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彙考卷第六

關燈
名山藏典谟記。

    正德十三年五月。

    賜西域番僧食茶八萬九千餘斤。

    人許帶六千斤下番不為例。

    七月遣番僧覺義領占劄巴等。

    封烏斯藏國酋。

    為闡教王。

    劄巴等乞給馬快船三十。

    載食鹽為入番買路。

    資部科執奏。

    诏特許之。

     世宗嘉靖十四年。

    毀興隆寺并慈恩寺。

    一應修齋俱革 按明會典。

    嘉靖十四年。

    大興隆寺毀。

    令永不許複。

    并大慈恩寺。

    一應修齋俱革。

    僧徒聽告。

    就各寺依住。

    有歸化者。

    量給原寺。

    田畝仍免差徭。

    六年。

     嘉靖十五年。

    除禁中佛殿。

    并毀佛像佛骨佛牙諸物 按明大政紀。

    嘉靖十五年五月。

    帝欲除去禁中釋殿。

    以其地奉建慈慶慈甯二宮。

    命廷臣集議。

    佥以為可。

    帝即命撤之。

    尋召李時夏言入視大善殿。

    見金範佛像不下千百。

    皆命銷毀。

    其幾案懸鍍金函藏貯。

    尚多佛骨佛牙諸物。

    言退上疏。

    力請焚[療-(日/小)+土]。

    帝從之。

    於是禁中邪穢迸斥殆盡 按春明夢餘錄。

    宗伯夏言議[療-(日/小)+土]佛骨疏。

    比者恭遇皇上谘及群臣。

    欲除去禁中釋殿。

    奉建兩宮以備一代之制。

    一時廷議。

    仰贊皇上笃養盡制之孝。

    辟邪崇正之化。

    盛德大業光前振後矣。

    今月十一日。

    伏奉聖旨。

    命大學士李時同臣言入看。

    即所謂大善殿者。

    臣等看得殿内有鑄金銀像。

    巨細不下千百。

    且多邪鬼淫亵之狀。

    仰惟聖明燭其誕妄不經。

    一旦奮然舉而除之。

    甚盛舉也。

    但臣見諸幾案之上。

    及懸度梁栱之間。

    與夫金函之所藏貯者。

    為物尚多不可識辨。

    問之守者。

    且雲是為佛骨。

    是為佛牙。

    枯朽摧裂。

    奇離磈礧。

    計不下千斤。

    臣惟佛法之入中國。

    自漢明帝時始。

    然不過人誦其書習其教而已。

    至唐憲宗時。

    乃迎佛骨至京師。

    其臣韓愈。

    極言其不祥。

    不宜以入宮禁。

    憲宗不能聽。

    且深罪愈。

    竟遠斥之。

    臣意自後人莫敢矯其非。

    凡番僧持以诳惑中國之人。

    而名為佛顱佛骨者。

    相屬於道。

    由是流入天子宮禁之内。

    曆世皆然。

    不以為異。

    今殿中所有。

    未必非勝國所遺。

    累朝以來。

    亦必以為彼法則。

    然未嘗深究。

    以延至今茲者。

    恭惟皇上躬堯舜禹湯文武之資。

    行堯舜禹湯文武之道。

    始議毀佛屋。

    毀除穢像。

    使詭異之行不得渎留清禁。

    此真卓越千古之見。

    出於尋常萬萬者也。

    然殿宇像設既除。

    所有前項佛頭佛牙之類。

    皆屬污穢。

    不宜使之尚存。

    臣請乞以此物。

    勅下所司。

    [療-(日/小)+土]之草野。

    一切掃而淨之。

    以杜愚冥疑惑之端。

    實為大聖人非常作為。

    有補名教甚大。

    功德罔極。

    臣不勝幸甚。

    後世幸甚。

    疏入。

    答曰大善殿所貯佛骨。

    諸不經之物。

    [療-(日/小)+土]之草野。

    恐後日好事之人。

    仍為啟視。

    不如焚之。

    以杜永患。

    遂命禮部。

    俱於城外。

    焚之。

     嘉靖十六年。

    勅聽僧徒還俗。

    禁修葺寺院。

    及私自披剃為僧 按明會典。

    嘉靖十六年。

    題準各該有司。

    欽遵聖谕。

    化正僧徒願自還俗者。

    聽其自求安便。

