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關燈
小
中
大
生障難殷繁。
爰然香一千炷。
舍身洪流。
一報師恩。
助轉願輪。
二供妙法。
生生值遇。
三轉劫濁。
救苦衆生。
四代粉骴。
滿師弘誓。
五忏重罪。
決生珍池。
嗚呼。
知我罪我。
唯大地衆生乎。
順治乙未臘月十二日不肖門人成時稽首謹記。
【附記】 靈峰大師入滅八年壬寅七月。
門人性旦病逝。
先書囑語。
面乞不肖成時。
幷胞兄胡淨廣。
粉遺骨。
代先老人滿甲午臘月初三日所命。
先是成時邀淨侶。
禮《佛說佛名經》。
旦就壇然頂燈。
以報法乳深恩。
至是複有此囑。
謹就八月。
集衆修行藥王本事七晝夜。
而作法焉。
于時法弟通玄粉骴。
成時說偈曰。
無身何必苦摧殘。
隻為無身故不貪。
此意許誰能會得。
前三三與後三三。
旦出新安績邑胡氏望族。
年三十三歲。
退居近住。
故無夏。
不畜徒衆。
故無傳。
為學精細。
少年如槁木死灰。
雖性相圓明。
而以未悟為恥。
以愚拙為懼。
故不敢任法道。
身孱弱而苦行。
不為人敬憚。
而愈不文其過。
病中初現業相。
哀龥于佛。
乃見彌陀接引。
去時眼耳根離。
唯蹲坐微笑不已。
著有《和西齋淨土詩》。
及《圓覺疏》。
未行。
旦逝之次年四月。
道友程從焜感其事。
亦力疾念佛西逝。
自聞異香越數日。
猶趺坐巍然。
舉手昂視。
焜歙之槐塘人。
其近事。
菩薩兩戒。
皆禀于先老人者。
癸卯冬。
成時稽首附記。
靈峰始日大師私谥竊議 古歙門人成時稽首百拜議 蕅益老人。
遷化靈峰。
門人成時。
議行私谥。
或曰。
有典乎。
曰。
自柳下惠後。
有王文中。
朱文忠。
陶靖節。
蕭文元諸人。
皆門人為道而尊師。
尊師以明道。
由周而來。
昭昭也。
曰。
世閑法耳。
出世有典乎。
曰。
志磐師作佛祖統紀。
興道下八世。
無師号者。
悉立私谥。
志之曰。
是蓋尊祖之大義也。
世出世何閑哉。
曰。
聞其典。
知其義矣。
未悉其故。
豈無力請于朝。
或位不在龍錫之列邪。
抑朝有所諱。
定論不得不在野邪。
曰。
蔡邕元結。
豈不能為朱穆元延祖乞易名于漢唐之世乎。
文忠靖節。
載在漢書。
宋史。
功令何嘗拘。
聖明何嘗諱乎。
然則何故。
曰不失其實也。
世閑聖賢。
有舉世不見其心者。
柳下為士師。
三黜不去。
欲護生于刀鋸鼎镬閑也。
旣不能大行其道。
以期于無刑。
則不羞不卑。
随地救民于死。
其和也。
所以行其惠也。
此意當時不知。
唯中饋知之。
非惠之一言。
而柳下隐矣。
一字斷金。
柳下之心見。
千古聖賢心學亦見。
言不失其實者。
利澤天下。
萬世無疆也。
若夫出世宗匠。
道為心性。
全體大用。
心合生佛。
慈力悲仰。
難知難見。
尤甚。
然正法猶不為難。
末法魔強法弱。
正衰邪熾。
則誠難。
觀行相似以上。
猶不為難。
具縛凡夫。
以肉眼作佛眼用。
則尤難。
旣難知難見如此。
不惟嘉号缺然。
堪為法道之懼。
卽過推神聖錫智勇。
亦不足發潛德而迪後彥。
故從來若及門。
若遠裔。
皆深引為慮。
而仁人哲士。
亦不得不憫其衷而韪其說。
不忍槩以愚賤斥之也。
夫大宗哲匠。
淵懿不彰。
雖靈山王臣。
鹹以為恥。
百世苗裔。
鹹以為憂。
而其罪不得不屬之及門流亞。
門内瞢瞢。
王臣何所采。
當世寂寂。
曠代何從聞。
噫。
大矣哉。
私谥之所由來也。
或人于是懼曰。
幸從子聞其典。
知其義。
複究其故。
已之。
是不仁也。
以愚賤避罪。
是不智也。
願與聞蕅益老人師号。
