雲青蓮花。

    複有波頭摩地獄。

    此雲紅蓮花。

    故雲。

    )遮那身土從來徧。

    拟議思量轉似盲。

     【北天目靈峰寺二十景頌】(有序) 靈峰山。

    古稱為北天目。

    辛未冬入山結制。

    卽有偈雲。

    靈峰一片石。

    信可矢千秋。

    甲申秋。

    從攜李入山複有句雲。

    靈峰片石舊盟新。

    不謂乙酉春。

    偶遊石城。

    直至己醜深秋。

    方獲歸卧也。

    俯仰泉石。

    勝槩縱橫。

    紀其大者。

    略有二十。

    聊當化城。

    畢茲餘喘。

    自非樂土。

    終弗與易矣。

     鹫嶺遙傳祗一枝。

    由來吾道貴聞知。

    但從龍樹通消息。

    不向黃梅覓破衣。

     (大雄峰○群峰之中。

    巍然端坐。

    為山正主。

    ) 高據當陽顯别傳。

    較來仍是正中偏。

    馬駒踏殺人無數。

    畢竟還他懷海賢。

     (百丈峰○大雄之東。

    危岩傑時俯臨萬竹。

    ) 大壑風吹帀地寒。

    芙蓉削出翠難看。

    幾翻倒嶽傾湫後。

    方識孤危卻自安。

     (獨立峰○大雄之西。

    峭壁千仞。

    有若天門。

    亦名海日幢。

    ) 九品何須一一求。

    戒乘俱急已前收。

    須摩去此洵非遠。

    觸目标心寄玉浮。

     (五蓮峰○獨立峰前。

    五峰行列。

    于寺之西。

    并似青蓮。

    ) 秀出雙雙巽岫高。

    不随春色醉仙桃。

    山中薄有天廚供。

    傭向人閑問紫袍。

     (二乳峰○在寺東南。

    回顧梵刹。

    情同慈母。

    ) 度他何必起風波。

    莫怪齊東傳事僞。

    縱使鐵船終不爛。

    幾人能聽屈原歌。

     (神舟峽○俗稱靈岩豁。

    兩壁峭立。

    相傳為神舟行處。

    ) 虛空為虎大地枹。

    無問自說聲有無。

    喚醒癡禅計離絕。

    但觀一諾還一呼。

     (天鼓坪○大雄百丈兩峰之閑。

    行時皆逢逢有聲。

    震動岩谷。

    ) 兩澗泉聲夾竹岡。

    恍疑羅帶曳琳琅。

    經行飯後無餘事。

    一任跏趺送夕陽。

     (碧玉坪○在藏堂東。

    修竹巨石。

    可行可坐。

    ) 聞說從來道不孤。

    萬筠叢裡卧璚株。

    鳳兮未肎甘衰德。

    早向深林避網罛。

     (暎碧坪○在藏堂西。

    與碧玉坪相對。

    皆從大雄峰而發。

    如兩瓣青蓮華葉。

    是為梵刹内護。

    ) 不是因緣不自然。

    大雄特地露言诠。

    刹塵演說雖無隐。

    水性終須飲者傳。

     (秘藏岩○在暎碧坪北。

    大石三座。

    如伊字三點。

    不縱不橫。

    不并不别。

    其前可結小茅。

    ) 四性無生八不該。

    誰将宗說強分開。

    但看滴滴歸滄海。

    始信源從阿耨來。

     (龍樹泉○舊名龍泉。

    祈雨最靈載一統志。

    山由此得名。

    正在大雄百丈兩峰之中。

    堪表中道如龍樹大士造中觀論。

    傳佛心印。

    其味醇正。

    潤益無窮。

    ) 百丈峰頭涵蓄深。

    冷然東國沁禅心。

    維摩摘取雖非遠。

    未許貪夫著意斟。

     (歡喜泉○出百丈峰之東。

    冬夏不絕。

    飲之甘美。

    ) 忍土塵勞不可噬。

    能仁格外垂恩濟。

    引取珠王十四枝。

    來向山中宣妙偈。

     (安養泉○出大雄峰之西。

    味尤醇美。

    猶若醍醐。

    ) 歴盡青山數十層。

    盈科聊就此中澄長空如洗标孤影。

    不向污流别覓朋。

     (澡月池○在碧玉坪西麓。

    積龍泉所成也。

    ) 未必神舟是戱詀。

    坐聞泉水日喃喃。

    滿慈久已成獅吼。

    暗證徒将口舌緘。

     (談經石○俗呼神舟石。

    在安養泉左。

    可坐廿餘人。

    時泉聲淙淙。

    ) 大雄久欠兒孫債。

    劈取須彌安此界。

    賓頭未敢向空旋。

    米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