    各處寺院。

    年久宮殿任其頺壞。

    不許修葺。

    民間幼童不許舍入為僧。

    私自披剃。

    如有此等。

    罪其父母及其鄰佑嘉靖二十二年。

    令毀大慈恩寺 按明會典雲雲。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

    罷遣番僧封諸藏。

    着為令 按名山藏典谟記雲雲。

     嘉靖四十三年十二月。

    诏番僧入貢者。

    限人入邊。

    如成化弘治故事 按名山藏典谟記雲雲。

     嘉靖四十五年诏禁僧尼戒壇 按明會典。

    凡禁止戒壇。

    嘉靖四十五年令在外行撫按衙門。

    督率有司。

    各查本處僧寺若幹。

    僧徒若幹。

    明白登簿。

    不時查點。

    不到者罪坐住持立限投銷。

    一切寄住遊僧發回原籍。

    當差在京廠衛衙門。

    及五城禦史。

    将京城内外地方大小僧寺。

    嚴加巡緝。

    有指。

    稱受戒奸淫不法者。

    訪拏重治 按明通紀。

    嘉靖四十五年九月。

    诏順天府按官嚴禁僧尼戒壇說法。

    仍令廠衛巡城禦史通查勘京城内外僧寺。

    如有仍前受戒寄寓者。

    收捕下獄。

    四方遊僧并聽所在有司遞回原籍。

    當是時。

    白蓮教盛行。

    禦史鮑承蔭。

    以妖盜本為一途。

    恐投邪鼓衆釀成大患。

    遂令禁之。

    神宗萬曆七年。

    烏思藏僧鎖南堅錯求通貢 按明通紀。

    萬曆七年。

    烏思藏僧鎖南堅錯求通貢。

    堅錯者。

    即闡化王答賴剌麻也。

    故号稱活佛。

    以傳經說法戒淫殺。

    為虜所尊禮稱輪回轉法功德世界佛大國師。

    萬曆五年。

    套酋切近黃台吉約俺答。

    迎堅錯西海上。

    飲長生水。

    俺答所從部落數十萬人。

    徒以奉堅錯教無淫逞者。

    其教化可知矣。

     皇清 天聰七年 大清會典。

    凡喇嘛禁例。

    天聰七年。

    定喇嘛班第。

    出居城外清淨處所。

    有請喇嘛念經治病者。

    家主治罪 又定喇嘛班第。

    有容留婦女。

    及不呈明禮部。

    私為喇嘛蓋寺廟者。

    治罪。

     崇德五年 大清會典。

    崇德五年。

    題準新收僧人納銀。

    送戶部查收。

    随給用印度牒。

    令僧綱司分發。

     順治四年 大清會典。

    順治四年。

    定喇嘛不許私自遊方。

    有遊方到京者。

    着發回原籍。

     順治十一年 大清會典。

    順治十一年。

    定禁止創建寺廟。

    其修理頺壞寺廟。

    聽從其便。

     順治十八年 大清會典。

    順治十八年。

    題準京城内白塔居住喇嘛九名。

    西大達廟居住喇嘛八名。

    及額木齊喇嘛。

    應照舊留住。

    外其餘喇嘛班第。

    俱令於京城外居住。

    如有壇邊京城居住者。

    将喇嘛送刑部。

    照違法例。

    治罪。

     康熙六年 大清會典。

    康熙六年。

    議準凡喇嘛班第。

    令該管大喇嘛。

    逐日詳查。

    禮部每月詳查。

    有請念經治病者。

    於大喇嘛處說明準去。

    仍令交還大喇嘛。

     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會典。

    康熙二十三年。

    覆準嗣後喇嘛所到處不過三日。

    即令起程。

    違者留住家長寺廟住持及失察官員。

    俱行治罪。

    喇嘛除犯死罪外。

    所犯别罪。

    停其入官。

    仍照律治罪。

    遞解原籍 又定班第不許服用金黃色黃色。

    吳巴什吳巴三察。

    不許服用金黃色黃紅色。

    如上賜者準用。

    違者治罪。

     (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彙考卷第六