于是成時謹稽首百拜議曰。
佛法之盛也。
三學一源。
其季也。
三學鼎足。
其衰也。
三學互诤。
至其極也。
三學内讧。
至内讧。
一切人皆為破法之人。
一切法皆賊人之法。
斯時也。
非遡其源。
曷救正哉。
今日支那三學。
其内讧也甚矣。
先大師生當其世。
自号孤臣孽子。
力揭三學一源以救之。
其于律也。
以斷有漏法為宗。
洞開遮。
會同異。
融大小。
顯修證。
純乳無水。
卽律。
卽教。
卽禅。
一如先佛世尊之律。
師未嘗有一行也。
稽諸古宣公不逮。
若夫恒轉三輪。
深契二共。
師尚不敢拟雲栖。
颛愚二師。
矧東林天台臨濟諸老。
其于教也。
以破我法二執為宗。
教觀并明。
性相互融。
權實不二。
性修交徹。
純乳無水。
卽教。
卽律。
卽禅。
一如先佛世尊之教。
師未嘗有一字也。
稽諸古荊溪清涼不逮。
若夫五品誕登。
三因圓發。
師尚不敢拟幽溪。
矧天台慈恩永明諸老。
至師之禅。
徹悟心源。
深契方便。
法法皆通。
法法皆僃。
而無一法可得。
卽禅。
卽律。
卽教。
允為曹溪永明之徒。
而師終以戒之定道未深。
教之理果未尅。
故遂不敢謬膺祖位。
堕迩來大妄語之覆轍。
蓋唯真實識法。
是以真實之懼。
豈非名字位中大宗匠之正标榜哉。
夫日之方升也。
大地未盡蒙光。
而普天胥旦。
濃夢者雖未瞻明。
而夜遊伏匿。
作務興成。
其師之象欤。
宜尊稱為始日大師。
謹按志磐法師。
谥道興法智諸祖也。
曰。
他日有能考論懿德。
上之清朝。
賜以徽谥者。
幸當用此定名。
庶乎不失其實。
先大師貫徹三學。
力振頹流。
其著述若釋論若宗論。
皆慧命所關。
津梁斯在。
上考先佛。
下竢後聖。
當必有乘願大士。
受靈山囑者。
為之入藏流通。
徽谥定名。
幸存今議。
不敢過。
不敢不及也。
補傳後一日。
爰然香一千炷。
舍身洪流。
一報師恩。
助轉願輪。
二供妙法。
生生值遇。
三轉劫濁。
救苦衆生。
四代粉骴。
滿師弘誓。
五忏重罪。
決生珍池。
嗚呼。
知我罪我。
唯大地衆生乎。
順治乙未臘月十二日不肖門人成時稽首謹記。
【附記】 靈峰大師入滅八年壬寅七月。
門人性旦病逝。
先書囑語。
面乞不肖成時。
幷胞兄胡淨廣。
粉遺骨。
代先老人滿甲午臘月初三日所命。
先是成時邀淨侶。
禮《佛說佛名經》。
旦就壇然頂燈。
以報法乳深恩。
至是複有此囑。
謹就八月。
集衆修行藥王本事七晝夜。
而作法焉。
于時法弟通玄粉骴。
成時說偈曰。
無身何必苦摧殘。
隻為無身故不貪。
此意許誰能會得。
前三三與後三三。
旦出新安績邑胡氏望族。
年三十三歲。
退居近住。
故無夏。
不畜徒衆。
故無傳。
為學精細。
少年如槁木死灰。
雖性相圓明。
而以未悟為恥。
以愚拙為懼。
故不敢任法道。
身孱弱而苦行。
不為人敬憚。
而愈不文其過。
病中初現業相。
哀龥于佛。
乃見彌陀接引。
去時眼耳根離。
唯蹲坐微笑不已。
著有《和西齋淨土詩》。
及《圓覺疏》。
未行。
旦逝之次年四月。
道友程從焜感其事。
亦力疾念佛西逝。
自聞異香越數日。
猶趺坐巍然。
舉手昂視。
焜歙之槐塘人。
其近事。
菩薩兩戒。
皆禀于先老人者。
癸卯冬。
成時稽首附記。
靈峰始日大師私谥竊議 古歙門人成時稽首百拜議 蕅益老人。
遷化靈峰。
門人成時。
議行私谥。
或曰。
有典乎。
曰。
自柳下惠後。
有王文中。
朱文忠。
陶靖節。
蕭文元諸人。
皆門人為道而尊師。
尊師以明道。
由周而來。
昭昭也。
曰。
世閑法耳。
出世有典乎。
曰。
志磐師作佛祖統紀。
興道下八世。
無師号者。
悉立私谥。
志之曰。
是蓋尊祖之大義也。
世出世何閑哉。
曰。
聞其典。
知其義矣。
未悉其故。
豈無力請于朝。
或位不在龍錫之列邪。
抑朝有所諱。
定論不得不在野邪。
曰。
蔡邕元結。
豈不能為朱穆元延祖乞易名于漢唐之世乎。
文忠靖節。
載在漢書。
宋史。
功令何嘗拘。
聖明何嘗諱乎。
然則何故。
曰不失其實也。
世閑聖賢。
有舉世不見其心者。
柳下為士師。
三黜不去。
欲護生于刀鋸鼎镬閑也。
旣不能大行其道。
以期于無刑。
則不羞不卑。
随地救民于死。
其和也。
所以行其惠也。
此意當時不知。
唯中饋知之。
非惠之一言。
而柳下隐矣。
一字斷金。
柳下之心見。
千古聖賢心學亦見。
言不失其實者。
利澤天下。
萬世無疆也。
若夫出世宗匠。
道為心性。
全體大用。
心合生佛。
慈力悲仰。
難知難見。
尤甚。
然正法猶不為難。
末法魔強法弱。
正衰邪熾。
則誠難。
觀行相似以上。
猶不為難。
具縛凡夫。
以肉眼作佛眼用。
則尤難。
旣難知難見如此。
不惟嘉号缺然。
堪為法道之懼。
卽過推神聖錫智勇。
亦不足發潛德而迪後彥。
故從來若及門。
若遠裔。
皆深引為慮。
而仁人哲士。
亦不得不憫其衷而韪其說。
不忍槩以愚賤斥之也。
夫大宗哲匠。
淵懿不彰。
雖靈山王臣。
鹹以為恥。
百世苗裔。
鹹以為憂。
而其罪不得不屬之及門流亞。
門内瞢瞢。
王臣何所采。
當世寂寂。
曠代何從聞。
噫。
大矣哉。
私谥之所由來也。
或人于是懼曰。
幸從子聞其典。
知其義。
複究其故。
已之。
是不仁也。
以愚賤避罪。
是不智也。
願與聞蕅益老人師号。
于是成時謹稽首百拜議曰。
佛法之盛也。
三學一源。
其季也。
三學鼎足。
其衰也。
三學互诤。
至其極也。
三學内讧。
至内讧。
一切人皆為破法之人。
一切法皆賊人之法。
斯時也。
非遡其源。
曷救正哉。
今日支那三學。
其内讧也甚矣。
先大師生當其世。
自号孤臣孽子。
力揭三學一源以救之。
其于律也。
以斷有漏法為宗。
洞開遮。
會同異。
融大小。
顯修證。
純乳無水。
卽律。
卽教。
卽禅。
一如先佛世尊之律。
師未嘗有一行也。
稽諸古宣公不逮。
若夫恒轉三輪。
深契二共。
師尚不敢拟雲栖。
颛愚二師。
矧東林天台臨濟諸老。
其于教也。
以破我法二執為宗。
教觀并明。
性相互融。
權實不二。
性修交徹。
純乳無水。
卽教。
卽律。
卽禅。
一如先佛世尊之教。
師未嘗有一字也。
稽諸古荊溪清涼不逮。
若夫五品誕登。
三因圓發。
師尚不敢拟幽溪。
矧天台慈恩永明諸老。
至師之禅。
徹悟心源。
深契方便。
法法皆通。
法法皆僃。
而無一法可得。
卽禅。
卽律。
卽教。
允為曹溪永明之徒。
而師終以戒之定道未深。
教之理果未尅。
故遂不敢謬膺祖位。
堕迩來大妄語之覆轍。
蓋唯真實識法。
是以真實之懼。
豈非名字位中大宗匠之正标榜哉。
夫日之方升也。
大地未盡蒙光。
而普天胥旦。
濃夢者雖未瞻明。
而夜遊伏匿。
作務興成。
其師之象欤。
宜尊稱為始日大師。
謹按志磐法師。
谥道興法智諸祖也。
曰。
他日有能考論懿德。
上之清朝。
賜以徽谥者。
幸當用此定名。
庶乎不失其實。
先大師貫徹三學。
力振頹流。
其著述若釋論若宗論。
皆慧命所關。
津梁斯在。
上考先佛。
下竢後聖。
當必有乘願大士。
受靈山囑者。
為之入藏流通。
徽谥定名。
幸存今議。
不敢過。
不敢不及也。
補傳後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